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優(yōu)秀教學設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是孔子引導他的學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一、教學目標
1、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詞句意思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3、能夠較準確地翻譯全文。
二、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斷詞句義;抓住關鍵詞語,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詞句意思的能力。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從四名弟子的言行中總結(jié)其不同的性格特征,體會其為政的觀念。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進入情境,分角色朗讀,分角色翻譯,師生共同探討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國理念。
文化傳承與理解:讓學生從文中體會學習孔子及其弟子的處世之道,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領會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中的現(xiàn)實意義。
1.根據(jù)上下文來推斷詞句義;
2.從四名弟子的言行中總結(jié)其不同的性格特征,體會其為政的觀念。
3.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論語》中的篇章,有了一定的基礎,課前自學,查找相關背景資料,幫助理解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導入:播放歌曲視頻《孔子說》。
(設計意圖: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迅速從課間回歸課堂。)
2、課堂導入:宋代詩人米芾的詩:“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之后,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1998年全體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共同宣言吧:如果人類在21世紀還想繼續(xù)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頭到兩千五百多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今天我們一起來拜讀圣儒的《論語》,從節(jié)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領略圣人的風采。
二、知人論世(了解背景)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nóng)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nóng)歷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耍础俺鰜碜鍪隆薄T苡瘟袊砟暾砹恕傲?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到漢代以后,孔子的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特點:①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②學思結(jié)合,知行統(tǒng)一
③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
④不恥下問,溫故知新。
⑤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了解《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tài)度;在某些章節(jié)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春秋》。
4、題解
“侍”是倍侍長者,長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沒有寫出來,是學生陪老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與孔子的年齡分別是51、39、31、18、60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著孔子坐。是孔子引導他的學生暢談人生理想的一個片段。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為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達了孔子的思想、態(tài)度。
題譯: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從孔子坐著。
三、誦讀感知(整體感知)
1.錄音或教師范讀,整體感知。
2.引導學生正字正音,齊讀,把握字音和節(jié)奏。
重點字詞讀音及句讀:
曾晳(xī)哂(shěn)舞雩(yú)鏗(kēng)爾
小相(xiàng)比(bǐ)及冠(guàn)者喟(kuì)然
3.引導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結(jié)合注解整體把握文意。
(討論交流后,教師點撥。)
點撥:本文記敘的是孔子和學生們關于立志的談話。文章先寫孔子啟發(fā)學生談自己的志向,再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等人談自己的志向,最后寫孔子對他們志向所作的評論。孔子問志,四個學生的回答,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實都是以“禮治”為中心、為目的的。
四、掌握字詞
小組合作討論,明確重點字詞句,寫成紙條,教師有選擇地采用實物投影的方式,由寫紙條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對重點字、詞、句加以講解,教師點撥、糾錯。教師可適當提示下列重點字、詞、句(在課文注釋“基礎”上補充,投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侍坐:陪侍孔子坐著。侍,在尊長旁邊陪伴服侍。“侍坐”二字表現(xiàn)了師生關系的親密無間,為下文的對話渲染了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子曰:子:指孔子。這是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尊稱。
“以吾一日長(zhǎng)乎爾以:因為。一日長乎爾:比你們年紀大一兩天。一日,一兩天的意思,作“長”的狀語。長:年紀較大。乎:介詞,同“于”,這里表比較,可譯為“比”。下文中的“乎”,除“何傷乎”一句的“乎”是疑問語氣詞之外,其余都是介詞。爾:代詞,你們。
毋(wú)吾以也。沒有誰任用我了。毋:代詞,表無指,沒有誰。在句中作主語。以:動詞,任用。這是個否定句,代詞賓語“吾”置于動詞之前。課本注對這一句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這里采用的是劉寶楠《論語正義》的說法。
居則曰:居:平居,平日在家的時候。則:同“輒”,副詞,往往,總是。這句主語是“你們”。
不吾知也。’知:了解。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如或知爾,如或:如果有人。如:連詞,如果。或:無定代詞,有人。則何以哉?”則:連詞,那么,就。何以:用什么(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以,動詞,用。○這一層記述孔子問志,表現(xiàn)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他先從自己談起,把師生擺在同等的地位;“一日長乎爾”的說法,又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居則日”一句,反映出他對學生平時的思想動態(tài)了如指掌。
子路率(shuài)爾而對曰:率爾:輕率地。爾,助詞,用作修飾語的詞尾。對:回答。在古漢語里,“對”一般指對上級或尊長的回答。○“率爾”一詞生動地寫出了子路爽朗而又缺乏謙讓的性格。“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戰(zhàn)車的國家。這在當時是一個中等諸侯國。乘:古時一車四馬叫一乘,這里指四匹馬拉的戰(zhàn)車。攝乎大國之間,攝:夾。乎:于,在。加之以師旅,加之:加在它上面,指侵犯它。之,指千乘之國。以:介詞,用。師旅:指軍隊,古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因之以饑饉(jǐn),因:動詞,繼,接續(xù)。之:代詞,指“師旅”所進行的侵略戰(zhàn)爭。饑饉:指災荒。五谷不熟為饑,蔬菜不熟為饉。這句直譯是:又把饑荒年歲接在戰(zhàn)爭之后(加給它)。由也為之,由:子路自稱其名。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也:語氣詞,用在主語后表提頓。為:治理。比及三年。比(舊讀bì)及:等到。這是介詞性復音虛詞,“比”和“及”是同義并列關系。可使有勇,“使”后省兼語“民”。且知方也。且:連詞,并且。方:義,正道,這里指禮義。○子路的政治抱負,和孔子“足食足兵”,“既富矣”又“教之”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但他輕率地直言其志,顯得毫不謙虛,并把事情看得過于容易。
夫子曬(shěn)之。哂之:對他微微一笑。哂,微笑。之,代子路。○一“哂”字傳神地表現(xiàn)出孔子對子路的委婉含蓄的表態(tài),既以微笑表示對他的政治抱負的認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評了“其言不讓”。
第二課時
師生合作,繼續(xù)梳理課文實詞虛詞并翻譯課文
“求。爾何如?”求:冉有的名。
對曰:“方六七十,指面積六七十里的小國家。方,見方,縱橫。如五六十,如:連詞,表選擇,或者。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使”后省兼語“之”,“之”指這個小國。足民:人民生活富足。如其禮樂,如:連詞,表提起另一話題,作“至于”講,和“如五六十”的“如”同是連詞而用法有區(qū)別。其:指示代詞,那。以俟君子。”以:把。后邊省賓語“之”。俟:等待。○富而后教,禮樂治國,政治主張明確;而語言謙恭,與子路不同。
“赤。爾何如?”赤:公西華的名,“公西”是復姓。
對曰:“非曰能之,能:動詞,能做到。愿學焉。焉:代詞,指下文提到的事情。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這在古代被視為國家大事。宗廟,天子、諸侯放祖宗牌位的處所。如會同,如:連詞,或者。會:諸侯之間的盟會。同:諸侯共同朝見天子。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種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穿著禮服,戴著禮帽”。愿為小相(xiàng)焉。”相:在祭祀、會盟或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人。焉:兼詞,于是,在這些場合里。○政治抱負不外乎“禮樂治國”。所言均為國家大事,不曰“能”而曰“愿學”,并且只是“為小相”,態(tài)度更謙虛。
“點,爾何如?”點:曾皙的名。
鼓瑟(sè)希,鼓:彈。瑟:古樂器。希:同“稀”,稀疏,這里指鼓瑟的聲音已接近尾聲。這句主語是“曾皙”。鏗(kēng)爾。鏗:象聲詞,這里指曲終收撥劃動琴弦的聲音。爾:助詞。舍(shě)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身。○從“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動地描繪出了曾皙從容、灑脫的情態(tài);而“舍”“作”兩個動作,又表現(xiàn)了他回答老師問題時的恭敬態(tài)度。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zhuàn)。”乎:介詞,跟,和。者:特殊指示代詞,復指“三子”。撰:同“供”,善言,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陳述的志向。
子曰:“何傷乎!傷:妨害。乎:語氣詞,呢。亦各言其志也!亦:副詞,表限于某個范圍。只是,不過。○善于點撥誘導。
曰:“莫春者,莫春:指農(nóng)歷三月。莫,音義同“暮”,是“暮”的古字。者:助詞,用在表示時間的詞后面表提頓。春服既成。既:副詞,已經(jīng)。成:穩(wěn)定,指春服已經(jīng)穿得住。冠(guàn)者五六人,冠者:指成年人。古時男子二十歲為成年,束發(fā)加冠(guàn)。童子六七人,這是曾皙指自己偕同冠者與童子。浴乎沂(yí),乎:介詞,在。沂:水名。風乎舞雩(yú),風:名詞用作動詞,吹風,乘涼。舞雩:是魯國求雨的壇,在今曲阜縣東南。古代求雨之祭,叫“雩祭”。有巫人在壇上歌舞,所以稱為舞雩。詠而歸。”詠:唱歌。○曾皙沒有直接說明怎樣從政治國,而是描繪出一幅“風清俗美,人民安樂”的太平盛世的風情畫,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現(xiàn)了一種“安貧樂道”“澡身浴德”的高潔志趣。夫子喟(kuì)然嘆曰:喟然:長嘆的樣子。“吾與點也!”與:動詞,贊成,同意。○不但盛贊,而且喟然有感慨。盛贊,是由于曾皙所描述的太平盛世的情景正反映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喟然有感慨,是因為孔子正經(jīng)歷“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過“道不行,乘桴(fú,小筏子)浮于海”(《論語公冶長》)的設想,抱有“君子固窮”(君子在處境困窘時還能堅持自己的德操。見《論語衛(wèi)靈公》)的態(tài)度。曾皙的志趣,與孔子正相投契。
寫孔子啟發(fā)學生談自己的志向。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用作動詞,留在后面。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指示代詞,那。○孔子只對曾皙明說“吾與點也”,故曾皙有問。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已矣:語氣詞連用。“也”表論斷語氣;“已矣”表限止語氣,罷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何:疑問代詞,作狀語。為什么,怎么。也:與“何”相呼應表疑問語氣。
曰:“為國以禮,為:治理。以:介詞。靠,用。其言不讓,其:他的。讓:謙讓。是故曬之。是故:連詞性結(jié)構,因此,所以。○評子路,指出其不謙虛的缺點。唯求則非邦也與(yú)?唯:句首助詞。求:這里指冉求所說的。則:副詞,就。邦:國,這是指國家大事。與:疑問語氣詞。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疑問代詞,作狀語。怎么。也者:語氣詞連用,與“安”相呼應,表疑問語氣。○冉求對于“禮樂治國”方面謙言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故孔子評冉求意在鼓勵。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不是諸侯國家的大事又是什么?而:連詞表轉(zhuǎn)折,相當于“又”。赤也為之小,為之小: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這是雙賓語結(jié)構。為,動詞,做。之,代詞,指諸侯。小,小相。下句“為之大"類同。孰能為之大?”孰:誰。○公西赤有“非曰能之”“愿為小相”的話,故孔子的評論意在增強其信心。從以上對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評論,可以看出孔子對待學生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
第三課時
五、把握思路
整體把握文意結(jié)構和思路。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問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評志。
如果分兩層,將一、二合為一部分也可以。
六、研討性學習
設計一:(啟發(fā)式)
詠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幾個人物不同的性格。
(一)問志與述志
1.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
(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fā)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nèi)憂外患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lián)屜劝l(fā)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輕率的一面)
2.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發(fā)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
3.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
4.曾皙,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的動作神態(tài)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說與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講從政,即治理國家;也不講出使會盟,而是刻畫一個場面,描寫一個情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富有詩意的情景描寫中,曲折地表達出曾皙的理想;顯得那樣從容不迫,逍遙自在,將政治和道德的兩種理想熔為一爐,而出之以春風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引申為道德上的修養(yǎng)追求,使讀者大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思索余地。)
小結(jié)
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
冉有: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曾皙,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二)評志
詠讀課文,體會孔子對弟子的評論。
對子路:贊成他的治國志向,但認為他談話的內(nèi)容和態(tài)度不謙虛,這屬于“其言不禮”。
對冉有:沒有正面加以評論,但可以看出是滿意的。
對公西華:認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
對曾皙:贊同他的志向,即希望社會上人人懂禮愛樂,天下太平,社會大同。
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觀點?
因為他的理想是禮治的最高境界,與孔子期望的“風清浴美,老安少懷,人民安樂”的太平景象相符。說出了孔子追求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所以要贊。因為孔子懷才不遇,所以要嘆,
這世外桃源般的悠閑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也是實現(xiàn)不了的,所以要嘆,而這生活畢竟是美的令人憧憬的,所以要贊。
孔子自己懷才不遇,他的弟子這么大年紀了那么有才能還在讀書,也是不得志,所以嘆,而他的學生所擁有的才學這么高、追求的境界那么高,所以贊。
(三)體會孔子形象
1.孔子為什么不直接問“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而是先從自己談起?
學生看第一段,請個別學生朗讀。
明確:先從自己談起,把自己擺在了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下面的提問作出鋪墊。體現(xiàn)了孔子態(tài)度謙和、親切,循循善誘的教風。
2.還有其他地方表現(xiàn)出孔子這一教風嗎?
明確:“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鼓勵曾點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jié):
孔子是一個既熱情而又嚴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熱情地鼓勵;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高屋建瓴。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學藝術,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平易近人。一開口說話,就顯得溫文爾雅,打消學生發(fā)言的顧慮,“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充滿對學生的熱愛與期望。
②因勢利導。孔子針對弟子平時愛發(fā)“不吾知也”牢騷的話,提出“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的問題,針對性強。
③啟發(fā)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華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覺自己的志向與其他三位差別大,不想發(fā)表意見。孔子便說:“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暢談自己的理想。
④評價得體。對子路的發(fā)言,“夫子哂之”;對曾晳的發(fā)言,“吾與點也”。當四個學生述志后,孔子進行總結(jié),他高屋建瓴地將他們的發(fā)言上升到“禮治”,上升到與治國有關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導意義。
七.拓展積累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蘇軾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注】被酒:剛喝過酒,帶著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稱“四黎”。翁:蘇軾自稱。
1.指出“溪邊自有舞雩風”一句所用典故的出處。(2分)
2.請結(jié)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詩內(nèi)容,分析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6分)
答案:
《論語》
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族百姓的歡迎,因此表現(xiàn)出曾點曾經(jīng)具有的那種逍遙自在、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
或:詩人被流放到萬里之遙的天涯(海南),處境艱難,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和黎族百姓的歡迎,因此仍然向往曾點描述的禮樂之治,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第四課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文言知識點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鏗爾: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陰歷三月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
1、如會同,端章甫古:諸侯相見、諸侯共同朝見天子今:跟有關方面會合起來(辦事)
2、加之以師旅古:泛指侵略的軍隊今:軍隊編制單位之一
三、活用現(xiàn)象
1、端章甫: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
2、風乎舞雩:風,名作動,吹風
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動,落后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動作名,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鏗爾:鼓,在金文中鼓的寫法中本身就有動詞“彈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狀語后置
2、毋吾以也賓語前置
3、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賓語前置
5、攝乎大國之間狀語后置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狀語后置
7、異乎三子者之撰狀語后置
8、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狀語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賓語前置
10、為國以禮狀語后置
五、重點實詞
1、居則曰:居,閑居,平時在家
2、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迫近
3、加之以師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準則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8、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傷,何妨
9、詠而歸:詠,唱歌
10、吾與點也:與,贊成
1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讓,謙讓
六、重點虛詞
1、以(1)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2)毋吾以也:動詞,認為 (3)則何以哉:動詞,做 (4)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2、如 (1)如或知爾: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禮樂: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過是,只不過
4、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句首語氣詞
5、而(1)子路率爾而對曰:連詞,表修飾。(2)舍瑟而作:連詞,表順接。(3)非諸侯而何:連詞,表并列。
七、一詞多義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圓 (2)且知方也:道,是非準則
2、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2)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tài)(……的樣子)
3、如(1)如或知爾(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禮樂(至于)
4.為(1)由也為之(管理,治理)(2)愿為小相焉(做) (3)赤也為之小(替)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優(yōu)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計05-2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