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27 12:43:4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通用3篇)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悟魯迅對阿長的深厚懷念之情,領會阿長性格中的純真美。

  2、理解積累“詰問、惶急、疏懶、渴慕、深不可測、情有可原”等詞語。

  3、整體把握課文,了解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句的深層含義,把握蘊含的思想感情。

  4、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會描寫的作用和方法。理解本文圍繞人物特點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領悟這篇回憶性散文的用雙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揚先抑的寫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配樂磁帶、小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其中為百草園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還記得嗎?這位長媽媽是魯迅家里的一個女工,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魯迅的作品中幾次提到她,甚至還專門寫了這篇《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地理著作,書中保留了一些流傳廣泛的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連在一起,她與它有什么關系呢?下面就讓我們閱讀課文去探個究竟。(板書文題、作者)

  二、回顧復習魯迅及《朝花夕拾》的有關知識(參閱《三點一測》)

  強調:主要作品集及初一學過的課文、出處

  學生自讀《三點一測》,了解《山海經》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學生自讀課文,可就詞語含義、段落大意、內容質疑、分析評價等內容圈點批注。(參考《三點一測》)

  教師抽查字詞學習情況。(參見《三點一測》)

  1.注音:(出示小黑板)

  2.聽寫并釋詞

  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疑難詞句師生共同探究疑難詞句,小組無法解決的,提交全班討論、交流。教師參閱教參46頁“文句解說”,酌情講解。

  3.速讀課文,參閱《三點一測》66頁,初步理解課文。

  4.思考研討: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四、課堂小結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瀆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五、作業設計

  口頭作文: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誰講得真實、生動、傳神。

  六、檢測題設計

  抄寫并記會本課的生字詞,按小組檢查驗收。

  第二課時

  精讀全文,進一步研析阿長這個藝術形象,重點研讀買《山海經》一節。

  一、朗讀課文1~17語段,重溫長媽媽這個藝術形象

  1.播放伴讀音樂,學生分組朗讀1~17語段

  回顧思考:文中這些關于長媽媽的故事表現了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板書提綱,明確。

  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饒舌多事

  管“我”很嚴喜歡“告狀”不拘小節

  睡覺時擺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淳樸善良

  煩瑣的規矩關心孩子

  “長毛”的故事

  2.研討課后練習第二題,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雙重感情。

  學生自主思考,與小組交流,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二、研讀買《山海經》一節,即18~28語段

  1.分組朗讀課文18~28段

  學生聽讀,思考并討論下列問題,各組長組織討論,并作好本組討論的筆記。

  (1)買《山海經》一事的起因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⑵⑶⑷題見課后練習第三題

  (5)“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2.學生分組回答以上問題,教師明確問題的關鍵。

  第(1)問:“我”渴慕著繪圖《山海經》了。“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第(5)問: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驚,讓“我”產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3.齊讀最后兩段。思考:結尾兩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正是深切懷念的真實寫照。

  板書:為“我”買回《山海經》——真誠熱情樂于助人

  深切懷念

  4.請學生說說長媽媽是怎樣的一個人?

  指名學生歸結,教師明確(參閱課后練習一答案)

  5.學生批注文中描寫阿長的語句,并分析這些描寫有什么特色?

  教師提示有關描寫的知識,讓學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寫,師生共同揣摩。(參閱教參47頁第3)

  三、課堂小結

  本文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有著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這些都是令作者心靈震憾的原因,文中表達了作者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力口深體會。

  四、布置作業(選做)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四)的短文寫作練習,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長買{山海經>》為題,寫一篇300字的想像短文。

  3.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個人》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五、檢測題設計: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現長媽媽的性格特點的?

  (1)她生得黃胖而矮。

  (2)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著什么事。

  (3)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母親去了。

  (4)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

  (5)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重點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本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魯迅除寫了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她講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測,給百草園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么,長媽媽是萬個什么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指定學生簡介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們以前學習過他的什么作品?

  三、檢查預習。

  1、注音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懼憚

  2、解釋詞語

  識文斷字:知曉文字。

  面如土色:臉色跟土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

  情有可原:按情理或情節來看,尚有可以原諒之處。

  詰問:責問

  渴慕:非常思慕。

  四、整體感知

  過渡:題目是《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誰?(魯迅的保姆),《山海經》是一部什么書?(《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把這似乎毫不相干的兩者連在了一起?(阿長為“我”買了《山海經》),那我們就直入正題閱讀這一部分。

  (一)請一位同學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么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么心理?

  明確:。“我”想“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阿長不識字,沒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經》是怎樣的一部書,更何況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關心“我”,因此她也不會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經》的心情。這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

  2、當阿長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么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明確:當阿長買來《山海經》時,我的反應是:“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真可謂又驚又喜,感激不盡。

  3、怎樣理解文中說的“確有偉大的神力”?

  明確: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肯做”,誰也沒有阿長那樣知“我”心,誰也沒有阿長那么熱心;別人也“不能做”,有畫的《山海經》很難找,要跑多少路,打聽多少地方,誰能像阿長這么給“我”操心費事,況且阿長不識字,居然買來了。所以說,阿長“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5、文章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不多,用的是一種敘述語言。發揮你的想象和聯想,將她買《山海經》的過程補充出來。

  (二)從這個部分中我們可以看出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對她傾注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著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三哼經”的說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么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征。魯迅對阿長充滿了敬意、懷念、感激之情。

  五、小結

  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從阿長為“我”買《山海經》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對她傾注了怎樣的感情?(學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1、那從課文中我們看到“我”對阿長一直都保持著這樣一種感情嗎?我們來看一下起初在“我”印象中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對她持怎樣的一種態度和情感。

  明確:

  事件阿長的性格“我”的態度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說我玩皮饒舌多事不拘小節“實在不大佩服她

  睡覺擺“大”字

  懂得許多規矩

  如吃福橘迷信但真誠、善良、“煩瑣之至”、“非常麻煩”

  教給我很多道理關心愛護孩子

  講“長毛”的故事無知淳樸“空前的敬意”

  買《山海經》關心愛護、熱情善良“新的敬意”

  2、從整篇文章入手,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長媽媽有怎樣的感情?

  明確: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3、作者要抒發自己對長媽媽的懷念和感激之情,可文章開頭卻談到自己“實在不大佩服她”、嫌麻煩,這是種什么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先抑后揚。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

  三、小結

  她雖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心愛護孩子;她雖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所以魯迅在沒有專文寫過自己的母親的情況下,寫下了這篇懷念保姆的文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伴著魯迅先生深情地祈禱,我們也深深地祝福長媽媽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2、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3、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4、學習文章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即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教法選擇:情境教學法,講述法,討論法,實踐法綜合靈活運用。采用“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四段流程”教學形式。

  學法引導:

  1、強調預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學能力,為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努力。

  2、強調多讀。本文作者是文白轉期的文學家,作品精深,較難懂,人言《朝花夕拾》是沒有吶喊的心底吶喊,故必須熟讀。另外,語感是語文的生命,而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途徑,故必須多讀。

  3、強調積累。豐厚語文積淀,包括學法積累和基礎知識積累。

  4、強調自主設疑,合作學習,勇于探究。

  課堂組織形式:組織自主學習,小組交流,互動協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

  教學媒體:投影、兩張膠片,其一謄寫字詞,其二抄艾青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學時數: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讀讀”、“議議”部分,第二課時完成“練練”、“講講”部分。

  教學進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放投影——《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師朗讀。然后,學生聽詩后談感受,從“大堰河是怎樣一個人?”“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情?”兩方面談。之后,師精當過渡:由大堰河→百草園中的長媽媽→阿長與《山海經》,切題后,板書課題。

  此環節設置體現兩個意識: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有感而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學法指導方面,此環節讓學生學會從內容,情感方面去評判感受作品。

  第二環節:檢查反饋預習情況,完成目標1。

  具體教學行為:

  1、小組內互檢字詞,內容包括音、形、義及應用,之后師指定1—2名后進生回答,了解掌握情況。

  2、介紹課下搜集的魯迅的作品,這里要求教師要以學生學習伙伴的身份向學生介紹《朝花夕拾》中的一些作品,比如《藤野先生》、《無常》、《瑣記》。

  此種教學策略意義在于:小組互檢字詞,生生互動,與個別指名檢查相比,訓練面大,效率高;介紹作品,利于學生積累;教師介紹作品,能激發閱讀欲,助于語文閱讀教學,同時,真正體現出教師這一課程資源開發者的姿態。

  第三環節:學習文章,完成目標2、4。

  版塊一:“讀讀”

  本文篇幅約3000字,朗讀一遍需8—10分鐘,快速自由讀一遍需4—5分鐘,“讀讀”采用“范讀—練讀—指導朗讀—自讀批注”的程式進行,預計用時25分鐘。

  此處師生雙邊活動中,教師的行為是:“范讀開頭、結尾部分;巡回指導學生練讀;指定學生讀得點段落——文章的第1、2、14、15、16及最后兩段;鼓勵學生參與朗讀評價;講述朗讀技巧。學生在此過程中要求積極熱情廣泛地參與;學會把握重音、節奏、感情三要素來朗讀的方法;注意養成朗讀時正確、流利、有感情,默讀時不動唇、不指讀,自讀時“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專家指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注重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是本版設計的意圖之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站在“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系統高度,傳授學生以朗讀方法是意圖之二。

  版塊二:“議議”(這一版塊與下一版塊是本課學習的主體內容)

  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中學生先感知再領會后吸納的認知規律,本版塊著力解決學習文章三大常規問題,即“文章寫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首先“議”“文章寫了什么”。在第一版塊熟讀、批注的基礎上,這個問題是很容易的,但此處是“讀文后”與“提煉寫法”兩環節的過渡,所以,要求教師既要幫助引導學生能整體感知文意文情,又要將主人公阿長的形象性格特征表述出來,實現這個目的的策略是:給學生時間,獨立思考,組織語言,概括文章;給學生句子表達樣式——“通過×××事(描寫),可看出阿長是個什么樣的人”,小組合作,完成對阿長性格的分析。

  其后“議”“作者是如何寫的”。作者(不僅指本文作者)寫每篇文章,所用的寫法都是綜合的,是“門類繁多的”,閱讀者(或稱學習者)對其寫作評判也是見仁見智的。初二年級是深入學習記敘文的階段,針對這種實情,應將學法鎖定在人物描寫的方法上(即本課的教學重點)。分析人物描寫還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組織各小組先標劃出最能體現阿長性格的段句詞,討論分析歸類,不難得出“作者是通過語言、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結論,教師板書這一所得后,給學生范讀《藤野先生》《藥》中的幾處人物語言、動作描寫,讓學生談句段表現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印象,進而應用于自己的寫作。

  最后“議”“為什么這樣寫”。此環節也可稱為亮點探究,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習慣,提高學生語言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表達。這一意旨的理論依據有三:其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探究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主要途徑,而探究的具體形式就是“提問題”。其二,語文的訓練歸根結底就是語言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的訓練。其三,多角度思考和賦有創意地表達是新課改對學生表達要求的創意之舉。此處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為全班交流。要求學生隨便問,積極想、主動答。預計的問題有:(1)文章寫了幾件事,重點是哪件事。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一句為何說大地“仁厚黑暗”。

  (3)阿長為何給“我”買《山海經》。

  (4)文中寫童年“我”兩次感到阿長有“偉大的神力”,這兩次感受相同嗎。

  (5)為什么說“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全班交流中,教師要參與交流,對學生未能提出的重點問題,教師應適時提出,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此外,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關注后進生,同時,在設疑上進行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從文章內容、思想、寫法、作者、字詞理解等到方面入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版塊三:“練練”

  此版塊是第二版塊中學習重點——人物寫法的鞏固和延伸,新課改提出語文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言是“習得”的產物(葉圣陶語)”,“習得”離不開實踐;“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就是將學生組織到實踐訓練中去”,從這些意義上看,組織學生效仿魯迅進行人物描寫的訓練是必要的。這里,設計了兩類練習,一類是讀人物描寫的語段,分析人物性格,屬基礎類題;一類是進行人物片段描寫,突出人物性格,屬拓展類練習。訓練中,教師做到鼓勵學生表達,關注后進生,把發言表現機會傾向于“弱勢群體”。

  第四版塊:“講講”

  接受式學習與發現式學習是并存兩類學習方式,“講授”這種接受式學習以其省時、高效能保證知識的系統完整深刻的優勢是其他方法無法取替的。新課程也強調指出:沒有教師教的學習活動不是教學。講是不能回避無可厚非的!本課預計講兩個內容:初二學生剛接觸較正規的人物描寫訓練,對人物語言描寫中的標點使用(重點是冒號、引號、逗號、句號)估計會出現問題,這要講;魯迅的作品反映的年代距今已100余年,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因此,作品的社會背景作者的創作背景也要講。另外,這兩個內容一個承上版塊的人物描寫訓練,一個啟下環節的“自結課文”,講之,不僅重要而且必要。

  第四環節:自結文章,完成目標3,突破教學難點。

  本環節安排一項內容,教給一種學法,培養兩種能力,體現三個思想。

  一項內容,即組織學生完成“學完此文后我的收獲”一題。

  一種學法,即讓學生學會從文章內容,文章寫法,文章情感,語文積累,影響啟示五方面談收獲。

  培養兩種能力,即概括歸納的能力,評判文章主題的能力。

  體現三個思想,即體現自主學習,體現個性化閱讀行為,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通用3篇)】相關文章: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教學設計08-04

阿長與山海經教學反思(通用5篇)05-13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2-20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2-20

阿長與《山海經》課件05-10

阿長與山海經課件01-30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匯總12-20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原文07-13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學設計包(包括課件教案導學案)12-06

《阿長與山海經》說課稿13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