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了解影響商品價格的常見的具體因素
懂得常見的具體因素影響商品價格的渠道或途徑
理解商品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理解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的關系
理解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懂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與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
知道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二)能力目標:理解不同層次的因素如何影響商品價格的認識能力
透過經濟現象認識“價值決定價格”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以科學的態度認識價格的變動,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自主性
通過學習勞動價值論,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創造價值的觀念。
教學重點: 供求影響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教學難點: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關系
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法、 小組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經常會去購買各種各樣的商品,有沒有注意過這兩種情況,一是同一種商品在不同時間段內價格不一樣例如冬季的西瓜和夏季的西瓜; 二是不同的商品即使在同一時間段內,價格也不一樣?例如自行車和汽車
也就是說,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產生多種多樣的變化,有時高,有時低,為什么?到底是什么在影響著價格的變化?
講授新課:
一、 供求影響價格
播放視頻資料《大蔥價格上漲的背后》
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著大蔥價格的變化?
學生:天氣、生產條件
思考:那這些具體的因素是直接還是間接影響了大蔥的價格?
學生:間接
思考:那么這些具體的因素是通過什方式和途徑影響到大蔥的價格的?(學生自主閱讀課本)
學生:通過改變供求關系影響商品的價格
結論:1、影響商品價格的具體因素: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條件、政策、宗教信仰、習俗
2、這些具體因素是通過改變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的
思考:那供求關系又是怎樣引起價格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供不應求 商品短缺 買者競爭,價格上漲 物以稀為貴 賣方市場
供過于求 商品過剩 賣者競爭,價格下降 貨多不值錢 買方市場
二、 價值決定價格
過渡:商品的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即使大蔥再供不應求,價格再上漲,有沒有比手機還貴?即使手機價格再下降,會不會比大蔥更便宜?是什么因素導致價格不能無限的上漲也不能無限下降呢?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
學生: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
分析:也就是說不同的商品價格不同,首先是因為他們所包含的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請同學們回憶第一課講的價值和價格的概念,概括出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結論(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過渡:既然商品的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那么商品的價值又由什么決定呢?
價值 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價值量 勞動量
勞動時間
但是大家知道同一種商品有許多生產者,他們有勤有懶,生產工具有好有差、技術水平有高有低,因而所用的勞動時間是不一樣的。由誰的時間來決定呢?
思考:價值量由誰的勞動時間決定呢?
(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案例)
思考:如果由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會出現一種什么樣的狀況?(教師解釋個別勞動時間)
(學生小組討論并發言)
得出結論:如果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 一是同一種商品就會有多種多樣的價值量;二是使用的生產工具越差、技能水平越低、越懶的生產者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越長,價值量越大。
很顯然,這是不合理的,不能促進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可見,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標準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結論(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
那么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呢?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時間。
★ 現有的生產條件:既不是過去的生產條件也不是現在的生產條件,而是現在的生產條件。
★ 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某一部門生產里,生產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生產條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樣的勞動工具。(比如某產品80%的產量是機械生產,20%的產量是手工生產,那這一產品正常的生產條件就是機械生產)
★ 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在同樣生產條件下,生產絕大多數同類產品生產者所能達到的、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總之,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商品的價值量大;所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商品價值量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商品的價值量是正比例的關系。
思考:既然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那么,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時間相比,對商品生產者又有什么意義呢?
(列舉事例,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說出答案)
如果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不利地位)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
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有利地位)
為此,商品生產者為了盈利,就會努力的縮短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3)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關系
過渡:什么是勞動生產率呢?
(學生自己看書,了解一下內容)
勞動生產率:含義:勞動者的生產效率
表示方法: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 例如2支筆/時
分類:個別勞動生產率:生產同一種商品不同生產者的效率
社會勞動生產率: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
(這還涉及到一個概念價值總量,教師講解)
價值總量:某部門或某一商品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出的價值量的總和
價值總量=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商品數量
過渡:那價值量、 價值總量 、 勞動生產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無關
正比 社會勞動生產率
反比 無關
價值量 價值總量
無關 反比
無關 個別勞動時間 正比
個別勞動生產率
思考:既然個別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無關,生產者為什么還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呢?
學生:就某些商家而言,如果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對生產者而言就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里能比別的商家生產出更多的商品,而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所以以和別的商家同等的價格出售商品,則能賺到更多的錢。
總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個別勞動時間越少,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說越有利可圖;反之就會虧本。對整個社會來說,生產者普遍提高勞動生產率,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商品的價值量降低。
三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過渡:現在我們回想我們講過的內容,在本節課中哪些因素影響商品的價格?
學生: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
總結:供求引起價格的變化,但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因此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并根據供求狀況來確定的,這就是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1、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2、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星,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思考:貨幣出現后,等價交換表現為價格和價值相等,但在現實生活中,價格往往高于或低于價值,違背價值規律嗎?
(學生思考、討論)
分析:由于供求和價格相互影響,商品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會脫離價值無限上漲或下降;從某次交換過程來看,價格和價值不相符;但是從長期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價值是相符的。所以我們需要動態的看待價值規律,而不是靜態的看待某一次交換就認為是違背了價值規律。
課堂小結:
本節內容講述的主要知識如下:
1、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習俗等因素會改變供求關系狀況,供求關系變化影響價格變動,形成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
2、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課堂練習:
1.在市場上經常發生價格上漲或下跌的情況,但價格上漲與下跌,都不會距離價值太遠,不可能無限制地上漲,也不可能無限制地下跌,其原因是( )
①人們購買力有限,價格漲得太高會失去市場
②價格和供求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相制約的關系
③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④少數強大企業操縱的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生產同一商品,在同一時間、同一市場上,以同一價格出售,有人賺錢,有人虧本。這是因為它們生產同一商品的( )
A.勞動積極性不同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同
C.個別勞動生產率不同 D.產量不同
3.假定原先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________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作業布置:
為某企業出謀劃策:
若某企業在市場不景氣的狀態下,要保持盈利局面,該怎么辦?
板書設計:
一、 供求影響價格
(1) 影響商品價格的具體因素
(2) 商品供求變化影響商品的價格
二、 價值決定價格
(1) 商品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2)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
(3) 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量之間的關系
三、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1《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政治《影響價格的因素》說課稿12-24
高一語文必修1《雨巷》教學設計12-04
《識字1》教學設計06-02
必修二采薇教學設計11-10
高一必修1英語作文09-24
《識字1》教學設計15篇04-01
高一必修語文《雨巷》教學設計12-13
《人教版高一必修雨巷》教學設計12-30
高中語文必修2教學設計:《離騷》10-30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粵教版必修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