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與莼菜》教學設計
《藕與莼菜》就現代作家葉圣陶于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莼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莼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下面給大家分享《藕與莼菜》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批注,品味文章樸實平易又蘊含豐富情感的語言。
2、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激發學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3、學習本文借物抒情以及對比的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品味文章樸實平易又蘊含豐富情感的語言。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借物抒情和對比的寫法,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查閱字典,解決生字詞。
2、向父母了解故鄉的物產或風俗習慣。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交流了解到的故鄉的物產或風俗習慣。
二、了解背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1、介紹背景。
2、朗讀課文第1、4、6節,思考在作者心中:這是一個怎樣的故鄉?
3、默讀課文第6節,請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或句子,說說在作者心中這是一個怎樣的故鄉?預設:有所戀的、可愛的、縈著系著不能割舍的故鄉。
4、朗讀第6節,初步感受作者對故鄉的情感。
三、品讀課文,重點品味故鄉清秋圖的描繪,體會作者傳達的情感。
1、默讀課文第1、4節,思考、批注:
這是一個有所戀的故鄉,作者所戀的是什么?
這是一個可愛的故鄉,作者的“所戀”可愛在哪里?
2、重點品味故鄉清秋圖的描繪,品味文章樸實平易又蘊含豐富情感的語言。
1)通過圈畫、批注和朗讀描寫故鄉的“藕”和“莼菜”的語句,概括故鄉“藕”和“莼菜”的特點,體會故鄉生活美。
2)通過圈畫、批注和朗讀描寫鄉人的語句,體會故鄉人情美。
3)通過圈畫、批注和朗讀描寫鄉景的語句,體會故鄉景色美。
4)總結。
3、指導朗讀第6節,體會作者借藕、借莼菜抒發的深濃的思鄉之情。
四、再讀課文,圈劃并品味文中描寫這里上海“藕與莼菜”的詞句,了解對比的作用。
1、圈劃并品味文中描寫這里“藕與莼菜”的語句,概括這里上海的“藕與莼菜”的特征。
2、借助對上海的藕與莼菜的分析,了解對比的作用,體會作者對這里上海生活的不滿。
3、朗讀課文最后2節,進一步感受作者深濃的思鄉情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課堂總結:
藕與莼菜是思鄉的“牽系”,本文借物抒發了對故鄉風物人情的的懷念之情。在寫法上采用對比的手法,將故鄉的"藕與莼菜"與"這里"的"藕與莼菜"作對比,表達出深濃的思鄉之情。
六、布置作業
1、推薦閱讀:汪曾祺《咸菜茨菇湯》、周作人《故鄉的野菜》。
2、隨筆:補全題目《故鄉的》,描寫故鄉特產或風俗習慣,300字左右。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對比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
3.品味文中平實而又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語言,把握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對比和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
2.品味文中平實而又蘊含著豐富情感的語言,把握作者對故鄉的深厚情感。
教學方法
多種方式閱讀、圈點批注、討論分析等多種方法結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晉代張翰在洛陽做官,當秋風乍起時,想念起南方故鄉的莼菜鱸魚之美來,于是慨然辭官,千里迢迢奔回故鄉。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時,一塊小瑪德蘭點心,勾起了他對童年往事的記憶。食物不僅僅是一個人生理的需要,還帶給人精神的享受。也許是那一串田間烤出的焦香玉米,也許是那金黃香糯的米糕。但無論是什么,無論你身在何處,哪怕只是聞到那熟悉的味道,都會想起故鄉。終生難忘的美食,不僅在于味覺感官的刺激,更在于這種滋味中沉淀了悠長的情思。薄片的雪藕,嫩綠的莼菜,在作者心里,觸發的是無盡的鄉思。
二、預習與交流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1)朗讀課文,給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濯濯()渾凝()碩腹巨賈()待價而沽()莼菜()埠頭()譬如()縈著()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康健:健康。渾凝:指融結為一體。或指有整體感,很結實的意思。碩腹巨賈:大腹便便有錢的商人。賈:做買賣。待價而沽:等待有好價錢才出售。
2.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文學為人生”。在20年代陸續出版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等短篇小說集,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早期小說大多描寫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難中》等;后轉向攝取與時代斗爭有關的重大題材,如《夜》《倪煥之》等,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后的社會現實。他的小說呈現出樸實冷雋的藝術格調。“九·一八”事變之后,積極參加愛國抗日活動,發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說,技巧日臻圓熟。抗日戰爭爆發后,輾轉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寫作以散文和文藝評論為主。主要散文集有《腳步集》《未厭居習作》《西川集》《小記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樸實,意趣雋永,語言潔凈,大多具有厚實的社會內容。《藕與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牽牛花》《春聯兒》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3.背景鏈接。
1922年,葉圣陶的第二個孩子將要出生了,便于該年秋從甪直搬回蘇州市。這年葉圣陶已經有兩個孩子,大兒子至善四歲半,女兒至美剛出生。1923年春,葉圣陶遷居上海,由朱經農介紹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同顧頡剛合編國文教科書,此地離他的故鄉更遠了。此文寫于1923年9月7日,當時葉圣陶遷居上海半年左右,睹物(薄片的雪藕)思鄉,情緒一時涌現而作。
三、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引領學生朗讀課文。圈畫并品味文中描寫故鄉和“這里”的“藕與莼菜”的句子。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
(1)首先分組朗讀,組織學生對描寫故鄉的“藕與莼菜”的句子進行圈畫。
(2)作者是不是只寫到了故鄉的藕與莼菜?請學生們找找作者筆下上海的“藕與莼菜”又有怎樣的特點。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些描寫的語句,體會包含其中的作者的情感。
2.劃分本文的段落層次。
【交流點撥】
本文是葉圣陶的散文代表作,通過家鄉與此地、往昔與今日的對比手法,表達出了濃烈的思鄉之情,以及離鄉背土之后的隱微的感嘆。
第一部分(第1—3段):開篇首句引出故鄉的藕,并將故鄉的藕與“這里”的藕進行對比,抒發對故鄉的懷戀。
第1段引出故鄉的藕,并描繪了故鄉的新秋圖:對故鄉賣藕情形的回顧和懷戀。
第2段寫上海的藕的“無從欣羨”。
第3段回顧僅有的一次在上海吃藕的經歷。
第二部分(第4—5段):由藕又聯想到故鄉的莼菜,并與“這里”的莼菜進行對比描寫。
第4段接著回憶故鄉的莼菜。
第5段寫在上海伯祥送“我”瓶裝的西湖莼菜的嘗新經歷。
第三部分(第6—7段):這一部分和開頭照應,寫出作者的“思鄉”“戀鄉”之情;同時指出,“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第6段用5個問句,自問自答,直抒胸臆,揭示出對故鄉的愛。
第7段引發無限的鄉情——“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
3.朗讀思考:全文除了藕與莼菜還寫到了什么?
【點撥】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對“故鄉的人”(即課文第一段)的描寫。通過朗讀并體會故鄉“景清新,人淳樸”的特點。
(二)感悟體味。
1.通過之前的分析,讓學生明確作者是借“藕與莼菜”抒發思鄉之情。
2.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第6段。通過朗讀體會,明確思鄉的實質是思“人”。
四、拓展延伸
請大家從文中選出一句或幾句話,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或借助資料,寫出你對所選句子的.注解。
【交流】示例:“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結尾一句富有深意,中國人落葉歸根的“根”的意識,使作者對故鄉從內心有著那份難以割舍的情愫。而藕與莼菜似乎就是那連接葉和根的樹干,將作者和家人、故鄉聯系起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作者對故鄉藕與莼菜的想念、對故鄉的思念。這節課讓我們繼續深入了解故鄉“藕與莼菜”的不同,以及平實的語言中蘊含的美。
二、合作與探究
(一)組織學生在質疑中探究理解文章主旨。
1.這里的藕與莼菜與家鄉的有什么不同?是什么緣由讓作者能細膩地將兩者區別開來?
【交流點撥】
引導學生通過歸納找出兩地的藕與莼菜不同的特點:對比點家鄉這里(上海)藕口感鮮嫩、甘美澀、有渣外形潔白、玉色瘦、被著銹斑數量普遍于家家戶戶碩腹巨賈享用莼菜數量多(天天吃)(滿艙)少(難得吃上,用瓶子裝)作者對故鄉的藕與莼菜的印象太過深刻,使之雖長久沒有吃過故鄉的藕與莼菜,卻還能記住那難忘的味道,不僅僅是新鮮的緣故,更在于藕與莼菜連起了自己與故鄉。體會文章中用對比的手法來凸顯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和熱愛。
2.課文第一段用大量筆墨寫故鄉人,說說這樣寫對突出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作者難道只懷念故鄉的藕嗎?
【交流點撥】
作者通過回想,給讀者描寫了一幅生動的故鄉新秋圖:勤勞的質樸的康健的男女藕農;鮮嫩的玉色的長節的藕;產藕的池塘和城外彎彎曲曲的小河;原始的純樸的買賣交易。讀者僅僅想著“男的紫赤的臂膊”“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布”“紅衣衫的小姑娘”“白頭發的老公公”他們挑著揀著“玉色的藕”,這樣豐富的色彩就足以讓人陶醉其中了,這里懷念的,不僅是瑩白的玉節,清甘甜美的口感,而是隨之而至的故鄉的情味、故鄉的聲色。這一連串的描寫不僅寫出了對故鄉的藕的懷戀,也寫出了對故鄉的人的懷戀,從而表達出對故鄉的懷戀。
(二)品味語言。
1.作者在寫故鄉的人與景時,用了不少表現色彩的詞,把它們找出來,并說說這些詞語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點撥】
作者寫故鄉的人時,“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軀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覺;女的往往裹著白地青花的頭布,雖然赤腳卻穿短短的夏布裙,軀干固然不及男的這樣高,但是別有一種康健的美的風致;他們各挑著一副擔子,盛著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他們想要休息的時候,就把竹扁擔橫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隨便揀擇擔里的過嫩的藕或是較老的藕,大口地嚼著解渴。”“過路的人便站住了,紅衣衫的小姑娘揀一節,白頭發的老公公買兩支。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作者通過帶有色彩的詞語勾勒了一幅色澤清晰的油畫,“紫赤的臂膊”“白地青花的頭布”“鮮嫩玉色的長節的藕”“紅衣衫的小姑娘”“白頭發的老公公”,畫中的人從膚色到衣著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從“新秋的早晨”直到“葉落秋深的時候”,這“清淡的甘美的滋味”,這清新而美麗的畫境,與其說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不如說是定格在作者的心間腦際,倏忽而來,揮之不去。
2.課文最后兩段既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請細讀這兩段,談談你對“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這句話的看法。
【交流點撥】
“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這句話含義豐厚。“我”懷念的故鄉,并非空間意義上的故鄉,而是懷念故鄉的風物、朋友和親人,這些無形的絲線一樣牽著“我”的物和人,使“向來不戀故鄉的我,想到這里,覺得故鄉可愛極了”,“若無所牽,更何所戀?”所以,“所戀在那里,那里就是我們的故鄉了”。可見,牽“我”的故鄉,不是具象的故鄉,而是情感的故鄉、精神的故鄉。葉圣陶筆下的故鄉不是空間的故鄉,而是情感的、精神的故鄉,他不像古代文人那樣,人漂泊四方,而一生的眷戀永遠在故鄉那個具體的村落。牽著葉圣陶的人和物在哪里,他的故鄉就在哪里,所以他的落腳點在于對自己“故鄉”觀念的闡釋,對“戀鄉”“思鄉”之情的感發。而且,這一句與文章開頭“忽然懷念起故鄉來了”前后照應,同時深化了文章主題。
3.散文的語言風格是多樣的,這一篇課文語言平實、自然、淡雅。在整體感知文章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語段讀一讀、品一品,并談談自己喜歡它的理由。
【交流點撥】
第一段故鄉清秋圖的描繪。這個描寫截取了勞動場景美的一瞬間,其動作、色彩可入畫、入詩。其中男女藕農的外貌衣著、擔藕的矯健風姿、休息時的隨意閑適,都略去了勞動的艱辛過程,而展示給讀者健康、純樸、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平和心態。而對藕的描寫,更是令人垂涎:鮮嫩玉色的長節的……第三段孩子吃藕之后的表現也很美。“只有孩子很高興,他把這許多片嚼完,居然有半點鐘工夫不再做別的要求”,這句話寫的是孩子覺著這來自故鄉的藕很好吃,吃得很滿意,以至于吃完了半個鐘頭還不想再吃別的東西或做別的事。這表面上寫的是眼前的藕,實際上是與上文“我”吃這藕的反應作比較,孩子沒有吃過故鄉新鮮的藕所以覺著這藕好吃,“我”吃過故鄉的新鮮的藕所以覺得這藕難吃,這樣側面寫出故鄉的藕的新鮮甘美。第六、七段點明文章主旨的議論。第六段用五個問句,以設問的方式,自問自答,直抒胸臆,揭示出自己對故鄉的愛,并逐漸點明愛故鄉的原因:是故鄉的物、故鄉的人,是故鄉有值得留戀之處,這樣引起讀者的情感認同——愛不是一句空話,它都有一個具體的載體。
(三)探究寫法。本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莼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莼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思路,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瑣事娓娓道來。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現在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討論文章寫作技巧上的特點。
【交流點撥】
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一次喝酒小聚,吃著雪藕,“我”由此想到故鄉的“藕”,自然又想到故鄉的“莼菜”。“藕”不貴,“莼菜”本身無味,但作者卻牽掛著它們。所以牽掛它們其實是在牽掛故鄉,牽掛故鄉的人,作者以故鄉的“物”寄托自己的情。
②聯想和對比手法有機結合。作者由藕聯想到故鄉,由故鄉再聯想到藕,再由故鄉的藕寫到城里所見的藕,作者成功地運用聯想和對比手法,將故鄉的“藕與莼菜”與“這里”的“藕與莼菜”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了兩者之間的差別,從而突出了故鄉的“藕與莼菜”的甘美滋味和令人心醉的味道,同時進一步表達思鄉,以及自己離鄉之后而生的愁懷。
③結構嚴謹,精于布局,雙線交織,構思奇特。文章開頭寫因喝酒吃藕而想到故鄉,接著以藕與莼菜為明線,以作者思鄉之情為暗線,明暗兩線交織,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嚴謹。在構思中,作者善于把故鄉的藕與莼菜和“城里”的作比較,從而使故鄉的藕與莼菜的形象更鮮明豐滿,起到了充分表達作者思鄉之情的效果。由藕寫到莼菜寫到鄉情,過渡自然,前后銜接得非常好。文章的結尾與開頭也前后照應。
三、拓展延伸
回憶、交流所積累的思鄉詩作,并借鑒本文的對比手法,寫一個片段,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板書設計
藕與莼菜
故鄉新秋圖:藕農、(鮮嫩玉色的長節的)
藕、產藕的池塘和城外彎彎曲曲的小河、(純樸的)買賣交易
故鄉的藕潔白、甘美、鮮嫩對 故鄉的莼菜 天天吃、令人心醉、滿倉盛滿莼菜
這里的藕瘦澀少 比 這里的莼菜難得吃上用瓶子裝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07-30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03-03
藕與莼菜教學設計03-15
《藕與莼菜》教學反思11-22
《藕與莼菜》教案設計08-26
《藕與莼菜》滬教版教學設計07-29
藕與莼菜閱讀理解答案12-14
《藕與莼菜葉圣陶》閱讀答案02-22
藕與莼菜閱讀理解答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