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征。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圓內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培養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圓的特征
教學圓規
學具準備:
圓規、紙片、剪刀、彩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找圓,導入新課
師: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見過圓形。
師: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圓狀物體。中秋圓月、硬幣等都是圓形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秘,好嗎?
二、操作、探究,自主認識圓的特征
1、師:剛才我們看了這么多的圓,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啊?
師:平時,你們是怎么畫圓的啊?
師:比較一下,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啊?為什么?
師:大家都覺得用圓規畫方便,那么,怎么利用圓規來畫圓啊?請大家自己試試,遇到問題時,再請教無聲的老師,看看它能給你什么提示。
讓一位同學邊示范邊說步驟。(顯示畫圓的步驟)指出在畫圓時的注意點。
再讓同學們多畫幾個圓。
2、把自認為畫的最好的圓剪下來。
師:拿出你的圓,對折一下,打開;再對折,再打開;反復幾次。你發現了什么?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這些折痕相交于一點,這一點就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我們把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老師在黑板上表示出圓心,讓學生標出自己圓上的圓心。
3、我們已經認識了圓心,如果我們在圓上任意取一點,連接圓心和這點,這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邊說邊在圓上表示出來)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上標示出半徑,再讓一位學生上黑板表示。
指點怎樣量圓的半徑的長度
師:在這個圓上,你能畫出幾條半徑來?他們的長度怎樣。
讓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可以同桌、小組之間探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4、我們再把圓拿出來,看看上面還有什么奧秘。
我們在折圓時,每條折痕都通過什么?它的兩個端點在哪里?
誰來說說,這是一條怎樣的折痕?
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請你在你的圓上畫出你這個圓的直徑。一人板演,說說直徑是怎么來的。
我們怎樣測量它的長度呢?
我們找出了圓的直徑,它是否和半徑一樣也有這樣的規律呢?請你們自己按我們研究半徑的方法研究直徑。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展示講評,說說怎樣想的`。
6、學到這里,你對圓還想說什么嗎?
可先讓學生在同桌、小組之間討論一下。再匯報,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演示半徑直徑的關系。
三、聯系生活,拓展運用
1、口答“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在其中講解半徑與圓的大小的關系
2、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車輪設計成什么形狀?
說說你的理由。
為什么不設計成其他形狀?
四、學生自己總結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研究了圓,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的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獲。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教后反思:
多少年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在教師們的課堂里,數學一直與定理、法則、記憶、運算、冷峻、機械等聯系在一起,難學難教、枯燥乏味一直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絆腳石。如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這就成了我們教學中最為關注的問題。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圓以后進行教學的,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征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感知圓,形成圓的初步認識,畫圓就順理成章,而且比較多種方法認識到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讓學生試著用圓規畫圓,有困難時再看書,向書本學習。比硬性讓學生看書后畫圓,更尊重學生,也更富有啟發性。畫圓之后,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單靠學生討論是完不成的,關鍵時刻,還需要教師系統的引導和講解。因此在介紹圓各部分名稱時,由老師帶領著認識,當然也是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圓的各部分名稱。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潛在的意識,這時,老師只用稍微點撥一下,老師所要的內容學生就脫口而出。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還需改進的地方,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欠細致,前后時間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還有,漠視了數學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視了浸潤在數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顧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活中有實,實中見活,這是我們每個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設計理念
地位學情: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圓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后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最后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借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征與文化積淀。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有處理信息和網絡上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結合遠程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遠程多媒體教育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
理念設想: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數學教學應適合學生認知水平,建立在學生主觀愿望及知識經驗上。提供充分活動和交流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及方法經驗,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彰顯美學價值,讓學生感受到圓與人們的生活、建筑、人文藝術和實際應用等息息相關。
(二)、目標設置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和畫圓的方法。
2、技能目標:在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生動畫面、圖像、演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含的美學價值。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置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即通過多媒體認識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在于掌握圓的特征,能熟練地畫圓。
(三)、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置和重難點特制定
1、教法:以學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學法: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二、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現大自然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導入到新課之中。(課件展示,宇宙星際、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體如鮮花等)
(二)、探究新知
1、創作圓:
學生在準備好的紙上作圓,方法工具不限。同時教師課件演示一兩種作圓的過程方法,以啟迪學生。)
2、學生完成后我會提問:
(1)你是用怎樣的方法畫的?在學生作答間我會適時做出科學的評語固定的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課件圓的畫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展示)
(2)同時根據課件圖片請學生分析圓上、圓內、圓外和圓心各指什么?我再適時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3、學生探索
(1)此時我會播放課件——以半徑旋轉并標有直徑的圓,請學生觀察分析并且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會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等。
(2)我再結合課件圖片總結:圓的半徑在旋轉中,與圓的直徑重合時,半徑只有直徑的一半,由此得出:r=d/2d=2r
給答對的學生給予獎勵、以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課件展示兩個分別以半徑和直徑旋轉的.圓)
(3)接下來我會再問那圓有多少條半徑和直徑呢?為什么?學生自己看著旋轉的圓自己總結,我適時做出評述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直徑也有無數條、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4、知識延伸
(1)我會向學生提問:剛才同學們畫圓時都用到了些什么工具和方法啊?和大家交流借鑒一下經驗好嗎?學生:學生會說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我再課件播放(可能會用到的工具如硬幣、線、筆、圓規等)。
(2)此時我會裝作很著急的樣子向學生問:老師想畫一個直徑8厘米的圓可不可以用一塊錢的硬幣哦?為什么啊?生:學生會從大小不符合等方面來說明不行。此時我又會說那我要是想畫一個半徑6厘米的圓又該怎么辦呢?為什么啊?生:可能會比較為難(我再適時從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導出學生說出用圓規畫)
(3)接下來我再小結得出畫大小不同的圓我們通常用圓規來畫并播放課件圓規確定半徑的方法以及圓規畫圓的方法的重復過程(并得出結論用圓規畫圓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也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圓,再次論證得出半徑越大,圓就越大。半徑越小、圓就越小)
(三)、知識反饋
1、請同學們用圓規畫出一個半徑5厘米的圓并用字母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之后相互檢查以鞏固剛才所學的方法。
2、測試、學生舉手回答并說出理由(課件展示)
A、
圖(1)中直徑是()
(圖1)半徑是()
B、圓規兩腳分開距離是4厘米,畫出的圓直徑是()(圖2)
C、圖(2)中長方形的長是(),寬是()
3、解釋生活中的圓的相關運用如:
(1)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2)飛標標靶的靶圈為什么是圓的?我會適時引導加以鞏固。
(四)、知識拓展
1、史料連接:有關圓的知識、名言、名句以及網頁鏈接等,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課件展示)
2、圓與生活:(課件展示圓與人們的生活如鮮花、日落、小橋流水、雄壯美麗的建筑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體現有圓的應用的物體等等,使本課知識得以拓展,學以致用,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返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三、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無數條r=d/2d=2r
直徑半徑
《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15~118頁。
目標預設
知識技能在嘗試畫圓的過程中領悟畫圓的方法,會正確使用圓規畫圓,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深刻把握圓的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交流能力。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使學生初步體會圓的神奇及其所包蘊的美學價值。
教學過程
一、現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通過交流,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無所不在。
2、結合波紋、向日葵等事物,進一步帶領學生領略圓的神奇,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層探究,體悟特征
1、畫圓剪圓──首次感知。
(1)學生嘗試畫圓。通過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圓規畫圓的方法,并將“畫指定半徑的圓”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圓。既幫助學生感知圓的特征,又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準備素材。
2、認識概念──初嘗成功。
結合學生的原有經驗和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交流、操作等活動。自主建構起對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為探究活動做好認知層面的鋪墊。
1、開放探究──體驗特征。
先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初步明確探究方向。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手中的圓片和教師提供的相關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圓的特征,并將研究過程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學生的研究活動。對有困難的研究小組提供支持。并收集學生中有價值的發現,以備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發現。
將學生探索過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發現匯集成“我們的發現”,并引導全班學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構起對于圓的完整、系統的認識。
二、實踐拓展,文化滲透
1、基本練習。
(1)判斷:圖中的'哪一條線段是圓的半徑或直徑?(圖略)
(2)口答:根據半徑求出直徑。根據直徑求出半徑。(題略)
(說明:本項練習沒有單獨設置。而是結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環節,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鏈接。
介紹我國數學史上關于圓的研究記載,比如“圓,一中同長也”(《墨經》)、“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周髀算經》),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此外,教師結合相應史料的介紹,比如“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將一些聯想題、開放題自然穿插其中,既滲透了數學歷史、文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
3、解釋應用。
引導學生運用圓的特征解釋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比如“水紋為什么是圓形的”,“盛開的向日葵為什么是圓形的”等,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并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生活。
4、圓與人文。
借助多媒體,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圓在人類歷史、生活、文化、審美等各個層面的廣泛應用,比如“圓與橋梁設計”、“圓與中國剪紙”、“圓與中國結”、“圓與中外建筑”、“圓與著名標志設計”等,引導學生感受圓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體會圓的美學與人文價值。
教學反思
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前言中明確指出:“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踐行并彰顯數學的文化本性,讓文化成為數學課堂的一種自然本色,我們著眼“過程”與“凝聚”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數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她的認識己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如今,與其說數學是一些結論的組合,毋寧說她更是一種過程,一種不斷經歷嘗試、反思、解釋、重構的再創造過程。因而對于圓的特征的認識,我并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整堂課,“發現與分享”成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中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2、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后,“凝聚”并積淀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基于此,教學伊始,我們選擇從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人,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于圓的記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最后,我們更是借助“解釋自然的圓”和“欣賞人文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不斷積累感受、提升認識,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
【《圓的認識》優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圓的認識》教學目標03-28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12-22
《認識圓》教學設計03-18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3-08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3-09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02-16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優質02-13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熱門】04-10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精】04-10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優秀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