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27 17:47:5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總6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總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2.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體會作者以物喻人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樣借白楊表白自己心愿的呢?

  二、合作交流

  1.指名朗讀12小節,

  “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①“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②去掉“從來”,朗讀比較。

  “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①這句話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從哪些關鍵詞可體會出?(生命力強。“哪兒……哪兒……”“很快)②小結:內地需要白楊,白楊要內地扎根;邊疆需要白楊,白楊就在邊疆扎根,真是哪兒需要哪兒去,不講條件,不畏艱苦。③指導感情朗讀。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①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堅強不屈。“不管……不管……總是……”)②教師描述: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磔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③指導感情朗讀。

  2.教師小結,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讀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了什么感情?(崇敬)請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朗讀14小節。

  三、展示反饋

  1.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13小節,并聯系14小節思考,然后同桌討論。

  2.引讀討論14小節:①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師問“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們知道嗎?”②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師問:“他們卻

  不知道爸爸為什么把他們接到新疆去,你們知道嗎?”③師讀:“他們只知道…”生接讀:“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師問:“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你們知道爸爸為什么把孩子帶到新疆去嗎?”

  3.通過爸爸介紹,孩子們多了一點什么知識?指名讀17小節。

  4.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5.老師朗讀16小節,讀后討論:①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②他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指導學生感情朗讀16小節。

  四、點撥提升

  1.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2.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3.這種寫作方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當堂檢測

  寫幾句話,夸一夸想課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和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作業

  1、造句:①哪兒……哪兒……

  ②不管……不管……總是

  2、小練習冊

  板書:

  3白楊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教學反思:

  優點:我讓學生討論解決兩個問題: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何作用時,學生明白了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巧妙。很不錯。

  不足:小練筆中很多學生只停留在引用課本中的詞句上,自己不發揮。

  改進措施:鼓勵學生多積累詞語,豐富詞匯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簡短的文言文游記。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語句清新,描寫月色如詩如畫,語言凝練含蓄,饒有余味,言簡意賅,比喻精當,情景交融,內涵豐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學生好好體會其中的美麗之處。

  教學設想:

  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師作一般性的引導。在課堂上要通過朗讀的多種方式,理清文章內容,把握重難點。在理解語句的基礎上讓學生翻寫成優美的散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云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文章《記成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整體感知文段

  1.給學生放范讀,根據范讀,糾正自己的讀音,確定朗讀節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之間互聽,交流。

  3.請學生給大家讀一遍,師生一起點評,全班齊讀課文。

  4.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關注、探討。

  戶:門;遂:于是;蓋:大概;但:只是;耳:語氣詞

  5.放音樂《二泉映月》,請同學朗讀描寫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學品味月色描寫,試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三、合作探究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后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嘩,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不好。改變了原文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四、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五、能力擴展:

  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六、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把握其讀音、詞義。

  2、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理解作品戰爭的主題。

  3、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動描寫,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4、揣摩語言,著重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重點】

  把握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國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在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讓我們穿越時空,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于高爾基文學院。1942年加入共產黨。創作以戰爭題材為主。作品有劇本《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長篇小說《日日夜夜》,詩集《友與敵》。這些作品均獲斯大林獎金。1949年10月訪問中國。1950年出版《戰斗的中國》一書,描寫中國人民進行的解放戰爭。1959至1971年發表的三部曲(《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寫從戰爭初期蘇聯紅軍在西部邊境的潰敗,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羅斯戰役的勝利,具有廣闊的歷史畫面和生動的戰時生活的細節描寫,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比較少。三部曲獲1974年度列寧獎金。

  通訊是記敘文文體的又一實用文體,也是報紙常用的.文章樣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訊、事件通訊等。它和新聞一樣,要求及時準確地報道現實生活中有意義的人和事,但報道的人和事比新聞更具體更系統。通訊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寫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質意義。通訊運用的表現手法是敘事,也常用描寫、抒情、議論,以使人物更加鮮明,事件更加生動。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選兩位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應抓住記敘的六要素。

  明確:1944年9月19日,蘇聯紅軍在南斯拉夫保衛戰中,與德國鬼子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在紅軍偷襲薩伐河上的一座橋時,一位紅軍戰士英勇犧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烈士暴尸戰場,冒著德國人的炮火安葬紅軍戰士。她用雙手舀干彈坑里的積水,把烈士的遺體拖進彈坑,擺正遺體,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額,雙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墳堆,埋葬了烈士。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墳頭上,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

  四、分析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深層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老婦人的片斷。

  學生齊讀相關片斷。

  2、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要求學生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教師提示:選擇典型畫面推想,如老瑪利·育乞西看著那戰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這件事告訴什么人。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她想告訴人們什么?她想了半天,心里是怎么想的?

  再如她穿過方場,到了那戰死的蘇聯士兵身邊,她用力把那尸身翻過來。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發,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她坐在那里,靜靜地,一小時,也許兩小時。老婦人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做這一切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坐在那里,靜靜地。她想了些什么?

  又如,拂曉前,紅軍戰士來尋找契柯拉耶夫的尸體,老婦人又拿出一支蠟燭點燃在烈士的墳頭。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為什么鞠躬?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評價。

  3、要求學生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⑴ 學生自由討論。

  ⑵ 選兩位同學發言。

  明確:老婦人飽受德國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對蘇聯紅軍滿懷敬意。年輕的紅軍戰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她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她為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出深沉而強烈的母愛。

  老婦人思想感情概括起來就是敬愛和哀痛。

  4、探究思考:

  提問: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有人認為:文章突出小小的燭光,意蘊深遠。有人認為:事件本身很感人。有人認為:文章一再寫德國人的炮火,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更突出老婦人行為的感人。有人認為老婦人把一生中最珍愛的結婚喜燭獻給紅軍戰士,這一點很感人。

  歸納總結:首先作者著力描寫了感人的因素。感人的因素有四點。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異常吃力,烈士犧牲的精神是老婦人力量的源泉;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出母子親情;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的最愛,悼念紅軍戰士。

  其次,突出蠟燭,突出燭光,更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像抒情詩,贊美燭光,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五、揣摩語句,體味文章豐富的意蘊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回答一題):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 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學生默讀、品味,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

  1、改后效果不太好。原句的描述,情景歷歷在目,仿佛老婦人的喘息聲都能聽得見,十分感人。改后過于籠統,不夠細致。

  2、補充說明這支蠟燭的來歷,表現了老婦人奉獻給紅軍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

  3、黑色,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黑色圍巾,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的哀悼之情。

  4、不好。原句勾畫了經戰爭破壞后的環境,勾畫了燭光的背景,炮火燒焦了的土地炸彎了的鐵器燒死了的樹木,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原句再次點出這支蠟燭的非常來歷,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原句不寫老婦人和烈士的名字,而說南斯拉夫母親和一個蘇聯青年,揭示這種感情的意義,是兩國軍民感情的集中表現,這種感情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師生共同品味結尾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六、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為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七、布置作業

  用拂曉、瓦礫、地窖、鞠躬、顫巍巍等五個詞寫一段話,要求自然合理。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課學習完成后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使他們發現間隔 數與植樹棵數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在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規律的基礎上解決簡單 的植樹問題。

  過程目標:

  1、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 并應用規律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學生借助圖形解決問題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

  情感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學習者特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通過平時的觀察,我發現四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的數學活動經驗。但這種能力不是那么強,在學習中很難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學生的合作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適當的鼓勵是激勵學生學習,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經驗方面,學生們看到過“道路兩旁每隔一定距離會種有樹”,但是,在這樣的現象中包含哪些數學概念他們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師針對此予以明確;在數學知識方面,他們知道“依此類推”和“除法的意義”,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們可以通過計算和畫圖的方法解決,只是對這些量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猜謎導入揭題

  師:“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師:對,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請你們伸出右手,五指張開,用數學的眼光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為4。(師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現在有幾個間隔?

  師:生活中“間隔”隨處可見,比如,每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也是一個間隔,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與間隔有關的問題——植樹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手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數與間隔數有的關系,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激發探求植樹問題的欲望。

  二、經歷探究,發現規律

  1、激趣引入,啟發探究積極性

  (課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學為綠化環境的招聘啟事及設計要求

  招聘啟示

  學校將進行校園環境美化,特誠聘環境設計師一名。要求設計植樹方案一份,擇優錄取。

  江口小學

  20xx.6

  設計要求:

  在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要栽。

  【設計意圖】通過招聘啟示讓學生設計植樹方案的出發點是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平等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在參與中學習和構建新的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后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著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么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了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后,待會匯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匯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說說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么迷人的景色,這么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板書:景色美〕

  3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的情況,教師適時鼓勵。(出示課件)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后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出示課件,板書概括的詞語)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后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么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么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么話要說?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么舍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設計理念:

  語文樂園(七)中字、詞、句的學習內容表現出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緊密結合,對學生來說這樣的內容在理解、運用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嘗試調整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自主發現,幫助學生理解。鼓勵實踐,靈活運用。力求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含有多音字的詞語,掌握6組多音字。

  2、在讀四字詞語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學習經驗觀察、發現詞語中的有趣現象,積累詞語,學習運用詞語。

  3、通過讀句子,體會關聯詞“不僅……而且……”的并列關系,照樣子仿寫句子,學會用“不僅……而且……”說話。

  4、通過讀成語故事,感受成語的蘊意,積累成語。

  5、運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對電腦的功能形成較完整、全面的認識,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主動地利用電腦進行學習和交流。

  6、培養學生善于觀察、體驗生活,敢于想象,大膽創造的品質。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田字格卡、教學掛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我來試試”部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又到了語文樂園的時間,讓我們乘著幸福快車出發吧!

  二、詞語之家

  1、由讀詞語,要求讀準字音,并反饋。

  2、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3、全班齊讀詞語。

  4、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

  三、成語之家

  1、你們瞧,現在我們來到了語文樂園。這兒有兩扇門,你們想先進到哪兒去看看?

  (出現“想”“新”兩字。)

  2、這是兩個什么字,讓我們來讀一讀?(指名認讀兩字)這兩個字里藏著些什么呢?想看看嗎?

  3、出示想的三個成語。自由讀一讀,并反饋。

  4、出示新的三個成語。

  ①你發現城市有哪些變化?

  ②這不斷變化更新的生活給了你什么感受?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相機出示詞語“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推陳出新”。)

  這么欣欣向榮的景象就在這些詞里表現出來了。

  該怎么讀好呢?誰來試試?

  5、我們看了這么多,想了這么多,再來一起讀讀這些詞。記住它們吧! (指讀、帶讀、齊讀、分組讀等形式認讀、記憶。)

  四、句子之家

  1、(出示掛圖)看看這新式房屋,說說它是什么樣兒的?(指名回答)

  過渡:讀一讀這句話,看看它是怎么介紹的?

  2.(出示例句:它不僅形狀特別,而且功能也很特殊。)

  (1)讀一讀句子,你發現這新式房屋有什么特點?(形狀特別、功能特殊)

  (2)再讀一讀句子,句子中除了寫出這兩個特點,你還有什么發現?

  (句子中還用了“不僅……而且……”這兩個詞。)

  (3)小結:看來,我們可以用“不僅……而且……”這兩個詞將事物的兩個特點串起來寫成—句話。

  3.(出現長江大橋、水果圖片)

  (1)說說它們分別都有什么特點?(學生看圖回答)

  (2)你能用上“不僅……而且……”來說說它們的特點嗎?

  長江大橋不僅美觀,而且堅固。

  蘋果不僅香甜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4、想一想你熟悉的事物的特點,還能像這樣來說句子嗎?請你來試試。

  (在學生說句子的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正確運用“不僅……而且……”)

  5、大家說得很好,請你把自己最欣賞的句子寫下來。寫的時候,請注意字的大小寫均勻。

  6、展示學生寫的句子,全班欣賞。

  五、故事之家

  1、 自由讀故事,讀準字音。

  2、 指名讀。并正音。

  3、 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探究與發現”和“我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進行“探究與發現”

  1、(cAI:樂樂坐在電腦前)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老朋友樂樂在于什么呀?聽聽樂樂是怎么說的。

  (CAI:樂樂笑著說:“我正在電腦上畫畫呢!你們利用電腦做過什么?”)

  指名學生交流。

  2、你們利用電腦做過這些事情,想對電腦說些什么呢?樂樂也在夸電腦呢!你們聽。

  3、(CAI:樂樂說:“電腦的本領可真大。它能寫字、能畫

  畫、能……”)

  你還知道電腦有什么本領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交流。

  二、鼓勵創想,完成“我的作品”

  1、請你也來發揮你的奇思妙想,說—說你還希望電腦能干什么?

  2、 請把你的奇思妙想寫在卡片上,注意把句子寫完整。

  3、 學生書寫,最后全班交流。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總6篇】相關文章: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9篇01-31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5篇01-0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總十篇02-14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八篇01-0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七篇02-21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總七篇01-16

【必備】設計方案匯總五篇05-11

【必備】設計方案匯總六篇05-08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0篇03-12

【必備】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6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