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學設計
《摩擦力》教學設計1
一、設計思路
1. 設計理念
本課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實驗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物理也在改變或影響著生產和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2.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處于彈力、重力兩種力之后,又處于力與運動之前,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對前兩種力介紹完的延續又是認識阻力對運動物體影響的鋪墊。本課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力的定義(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減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在阻礙物體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好通過例證講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3.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對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舉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關的例子。但對于摩擦力的認識,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對于摩擦力的種類,怎樣的兩物體間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與什么有關,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時也是動力等,并不知曉。所以,本課在講授、實驗中要注意針對這些難點,設置問題暴露學生認知不足及沖突,而后進行概念轉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會區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等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以及處理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現規律的習慣。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摩擦力的概念,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解決辦法:通過創設物理情境,學生討論等方法突出重點
2.教學難點: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的實驗方案及其實驗操作
解決辦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用啟發、討論、交流法突破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
。1)演示器材:橡膠棒一個,細毛掃帚一把、軟彈簧一個,木塊、長木板一個
【設計意圖:在學習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時演示,增加學生感性認識,更形象,直觀】
。2)分組器材:牙刷、測力計、毛巾、棉布、長木板、小木塊各12個,鉤碼72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并體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實驗過程】
2.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本節課全程使用多媒體課件,原因是:多媒體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信息豐富,直觀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游戲1:讓一個力氣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過洗潔精水的橡膠棒一端,讓一個力氣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觀察現象。
小游戲2:兩本書盡可能多的錯頁交叉在一起,找兩個力氣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將書拉開?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動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實驗:將一木塊放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用軟彈簧拉,觀察彈簧的狀態。
。2)學生活動:將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對桌面滑動),感受桌面對手有沒有作用?
。3)學生實驗:換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觀察牙刷的狀態
【小結】實驗表明,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接觸面 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動2>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那些因素有關?
生活中的實例:
。1)推動一張課桌比推動一張講臺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2)汽車制動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結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與 有關;
。3)賽車的輪胎很寬,猜想摩擦力是否與 有關;
由上述實例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 、 、 有關。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個因素對摩擦力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在實驗中我們又該如何判斷摩擦力的變化呢?
信息快遞: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桌面上的物體,使其沿直線勻速滑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壓力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壓力/N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實驗結論: ;
(2)探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實驗結論: ;
。3)探究物體間接觸面積的大小對摩擦力的影響
實驗次數
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N
1
較大面積
2
較小面積
實驗結論: ;
【小結3】物體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關,與_____________無關。物體間的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______;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
<試一試>把一未開封的桶裝水橫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個費力?
實驗結論:若把滑動變為滾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變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對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試一試舉例說明。
2.對于有害摩擦我們應設法 ,而對于有益摩擦我們應設法 。
【小結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一練: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還是減小了摩擦,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車的剎車裝置 ;
。2)軸承中裝有滾珠 ;
。3)門與門之間的活頁用久了要涂潤滑油 ;
。4)鞋底的花紋 。
<活動3>說說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著摩擦?是增大還是減小摩擦的?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沒有摩擦,世界會變得怎樣?
《摩擦力》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ㄒ唬┛茖W概念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運動物體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勻速拉動物體,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勻速拉動物體,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基本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近似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測、設計實驗驗證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ㄈ┣楦、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攸c
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近似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ǘ╇y點
勻速直線運動時收到的摩擦力大小與拉力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ㄒ唬⿲W生實驗準備:彈簧測力計(5N),兩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鉤碼,塑料盒;
(二)教師準備:微視頻(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水平方向近似勻速運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課前活動。 教師與學生簡單交流。 搓手游戲。 | 搓手活動。 | 聯系本節課的內容,緩解氣氛。 |
一、導入 1.認識摩擦。 (PPT出示新舊兩個鞋底的圖片。)通過新舊鞋底的照片,引出“摩擦”。 師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摩擦現象呢?2.摩擦與運動密不可分 (PPT出示四幅圖)滑滑梯與身體、滑雪板與積雪、黑板擦與黑板、手和單杠之間都有摩擦。 提問:歸納一下,需要什么條件? | 聯想生活中的摩擦現象。 思考發生摩擦時需要的條件。(兩個以上的物體,接觸,運動) | “摩擦”這個詞學生都很熟悉,但是對摩擦的真正含義不一定真的領悟,這個環節在于把摩擦和運動緊密聯系起來,同時引出課題。 |
二、摩擦力 (一)感受并認識摩擦力 通過“人拉人”的活動,領悟拉力與摩擦力在水平方向拉動時,方向相反。 (二)摩擦力的大小 1.通過問題引出,摩擦力與拉力在勻速拉動時,他們的大小正好相等。 (板書勻速拉動大小相等) 提問:你覺得可以怎樣測量這個摩擦力? 提問:測量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2.觀看視頻,補充學生沒有說到的注意點。 3.活動一: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個筆袋受到的摩擦力。 | 學生活動,體會鞋底阻礙移動的感覺。 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視頻,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正確測量水平方向摩擦力的方法。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 | 利用學生自己的切身感受,知道摩擦時會產生一種阻礙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并且用學生拉學生的方式與我們后面拉動物體的力的分析相同,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連貫性。 反復強調本節課的實驗結果一定要建立在兩個條件下才能成立。使學生構建正確的科學知識。 |
三、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研討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師通過活動一的實驗結果對學生進行提問。 (二)完成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選擇想要研究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實驗。 (三)實驗結果分析 兩個研究因素分開討論,先形成初步的實驗結論,板書。 提問:我們再回去看看我們的實驗,上課時我們一直在強調哪些注意點? | 學生思考猜測影響各組摩擦力大小不一的原因。 學生領材料,實驗。 學生觀察實驗數據。 學生思考,將結論補充完整。 | 讓學生通過幾組數據的對比分析,得出相對合理的結論,而不是只有一組實驗就輕易下定論,讓科學探究更具科學性。 |
四、總結延伸 PPT出示一張圖片,引出滾動與滑動。 | 分析思考圖片中的摩擦。 | 引出滑動與滾動。 |
《摩擦力》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安排在學習了重力與彈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開,以實驗探究摩擦力的規律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的重難點
知識掌握方面:
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大小和方向規律,難點是滑動摩擦中壓力與重力的區別。靜摩擦是否與重力有關?
能力培養方面:
重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過程中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
三、教學設計思路
1.對靜摩擦力的學習以生活中的事例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探究了有關靜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啟發學生說出生產生活中應用靜摩擦力的例子,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2.為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三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四、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兩種摩擦力的產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斷;了解滾動摩擦;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通過探究教學,加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養成動手、動腦、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學探究方法。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學會學習,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②通過對我國磁懸浮列車和乒乓球知識的介紹,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五、教學準備
學生:探究摩擦力改進儀器一套(上附一個彈簧測力計和最大靜摩擦力指示條)、一個摩擦塊、一塊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塊長布條、四個鉤碼。
教師:與學生相同外,另加兩組演示教具。
六、教學實施
。ㄒ唬╈o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以兩個富有趣味性和神秘色彩的演示實驗(提米實驗和拉書實驗),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同時引入課題。引入時注意引導學生應用二力平衡的知識,為下面的學習提供了知識準備。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有關摩擦力的知識。(投影課題名)
2.體會感覺,明確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摩擦力,把一本書提在手中體會一下我們對書的摩擦力。引導學生從摩擦力的產生處、物體具有何種狀態時、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來討論分析。從而給出靜摩擦力的定義,找到靜摩擦力的方向和產生條件。(投影靜摩擦力的定義、方向及產生條件)
3.觀察體驗,提出猜想
投影推木箱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靜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變化?進而組織學生通過推課桌來體驗靜摩擦力的大小,提出對靜摩擦力大小特點的猜想。(投影圖片)
4.實驗探究,驗證猜想
剛才同學們的觀點是隨著推力的增大摩擦力跟著增大,并且存在一個最大值,這種猜想是否正確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展臺投影)展示實驗器材,小紙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操作過程要點。請同學們明確分工,協調合作。(老師繼續巡視參與交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注意提醒學生運用二力平衡的知識)
5.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我們從上面的實驗中可以發現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特點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隨機提問幾個同學發表一下他們小組實驗的結論。(投影靜摩擦力的大小)
6.應用結論,走向實踐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對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想實際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利用靜摩擦力的例子。隨機提問幾名同學。(投影奧運圖片)
。ǘ┗瑒幽Σ亮Α静糠种饕怀鎏骄渴浇虒W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
1.承上啟下,引出課題
回放剛才的圖片,在上面的事例中箱子被推動后,受到的還是靜摩擦力嗎?提示學生仿照靜摩擦力的定義來確定滑動摩擦力的定義。以推書為例分析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產生條件。(投影滑動摩擦力的定義、方向、條件)
2.創設情景,鼓勵猜想
討論并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只對三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并將全班分為ABC三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A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B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C組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
3.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僦贫ㄌ骄坑媱,確定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既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應選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選定所需器材,明確基本步驟
確定實驗方法后,我們還需要考慮選用哪些實驗器材,如何進行操作,記錄哪些實驗數據,完成實驗表格等等。
、鄯纸M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實驗方法,探究計劃確定以后,開始分組實驗。實驗前,各小組認真閱讀學習指導卡的內容。注意與剛才的操作不同之處:實驗時要固定附有彈簧測力計的支架,水平拉動木板。因為拉動彈簧測力計難于控制勻速,讀數不穩,造成誤差過大,而拉動木板對勻速沒有要求。(展臺投影操作演示)四名同學明確分工,協調合作,共同分析實驗數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積極評價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數據,老師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在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每個大組抽取了一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實驗結論。將各組的結論匯集在一起,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出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規律。(投影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義。
5.應用遷移,指導實踐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找出學習生活中存在滑動摩擦力的事例。(投影滑冰圖片)進而引出雪橇的事例。
通過人在有沙的地面上容易滑到的事例,插入滾動摩擦力,(投影滾動摩擦力的定義)并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應用滾動摩擦的事例。(投影滾動軸承圖片)
6.分層練習(備選)
每小組從三個練習中任選一個完成。(投影練習)
7.課堂小結(投影小結)
①獲得了哪些知識:
、谡莆樟耸裁囱芯糠椒ā刂谱兞糠。
③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你最深的體驗是什么?
8.課外探究,把學習引向課堂以外
回扣開始的拉書實驗,很重的課桌我們可以推動,問什么輕輕的兩本書卻拉不開呢?(投影問題)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適時投影)
第三節 摩擦力
一、靜摩擦力
1.定義: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靜摩擦力。
2.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3.產生的條件:相互接觸,有相對運動趨勢,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
4.大。0 根據二力平衡確定實際的大小。
二、滑動摩擦力
1.定義:當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產生條件:相互接觸,接觸面不光滑,有壓力,有相對運動。
4.大。夯瑒幽Σ亮Φ拇笮「鷫毫Τ烧,與接觸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表達式:分析各量的物理意義。
三、滾動摩擦
滾動摩擦是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當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摩擦力》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2.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表面光滑,摩擦力。槐砻娲植,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 :
1.學習測量摩擦力的大。
2.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3.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認真進行實驗的習慣;
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系。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感知摩擦力:
1.游戲導入:看誰的力氣大(一根圓棒,一人一頭,手抓住向相反的方向轉,看誰的力氣大。)游戲結束。
2.體驗摩擦力:(下面就進入今天的學習任務)
讓我們一起來作個運動(出示“運動”),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再慢慢用力往前推?你會有什么感覺?(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板書“摩擦力”。今天就來學習運動和摩擦力。
3、 摩擦力大小怎樣知道怎樣測量呢?教師講解并演示。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1、講述:生活中到處都有摩擦現象,產生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一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請同學們先猜測一下。
2、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這么多的因素一起研究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對比比較明顯的幾組問題先進行研究。今天老師先幫助大家選擇一下,“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
“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我們就研究這二個問題好嗎?
3、先研究“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4、學生匯報設計方案,教師給以指導:哪些因素要改變,哪些因素不改變。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單。
(三)、課堂小結。
1.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同時板書課題)
2、教師幫前面輸的那位同學想出個辦法來,然后重新比賽,結果反敗為勝了,同學都很驚奇。(此時輸的那位同學叫著:這上面有油,很滑,抓不住。)這時其他同學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書: 運動和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接觸面的光滑度
2、物體的重量
3、運動的方式
《摩擦力》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滑動摩擦,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理解摩擦力的應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ǘ┙叹
彈簧秤、木塊、木板、重物、毛巾、軸承。
。ㄈ┙虒W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如何?
3。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二、引入新課
教師:力的效果之一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我們用比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沒有開始運動,這是為什么?
。▽W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間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們用比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開始運動起來,這時推力的大小超過了摩擦力。
當桌子運動起來后,我們必須繼續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如果不用力,桌子會停下來,這時的推力用來平衡摩擦力。
二、摩擦力
1。什么情況下產生摩擦力
教師:當我們推桌子時,桌子沒有動,這時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觸,當桌子要運動時,產生了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導致桌子要發生相對運動,但是沒有動起來。
當桌子運動起來后,我們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來。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見,桌子和地面接觸,桌子在地面上已經發生相對運動,這時也有摩擦力。
綜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摩擦力產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一般認為,摩擦力的產生,是因為物體的表面不光滑。甲、乙兩個物體接觸時,由于擠壓,兩個物體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體要發生運動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乙物體對甲物體的相對運動有一種阻礙作用,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測量
教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應該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們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彈簧秤測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學生實驗(課本圖9≈#0;12)
教師: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秤拉著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學生操作)
(3)學生實驗
教師:在木塊上放一個鉛筆盒,這時,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增大,再測摩擦力的大小。
。▽W生操作)
(4)學生實驗
教師:將毛巾鋪在木板上,把木塊放在毛巾上,測量木塊在毛巾表面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W生操作)
(5)教師總結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還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師:摩擦力對物體的相對運動起阻礙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三、增大有益摩擦
教師: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場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請人家說說摩擦力的有益之處。
。▽W生回答)
人走路時不打滑多虧了摩擦力。我們拿起一個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間的摩擦力。縫紉機的大輪帶動小輪轉動,那是皮帶和輪子之間有摩擦力的緣故。很難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會變成什么樣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場合,我們應該設法增大摩擦,根據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的道理,請大家舉例說明在什么場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學生舉例,教師講評)
四、減小有害摩擦
教師: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處,在有些場合是有害的,必須設法減小它。
機器的各個部件之間的摩擦不僅浪費動力,而且造成機件的摩損,影響機器的壽命。
大家想想,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W生回答)
教師: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要減小有害摩擦,應該使物體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這種方法還不能使摩擦力減小到令人滿意的程度,F在,我們再做一個實驗。在木塊和木板之間放一排圓鉛筆,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測出拉力的大小。
。▽W生操作)
可見,利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這就是所有的車輛都安上輪子的道理。機器的轉動部分安裝滾動軸承,軸承內圈和外圈之間裝有很多光滑的鋼球或鋼柱(展示軸承),這樣,轉動時的滾動摩擦非常小。
還有一種減小摩擦的方法是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開。加潤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間形成一層油膜,運動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動,減小了摩擦。利用壓縮氣體在摩擦面之間形成一層氣墊,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可以使摩擦變得更小。氣墊軸承、氣墊船就是利用氣墊來減小摩擦的。
五、總結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間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有關,跟物體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常用增大壓力和使接觸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摩擦面脫離接觸(加潤滑油、氣墊)這三種方法。
六、作業
1。復習課文。
2。章后習題7、8。
《摩擦力》教學設計6
第四章第3節 摩擦力
一、教學目標
1.認識靜摩擦、滑動摩擦力,和它們的產生條作及其作用效果,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簡單地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
3.能運用滑動摩擦力公式來計算滑動摩擦力
二、教學重點
1.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以及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3.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以及方向的判斷。
三、教學難點
1.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靜摩擦力大小的簡單計算。
四、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實驗探究、體會參與、練習鞏固
五、教學儀器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六、教學過程
、儆脧椈沙铀嚼緣K,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谟^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勰緣K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
④對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菰谀緣K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滑動摩擦力
引入: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通過上述實驗得出:
1. 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 靜摩擦力產生條件是粗糙,有彈力,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 滑動摩擦
力產生條件是粗糙,有彈力,有相對運動。
2. 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A. 接觸面平行,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B. 與接觸面平
行,并且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1.靜摩擦力的大小
通過演示實驗,用彈簧秤拉木塊,從零開始不斷增大彈簧秤的拉力
要求學生觀察拉力的變化(保持木塊的靜止)。引導學生用二力平
衡
知識可以得到:小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也是從零開始不斷增大。
繼續實驗,要求學生觀察木塊的運動情況,可以得到:物體剛開始運
動時所受到的靜摩擦力就是最大靜摩擦力。
結論:0<F≤Fm ,Fm為最大靜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學生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拿出尺子夾在書中合上課本,體會用手抽出尺子時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課本用另外一只手對課本施加一個壓力,再一次體會用手抽出尺子時的用力。
實驗結論:通過其它因素不變情況下只改變壓力,得到摩擦力與壓力有關。
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數,沒有
單位,叫動摩擦因數,μ的大小跟兩接觸物體的材料及接觸面的情況
3.滑動摩擦力公式的應用
通過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練習,鞏固學生對滑動摩擦力公式的應用
4 . 課堂小結
《摩擦力》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學中三種重要性質的力之一,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到最困難的一種力,高中物理力學問題的難點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難點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階段物理學習必須跨越的的一道門檻。正確認識摩擦力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這節課中,重點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要求會計算其大小和判斷其方向,難點是靜摩擦力,尤其是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中從產生的條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計算來理解認識兩種摩擦力的異同。通過探究實驗去加深鞏固,教材從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引入,以探究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兩種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通過本節的學習將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大小和方向,為以后能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初步學習了有關摩擦力的知識,已初步認識了摩擦力的分類,以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等。但這些認識是定性的,較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計算。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系又十分密切,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生活中的實例比較豐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認識已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節教學中必須糾正留在學生腦海中的錯誤認識,通過探究實驗和科學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從具體形象的思維上升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從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計算。尤其是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中相對運動趨勢和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的判斷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從初中到高中這一步跨的比較大,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實驗的設計、探究的過程,充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來減緩學習的坡度,順利越過這道力學學習的門檻。這對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學習物理的畏難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認識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2)知道靜摩擦力的變化范圍及其最大值;
(3)會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對”和“相對運動趨勢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2).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以及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2.難點:
。1)設計方案,探究影響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關因素。
。2)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3)“相對”和“相對運動趨勢”含義的理解
教學流程圖
實驗器材準備
木板小車及鉤碼、彈簧測力計、毛巾、地毯、玻璃板、長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教學方法
。1)探究式教學法和實驗教學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2)采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類——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思維程序,探究問題,得出科學結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演示:用手豎直拿起一本書,將黑板擦壓在黑板上。
問題: 為什么沒有掉下來?
實驗2:在一個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問:筷子能把米提起來嗎?有什么辦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來呢? 引導學生回答:放一些水進米里面,壓一壓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間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來了。
實驗3:把兩本互相交替疊在一起的書分開:第一次,疊的頁數較少,比較容易分開;第二次,疊的頁數相對多一點,分開的難度增大。 思考: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們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初中我們學習的摩擦力的有關知識。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種類?(靜、滑動和滾動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課教學
。ㄒ唬⒄J識摩擦力
1.同學們先觀察下面四幅圖,從圖中我們找找看物體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歸納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概念
3.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列舉各類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況,并進行實例判斷。
(二)、探究靜摩擦力
1.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
根據上述實例引導學生歸納
(1)物體與物體之間接觸;
。2)兩個接觸面粗糙;
(3)相互擠壓(有形變);
。4)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問題:你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物體是否受到靜摩擦力?
歸納判斷靜摩擦力的兩種方法
(1)假設法(又稱解除法):可假設接觸面是光滑的,看物體間是否會發生相對運動。
(2)狀態分析法:根據運動狀態,運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判斷。
3.實驗探究: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圖實驗進行研究:緩慢的拉動彈簧測力計,設計表格記錄下物體的運動狀態和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歸納:靜摩擦力不會無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個限度,當超過這個限度時,物體將由靜止變為運動。即由相對運動的趨勢變為相對運動,此時所受摩擦力將變為滑動摩擦力。即靜摩擦力有最大值,靜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靜摩擦力。它的數值等于物體剛開始運動時的水平拉力的大小。
可見:兩個物體間的靜摩擦力可以是一個變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與Fmax之間,即 0<F≤Fmax
4.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探究
回顧我們剛才的實驗,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與這些因素有什么關系?
利用提供的器材,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在操作中改進實驗,得出結論。
為了降低難度,教師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演示可能的幾種方案,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找出教師演示中存在的不足和錯誤,設計合適的方案
。1)與物體的所受壓力(正壓力)有關。
。2)與物體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靜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們研究了靜摩擦力的大小,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靜摩擦力的方向。
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曲面則與接觸面相切的方向)
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此處“相對運動趨勢”是指該物體“相對”于與它接觸的物體(另一物體)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觸的對方為參考系。
6.靜摩擦力的應用
閱讀書本P58 “說一說”,了解靜摩擦力的應用。并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靜摩擦力的事例。
練習:物體相對于傳送帶處于靜止狀態,判斷下列傳送帶上物體有無靜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體驗最大靜摩擦的大小。將手壓在桌面上,改變壓力,拉動手。
談談有什么感覺。
三、新課鞏固
1. 小結:本節課我們研究了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和三要素,要求學生們課后不僅要回憶本節課的學到的知識內容,還應該體會本課探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問題與練習。
3.補充練習
《摩擦力》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并結合北師大版八年級第七章第六節內容,制定了“透析生活中的摩擦”的教學設計方案。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對學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意義,甚至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學設計中,以“激發— — 沖突— — 順應(或同化)— —建構” 為基本模式。在上課之前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 播放大約2分鐘的與摩擦力有關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上課時再輔以生動形象的影視剪輯畫面引入課堂,誘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首先設計學生用手在桌面上拖動和用手握住玻璃杯兩個小試驗,讓學生體會感受摩擦力.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使學生逐漸深入地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 充分運用多媒體播放影視及生活、生產中的畫面,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其中的摩擦現象。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感受科學,從而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物理課堂,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1、 學習任務分析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是北師大版八年級第七章第六節的內容,主要包括動摩擦力的概念,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影響活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該內容主要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觀察現象,引發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培養善于思考的科學態度。為高中學習摩擦力打下基礎。
(1) 教學重點
重點是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特性和規律,通過演示實驗得出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2) 教學難點
難點為摩擦力有阻礙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的性質。
2、 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初二的學生。思想比較活躍,不容易長時間集中,喜歡自己動手實驗,比較好動活潑。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能力,已經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如控制變量法。但是對事物的本質的把握,還有一定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各種影響因素,靈活運用f=u、N.知道如何區分摩擦力和最大靜摩擦力,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知道靜摩擦力為
O 2.過程和方法。經過摩擦力的探究學習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多種影響因素中“變量控制”的實驗技能。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實驗的互動與合作,培養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出學生精益求精的處理問題的科學態度。 4、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剪輯畫面,畫面中出現“人騎魚”和“人在雞蛋清中滑倒”的情景,汽車打滑,情景課件滾動代替滑動、加潤滑油、磁浮列車、氣墊船;4人一組,每組有玻璃杯,水,潤滑劑,彈簧測立計,木板,毛巾,木塊,鉤碼;小自行車。 5、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與什么有關? (同學回答的有:) 與重力有關; 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與物體的運動快慢有關; 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實驗 次數 實驗條件 彈簧秤 示數 壓力情況 接觸面情況 1 木塊 木板 2 木塊 毛巾 3 木塊加鉤碼 木板 比較1、2,當壓力相同的時候,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比較1、3,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時候,壓力越大;瑒幽Σ亮υ酱。 6、 教學設計 【新課教學】 課前播放有關“生活中的摩擦現象”的影視。播放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剪輯畫面,畫面中出現“人騎魚”和“人在雞蛋清中滑倒”的情景。 師:同學們,看到畫面中的主人公“騎魚”時是多么的浪漫,為何在雞蛋清中卻狼狽地摔倒?想知道為什么嗎? 生:想!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教師用多媒體呈現課題:《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師: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摩擦力。請大家先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 然后把手用力壓在桌面再一次拖過。(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動手體驗) 師: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一個物體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 多媒體呈現上面這段話.同時向學生介紹:滾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 . · 自評·學生通過觀看實例后。直觀地知道什么是滾動摩擦力,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減少了對有關概念的機械記憶。 師: 同學們能否舉一些生活中你們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關摩擦力的例子? 生1:人跑步時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時有滾動摩擦力。 生3:擦桌子時有摩擦力。 師:同學們談得非常不錯,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到處都是。我們今天主要探究滑動摩擦,同學們知道怎么測量它的大小嗎? 生:用彈簧測力計。 師:對,不過拉動時得勻速拉動。至于原因嗎?我們下節課再探討。(教師邊講邊演示) 師:現在請同學們大膽猜想,然后分四人一組進行一個體驗實驗,然后交流:“你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1)讓學生用一只手握住一圓柱形空玻璃杯的外壁,讓玻璃杯靜止在空中.此時學生能輕易地把玻璃杯握。 (2)當在玻璃杯的.外壁涂上一層潤滑油后,學生再握住玻璃杯時就感覺到杯子要往下滑落,若想握住玻璃杯就必須用稍微大一些的力. (3)不斷地向杯子中注入水.隨著杯中水的不斷增多,學生就會感覺到杯子下落的趨勢越來越厲害,此時要想能握住杯子,必須不斷加大握杯子的力. (4)當水加到一定量以后,不論該學生怎樣努力卻再也握不住杯子了,杯子不斷地向下滑落. 完成上述實驗后,可以進行如下的分析: (1)手握杯子且讓杯子靜止在空中,則手必須用力握住杯子,即手和杯子接觸并且擠壓了.也就是說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之一是接觸并且擠壓. (2)杯子和水受到的總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杯子相對手的運動趨勢是向下滑落.若要杯子保持靜止,則由二力平衡知識可知,靜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即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同時也說明了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之一是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3)隨著杯子中的水不斷地增多,杯子和水受到的總的重力變大,杯子下落的趨勢越來越厲害,然而,杯子并沒有下落,說明手給杯子施加的靜摩擦力越來越大,即靜摩擦力的大小會隨著物體所受的其他力的變化而變化. (4)沒有涂潤滑油之前能輕易地握住杯子,涂潤滑油以后要握住杯子就必須用大一些的力,說明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靜摩擦力的產生有影響,即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之一是接觸面粗糙. (5)第四步實驗現象說明靜摩擦力的大小有一個極大值— — 最大靜摩擦力.當水和杯子的總重力大于手和杯子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時,則杯子開始下滑.這個現象還說明了,在該實驗中,能讓杯子處于靜止狀態的力并不是手握杯子的力(手施加給杯子的彈力),而是手施加給杯子的靜摩擦力.在這個實驗中,學生雖然不能通過眼睛直接觀察到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卻能通過自己的觸覺強烈地感覺到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以及相對運動趨勢的激烈程度,從而能正確地判斷出靜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變化,對學生加深理解靜摩擦力有很大的幫助。 充分交流后,請學生匯報交流的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猜想內容板書: 與重力有關; 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與物體的運動快慢有關; 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師:為了獲得答案我們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其過程是: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C.制定計劃;D.收集證據;E、分析與論證。前兩步我們已經做了,現在從第三步開始做。 師:影響摩擦力的因素較多。我們今天主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時, 同學們知道需要用到什么研究方法嗎? 生:控制變量法。 師:對。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證實我們提出的猜想呢?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開始討論實驗方案,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討論結束后,抽兩組學生交流實驗方案,學生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由各組學生相互補充。歸納得出的實驗方案及實驗記錄表格用多媒體投影在屏幕上。 。 收集證據 實驗 次數 實驗條件 彈簧秤 示數 壓力情況 接觸面情況 1 木塊 木板 2 木塊 毛巾 3 木塊加鉤碼 木板 教師要求學生每兩人一組進行實驗與證據收集,教師巡視各組的實驗情況。 ’ 師:同學們的實驗完成了嗎? 完成了的請舉手。現在請同學把實驗探究的結果進行全班交流,哪一組先來? 生1:比較1、2,當壓力相同的時候,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生2:比較1、3,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時候,壓力越大;瑒幽Σ亮υ酱。 其他的幾個猜想,可由同學們課后自己驗證。 · 教師自評·各實驗小組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實驗探究結果,請學生講解探究結論中有哪些內容與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由于學生總結不受限制,可能會提出與結論不一致的問題, 在學生互相質疑的過程中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體驗與反思。 師:摩擦對人類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害的呢? 學生七嘴八舌,各說不一。教師沒做說明.而是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 汽車打滑。 師:同學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生:(齊答)增大摩擦力。 師:誰能回答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生1:增大壓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生2:還可以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師:同學們剛才的回答非常不錯,同學們能再舉些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嗎? 多媒體播放相應的畫面,學生自主舉手發言。 生1:人走路時要增大摩擦力。 生2:我的球鞋底上有明顯的花紋。 生3:汽車輪胎的花紋 生4:在冰雪路上行駛的汽車要系防滑鏈。 師:同學剛才的回答非常精彩,看來同學們已悟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同學們知道生活中的摩擦力不總是有用的, 比如轉動的機器會因為摩擦而加劇磨損,那如何減小有害的摩擦力呢? 生:(齊答)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師: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流暢,不過減小摩擦力的方法不止這些,請看屏幕。 多媒體播放情景課件: 1.滾動代替滑動;2.加潤滑油;3.磁浮列車;4.氣墊船。 引導學生感悟畫面中出現的有關摩擦力的現象。當畫面中出現:“氣墊船在草坪上行駛,從人身上碾過,將人身上的衣物弄得個精光”時,全班哄堂大笑。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畫面,有些什么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有很多減小摩擦力的實例 生: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很多? ? 結論: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師:同學們知道加潤滑油、磁浮列車、氣墊船有什么共同之處嗎? 生:使接觸面彼此分隔開 師:對.同學們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兩物體相互接觸.因此減小摩擦力的最好的辦法是使接觸面彼此分隔開,加潤滑油、磁浮、氣墊等。 師: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增大摩擦力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師從講臺下拿出一個小朋友騎的自行車放到講桌上) 同學們看一看自行車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 哪些地方要減小摩擦? 學生邊觀察。邊討論。 生:(走到講臺,邊指邊說)輪胎、腳蹬、把套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為它們上面都刻有花紋。 生2:(指車閘)它也增大了摩擦,因為它使用橡膠制成.同時要用力捏閘。 生3:(指前軸、中軸、后軸說)這些部分都減小了摩擦.因為它們都安裝了滾珠軸承,同時還加了潤滑油。 師:這幾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鼓掌。 師:同學們還有發現嗎? 生:我覺得車輪是減小摩擦的,因為它是圓的,以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 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的探究過程,想一想有什么收獲呢? 生1:通過學習.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現象,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摩擦力可以分為靜摩擦力、滑動 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生3: 物理非常有趣, 電影畫面里也有物理現象.這節課讓我明白了許多物理道理。 多媒體打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圖。 師:同學們剛才總結很好! 【小結】 在學生闡述隨學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總結;瑒幽Σ亮Φ拇笮「矬w運動的快慢和接觸面的大小無關,而跟接觸面積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形成性練習】 1.自行車在設計、制造、使用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 2.下雪天,路很滑,易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辦法幫助解決,并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7、 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恰當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讓學生在發展中尋求快樂,在快樂中尋求發展。在開課前和整個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在課堂情景的渲染、營造方面達到了淋漓盡致的效果。既加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益,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將暫時興趣轉化為了持久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 幾乎每個學生都在實踐、在思考、在交流.因為這是他們最熟悉不過的摩擦現象。 8、 教學設計后記 1、 本內容的設計應用多媒體創設動態的、聲形并茂的情境,渲染課堂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身感受來自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給學生帶來新感受,使他們的思維迅速地活躍起來,自然地進入到學習的興奮狀態。并完整的呈現了實驗探究,其過程是: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C.制定計劃;D.收集證據;E、分析與論證。本堂課的重點就是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由學生自己制定實驗方案,體驗科學的研究方法— — 控制變量。雖然學生的方案可能不夠完善、甚至很粗糙,但通過學生相互補充,教師點撥,能使學生學會科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體現新課程理念。 2.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將知識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認知沖突產生得越強烈,順應的過程越徹底,知識的建構才有可能越牢固。在教學設計上,本課著力表現的正是針對“摩擦力”這一概念而“激發一沖突一順應一建構”的過程。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岡素 這一教學環節時,教師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通過巧妙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摩擦力的理解,通過讓學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拖”來使學生直接感受摩擦,加深對摩擦的感性認識。 3.在教學中.將學習內容以問題情境的形式呈現. 這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呈現方式— — 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這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現象。 2、知道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3、知道在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 4、能舉例說出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了解摩擦現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培養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聯系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認識科學知識和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愿意服務社會的意識。 3、通過探究活動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善于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設計理念】 對于摩擦現象學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根據這一認知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活動和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實現學科核心向學生核心的轉移,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通過具體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實現STS教育。 【教學準備】 摩擦力教學自制課件;彈簧測力計、木塊、鉤碼、毛巾、木板、砂紙、兒童自行車。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生活情境:請幾個同學到前面分別用纏了皮筋和沒纏皮筋的筷子夾彈子看誰夾的快。 問題情境:利用課件出示問題汽車關閉發動機后為什么還能前進?最后為什么又會停下來?(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 二、摩擦力概念的理解 課件出示: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在發生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理解摩擦力概念 1)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 2)摩擦力產生在什么地方?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小組討論、全班討論后總結得出結論:(只有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時才會在接觸面上產生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其作用總是阻礙相對運動的產生。) 三、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1)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猜想(通過課件和課本插圖以及游戲:讓一名同學分別拉一個坐在油布上,和坐在地毯上的同學比較拉力的大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在黑板上展示) 2)小組討論實驗方法(引導總結:控制變量法)設計方案和表格 猜想因素不變因素變化因素摩擦力實驗結論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 運動速度 接觸面積的大小 3)實驗探究、搜集證據 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后由教師演示壓力大小對摩擦的影響,由學生觀察實驗數據填入表格全班討論寫出結論,然后由不同學生小組(每組4人)在講臺上給全班同學演示其他因素對摩擦的影響(其中一人專門作講解,一人記錄)小 組討論后由一人將結論寫進黑板上的表格。 4)分析與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么容易摔倒?有什么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五、鞏固和提高 1)如下圖中汽車正在水平向右運動,當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向中部滑動時箱子和地面____(有或無)摩擦力,箱子和車廂____(有或無)若有則摩擦力的方向向__________,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2)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那條措施是為了減小摩擦力(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3)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握杠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師生共同研究自行車(教師把兒童自行車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觀察自行車構造,自主提問,解釋加深知識理解) 六、交流、評估與小結 小組討論交流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1)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分類。 2)增大與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3)摩擦力的研究方法。 七、作業布置 1)工人在用油桶運油時總是將油桶放倒向前滾動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2)自行車氣不足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3)寫一篇科學小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課本上的章節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新。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難點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難點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是力學中的三大性質力之一,正確認識摩擦力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這節課中,重點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要求會計算其大小和判斷其方向,難點是靜摩擦力,尤其是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教師要試圖將學生初中學過的相關概念與本節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教學中要力圖從兩種摩擦力的區別與聯系出發,讓學生從產生的條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圍及其計算來理解兩種摩擦力的異同。通過探究實驗去加深鞏固。 同時這是一節科學探究課,教材從生活中的摩擦現象引入,以探究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兩種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同時,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并通過網站知識與現代科技聯系很密切的內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律,知道靜摩擦力的變化范圍及其最大值; ·能根據靜摩擦力的規律,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 ·知道動摩擦因素與哪些因素有關,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 ·會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簡單的計算摩擦力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規律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學會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和實驗條件; ·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參與比賽等形式,激發興趣提高探究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實驗和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對科學的求知欲。 ·培養學生實踐──認識(規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在研究問題時,要培養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維方法。 ·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能說明生活、生產中采用應用摩擦力的實例,發展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計算以及方向的判斷 ·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以及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難點: ·靜摩擦力有無的判斷和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 ·靜摩擦力大小的簡單計算。 【實驗器材準備】 長方體木塊(每組3塊)、彈簧測力計、毛巾、玻璃板、毛刷、身邊的物體(例如:水杯,黑板擦、鋼筆、橡皮,講桌等物體),長木板(帶滑輪)。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分析歸納、觀察提問、討論分析、應用舉例、練習鞏固 【《摩擦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摩擦力教學設計15篇03-16 高中摩擦力教學設計(精選5篇)05-27 初中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7篇)05-26 摩擦力說課稿11-03 《頭飾設計》教學設計04-02 絕句教學設計(《絕句》杜甫教學設計)04-15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摩擦力的作用點在什么上?10-12 《白楊》教學設計12-06 《家》教學設計06-02《摩擦力》教學設計9
《摩擦力》教學設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