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2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不必面面俱到)
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內容的邏輯關系。
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為什么學本節內容),不僅要思考其他內容對本節內容學習的幫助,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科體系的建立、其他學科內容學習的幫助;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
教材首先安排了“拿鉛筆”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同樣是1/2,鉛筆的數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為原有的鉛筆總數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聯系“一本書的1/3”等實際情景展開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畫一畫”是借助直觀圖形體會一個圖形的1/4都是一個方框,但這個圖形的形狀有可能不同。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師主觀分析、師生訪談、學生作業或試題分析反饋、問卷調查等是比較有效的學習者分析的測量手段。
學生認知發展分析:主要分析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包括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要形成本節內容應該要走的認知發展線,即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經過哪幾個環節,最終形成本節課要達到的知識。
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形成本節課知識時最主要的障礙點,可能是知識基礎不足、舊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夠、思維方式變化等。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很豐富,而且他們的思維活躍,喜歡挑戰自己,對于新知識總喜歡自己探索,并且喜歡尋找與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課堂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在學生探索的基礎上,教師再作一些適當的指導,已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分數相對性是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它所對應部分的太小或具體數量的多少是不一樣的。在教學中,對學生來說,不需要出現“分數相對性”這樣的專門術語,只要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體會就可以了。例如,教材安排了“拿鉛筆”等多個情景活動,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因此,教學時,教師要聯系這樣的實際情景,引導學生借助直觀展開充分的交流。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2.能準確地找出單位“1”,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學流程示意
(按課時設計教學流程,教學流程應能清晰準確的表述本節課的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環節的核心活動內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簡單的環節,而沒有環節實施的具體內容;還要避免把環節細化,一般來說,一節課的主要環節最好控制在4~6個之間,這樣比較有利于教學環節的實施。)
一、復習引入:在復習已有知識的同時,以活動的形式引入新知識的學習,增加學習樂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二、學習新知識:使學生體會同樣是1/2,小棒的數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這是因為原有的總數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三、說一說: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四、畫一畫: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練一練: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六、課堂小結:整理所學,加深理解。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環節的實施過程很清楚地再現。)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2
課題 分數的再認識
計劃學時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五上第三單元教案1。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突出分數意義的建構,使學生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 教學難點 充分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活動一 同學們認識分數嗎?你對分數都有哪些認識?誰能給老師說出幾個分數?
誰 能給老師講講,二分之一表示什么?
1/2和1/3哪個大?
出示大小不同的圖形,現在你覺得哪個分數大?這又是為什么呢?
同學們說得真好,看來分數的奧秘還挺多,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探索分數的奧秘。 談認識。
指名說。
自由說。
觀察,思考,回答。
回顧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復習鞏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感知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數量也不同,從實際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再認識分數的探索欲望。 活動二 1、這里有三盒筆,你能從每一盒筆中分別拿出1/2嗎?
指導拿筆。
你發現了什么?
他們拿得對嗎?
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筆的1/2,拿出的水筆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總支數不一樣,同樣是1/2,所表示的支卻不一樣。
2、小明看了一本書的1/3,小軍看了一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出示圖片)
都是一本書的1/3 ,但表示的頁數不一樣多,為什么?怎么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3、通過剛才拿水筆的游戲、觀察討論看書的情境,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一樣,那么分數所表示具體的數量也不一樣。 指名3人上前拿筆,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指名說。
再請三名同學判斷三位同學拿的都是對的。
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輕聲交流一下。
比較。
討論,指名匯報。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結論”的一個體驗數學的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同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數量也不同。 活動三 1、畫一畫:一個圖形的1/4是“口”,請你畫出這個圖形。
2、用分數表示各圖中涂色部分。
巡視指導,引導說清思考過程。
3、在圖中用顏色表示對應的分數。
4、分別畫出各圖形的1/2。
5、捐零花錢。 獨立完成,展示不同答案,教案《五上第三單元教案1》。
獨立填后,交流。
按要求涂色。
畫后交流:為什么大小不一樣?
組內交流,說清理由。 利用層層深入的鞏固練習,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分數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 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指名總結。 歸納知識要點和心得體會,突出學習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 拿出它的1/2 部分
6枝 3枝
8枝 4枝
8枝 4枝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課題 分餅 計劃學時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經歷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并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標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及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活動一 出示教材情境圖,并配上故事。
3張一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 個人,該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張餅呢?”豬八戒想請大家幫忙解決“分餅”這個問題,大家愿意幫這個忙嗎? 觀察,傾聽。
充分利用課本的情境圖,創設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既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又調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活動二 1、請同學們拿出3張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片代替3張餅,幫八戒分一分。
講清要求,巡視指導。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你們的操作思考的過程?
顯示教材的分法。
哪個小組剛才沒有想到有這樣的兩種方法的,請動手再嘗試一下剛才介紹的方法。
2、下午化緣的時候,豬八戒更賣力了,到了傍晚時分,豬八戒已化緣到9張餅,他高興地往回走,走著走著,他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9張餅平均分給4 個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張餅呢?”八戒想了想,用剛才你們教他的方法,不一會兒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學們,你們能猜出豬八戒是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嗎?
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你的分法讓大家分享一下。
2張又 張,用分數怎么表示呢?先寫整數2,再寫分數 ,分數緊挨著整數,分數線要對齊整數中間,合起來就是2 ,讀作:二又四分之一。
現在請同學們先齊讀兩遍,然后再寫一寫,看誰寫得又快又美觀。
3、我們幫豬八戒解決了兩個分餅的問題,得到了這些分數,觀察一下分數的各部分,它們有什么特點呢?與1相比,哪個大?把你的發現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4、小結:誰來舉例說說還有哪些假分數和帶分數? 以小組為單位。分法先在小組里說一說。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動手分一分。
匯報時上臺演示,邊做邊說
觀察,記憶,理解。
動手操作。
可以利用手中的圓片,通過剪、拼、畫等方法來驗證一下,同時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和驗證的結果。
傾聽,記憶。
讀,寫。
討論,了解特點。
隨便說。 讓學生通過想一想、說一說、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動中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并為下一個實踐操作活動作好鋪墊。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舉例,結合情境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特點,使學生印象更深刻。
活動三 1、 找朋友
出示幾個分數。
2、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各圖中的陰影部分。
3、以7為分母,寫分數。
4、看圖,填假分數和帶分數。 判斷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在書上完成,交流。
獨立寫,匯報。
完成在書上,同桌交流,再匯報。 練習結合情境,既注重基礎,又促進學生的發展,生動有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指名總結。 歸納知識要點和心得體會,突出學習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板書設計 分餅 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數<1
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 假分數≥1
帶分數:由整數部分和真分數部分合起來的分數 帶分數>1
帶分數是假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3
這節課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清楚的理解分數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安排的活動,我創設了有趣的情景,設計了精巧的練習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對分數進行“再”認識。
一、創設豐富的情景,促進學生對分數的理解。
1、“拿鉛筆”。
剛開始,我出示了三幅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涂色的部分,這三幅一分別是平面圖形、直線、實物,讓學生在回憶中說一說分數的意義。然后讓三個學生從三個文具盒里拿出全部鉛筆的二分之一,結果他們拿出了不同的數量:四支、三支、四支。
為什么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數量卻又多有少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經過大家的討論,他們明白了“因為整體的數量不同,所以,他們的二分之一的數量也不相同。
2、“說一說”。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書”“畫圖”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具體的活動中再一次感受“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的結論,從而加深了他們對分數的認識。這樣突出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分數對應的整體“1”不同,分數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體數量也就不一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數學問題。
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維。
“為什么同樣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結果卻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極具挑戰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必須調動自己的一切感官參與學習,他們只有在主動地觀察、分析、爭論的過程中才能達成共識,解決問題,這無形當中策進了他們的主動思維,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成績。
三、精巧的練習,一題多用,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操作能力。
1、一個整體的三分之二是8個圓,那么它的整體可能會是什么圖形呢?
讓學生感受從部分到整體的一種求解過程,并且理解整體的形狀不唯一,但是數量都是12個圓。
2、改變這12個圓的顏色,其中4黃、3藍、3綠、2紅,問:黃色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激發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深入理解。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那么表示方法也不一樣。
3、在整體12個圓不變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做到使黃圓占整體的六分之五呢?這個題目打破了以往練習的傳統思維,學生只能通過自己改變黃圓的個數。來改變分數。但是遺憾的是由于時間的原因,這道題并沒有展現出來。
四、教學中不足的地方:
1、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或者練習完匯報自己的答案后,我應該請其他的同學做小老師進行評價。
2、本節課,在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收獲后,我沒有及時利用學生的生成性的發現。導致中間的節奏過慢,影響了整節課的進度。
通過這節賽課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與其他老師之間的差距,相信自己通過這節鍛煉,會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很大的、積極的改變。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愿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表示!”學生拍手表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表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表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并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么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后,教師給以肯定。并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么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并示范)“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準、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然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5、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
談話: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分數嗎?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讀題目。
指導完成第1幅圖。“這幅圖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這其中的一份怎樣表示?請在括號里表示出來。”“你是怎樣寫的?為什么用1/3來表示?”
其余幾幅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集體反饋。“怎樣表示?為什么?”
(2)(課件出示第2題)學生讀題目。
交流:你選第幾幅圖?為什么?其他三幅圖有什么問題?
強調:只有把一個圖形或者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才是它的幾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教師板書:1/2、1/4、1/8,讓學生讀出各數。
談話:“看到這三個分數,你能說出它們誰大誰小嗎?”(學生猜測,交流)“究竟誰說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動手來驗證一下,請從老師為你們提供的學具里選擇合適的學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你的發現。”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2、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第3、5題。
(1)、(課件出示第3題)談話:三張紙條的長度怎樣?(一樣長)
第一張紙條全部涂色,該怎樣表示?
第二張、第三張紙條的涂色部分會表示嗎?(生答,師演示)
你能根據三張紙條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較出這三個數的大小嗎?
(2)、(課件出示第5題)指名讀題目,并說出題目的要求。
學生獨力完成,集體反饋。
四、延伸拓展、總結評價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題圖。
談話:這次的黑板報有哪些板塊?《科學天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幾?哪一部分大一些?
談話: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分數,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數,也有分數。
2、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今天學習的分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覺得還要學習什么樣的分數?讓我們課下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分數,好嗎?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的主要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34頁《分數的再認識》。
2、教材編寫特點
在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結合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及分母是10以內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創設“拿鉛筆”、“看書”等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一個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豐富學生的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有兩個特點:一是突出分數的意義的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深化對分數本質的理解;二是創設了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材中創設了“拿鉛筆”、“畫圖形”等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四、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五、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幾個圓片,大部分學生每人4個圓片,小部分學生每人6個圓片,極小部分學生每人8個圓片。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分數的基本知識
1、出示數,同學們,這讀作什么?表示什么呢?(引:還可以怎么說?還可以表示一樣的物體的一半)。
2、出示,它的是多少?邊說邊貼:
它的又是多少?
它的呢?
同學們,從這邊(指著板書),大家能看出它們相同的地方嗎?
不同點呢?(同樣是這些圓片的,但它們卻都不一樣)。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同為的分數,隨著整體不同,所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二)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猜測
師:我們每位同學手上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拿出自己全部圓片的二分之一嗎?請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學生拿)
師:你總的有幾個圓片?(4個)板書:4 2
你的是幾個?(2個)為什么?
跟他一樣的同學請舉起手來。
剛才我發現你拿的圓片是3個,你總的有幾個圓片(6個),那么你的就是3個,為什么?
還有不同的嗎?
……
師:剛才,大家都拿出自己總圓片的,可是拿的對嗎?這是分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驗證一下,大家拿的是否正確。(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設計意圖:本活動從拿圓片,讓學生從實際操作中,復習鞏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從實際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再認識分數的探索欲望。
(三)活動二:探究學習,驗證猜測
請大家翻開課本34頁,看圖1,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這幅圖講了什么?
(2)你發現了什么數學知識?
(3)你還有哪些問題?
①學生自主探索(看書自學)
②討論交流:現在把你剛才自己發現到的,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③全班反饋。教師板書:8 4
反饋時,教師及時進行信息收集、整理。
引導講出:原來他們的鉛筆數不一樣多,所以拿出的就不一樣多,如果原來他們的鉛筆數一樣多,拿出的就一樣多了。
是不是這樣呢?大家再通過我們手上的小圓片來驗證一下,看看剛才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當總的有4個圓片時,所取出的是2;6個時,它的是3;8個時,它的是4)
4、從板書中,你發現了什么?
(如果總數相同,它的就一樣多,總數不同時,它的就不同,也就是說,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討論——初步得出結論——驗證——總結歸納結論”的一個體驗數學的過程,從中體會“整體”不同造成相同分數(即“部分”)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確指出: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進一步認識)。
(四)鞏固練習
1、口算基本練習
出示兩本厚度不同的書。
師:昨晚,老師分別閱讀了數學和語文這兩本課本,每本都閱讀了它的,現在我看到的兩本書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你能知道我分別閱讀到了第幾頁嗎?
2、動手操作(畫一畫)提高性練習
師:今天大家學習得這么認真,老師有一道題想請大家幫助解決,愿意幫助我嗎?(小黑板出示)
一個圓形的是□,邊長是3cm,畫出這個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
你覺得他們畫得對嗎?
師:哦,原來這個圖形只要是4個□就可以了,形狀可以不同。你們還有其他畫法嗎?(再展示)
設計意圖:在加深學生對分數“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理解時,進行逆向思維練習,提高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的意識,又有利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開放性練習
小明喝了一杯水的,小華喝了一杯水的,他們喝得一樣多嗎?為什么?
課后反思:
上完這節課,自我感覺較好的地方在于從實際生活中引入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化、趣味化,主要體現在“活動一”、“活動二”等幾個環節中,但在對于課堂的突發事件,學生完成“畫一畫”時,出現能力檢測偏高時,學生完成較不好時,本身的應對能力不夠高,以及快速反應與快捷識別的能力有待提高,應大力進行自我鍛煉和自我培養。
評課記錄:
1、本節課能體現數學的趣味性,注重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動手操作等多種能力的培養,師生交流融洽,課堂氛圍和諧,總之本節課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2、教學中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注重聯系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夾生學生的學習印象。
3、以分數教學為主,加深鞏固分數的再認識,老師以始至終能根據教材要求和本節課重難點出發,本著對話形式原則與學生互相交流。
4、本節課的最后一道題是練習“一個圖形的是□,請畫出這個圖形”,如果教師先進一步點破,這樣學生就會完成得較好,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就發揮得更好。
5、是否應進行概括性的小結出概念。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6
“希望杯”比賽是金水區一個具有代表性和反映教師教學水準的重要比賽,這一獎杯不但代表一個人的榮譽,也代表一個學校的整體水平。所以,各個學校非常重視,通過教研組選拔出候選人、學校內評選出參賽選手、協作區內再選拔出決賽名單、最終在五一前圓滿結束了這次比賽。
我們教研組三位老師和學校有關領導及校外專家,和我一起度過了這段艱辛而難忘的時光。回憶一次次的教研、上課、反思、討論、修改、再教研……,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大家陪我到深夜、多少次大家幫我借班試講、多少次大家對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和感動,迷茫和驚喜。
通過對各種因素的考慮和對自身特點的了解,我們教研組一致確定了這次教研和比賽的內容——《認識分數》。接下來,我們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其教材的設計意圖、并確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認識分數”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屬于數與代數的領域。此節課是學生在認識整數和小數后,初次接觸分數概念,分數概念是重要的基礎知識之一,學生建立這個概念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教材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的“分蘋果”、“涂一涂”、“折一折”等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物操作、直觀圖形等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為五年級進一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能用涂色、折紙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并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3、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寫、讀、表示簡單的分數。
圍繞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們教研組精心設計出具體的教學過程,并進行多次的嘗試和改動。同時在有關領導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共同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最后的教學效果是理想的。回顧這一過程,我們教研組感受最大的變化和收獲有一下幾點:
一、對于“平均分”的處理,讓我們明白了學生的感受勝于教師的傳授。
剛開始,我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設計這樣的開頭: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玩一個“我問你答”的游戲,要求:當老師說完問題,立即搶答出結果,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1)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2)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3)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整節課堂上,我努力引導、糾正和強調“平均分”,可是學生就是不說。我很無奈,也很疑惑,到底問題出在哪?大家坐在一起,認真分析研究后,覺得剛開始就應該把“平均分”強調到位,讓學生理解到位,為后面的學習大好堅實的基礎,也許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和表達會好一些吧。
于是,我們改動了一下,是這樣處理的:
(1)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你得1個,他得3個,行嗎?為什么?(“平均分”什么意思?每人分的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
雖然這樣的發問讓學生對“平均分”的含義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但是,剛開始學生說的還是非常生硬,不過越來越好,到后來學生已經可以自覺加上“平均分”了,表達的又準確又完整。由此可見,我們的思考是有一定價值的,不過還需要再深入研究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正在迷茫中,教研室的劉老師說的一句話激起了夢中人,她說:“為什么學生不說,因為不是學生自己發自內心說出來的”。這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平均分”一直以來都是老師提出來的,雖然讓學生談想法和理解,但是始終不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又怎能自覺說出來呢?
我們大家都很興奮,覺得這次找到了癥結所在,于是,我們立即展開討論,最后采用了這樣的方式: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分蘋果”的活動,請聽要求:4個蘋果分給2個人,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板書“平均分”。)
(1)4個蘋果平均分(強調)給2個人,每人得2個蘋果。
(2)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3)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得幾個蘋果?
教學效果已經說明了問題,證實了一切。原來,老師強加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有用的。
二、關于“一半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這一環節的取舍,讓我們深信學生的想象力和已知經驗不可忽視。剛開始的設計思路和教學過程,我們基本上全是按照教材的設計意圖來制定的。如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發揮你的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表示在一張紙上。
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很多學生都愣著不動,好像不知道要干什么。于是我又解釋了一遍,才有學生開始行動,但是花費的時間挺長的。展示的時候,我們很驚喜的發現,學生自己創造的表示方法很多,很有價值。當然也有我們需要的1/2,這時新知才出現。
課后,我們教研組對這一環節提出了質疑,有人覺得太浪費時間了,用的時間過長才導入新課,不妥;有人認為教材就是這樣安排的,只是形式上改動一下,加快一下速度就行。
于是我稍微改動了一下:
你能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發揮你的想象,大膽創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可以在紙上創造,也可以口頭表達。
誰知,學生立即喊出1/2,沒有辦法我只有跨過“創造”這一環節,直接導入新知的學習中。課后大家對這一部分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人說學生知道1/2很正常,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直接導入新課節省時間,挺好;朱主任說我們應該首先讀懂教材,這一部分課本上要求的是“討論”,可以讓學生相互說一說,再匯報就行。張主任覺得直接向“數”的方面引導,因為我們需要的就是1/2,為什么要繞一大圈子呢?其實,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教材本身的設計自有它自己的意圖所在:根據學生的已知經驗發揮想象力創造,讓學生經歷從運用自己的符號表示到運用數學符號進行表示的過程,在多種表示方式的對比中,體會用1/2表示“一半”的優越性,感受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最后,經過大家的深入思考、分析、研究,決定采取這樣的方式:
“一半”可以怎么表示呢?(自己先想一想,在1號紙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展臺展示,學生上臺解釋。
① 0.5
②畫圖
③ 1/2 1/2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準確完整: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1/2來表示。(貼、畫、寫。)
從而得出:“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展示1/2寫法)。同學們的方法大致有(歸納):0.5是小數,我們已經認識了。畫圖、一個新數1/2,比較一下,哪種方式表示“一半”比較好?為什么?(體會認識分數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豐富的想象創造力,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親身體會到1/2的具體含義,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效果當然是不錯的。
三、對于“總是講不完”這一現象,讓我深切感受到教學時間的重要性。
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包括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師生互動是否和諧、引導問題是否有效,其實教學時間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因為課堂時間只有40分鐘,學生注意力集中一般15分鐘,如何在規定的有限的時間內把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也是老師應該深刻思考的一個問題。但是,由于自身的問題和平時的不嚴格要求,經常出現拖堂現象。在多次的試講中只有1次按時完成任務,因此大家對于我“總是講不完”這一現象也很苦惱,自己也很郁悶,始終找不出徹底的解決方法。
其實,關于這一問題,并不是簡單的縮短環節、加快節奏的問題,是一個包含許多因素的綜合性問題。比如:對于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總喜歡深挖、把它復雜化,可見對于教學目標把握不夠準確到位;學生已經圓滿回答上來了,我總喜歡再追問幾個人,可見對學生思維和認知特點了解不清;每個環節時間平均分配,沒有主次詳略之分,可見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準……
最后比賽時,同樣很遺憾我又超時了幾分鐘。教研組和領導評委都覺得很可惜,這一次我終于真正深刻體會到:教學時間不容忽視,應從平時抓起。
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教學水平上的東西,更多是同伴無私的幫助、學校人性化的關懷、整個隊伍的團結。我要感謝的人很多,要說的感謝話也很多,發自內心的感謝也有很多……我想把這份感謝化成以后前進的動力,用行動詮釋我對教育事業無限的追求。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7
一、操作與復習
1、1請大家拿出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把它平均分成8份,想一想:每一份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2、再把它的3份涂上紅色,再想一想:涂紅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再把它的2份涂上綠色,也請大家想一想:涂綠色的部分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二、情境導入
1、據剛才前后兩次所涂的顏色,你能想到怎樣的數學問題?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班級里組織交流。
2、學生可能會提到: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學生也有可能會提出: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兩個數學問題。師作巡視。
4、組織交流:要求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算式?如何算?要求紅色部分比綠色部分多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又應該怎樣列算式?如何算?
5、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相應板書。
6、觀察列式與計算,你有什么發現?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第1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一,第二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五分之二。兩次大約喝了這杯水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小紅用一張紙的八分之五做紅花,小明用這張紙的八分之二做小旗。)
(1)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2)小明比小紅少用的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完成在本子上,再組織全班交流。
3.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學生自由閱讀理解:(一塊地的五分之三種西紅柿,五分之一種茄子,根據這兩個條件,請同學提一些數學問題。)
(2)學生可能會提:西紅柿和茄子一共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西紅柿比茄子多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或茄子比西紅柿少種了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3)學生先自己解答提出的問題,再組織交流。
(4)思考:還有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可以種些什么?
4.學習思考題。
(1)光碟出示第106頁思考題:
(2)先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再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填一填。
(3)然后組織交流。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3、4題。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8
教材簡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擴展,是一次質的飛躍,它們與整數有很大的差別,且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又接觸得較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本單元只對分數進行“初步認識”,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分數的第一階段,是本單元的"核心",為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小數的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能力目標:能讀、寫分數;能用折紙、涂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情感目標: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認識幾分之一及其意義,能初步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及比較大小。
設計理念:
從整數到分數的認識,學生由形象思維進入到抽象思維,認知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因此,借助直觀形象,引導學生體會分數的產生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進而認識和理解分數,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表達操作的過程,從而理解分數的含義。
設計思路:
從學生已有的舊知“平均分的結果是整數”出發,復習穿插在一個野餐活動中,這樣引入,一方面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精選的素材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接著出示教材安排的圖片,為幫助學生體會分數產生于生活實際需要,我先呈現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人,再讓學生思考如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得到多少?問題提出后,讓學生思考該怎樣分,又怎樣來表示其中的一份,分數就自然而言的產生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表達操作過程,從而理解分數的含義及借助直觀圖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在練習設計上我不僅注重分數讀寫的練習,還將分數置于生活來進行設計,最后還安排了一則“分蛋糕”的廣告,讓學生體會其中隱藏的分數,同時還教育他們要學會分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野餐圖,星期天,小明和小蘭去野餐,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帶了哪些食品。他們打算把每種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你會幫他們分一分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用哪個數表示?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先用野餐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得同樣多。接下來分1個蛋糕,學生立刻會產生困惑,1個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產生了求知的欲望。當結果不滿“1”時,就產生了分數。通過對例題主題圖平均分結果的表示,學生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結果有時“不滿1個”學過的數不能表示】
二、認識幾分之一。
1、直觀操作、初步感知。(例題1)
老師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平均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追問:“半個”可以用什么數表示?(1/2)
師:像1/2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分數。
揭題:認識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提問:誰能來說說剛才我們的這個1/2是怎樣找到的?
師:這半個用1/2表示,那另外半個呢?
2、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寫法。
學生閱讀課本第87頁。
提問:通過閱讀,你知道1/2的分母是幾嗎?分子是幾嗎?
強調:現在你知道小明和小蘭各分得多少蛋糕了嗎?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板書)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自己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讓學生交流討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二分之一,先讓學生認識分數的書寫順序和注意事項,介紹完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后,再讓學生結合分蛋糕的過程,說一說分數各部分的意思,最后適時做小結,并強調分數的讀法要用中文表示。】
3、操作理解,深入認識。(“試一試”)
師:瞧!老師這里有一張長方形紙,你能折一折,并涂出這張紙的1/2嗎?
學生活動。
展示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提問:這些折法都不同,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師:雖然折法不同,但他們都把這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體會不只是蛋糕有二分之一,其它的物體也有二分之一,同時還讓學生明白同一個物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來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更清楚地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4、辨別判斷,鞏固認識。
出示判斷練習。
下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也可以用1/2來表示?為什么?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接下來我設計了“判斷圖形的涂色部分”的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1/2的本質特征平均分。】
5、小結:看來不管是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6、認識幾分之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對1/2應該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那么你還想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舉例,教師適當板書幾個,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分數有無數多個。
然后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教師事先給每位同學準備一張紙片,包括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三種),讓他們像剛才一樣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出自己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與指導。
學生操作完畢,有代表性地選兩至三人說說自己表示的分數,接著讓同桌說說自己表示的分數。
(教師在學生自由說的同時有選擇性的選取三種圖形,他們都表示四分之一或其它相同的分數)
師:剛才老師收集了幾位同學的作品,你們猜猜它們表示的各是幾分之一?(教師展示)
師:為什么他們的形狀不一樣,但是涂色部分都表示四分之一呢?
(學生思考發言)
練習:課本第88頁,“想想做做”第1、2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地認識其它的幾分之一,學生由于是第一次自己表示分數,在操作時我適時給與指導,操作匯報完以后,收集學生不同的圖形表示相同的分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形狀的圖形,卻可以表示出相同的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三、自主探索,比較大小
1、比較1/2和1/4
師:瞧!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和你們一樣大小的圓,能表示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嗎?(涂色表示圓的1/2)
師:仔細觀察涂色部分!和剛才的1/4的涂色部分比一比,你能比較1/2和1/4哪個大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你們的比較結果是怎樣的?能說說你們是怎樣比出來的嗎?
小結:可以根據兩張圓紙片中涂色部分的大小來判斷;也可以根據1/2和1/4的含義來思考,即“把同樣大小的一張圓紙片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2、出示第三個圓(1/8)
請你猜一猜,1/8和1/2、1/4比一比大小怎樣?你是怎么想的?
追問:如果還有1/16、1/20呢,它們和1/8的大小關系又如何?你有什么樣的發現?
3、小結: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設計意圖:到此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找到1/2和1/4的大小,在此基礎上,又出示1/8,通過直觀圖學生很容易找出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有了這些分數大小的比較,學生自然能體會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表示每一份的分數就越小。】
四、練習鞏固
1、感受幾分之一與“1”的關系。(“想想做做”3)
請大家看屏幕,把一張紙條全部涂滿顏色用1來表示。
隨著電腦的演示,讓學生猜猜看:現在涂色部分是這張紙條的幾分之一?
觀察一下從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呢?
小結:同樣長的紙條,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生活中是分數
(1)“想想做做”第5題(出示黑板報的截面圖)。
學生先寫出每部分所占的分數,再結合實際板塊的大小比較相應分數的大小。
(2)出示圖片(法國國旗、五角星、8塊連在一起的巧克力)
提問:看到這些東西,能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3、廣告欣賞
播放“多美滋蛋糕”廣告。
(廣告的大概意思是:八個孩子在一起分一塊多美滋蛋糕,一個孩子剛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8塊,每人拿了一塊,這時第9個孩子來了,其中一個孩子把自己的那一份掰成兩份,給第9個孩子一半)
廣告結束后,拍下廣告中有代表性的幾張圖片展示給學生看。
提問:
(1)這則廣告說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嗎?
(2)看了這則廣告你可以聯想到幾分之一?是哪一鏡頭讓你聯想到這個分數的?
【設計意圖:在練習設計上我除了注重本節課學習重點的練習,對分數的讀、寫、意義和大小進行練習外,我還注重生活中分數的練習,讓學生體會生活在我們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練習,加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全課小結
師: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使自己越來越充滿智慧!
師:回顧一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了解分數各部分名稱,會正確讀寫分數。
2.通過操作、觀察、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維能力。
3.經歷運用符號和圖形描述二分之一的過程,建立符號感,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4.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認識和感知分數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師:五一長假,同學們出去旅游了嗎?
生:去了!
師:智慧老爺爺領淘氣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爺爺給淘氣和笑笑買了四個桔子、兩瓶可樂,還有一個比薩餅。想想智慧老爺爺該怎樣分才公平合理呢?
生:分一樣多,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師:對。每份分得一樣多,數學上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下面我們就用平均分的方法來幫他們分一分吧。(板書課題:分一分、平均分。)
師:(出示笑笑和淘氣的頭像,取出四個蘋果、兩瓶可樂)誰愿意到前面幫他們分一下,請舉手。(一名學生到前面分蘋果和可樂。)
師:比薩餅怎樣平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師:誰來分一分。(指名學生分比薩餅。)
師:讓我們來看看淘氣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結果,都該用數字幾表示呢?
生:蘋果每個人分2個,(板書2)可樂1瓶。(板書1。)
師:每人分一半比薩餅,該用什么數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師:你們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寫出來嗎?
師:(指1/2)這個數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請不認識的同學別急。這個數誰知道,怎樣讀?
生:它是分數,讀作:二分之一。
師:你說對了,這個數正是老師要介紹給同學們的新朋友,它是一個分數。(板書:1/2。)
師:讀分數時要從下往上讀,讀作:二分之一。
師:(指半個比薩餅)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這個分數表示。
師:這個比薩餅中有幾個1/2?
生:2個1/2。
師:2個1/2合起來就是……
生:1/2,就是整個一張餅。(師補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頁“涂一涂”)我們的新朋友1/2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請同學們在這些圖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線把它涂出來,誰愿意到前面來涂出它們的1/2 。(師指名學生到前面的題卡上涂。)
師:請其他的同學們把書翻到54頁,涂一涂。(生練習,師巡視。)
師:請同學們幫他檢查一下,他涂得對嗎?
生:對。
師:我們的新朋友1/2看同學們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氣,給我們提一個問題。
師:(指投影上每個圖形的涂色部分)看這些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卻都能用1/2表示,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這些圖形的涂色部分都是這些圖形的一半。
師:看來1/2還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一半。
師:淘氣、笑笑想和智慧老爺爺共同分享比薩餅,看來我們要重新分了。
師:(出示圓片)這回我們該把這個餅平均分成幾份?
生:三份。
師:(將笑笑頭像貼到其中一份里邊)這塊給笑笑的,同學們看笑笑得到比薩餅的幾份?(生:1份。)
師: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生:1/3 。(師板書:1/3。)
師: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為比薩餅被平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師:(把淘氣的頭像貼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氣兩人得到這個餅的幾份?
生:兩份。
師: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生:2/3。(師板書:2/3。)
師:(在剩余的一份中貼上智慧爺爺的頭像)智慧老爺爺問:“我們三人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呢?”
生:3/3,也就是1個餅。
師:吃完了比薩餅,智慧老爺爺邀請我們玩折紙游戲。請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紙,現在我們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動手試一試吧!(學生自由折,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展示折法。)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起彩筆,想涂幾份就涂幾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個分數表示?(師巡視。)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師:有沒有和這位同學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兩份,用2/4表示。不過,我們還有個發現,就是我倆涂的正好是這個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師:(驚喜地)真該為你們的發現鼓掌。你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讓我們又有了新的收獲。我們都該感謝你們!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我涂出了這張手工紙的三份,用3/4表示。
師:你的回答真完整!誰還想像他這樣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不同的發現?
……
師: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讓我們有了新收獲,感謝你。
師:(指黑板)像1/3、2/4 、3/4、4/4……這樣的數都叫做分數,你們還能舉出幾個分數嗎?
生:7/8 、1/10、3/9 、16/17……
師:我們這樣說下去能說得完嗎?
生:不能。
師: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更加接近了分數。同學們,分數和我們身體各部分一樣有自己的名稱。如:(師用尺畫橫線寫)3/4,寫分數時我們要先寫橫線表示平均分,這條橫線的名稱是分數線。然后寫分數線下面的數表示平均分的分數,名稱是分母。最后寫分數線上面的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叫分子。看3/4,誰能像我一樣,介紹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稱和表示的意思。
三、鞏固練習
師:(把學生分為紅、黃、藍、綠四隊,課件出示超市場景)分數超市舉辦超市大贏家活動,答題贏購物卡。比一比哪隊贏的購物卡最多,哪隊就是超市大贏家。
(一)課件出示各種水果按鈕,由各隊自由選擇,每個水果按鈕鏈接一道必答題。
必答題:每答對一題贏兩張購物卡。
1.教材54頁說一說: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這三個新認識的分數。
2.教材55頁3題判斷:下面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引導學生明確分數要在平均分基礎上產生。
3.教材55頁第4題。
(二)課件出示蛋糕和果凍,后面鏈接搶答題。
搶答題:每答對一題贏三張購物卡。
1.考考誰是火眼金睛?(下圖中涂色部分各用幾分之幾來表示。)
(兩幅圖通過移一移,都能轉化成一個圓的四分之一,對學生滲透數學中轉繁為易的思想。)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認識了分數,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數的讀法和寫法,還知道分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
師:我們今天對這個新朋友還只是剛認識,隨著今后的學習我們會更加熟悉它,并熟練使用它。
反思:
這節課是學生和分數第一次正式見面,是學生學習分數知識的起始課,對后繼學習非常重要。課后仔細回想課堂上的點點滴滴,我感覺這節課還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起點遠遠高于我的預設,他們對分數并非一無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從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沒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充分放手,所提的問題缺乏挑戰性,空間不夠大。但也因為學生的起點高,節省了課堂時間,還使整個課堂生成了些許精彩。
2、折紙游戲認識1/4、2/4 、3/4、4/4。這一環節將折紙游戲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紙。這樣局限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也使教學的氣氛不夠輕松熱烈,學生的興致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如果能夠為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圖形,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圖形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那么,學生的興致就會更高漲,教學氣氛會更活躍,生成的課程資源會更多,學生的認知也會上升一個層次。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適合學生的課堂才是最好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評:
一、創設情境,架設起生活與數學的橋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本課教師從創設“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喚起學生對“平均”分的直覺,從“一半”這個生活經驗開始,讓學生認識分數的意義。這樣的教學設計,真正地喚醒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溝通了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二、自主探究,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
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的知識,是在認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我們看到,教師給了學生思考的自由,給了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比如折紙,老師通過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發現了2/4=1/2,4/4=1。因為這種發現,學生對原有知識結構進行了深刻的轉化,從而形成新的主動的建構。
三、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課堂中,教師本著扎實、有效的教學原則,合理地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課件不僅是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還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橋梁。例如,課堂練習采用學生喜歡的電視節目“超市大贏家”的形式,進行深化練習和鞏固。在學生精神上已經有些疲乏的時候,練習一下子抓住了他們的眼球,激起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實踐的興趣。教師設計了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維不斷地深入,知識的后繼性和連貫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成為全課的點睛之筆。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
2.會比較分子都為一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演示,觀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合作意識,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個學生事前都準備彩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各兩個圖形紙片.毛線一根
教學過程:
基能加油站
除法口算題小組開火車練習
情景導入
幫兔媽媽解決數學問題。
問題一:四個月餅分給兩個兔寶寶,怎么分?每只分幾個?
【強調平均分及算式的意義】
問題二:二個月餅分給兩個兔寶寶,每只分幾個?
問題三:一個月餅分給兩個兔寶寶,每只分幾個?
學生發現問題,并試著利用學具動手操作,找到一個數來表示半個。
探究新知
(一)認識二分之一
1、小組利用學具動手操作,試著利用數字表示“半個”。
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會利用分數表示半個。讓其講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老師板書。
強調分數的寫法、讀法。
3、讓學生說一說“2”表示的意思、“1”表示的意思。進一步說明二分之一的意義。
【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強調“平均分”】
4、利用手中學具,想辦法表示二分之一。
(二)認識四分之一
要是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應該怎樣分?每份是多少?
學生動手操作,并展示。認識四分之一。
并指出,像1/21/4這樣的數就叫分數。
(三)除了剛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還想認識哪些分數?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學具表示。
展示、評價。
練習鞏固
兩個練習題,鞏固分數的意義。
比較大小
出示情景,比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
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同一件事物,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越小。
找一找身邊的分數
歸納總結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幾來表示;
2、能用分數表示實際操作的結果;
3、會讀、寫幾分之幾,并能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與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與發展的大致歷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比較熟練地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圓形紙、長方形紙,繩子,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情境導入幾分之幾
1、同學們,我們昨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知道分數是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到呢?
(師讀幾個分數,學生根據老師所讀寫出分數。師請學生相互報幾個分數,學生寫出分數。)
2、接著:大家還記得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吃其中的兩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數來表示呢?請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成同樣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顏色。
3、學生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我涂的是8份中的幾份。還剩下幾份?你涂的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你是怎樣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頁的試一試,填上適當的分數。
二、比較幾分之幾的大小
1.請大家把長方形的紙拿出來,四人為一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個大?
2、在小組相互說的基礎上,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說: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4題。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評價。
4、用你準備的圓片或細繩,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說一說。你從中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先在小組里相互說一說,再在班級里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題。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個吃了1塊,另1個吃了2塊,他們各吃了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在每個圖里涂上顏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數。學生先完成在書上。再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1)用兩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顏色。你還能折出一張紙的幾分之幾?
(2)進行展示交流、鼓勵。
3、光碟出示第103頁第5題。
(把1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1份,另一個吃了這個西瓜的3份。)
(1)用分數怎樣表示?誰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學習閱讀《你知道嗎?》
1、自主閱讀,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
3、讀了這些圖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質疑問難;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 篇12
一、情景導入
1、(動畫課件展示)星期天,小紅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課件出示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如果你是他倆,你打算怎么分這些食品呢?
2、結合學生口答,老師出示下列圖案:
兩個蘋果、1瓶礦泉水、半個蛋糕
3、比較這三個數字,哪個數字比較特別?
4、“半個”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揭示二分之一,寫作,讀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像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數。(板書:認識分數)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樣的數是分數呢?
(邊說邊用動畫課件演示切蛋糕)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師指著左半個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數)。老師指著另一半蛋糕問:那這一份呢?(學生回答后,動畫出示分數)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數。
2、你能說說是怎么得來的?(先學生自己說,后指名說。)
3、老師小結,并用課件出示文字,讀一讀。
三、操作活動,經歷二分之一的產生過程
1、在我們桌上有一些紙片和繩子,你能找到它們的嗎?
(學生動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結:不管怎樣,只要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這個分數里,1表示什么?橫線和橫線下面的數又分別表示什么呢?
交流,結合回答板書: ……分子……分數線……分母
5、分數的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四、導入其它的幾分之一
1、你覺得還有哪些分數?(指名學生口答并板書出分數)
2、你能用你準備的紙片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嗎?(學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圖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數表示嗎?(書本第99頁第1題)
五、比較大小:
1、取出同樣的紙片折出的不同分數,直觀比較大小,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結(同樣的物體,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3、練習:
六、分析判斷:
1、仔細觀察下列圖形,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能用來表示?
2、觀察第99頁,第2題,判斷,說一說為什么?
3、觀察第100頁第6題,思考并討論交流。
七、輕松一刻:
(課件)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與六分之一到底誰吃得多?
八、總結:
今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分數的再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03-08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6-28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1-17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4-24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初步認識分數的教學設計06-12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2-24
初步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1-19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30
分數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