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認識磁場》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物理《認識磁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授課形式:講授
課時:2
課題:認識磁場
教學目標
1、了解電流的磁場,理解磁感應強度、磁力線、磁通、磁導率、磁場強度磁導率等概念。
2、理解磁場的幾個基本物理量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3、掌握通電直導線和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方向的判斷方法。
4、培養學生關注細節,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磁力線、磁感應強度、磁通、磁導率和磁場強度的概念。
2、電流的磁效應及安培定則的應用。
教學難點
磁感應強度概念的建立。
教學方法
利用課堂實驗對磁體的磁場、通電導體的磁場進行演示、講解。
學時安排
1、導入和實驗演示20分鐘。
2、奧斯特的故事引出電流的磁效應20分鐘。
3、磁場的基本物理量30。
4、總結和習題練習10分鐘。
課外作業
結合本節課知識,搜集生活中電流磁效應的具體實例并進行分享。
教學過程
任務引入:
1、初中咱們學過磁,大家回憶一下,磁體分幾個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樣的?
2、磁極之間不接觸而會有作用力,他們之間通過什么發生作用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疑惑。
實驗演示:
通電導線周圍的小磁針發生偏轉。
分析:
在磁體或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使得磁極間沒有接觸卻有相互作用力。試驗中,小磁針在不同位置受到的作用力不同,說明不同的位置磁場的強弱不同。
基本概念:
1、磁體與磁極
某些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金屬或者它們的合金的性質稱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稱為磁體。
2、磁場與磁力線
磁體兩端磁性最強的區域叫做磁極。
磁力線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磁力線是互不交叉的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由N極指向S級,在磁體內部由S極指向N極;磁力線上任意一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即小磁針在該點靜止時的N極指向;磁力線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場的強弱。磁力線越密集,表示該處磁場越強,磁力線越稀疏,表示該處磁場越弱。
3、電流產生的磁場(由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的故事引入)
通電直導體產生的磁場: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用右手握住直導體,讓伸直的大拇指指向電流的方向,則其余四指所環繞的方向就是磁力線的方向。
通電螺線管產生的磁場: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彎曲的四指與電流的方向一致,則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線管內部磁力線方向(即大拇指指向通電螺線管的N極)。
磁場相關物理量
1、磁通
通過與磁場方向垂直的某一面積上的磁力線的總數,叫做通過該面積的磁通量,簡稱磁通,用字母表示,單位為特斯拉(T)。
3、磁導率
磁導率是表示介質對磁場影響程度的一個物理量,=4π×10-7H/m。
把任一物質的磁導率的比值稱為相對磁導率,用表示,單位為安每米(A/m)。
磁場強度只與線圈中的電流及線圈的幾何尺寸有關,而與媒介質的磁導率無關。
任務小結
1、回顧本次所學知識,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加深理解與記憶。
2、通過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觸?
課后作業
1、“磁力線始于N極,終于S極”的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2、“磁通”與“磁感應強度”這兩個概念有何區別?有何聯系?
3、磁力線的特點有哪些?
教學后記:
本節課除了完成要求的知識點講解外,引入奧斯特的生平故事,重點的強調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做有心人,在細微中發現大奧妙,解決大問題。奧斯特的發現將電和磁聯系在一起,后人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很多有益于人類生活的東西。
附:奧斯特的故事
奧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年)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于丹麥的路克賓。1794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醫學和自然科學,1799年獲得博士學位。1801—1803年他旅游德國、法國等地,于1804年回國。1806年被聘為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研究電流和聲等課題。1824年倡儀成立丹麥自然科學促進會,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學院院長,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終年74歲。
奧斯特受康德哲學思想的影響,一直堅信電和磁之間一定有某種關系,電一定可以轉化為磁。當務之急是怎樣找到實現這種轉化的條件。奧斯特仔細地審查了庫侖的論斷,發現庫侖研究的對象全是靜電和靜磁,確實不可能轉化。他猜測,非靜電、非靜磁可能是轉化的條件,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電流和磁體有沒有相互作用的課題上去。他決心用實驗來進行探索。
1819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奧斯特一面擔任電、磁學講座的主講,一面繼續研究電、磁關系。1820年4月,在一次講演快結束的時候,奧斯特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又作了一次實驗。他把一條非常細的鉑導線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著的小磁針上方,接通電源的瞬間,發現磁針跳動了一下。這一跳,使有心的奧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動得在講臺上摔了一跤。但是因為偏轉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規則,這一跳并沒有引起聽眾注意。以后,奧斯特花了三個月,作了許多次實驗,發現磁針在電流周圍都會偏轉。在導線的上方和導線的下方,磁針偏轉方向相反。在導體和磁針之間放置非磁性物質,比如木頭、玻璃、水、松香等,不會影響磁針的偏轉。1820年7月21日,奧斯特寫成《論磁針的電流撞擊實驗》的論文,正式向學術界宣告發現了電流磁效應。
奧斯特的功績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為了紀念他,國際上從1934年起命名磁場強度的單位為奧斯特,簡稱“奧”。193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還專門設立了奧斯特獎章,來獎勵教學有成績的優秀物理教師。
關鍵詞:奧斯特1820年電流的磁效應
【高二物理《認識磁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毫升》教學設計04-0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4-04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高二物理教學反思05-31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06-03
幼兒認識顏色教學設計02-15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 電流的磁場說課設計11-12
《電流的磁場》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