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3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課堂教學設計。
為了提高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同時也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能力的機會,由教育部西南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聯合組織了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大賽。北碚區的每個直屬學校和鎮教育中心均參加了此次大賽,并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踴躍參與,共收到181份教學設計。經過評委的認真評選,評出了一等獎35名,二等
將42名,三等獎59名。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概述
小學數學一年級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84、85頁一課時 · 認識時針、分針、整時、大約幾時 · 認識鐘表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過程與方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按時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ǘ⿲W生學習自主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鐘表面、認識整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
。ㄈ⿲W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總能處于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準備:課件,鐘面模型等。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師:猜猜它是誰?
教師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表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表的知識。
。ǘ﹦邮植僮鳎涣,探究知識
1、認識鐘表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先讓學生觀察鐘面,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在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時、4時、6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時刻,然后再提問:1時、4時、6時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針都指著什么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連一連:學生口頭回答鐘面時間,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說一說:將整時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時間里,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將鐘表知識與實際生活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大約幾時
出示7時、7時不到和剛過7時三個鐘面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三個鐘面的時間
小結:一個是7時不到,一個是剛過7時,我們把它們都叫做大約7時 師追問:這兩個都是大約7時,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個是7時未到,一個是剛過7時 說一說:讓學生說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1.畫一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缺少的是時針還是分針,再借助直尺畫出鐘面上缺少的針,這里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畫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發現、思考、討論有挑戰性的問題,了解時針每天要在鐘面上走兩
圈,所以一天要走兩個10時,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出示兩幅表示10時的圖,讓學生觀察,看能提出什么問題?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兩個都是10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10時,一個是晚上10時。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后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順勢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4.說一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根據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 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對時間的觀念,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全課小結。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課后反饋反映出學生通過語言項目的學習,對認識鐘表已經基本理解,包括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由練習反饋也可知。
八、幫助和總結
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新知,盡可能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優化;同時教師還需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如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比較、總結,從而更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數學教學設計
1、分析教學目標
2、設計教學情境
3、設計教學形式與方法
4、設計學習方式
二、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策略
(一)內容設計科學化
1、教學內容本身要有科學性,要做到內容準確無誤,符合科學規范。
2、在設計教學內容如何教的過程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形式設計趣味化
在教學中,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都應該是我們設計小學數學教學時所使用的載體。如小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的主人公,神話故事里的人物,都可以借用過來進行教學設計。還有形式喜歡的活動或運動形式,也可以是用作載體的教學形式。
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小統計》
教師設計摸球游戲,規則:10個球,摸出3個紅球的為一等獎,摸出2個紅球的為二等獎,摸出1個紅球的為三等獎。讓學生進行統計,并畫出統計圖。
(三)結構設計生動化
將一節課的內容通盤考慮來進行設計,而不是一盤散沙式的。只有對整節課通盤設計,一節課的結構與主線才能富有邏輯性。只有設計出邏輯性強、結構嚴謹的整節課,再配合前面所談的對內容與形式進行的巧妙設計,才能為那些善于語言表達的教師上好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策略
1.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2.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3.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4.選用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5.采用多樣性教學方法
6.展開參與性的教學過程
四、新課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評價策略
一要體現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倡導的基本理念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敝饕ǎ
1、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面評價。
2、評價內容的多維度。兩個緯度:一是學生的數學素養四個要求,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二是教學內容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念、實踐與綜合運用。
3、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刹捎脮婵疾旌统砷L記錄袋、表現性評價、自我反省、數學日記等評價方法相結合。
二要明確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具體要求
1.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2.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重視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呈現,定性與定量兩類方式。
【教學設計方案3篇】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02-28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03-07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4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11-06
背影教學設計方案10-27
觀潮-教學設計方案11-15
觀潮教學設計方案11-06
《觀潮》教學設計方案11-04
教學設計方案6篇03-06
教學設計方案(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