滿井游記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滿井游記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
【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朗讀帶。
2、制作知識歸類和問題思考的投影。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閱讀較淺易的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貴在積累,“滴水穿石”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學習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讀,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分以下幾步去做:
第一步,通讀全文,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師作總結、歸納,學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時間】
自讀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游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游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題
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于這一年的春天。
三、朗讀課文,歸納段意
1、要求:朗讀課文,注意不讀錯音;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讀出作者喜悅的感情。
(投影。)
⑴ 讀準字的音,特別是一些難字。
廿 鵠 鬣 蘑 蹇 倩 髻 鬟 浹 乍 澈 面 曝 呷
⑵ 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能恰當地斷句: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⑶ 歸納加粗詞的意義:
之:局促一室之內
髻鬟之始掠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然:呷浪之鱗,悠然自得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吳廣以為然
2、學生先朗讀后回答,老師歸納: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種:
⑴ 當助詞,可譯為“的”,也可不譯,如①②;
⑵ 當代詞,第三人稱,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
⑶ 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三種:
⑴ 用在形容詞詞尾,表示“……的彈子”,如①;
⑵ 用在詞頭或句首,表示轉折如②;
⑶ “正確,對”的意思,如③。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并糾正自己的錯誤。)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投影。)
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1、第1自然段:
凍風時作:凍風.冷風。作,起。局促一室之內: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風馳行:馳行,坐車出行。
未百步輒返:輒,總是,就。
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和,暖和。
土膏微潤: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潤;滋潤,潤濕。
于時冰皮始解:于時,在這時。冰皮,河床上結冰的表面。潑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顏色。乍;初:始。
鱗浪層層:鱗浪,像魚鱗似的浪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詞詞尾。新開,剛打開。
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樣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靧面,洗臉。掠,梳掠。
柔梢披風:披風,在風中散開。披,分開,散開。
淺鬣寸許:淺嫩的麥苗高一寸左右。鬣,獸頸上的鬃毛,這里形容麥苗。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曬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曬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3、第3自然段:
夫不能以游墮事:墮,壞,耽誤。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瀟然,心中沒有牽掛的樣子。
惟此官也:此官,當時作者任順行府儒學教授,是個閑職。
而此地適與余近:適,正好。
惡能無紀:惡,安、怎么。無紀,沒有記游的文章。
五、集體朗讀,思考討論
(投影。)
閱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么特征?
2、寫城中余寒景象表達作者什么心情?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
討論明確,歸納要點:
1、氣候特征是“余寒猶厲”“凍風時作”“飛沙走礫”。
2、表達作者“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的無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為后文做了鋪墊。
3、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的感受:“若脫籠之鵠”;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游人”“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容,表現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從這次出游他認識到城居時所以不知有春,是因為自己“局促一室之內”,而實際上春已降臨人間。這是思想境界升華的表現。這就表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由于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地擺脫某種限制,不斷地去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現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東西。表達自己將以這次游覽滿井為中國,在公事之余繼續出游的愿望。
5、比喻句:
⑴ 若脫籠之鵠: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⑵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
⑶ 如倩女之釀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⑷ 麥田淺鬣寸許:以物比物。
六、自讀小結
1、本文是寫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說理上深入淺出,在記敘上簡明生動。明清兩代這種體裁最為盛行。這篇游記短文,在寫景狀物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 白描的筆法:
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
⑵ 擬人的寫法:
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人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⑶ 生動的比喻:
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游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2、袁宏道反對復古,并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性情”,強調自然、天真、趣味。他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凈潔。這篇游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范例。他的缺點是題材狹窄,往往只是寫些風景名勝之類,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國游記的傳統寫法,在末尾寫出作記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覽的時間。本文選人課本時,末了幾句話刪掉了:刪文大意是作學務這種閑官,沒有什么心中牽掛的事,游滿井僅僅是開始而已。于此可見袁宏道為人的閑適之致。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作業設計》。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滿井游記》文言文賞析10-06
錢塘湖春行和滿井游記閱讀理解11-10
《錢塘湖春行》《滿井游記》對比閱讀題11-09
《湖心亭看雪》《滿井游記》比較閱讀答案11-11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滿井游記》精選習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