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精選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精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1
【內容簡析】
《端午節的由來》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有關端午節由來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是流傳較廣的一種,反映了百姓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愛戴與懷念。
故事首先介紹了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以及端午節的歷史與意義;接著重點講述了愛國詩人屈原報國無門,悲憤投江,百姓千方百計打撈他的尸體,用各種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壯的故事;最后點明了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結構清楚,語言淺顯易懂,是進行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熟悉端午節這個節日及習俗生活,但不清楚習俗的由來這個矛盾心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閱讀。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屈原大義凜然地站在江邊的情景。插圖有助于學生感受屈原志潔行高、執著追求、憂國憂民、寧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要努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反復研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生動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促進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自學“粽、檐、囊”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正確書寫“佩、戴、措”等8個要求會寫的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簡要講述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是本課的重點,復述課文是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1、制作有關戰國時期的背景資料以及地圖等課件。
2、搜集、整理并閱讀有關端午節、屈原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30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端午節的由來》。
2、誰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有關端午節的信息跟同學說一說?
3、小結:大家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還知道有這么多的端午習俗,可你們能講出這些習俗的意義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意義。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
(1)劃出文中的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屋檐、佩帶、輔佐、權貴、措施、誣陷、讒言、疏遠、祭奠、忠誠、悲憤、悲痛、祈禱、傳誦等。
(3)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檢查自學的情況。
(1)借助字卡認讀生字詞。變換語境,給生字組詞擴詞。
(2)指名讀課文,及時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的什么?
(3)師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1、默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畫出自己的疑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默讀要求:
(1)邊讀邊標注,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邊讀邊思考:文章講的是什么事?
(3)為深入學習課文,請自己提出幾個問題,學習質疑問難。
3、師生梳理問題,歸納問題。
學情預設及教學策略:
(1)不理解的生詞,通過讀書或請知道答案的同學給予幫助,當場解決問題。
(2)不了解的歷史知識,可歸類有關的問題,存疑并集中時間給予解決。
(3)值得閱讀探究的、能深入理解文本的問題,如百姓為什么如此愛戴屈原,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逐步解決。
四、介紹屈原與時代背景
1、介紹戰國時代以及“戰國七雄”。
2、出示戰國時期的地圖,了解當時七國的處境以及各國的治國策略,以理解屈原“改良內政,對外聯齊抗秦”的愛國主張。
3、出示課件,介紹屈原。
屈原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后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鑒于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糊涂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群小”誤國,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最偉大、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后人稱他的作品為“楚辭”,代表作是《離騷》。詩中敘述了詩人為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所遭受的打擊和迫害,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人民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公元278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際,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來到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歷五月初五。
五、自讀課文,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課文并整理筆記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閱讀有關屈原的故事。
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粽、檐、囊、輔、措、誣、頌”7個字,會寫“佩、戴、措、誣、頌、駕、尸、俗”8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尸體、習俗”等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復述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吧!
二、展示與交流
1、匯報生字詞。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學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翹舌音。“頌”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詞語: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于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3、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通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學生從兩方面來匯報:
(1)端午節的由來。
(2)愛國詩人屈原。
(學生說出大概的內容既可,不做更細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是由何而來的呢?課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簡要的說明呢?
2、學生自由讀文1——2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
3、學生匯報。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
由來:紀念屈原,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4、感情朗讀。
三、反饋與檢測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四、課堂小節,置留問題
為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以有兩千多年,那么課文是如何細致的來記敘端午節的由來的呢?相信在下節課的學習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第二課時
一、預習提綱
復習導入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尸體、習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端午節的由來你了解了多少呢?誰愿意說一說。
二、展示與交流
1、默讀課文,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們是怎樣做的?人們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畫一畫,并做好批注。
2、圍繞上面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3、組織全班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同時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懷念之情。]
4、學生匯報,教師引導點撥。
●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
(引導學生通過3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在他的輔佐下,楚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從這句話中不但要體會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讓學生知道他愛國愛民,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們的疾苦。他寫了很多愛國詩歌,并被人們廣泛傳頌。
(此處可以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屈原的愛國詩歌,進一步體會出屈原的憂國憂民。)
●投江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4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因秦國占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悲憤萬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這部分內容寫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想象屈原投江時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刻體會屈原的愛國之情。)
●人們的做法:
(引導學生通過5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楚國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過“放聲大哭”“像潮水一樣”說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就他的人很多。)
(2)他們把船上的大米……想藥昏江中的蛟龍,使它們無法張口。
(這些也都體現了對屈原的愛戴,指導學生讀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導學生通過6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1)因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
(2)……那怎么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一句說出了人們是懷著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于”說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后才找到一個好辦法。要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出這一點。)
小結: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時候,人們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齊讀7自然段。
三、反饋與檢測。
1、通過同學們的理解與分析,我們認識了一個憂國憂民詩人——屈原,還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收獲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節的由來復述出來嗎?
2、學生在小組內練習復述。
3、指名在全班復述。
四、總結全文,置留作業。
1、師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2、把端午節的由來說給家長、好朋友聽。
板書設計:
30端午節的由來
屈原——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百姓——愛戴——紀念屈原
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通過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圖片文件和實物掛件等形式,讓孩子們對民俗文化能有直觀的感性的理解和領悟。顯然,同學們對于這些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是喜聞樂見的。
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3、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掌握"屋檐、佩帶、措施、誣陷、傳頌"等詞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2、教學難點: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復述課文。
三、教學時間:2課時
四、教學手段、方法:朗讀、討論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導入
同學們讀到題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字詞。
(1)重點指導:"愛戴"
(2)文中指誰受到"愛戴",結合句子說說屈原為什么受到愛戴?
(3)"悲憤"近義詞是什么?
3、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講了誰的什么事?
三、深入學習,理解感悟
過渡:哪幾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端午節的由來?
1、輕聲讀3—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屈原是個什么樣的人,用書中的語句概括。(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干)
2、默讀3—6自然段,劃出體現屈原忠誠愛國的句子讀一讀,把感受批注在書的邊上。
3、指名讀,"在他的輔佐下……"一句。
(1)為什么強調"十分"這個詞語?(突出人民對他的愛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偉大……屈原為國為民操勞,他很愛國……)
(3)讀出你對他的贊揚。
4、對比詞語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1)出示課件:
屈原萬分悲憤,就在……
(悲痛悲傷)
(2)想想為什么填寫悲憤?
(為黎民的苦難而悲,為祖國的滅亡而悲,為自己報國無門而悲)
5、引入資料讀,體會屈原的愛國
投影:屈原《離騷》中的兩首,從中感受到什么?
6、對比句子讀,感受人們對屈原的愛戴。
讀讀哪句話好,為什么?
四、通讀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
五、作業
1、抄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1、回顧全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小組合作填寫題詞。
(1)題詞:
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端午節是為紀念:(1)屈原為楚國( )。
(2)屈原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們( )、( )、( )現在的端午節( )。
3、自由的依據題詞的順序,試著復述課文內容。
4、全班交流。
三、資料擴展
你還知道中國哪些傳統節日的由來,講給大家聽。
四、布置作業
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小報。
30 端午節的由來
傳統節日——屈原
憂國憂民——投江自盡
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
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 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
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四年級語文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精選4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由來》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清明節的由來教學設計(精選7篇)04-01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12-31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17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01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01
四年級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10
四年級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1-04
四年級語文《觀潮》教學設計10-25
端午節的由來的詩句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