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3-21 19:59:0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囿”“鈸”“招徠”“鐵鉉”“餑餑”“秫秸稈”“隨機應變”“合轍押韻”“油嘴滑舌”等詞的讀音、詞義。

  ⑵了解作者及其對吆喝的品味分析。

  2、能力目標:

  ⑴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意,學習作者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事物的方法。

  ⑵揣摩語言,體會吆喝聲的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⑶積極開展記錄街頭吆喝聲并整理的語文活動,為搶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3、德育目標:

  樹立文化大觀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蘊,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結構,學習作者剪材組材的技巧。

  2、品味語言,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

  【教學難點】

  開展語文活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討論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街頭吆喝錄音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積累字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語訓練,揣摩描寫吆喝的語言,體會其濃郁的地方特色;體驗與反思,記錄整理家鄉的吆喝聲,為拯救文化遺產做貢獻。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一年四季,一天從早到晚,你聽到街上的吆喝聲了嗎?請大家模仿一下。(學生自由發言,表演)這是老師收集的吆喝聲,我們來聽聽,看誰學得最像,最有蘊味。(教師播放街頭吆喝錄音帶,學生品評)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一篇專門介紹街頭巷尾經常回蕩著的吆喝聲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蕭乾先生的《吆喝》。

  設計(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間藝術家”免費演出。那或悠長或短促或生動或沙啞的吆喝聲,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這不,在蕭乾的筆下,街頭吆喝就有了動人的意蘊。

  設計(三):

  吆喝聲,是“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如果時光倒流,在舊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們經常可以聽到商販叫賣的各種吆喝聲。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但聽一聽蕭乾的《吆喝》,依舊能引發我們無盡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詞的讀音:

  囿(yu) 鈸(bō)招徠(lái)鐵鉉(xuán)

  餑薺(bí qí)秫秸稈(shú jiē ɡǎn)

  2、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世間萬物皆學問,零零總總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連街頭吆喝都能寫得如此有滋有味,確實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閱讀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生3:如今有一種大文化觀,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上動人的一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街市,吆喝聲不絕于耳。

  ……

  教師總結:本文介紹了舊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種吆喝聲。圍繞吆喝聲,介紹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文章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學生精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提出疑難問題。

  2、就疑難問題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如有同學不能解答的疑問,以提交紙條的形式向老師提問。

  3、教師總結歸納共性問題,并板示,全班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⑴課文的總體結構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介紹繁復多樣的吆喝聲的?

  ⑵為什么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么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這會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⑶為什么“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聲會嚇個馬趴?這一定是夸張嗎?

  ⑷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酌情點撥。

  明確:⑴理清行文思路,劃分文章結構時,一定要注意語段之間的銜接過渡語句,它們像路標一樣,標示作者的思路。閱讀時要搞清楚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如本文銜接過渡的語句有:

  ①“囿于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這一句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并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的敘述介紹自此開始轉向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基于以上分析,課文的總體思路是這樣的:課文先從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寫起,轉到口頭叫賣,第4段總領全文,“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后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于耳的吆喝聲。最后,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經過作者的精心組織,紛紜雜亂的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

  全文結構圖如下:

  ⑵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面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余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么。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能體味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于是作者只是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后四段對種種吆喝聲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從全文看,作者有較高的對材料加工裁剪的寫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范。

  ⑶作者上文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聲“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后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這樣寫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⑷在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里行間。

  四、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教師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幾例,仔細品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教師可就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觀摩。

  學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學評點。

  教師也可選課文中的例子示范,如“餛飩喂──開鍋!”“硬面──餑餑”“行好的──老爺──太(哎)太──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鹵煮喂,炸豆腐喲”……

  2、品味本文語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特點:

  學生自選例品評。

  如:“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再現了街頭的熱鬧。

  “‘算靈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語言寫出了兒童特有的心理。

  “我對賣蛤蟆骨朵兒(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里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么沒在我肚子里變成青蛙!”風趣的言語中透著小孩特有的頑皮和幼稚。

  五、課堂小結,遷移拓展

  同學們,聽馮驥才先生這么一介紹,還真讓我們咂摸出吆喝聲的一些味道來。吆喝是一種口頭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聲音將被淹沒在都市的喧囂聲中,我們應搶救這種具有獨特價值的傳統文化,請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開展對街頭吆喝聲的調查記錄工作。然后對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調查方法,有問卷調查、訪問座談、查閱文獻、攝影錄像等。

  以四人一組為宜,以論文的形式上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六、布置作業

  1、把文章改寫成一個相聲腳本,然后在班內表演。

  2、課后搜集整理街頭吆喝聲,體味“吆喝”的韻味。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重點】

  1、學習通過對比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抓住一個變字深刻剖析小說的主題。

  【學習、探究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查閱工具書,解決提示中給出的詞語的意義。

  2、課前質疑:如果你要寫一篇反映故鄉變化的文章,你將從哪些方面來寫?(人、事、物的對比)

  3、導入新課:

  本文也是通過對比來寫故鄉在二十年前、后的巨大變化的,要求大家熟讀課文,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一個字來概述本文的內容。(變)

  二、揣摩課文

  (探究變的內容及原因。)

  導語:同學們通過讀課文,用了一個變字來概括課文內容,現在我們對這個變進行擴展,把變的內容具體化。

  (學生自主發言,教師板書。)

  自然環境的變化

  自然環境的變化

  變 ╱ ╱ 閏土

  ╲人的變化 楊二嫂

  ╲ 我

  1、如果以文中的故鄉為題作一幅水彩畫,二十年前的故鄉可以畫上哪些景物,二十年后的故鄉可以畫上哪些景物?

  二十年前: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碧綠的沙地。

  二十年后:蒼黃的天空、零亂的村落、孤寂的烏篷船。

  過渡語:故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這是我所未料到的,因此我的心情禁不住悲涼起來,那么曾經的伙伴、鄉鄰們會是什么樣的呢?

  2、跳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與閏土相關的句、段,并把它們分類整理用表格顯示出來: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 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項上套一個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 臉色灰黃,眼睛通紅,頭戴破氈帽,極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 語言 鮮活的語言脫口而出 稱我為老爺,斷斷續續 神態 怕羞 歡喜和凄涼 動作 向一匹猹盡力刺去,干脆利落 默默的吸煙 對我的態度 友好、熱情 恭敬 對生活的態度 無憂無慮 悲哀,寄托于神靈

  3、透析人物性格,用少年閏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和中年閏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說兩句話。

  (學生自由說話。)

  4、類讀課文。學生分小組談談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

  興趣質疑:楊二嫂這個人物如果不寫,對作品的內容會產生什么影響?

  (楊二嫂代表了社會的一個階層,是小私有生產者,她的變化更能說明農村經濟的變化。)

  5、分角色朗讀第46~52段我與楊二嫂的對話,體會楊二嫂的性格特征。

  6、品讀課文:我是一個什么身份的人物,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對故鄉以及故鄉中的人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明確:

  我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小說以我的見聞和感受來寫故鄉的變化。

  我對閏土懷有深厚的感情,同情他的遭遇。

  我對楊二嫂有些厭憎,但也流露出了同情。

  我雖懷念故鄉,但卻有些失望,更希望故鄉能美好起來。

  7、探究小說的主題:課文中為什么會有這多的變?小說在結尾寫到水生和宏兒的關系有什么深層的含義?

  明確:小說以我回到闊別二十余年的故鄉為線索,描繪了二十年代初中國農村的衰敗景象和農民的苦難命運。塑造了深受封建壓迫的舊中國農民閏土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走出一條人生新路的執著信念。

  三、拓展練習

  以變為話題,寫一篇表現人物和事物的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融、匯”等10個生字。會寫“匯、欣”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抽出、嫩綠、匯成”等15個詞語。

  2、了解小興安嶺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體會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1、一張中國地圖。

  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教學掛圖。

  3、小黑板兩塊或文字投影片四張。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出示中國地圖,教師談話:在我國東北有一個著名的林區──小興安嶺,為了加強旅游業,林區管理局決定招收一批導游,大家想報名參加競聘嗎?

  二、明確要求

  那么大家怎樣在競聘中獲得成功呢?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確定“闖關”要求。

  第一關: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第二關: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關: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當眾介紹小興安嶺的景色,要求舉止大方,口齒清楚,普通話標準。

  三、讀書闖關

  1、闖第一關──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⑴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⑵檢查“闖關”。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

  同桌互讀,小組內輪讀,班級抽讀。

  抄寫生字、生詞。

  統計已“闖關”的人數。

  2、闖第二關──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⑴學生自由練讀。

  ⑵學生在小組內過關。每人從“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讀一段,組員互相評議。不能過關的可再讀。

  四、課后作業

  1、認真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季節,想想該怎樣介紹,可先在父母面前練一練。

  第二課時

  一、檢查鞏固

  1、聽寫生字新詞,聽寫有關句子。

  2、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繼續闖關

  1、闖第三關──展示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

  ⑴學生先和自己要好的朋友練一練,或和同座練說。

  ⑵學生自由登臺介紹,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2、闖關總結:同學們經過自己努力,不但讀得好,而且說得好。你們都是合格的小導游。

  三、拓展活動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利用星期天觀察家鄉的一處景物,并且抓住景物特點寫一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提問引入:同學們知不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你們最喜歡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筆畫了些什么嗎?

  2.師:是啊!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23課“假如”。(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兩遍。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字教學

  1.范讀。師:你們想知道詩的內容嗎?先聽老師讀一遍。我讀書前,你有什么悄悄話告訴我嗎?(讓學生逐一說出朗讀時的具體要求)你們要邊聽邊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學生回答后)師:課文中幾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2.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李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用鉛筆勾出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你們的這些小淘氣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請看課后“我會認”里的生字。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剛才讀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里。快!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找“朋友”。

  師:你們在課文中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么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并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

  師:9個生字都找到了,你們仔細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組在一起是個詞。現在從這9個生字中找朋友組詞。(尋食、健康)文中說:“誰到哪里去尋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讀一讀。

  (5)識記生字朋友的樣子。(小組討論交流)

  師:9個生字朋友都認識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不然的話你會叫錯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請四個人為一組討論一下,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6)與生字廣交“朋友”,并送“朋友”回家。

  師:這些可愛的小淘氣可以交許多朋友(組詞),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淘氣幫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組成的詞說一句話)

  (7)憑借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讀文感悟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現在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首詩共寫了幾小節?寫了小作者的幾個美好的愿望?(待學生讀文回答后)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2.小組內互讀。

  師:在這三個小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抽人讀)請大家在小組中讀一讀,四個人每人讀一小節,看看誰是最佳小小朗讀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認讀生字。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

  1.小組內交流。

  師:在你讀的小節中,你讀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樹(或小鳥、西西),你心里會怎么想?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2.感悟句子。

  師:讀讀句子。你喜歡哪個句子,能說說為什么嗎?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谷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說話。

  師:你能用”我要給……”說一句話嗎?

  4.創設情境誦讀這首詩。

  (1)第一小節。師:馬良的神筆可真好啊!能畫出這么美的畫。請女生看圖,男生讀第一小節。

  (2)第二小節。師:你們喜歡可愛的小鳥嗎?會學鳥叫嗎?男生小聲學鳥叫,女生輕聲讀第二小節。

  (3)第三小節。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與這首詩有關的畫面(抽人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賽讀。

  師:你們敢跟李老師比比嗎?我讀兩行,你們讀兩行。一、二組與三、四組賽讀;男生與女生賽讀;學生邊讀邊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讀。

  6.說說你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

  7.指導背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節背下來。

  三、拓展活動

  1.假如你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要畫些什么呢?

  2.大家說得真好,我相信你們會畫得更好對嗎?請你用小畫筆把你們的美好愿望畫出來,能寫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書上的格式寫一寫。

  3.抽學生上臺展示。

  師:你畫的什么?能介紹給我們大家嗎?注意下邊有老師和同學,你該怎么說?

  四、指導書寫

  1.復習要寫的字。記住字音,認識字形,擴詞、用詞語說句子。

  2.小組交流。

  師: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哪個字容易寫錯?哪個字不容易寫好?

  3.指導書寫。重點提示:

  哭:兩個“口”大小要適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雙:左邊的“又”寫得稍窄些,捺變點。

  食:上面的“人”寫得舒展些,最后一筆是點。

  操:右上方的三個口要寫得扁而小,不要超過橫中線。

  場:右半邊不容易寫好,加強范寫指導。

  五、總結

  師:如果我們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四冊,教材第84頁,完成“做一做”中的練習和練習二十三第5~8題

  教學目標:1.掌握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2.正確解答應用題,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意識,使學生知道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必要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投影片、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操作學具,鞏固所學的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

  l. 投影出示例9。

  2. 小組活動。

  (l)議一議兩道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教師出示圖片或投影片。

  (2)通過議論和看示意圖,知道了什么?

  使學生明確:兩道題都是紅花多,黃花少,

  (3)想一想: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使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題的第二個條件是第二題要求的問題,第一題要求的問題是第2題已知的第2個條件。

  第一題用減法計算,第二題用加法計算。

  3.獨立解答

  (1) 填空。

  (2) 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鞏固發展

  1.完成84頁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三第5題。

  學生議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了解數量關系,口頭計算。

  3.練習二十三第7、8題。

  四、全課小結:師生共同總結這節課學習什么,注意什么?

  五.板書設計

  例9:(1)有黃花36朵,紅花54朵。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54-36=18(朵)

  答:紅花比黃花多18朵。

  (3) 有黃花36朵,紅花比黃花多18朵。紅花有多少朵?

  36+18=54(朵)

  答:紅花有54朵。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描寫景物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

  3.欣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向往和贊嘆之情。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學習了,請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簡單介紹張家界。

  (三)聽課文錄音。注意本文的寫作順序。

  (四)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樸歸真”是什么意思?

  (3)“蕩滌著我的胸懷”中“蕩滌”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層次。野(山、水、物、人)――>蕩滌著我的胸懷

  (五)默讀課文。分小組議論課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學,分別朗讀野山、野水、野物、野人這部分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畫出課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結:作者這樣寫,既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文章脈絡清晰。

  (七)作業 。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層次。

  第二課時

  (一)聽寫字、詞。

  野性 磅礴 綿亙蜿蜒 隨心所欲 不拘一格 亭亭玉立 難以言狀 返樸歸真

  (二)讓學生再一次聽課文錄音。注意作者對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寫。

  (三)討論、交流。

  1.自己讀“野山”的描寫。畫出課文中描寫索溪峪的山的樣子和形狀的詞語。畫出描寫山的驚險的詞、句。

  2.讀“野水”的美景。

  (1)“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樣描寫山路和索溪峪的關系的?

  (3)說說你覺得作者這樣描寫野水的景色有趣嗎?為什么?

  (四)學生有感情地再次讀課文。

  小結: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景物描寫得越美,越生動,感情就抒發得越真摯,越充分。

  (五)齊讀第五部分課文。

  1.“全無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氣”這是什么意思?2.人們總結了一句諺語是怎么說的?

  3.課文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結:通過作者的聯想,又一次表現了作者對索溪峪的贊美之情。

  (六)總結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業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20 索溪峪的野

  意念凈化->野(山、水、物、人)->返樸歸真 蕩滌胸懷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課文特點及作者簡介:

  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斗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勞動的開端》就是節選于本書。

  二、教學目標:

  1

  學習11個生字的音,形,義,和15個新詞。

  2

  通過學習課文,學生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3

  繼續學習,分清主次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4

  按提綱復述課文

  三、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分清主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通過閱讀,學生了解,體會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五、教學過程:

  審題:《勞動的開端》-------勞動的開始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艱難的謀生道路的事。

  細讀課文,理請課文思路,給課文分段

  討論,歸納,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課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經過---à

  本文重點

  第三段(29---30)結果

  再讀課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學習第一段,默讀課文

  思考:這一段講了哪三個意思?

  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看著一家人挨餓,我心里像油煎一樣。

  寫了煤窯工人勞動的艱苦,工人像狗一樣爬進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趙約好準備半夜出發。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饑餓的威脅,決定去挑煤。

  2

  學習第二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層。

  1)我約小趙半夜動身去挑煤,天沒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著煤艱難地趕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漸漸落在后頭了。

  3)午后“我”繼續挑煤趕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陽落山了,“我”挑著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著空筐回了家。

  3

  學習第3段,讀課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歷盡艱難,終于把煤挑到車站,從此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

  通讀全文,完成閱讀思考第3題

  1

  先通讀這三段話

  2

  選擇哪一段概括了課文的重要內容,并說名理由。

  ~第1種~:串連了三段的段意,沒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適。

  ~第2種~:雖然簡單抓了主要的,但內容不明確,也不合適。

  ~第3種~:既抓住了主要內容,而且概括的簡練,所以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后練習

  1

  比較下面每組,再分組組詞。

  端()脅()侮()欺()

  瑞()協()悔()期()

  棉()誤()賭()栽()

  綿()娛()堵()裁()

  2

  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不聲不響:

  匆匆忙忙:

  3

  摘錄課文中描寫挑煤艱苦的詞語

  4

  分清主次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5

  復述第一次挑煤的經過。

  ~1~先分層(前面已分過)

  ~2~按照分好的四層意思復述課文

  ~3~復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內容,有條理、語句要通順、用自己的口氣講。

  板書設計:

  勞動的開端

  揭不開鍋

  決定去挑煤

  用勞動解除饑餓的威脅

  第一次挑煤

  半夜動身

  挑煤趕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陽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過高山,直冒冷汗

  咬緊牙,挑到車站。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7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四篇03-0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1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3-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2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三篇01-20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5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