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知識教學點】
1、了解有關“四書”的常識。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義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能力訓練點】
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2、難點: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在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思考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完成學習“重點”,懂得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義。
2、教師設計啟發(fā)性問題,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激發(fā)學生努力養(yǎng)成注重實踐、注重探索精神的熱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或摘引報刊的統(tǒng)計報道,有關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并由引導學生初步分析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本文作者從關注祖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關心祖國青年一代尤其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長的高度,選擇典型事例,特別是選取自己的生活經歷,極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不光在研究學術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學過程
投影下列思考題,討論理解本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1、什么是“格物致知”?
明確:“格物致知”即從探索物體而得致知識。
2、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明確: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3、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明確:因為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4、“格物致知”精神適用于哪些范圍?
明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文中列舉了哪些事例?這些事例與本文論點有什么關系?
明確: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舉事例:一是第四節(jié),明朝大理論家王陽明“格物”失敗告終。然后是第十二節(jié),“我”初到美國學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經歷。
這兩個事例,在文章都是作者為了闡明觀點所借以的事實論據。王陽明的例證,很好地證明了,在我國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的觀點,王陽明失敗的結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實驗,而是把探究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義的必然結果。“我”的親身經歷,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在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觀點。告訴人們“格物”即實驗精神在科學研究上的重要性。兩個事例,都為“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這一中心論點提供事實論據。
四、總結、擴展
本文思路清晰,例證確鑿,極雄辯地闡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長了人們知識,而且大大開啟了人們的思想,學完本文后,最重要的應在于積極培養(yǎng)這種精神。為此,可放手讓學生結合“書后練習二”展開討論,重點討論“怎樣才能真正成為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業(yè)
以“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六、【板書設計】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
一、點題、剖析“格物致知”的含義
二、具體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層次清晰
三、總結、發(fā)出號召 敘議結合
【人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丁肇中《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習題精選04-30
九年級上冊四單元作文:駁《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后感05-08
人教版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05
人教版語文《背影》教學設計11-02
高三英語的上冊人教版教學設計范文01-03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2-24
初三上冊英語教學設計范文01-28
人教版小學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12-25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