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圈》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圈的范圍;能舉例說出生物圈能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2.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提高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3.通過小組討論和研究活動,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4.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使學生建立起: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是本節(jié)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也是難點。
課前準備:
①教師:地球儀
②學生: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出示地球儀,在無數(shù)顆星球中,地球作為一顆”藍色水球“懸掛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著無數(shù)的生命。下面就讓我們共同來欣賞這美麗的地球吧!
生:觀看發(fā)言
師: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
生:(討論回答)
師: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的范圍的。現(xiàn)在,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這個范圍起個名字,你們認為應該起什么名字好呢?引出課題——生物圈
二、師生互動
(一)生物圈的概念
師引導閱讀課文,歸納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間發(fā)生著復雜的關系。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張紙還要薄呢!同學們,剛才你們都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呢?
(二)生物圈的范圍
A、生對照提綱閱讀課文理解:
1.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2.生物圈的厚度?
3.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
4.各圈層生活哪些生物?這三個圈層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5、水圈的哪個部分的生物較多?
6、生物圈中的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7、人類的“立足點”。
B、全班分為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C、分角色扮演
(三)、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師: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地球的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人口過多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于是,科學家想了一個辦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覺得這種方法可行嗎?引入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條件。觀察書中的六幅圖片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生活需要什么條件?
學生:(觀察書中12頁)向日葵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師:現(xiàn)在,請充分發(fā)揮你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假如你是其他星球上的一棵草或一只小白兔,你會有什么樣的遭遇呢?
生:(分組扮演角色)
三、小結: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生物之間發(fā)生著復雜的關系。我們人類也是生物圈的成員之一,但是人類掌握著高度的科學技術,人類的活動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人類憑借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對各個圈層起到破壞作用。這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關注。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生物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概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環(huán)的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演示實驗等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意義,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意義,初步形成節(jié)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一種“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重難點]
1.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
2.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意義,初步形成節(jié)約用水、保護森林、愛護植物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一種“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校園風氣。
[教學方法]
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各種圖例現(xiàn)象,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討論,從現(xiàn)象歸納出本質結論,并表達交流。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演示蒸騰作用的盆栽植物;
3、染紅的瓶裝水;
4、6號針筒和滴液管;
5、接水盤。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利用“雨林谷”等圖片引入植物體內的水分來源于土壤中。進而導出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二、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觀察:多媒體展示水分運輸演示實驗。
思考:1.植物體內水分運輸?shù)慕Y構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
2.植物體內水分運輸?shù)姆较蚴窃鯓拥模?/p>
三、植物的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的概念
觀察植物蒸騰作用的演示實驗,概述出蒸騰作用的概念。
思考問題:植物吸收的水分,通過蒸騰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這對植物來說是一種浪費嗎?
2.看圖說話,歸納蒸騰作用的自身意義。
圖1為何剛游完泳上岸的人會覺得冷?
圖2為何大樹底下好乘涼?
圖3為何植物內的水是往高處流的?
四、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1.觀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設問:
①不同環(huán)境(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中水之間是如何轉換運動的?
②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還能進行嗎?
③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有什么作用?
④為什么說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
2.(根據(jù)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想一想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談談自己的感受,懂得愛護植物,保護森林,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
家園。所以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還應該多節(jié)約用水等。
五、課堂小結:說說你的收獲!
六、課外作業(yè)
1.學習指導2.課外實踐調查:當?shù)厮Y源狀況、農田灌溉方式及建議。
[板書設計]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一、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運輸結構 導管 (無機鹽)
運輸方向 由下往上↑
二、植物的蒸騰作用
1.概念
2.意義
降溫
拉力
三、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生物圈》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夠描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及特點,生物圈。
2、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資料的能力,通過上臺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生物圈是一個整體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熱愛地球的情感;通過對個人、本地區(qū)、整個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破壞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愛護生物、愛護環(huán)境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分析總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教學方法】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進行交流、分析、討論。
【教學步驟】
一、課前準備
對照提綱,分小組調查和收集資料
提綱:
1、本地有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你還知道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
2、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庭做的許多事,可以通過復雜的途徑影響生物圈,試舉例說明,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3、本地有哪些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的事例?這給本地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
4、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使生物圈受到了破壞?(可用圖片或文字資料說明)
5、本地將正在或將要采取何種措施來保護環(huán)境?
6、從愛護環(huán)境,保護生物圈的角度出發(fā),我們每個人應該怎么做?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由哪些部分組成?
2、你認為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本地有哪些生態(tài)系統(tǒng)?
(二)新授
1、各小組抽簽介紹七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結合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談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特點,如:主要的植物和動物種類。)
2、小組討論交流
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否相互獨立,互不相干呢?
(1)書本P30頁資料分析
(2)分別從三個方面:非生物成分(陽光、水、空氣)、生態(tài)系統(tǒng)所處的地理位置(以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中心分析)、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植物和動物分析,找出他們的聯(lián)系。
得出結論: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3、課前準備資料的整合與交流
生態(tài)系統(tǒng)被破壞之后能不能得到恢復?(能,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當遭到嚴重的破壞之后就無法恢復了,對生物圈而言,最大的破壞是什么?(人類的活動)那么:
(1)你、你的朋友、你的家庭所做的許多事,有哪些是危害了生物圈的?
(2)本地有哪些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遭破壞的人類活動事例?這給本地帶來了什么危害?
(3)人類還有哪些活動危害了生物圈?造成了什么樣的嚴重的后果?
(可以口頭描述,也可以用文字、圖片資料展示)
針對這種現(xiàn)狀,人類的有些活動已經嚴重地危害了生物圈,危害了我們人類
《生物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②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③嘗試收集和分析資料。
④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和重點
重點:
①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難點:
收集和分析資料(因為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學生開展探究活動,需要對圖片、文字和數(shù)字資料進行分析)。
課前準備
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使用多媒體,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從而和地球作出對比;沒有條件的學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資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另外,還準備一個地球儀。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中各大星球的資料。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學生觀看生動的課件,然后根據(jù)自己在課下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太陽系中各星球的狀況。
②學生們根據(jù)自己手中的地球儀,討論生物圈的范圍,然后總結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師通過展示課件,把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師事先讓學生們拿出地球儀,讓學生從直觀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圍
①學生分組開展競賽,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最精確的語言說出生物圈的范圍。
②學生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然后在全班評比最具創(chuàng)造獎若干名,日后進行一次模型比賽。
①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競賽。
②教師布置學生設計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條件
①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且利用手頭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最后總結出結果。
②學生分別扮演動物和植物在各個星球上的生活狀況,表現(xiàn)出它們對食物、水、氧氣的依賴。
教師布置學生扮演角色,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課下作業(yè)
請同學們根據(jù)今天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一個生物圈的簡易模型。
《生物圈》教學設計 篇5
一、分析教材
這是一節(jié)七年級的生物課。
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生物的生存、延續(xù)和發(fā)展與生物圈息息相關,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認識到“家”中有很多成員,他們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處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是人類的迫切愿望,加強環(huán)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環(huán)境意識,正確認識環(huán)境問題的現(xiàn)狀,學習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知識和觀念,并使學生的行為與環(huán)境相和諧,這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分析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過生物學知識,但他們從小學的《自然》及生活中的電視節(jié)目中已了解了許多生物學的知識。他們能說出各種各樣生物的名稱、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沒有構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環(huán)境”的整體體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環(huán)境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七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說教,但樂于觀察、分析圖片,自己動手做實驗等能表現(xiàn)他們的活力。
七年級的學生不喜歡、不滿足簡單的教材里的圖畫、文字,他們喜歡講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業(yè),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個性發(fā)展的空間,更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三、設計理念
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以活動教學方式為主,通過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滿足學生表現(xiàn)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力求在整個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三維”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生物圈,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應該積極、主動認識并保護這個家;
2、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發(fā)表的見解。
(二)能力
1、 使學生初步具有搜集、處理圖文資料,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等方法解決生物學問題的能力;
2、 會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討論問題,提高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知識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圍;
2、說出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
3、嘗試搜集和分析資料;
4、認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們應當了解和愛護這個家。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導入課題。
1、播放歌曲《大中國》,教師和學生齊唱。
[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溫馨和重要性。]
2、歌中唱到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同時我們全世界人民還生活在一個比中國還大的家,教師引導學生回答這個家的名字。
[讓學生對生物圈有個初步的理性認識。]
3、比喻:地球──足球
生物圈(地球的表層)──一張薄紙
既然如此,你想了解這個家嗎?
4、引入課題:生物圈。
[使學生在一種輕松而又好奇的氛圍中愉快地進入角色,開始本課的學習。]
(二)學生通過討論、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學習新知。
1、生物圈的范圍。
(1)說一說: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
證一證:閱讀教材第11、12頁“生物圈的范圍”,看看科學家的觀點是否與自己的相同。
[給學生自由發(fā)言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出問題:通過驗證,哪些同學的觀點和科學家的一樣,一起交流一下,可以嗎?
引導學生概括出: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的深處,整個厚度約為20千米。
提出問題:在這個20千米的厚度中,可以把生物圈劃分為幾個圈層呢?
(2)角色扮演:全班學生分成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進行討論,并做匯報表演。
[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一般前后四個學生,方便易行),利用角色扮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既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還會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養(yǎng)成有極大幫助。如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表演結束,學生概括出:
(3)由此介紹:水圈、大氣圈和巖石圈是截然分開的嗎?
[讓學生自己先猜想,再舉例說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想象的科學精神。]
結論:不是。
(4)設疑:為什么生物圈中有生物,其他地方沒有呢?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1)討論:學生分成6大組(確定1人為組長,及時、準確記錄該小組成員活動情況,以作學期成績參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比較教材第12、13頁的6幅圖片。
[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討論題:
①向日葵生長需要什么條件?長頸鹿的生活需要什么?
②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條件有什么異同?
③為什么干旱會使糧食嚴重減產?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資料,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p; (2)匯報結果:以組間競賽形式,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出該組討論的結果,其他組成員和教師作評委,對各組的作答給予適時的、恰當?shù)脑u價。
[通過競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注重學生間的相互評價方式和應用。]
(3)小結:
討論1:向日葵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土壤和肥料;
長頸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氣、陽光和溫度。
討論2:向日葵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中有水分;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土壤中缺水;
牛生活在陸地上,而海豚生活在海洋中。
討論3: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沒有水,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長,所以干旱會使糧食減產。
(4)質疑:①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地球上其他的生物生存也需要這些條件。
(實物投影)投影學生搜集的多種資料,有文字的、有圖片的……
②如何獲得和分析這些資料?
引導學生回憶、并結合教材第12頁紅框中內容,掌握有關搜集和分析資料的知識后小結:
資料形式:文字、圖片、數(shù)據(jù)、音像資料等。
對資料處理:整理并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或發(fā)現(xiàn)探索的線索。
[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小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條件都是一樣的,這些條件包括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6)知識遷移:任舉一種熟悉的生物,說說它的生存也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嗎。
[遵循鞏固性原則。]
3、總結。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本節(jié)所學的知識點。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小結本節(jié)主要知識及學習活動,養(yǎng)成學習──總結──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發(fā)揮自我評價的作用,并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讓學生設計一道題,盡量把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包括進去(提示:可以用表格的形式)。
有人設計了類似的題目:下列條件是該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填“+”,否則填“—”,問其他哪一個學生愿意表現(xiàn)一下?(學生爭著回答。)
[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教師考學生的方式,自己設計題目考自己,在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也使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關“生物圈”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我想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這些條件一旦改變或不足時,對生物有沒有影響?生活在這個生物圈中的生物會不會對生物圈造成影響?
[培養(yǎng)學生虛心提問,學無止境的意識,并為下節(jié)課或以后的學習做鋪墊。]
4、鞏固練習。
(1)你會填嗎?
(2)我來試一試。
我們在養(yǎng)花的過程中,經常給花松土、施肥、澆水、放在陽光下,天氣冷了,還要把花搬到屋里,而且一般一個花盆只栽一種植物,這體現(xiàn)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條件,與上述順序相對應,分別是( )
①陽光②水③空氣④營養(yǎng)物質
⑤適宜的溫度⑥一定的生存空間
A、①④⑥⑤②③ B、③④②①⑤⑥
C、②①⑤⑥③④ D、⑤②①④⑥③
[體現(xiàn)“STS”的教學模式,將所學的內容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物學習在生活中的應用。]
(3)課后想一想。
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否還能很好地生存?如果不能,請搜集資料說明你的觀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學反思
本設計中導入部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只是一首簡單、普通的歌曲卻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了,使他們愉快輕松地進入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對于知識點的學習,采用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也是本設計的較成功之處。
讓學生學完知識,自己編一道題考一考其他的同學,并將編好的題目寫在預先準備的紙上,以便實物投影展示,“考”時由編題者當“主考官”,學生自愿參與,“被考者”的回答正確與否,主要由編題者確認,對于較難的問題可以采取集體討論方式來解決。這樣,讓學生編題互問互檢,注重學生間相互評價方式的應用,不僅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善于發(fā)現(xiàn)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將新教材、新教法和新的課堂環(huán)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落到實處。
需要反思的是:1、對于七年級的學生,生物是一門新學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學生尚未進入正軌,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討論風氣、合作精神,出現(xiàn)了課堂氣氛松散的現(xiàn)象,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從這一方面狠抓學生,分組時采取責任制,責任到人,做到“組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2、以后的教學過程要認真解讀、努力鉆研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盡量達到高的要求。
【《生物圈》教學設計(通用5篇)】相關文章:
生物圈說課稿11-04
《雷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31
《元日》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5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5
《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4
《畫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3
《景陽岡》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19
《絕句》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01
數(shù)學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8
《絕句》教學設計(通用6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