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5課,本課是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勇于試驗,證明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兩個鐵球著地,與他們的重量有關(重的先著地,輕的后著地),這個論斷是錯誤的。通過伽利略的親身試驗,證明我們不能盲目迷信權威,要敢于質疑,勇于試驗,才會有重大發現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對做試驗也很感興趣,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但對于文中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那個論斷所提出的質疑,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因此老師要做好點撥,讓學生有深入的理解,對于本文主要內容的進一步深入理解提供幫助。
三、教學目標
1、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本課生詞。
2、理清文章脈絡理解,理解本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明白不能迷信權威。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清文章脈絡理解,理解本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難點:引導學生弄明白:只有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才會有重大發現的道理。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誦讀法、電教法
六、課時安排
七、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師提問:通過上節課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師組織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教師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伽利略會有所發現?他是怎么發現的?
2、研讀課文
教師導學生帶著問題先自主學文,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1、為什么伽利略會有所發現?
了解伽利略。
(1)他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上學時善于提問質疑……
設計意圖:為下文學習他敢于質疑,做好鋪墊。
(2)完成下列句子練習。
因為他不迷信權威,所以他敢于質疑。
因為他善于質疑,所以有所發現。
設計意圖:有意引導學生理解彼此之間的因果聯系,下文學習理清思路。
2、他是怎么發現的?
引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
伽利略由此推出兩個矛盾的結論:
(1)十磅重的鐵球是一磅重下落速度的十倍,并且先落地。
(2)兩個鐵球系在一起,十磅重的會拽著一磅重的,因此速度比11磅重的鐵球速度慢,為什么呢?為了證明,伽利略反復試驗。引導學生從中感受伽利略的縝密思考力,勇于實踐,不迷信權威的偉大精神。
3、為什么在塔上做公開試驗?
(1)引導學生聯系文中剛開始人們對亞里士多德評價及反思,想象做公開試驗,石塔下人們的反應。
(2)教師點撥:事實勝于雄辯,有理不在聲高。
(3)思想提升:通過此類事件,讓民眾要相信科學,不迷信權威,讓那些敢于質疑的科學家有更多發現。我們也要培養自己敢于質疑的精神,勇于實踐,堅持真理。
3、討論交流
你認為伽利略是怎樣的人,從文中哪里看出,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4、小結
老師希望大家能像伽里略學習,敢于質疑,勇于探索,有自己的重大發現。
5、拓展
推薦大家看《名人傳》,向更多偉人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激勵自己,讓自己更優秀!
6、作業
小練筆:給課文編后續。如試驗成功,你想對伽利略說什么,對那些盲目崇拜權威的人說些什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析】
本篇文章講述了17世紀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對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后,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點燃的火把。”在本課教學中,力爭做學生思維的激活者,情感的激發者,學習的引導者,通過對課文重點段落的感悟、理解、品味、積累、運用,使學生得到思想的啟迪、思維的發展,同時獲得語言的增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品質。體會伽利略在青年時代不迷信權威以認真的態度,研究科學地故事,體會伽利略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并受到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老師這里有兩個鐵球,一大一小。我們用它們來代表課文里提到的兩個鐵球:大的代表10磅重的鐵球,小的代表1磅重的鐵球。這兩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來,結果會怎樣?我們來推測一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①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②同桌間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
③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注意將這些詞語讀正確: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2、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①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②小組內初步交流。
3、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①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自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間輪讀。(學生自主讀書)
②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在1590年,就在距今415年前的歐洲,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這個現象,因為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一個人的話,這個人就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2.對于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人們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理解:信奉。指導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感受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二、導讀第三自然段
1.理解亞里士多德的說法
那么關于這兩個鐵球怎樣落地的,亞里士多德是怎么說的呢?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這段話強調了什么?(強調了兩個鐵球同時落下時,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指導朗讀,把要強調的意思強調出來。
2.理解伽利略嚴謹的思維過程
⑴當時人們對這樣的說法毫不懷疑。可是又一位年近25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讀了這句話之后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先去思考亞里士多德的話對不對,然后又帶著疑問做了許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的確說錯了。)
板書:懷疑——試驗
⑵我們來品讀這一段課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試驗的。我們先看看他思考的過程。(用課件出示課文片斷)
⑶伽利略是怎么推導出這里的兩個結論的呢?
⑷伽利略運用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推導出這兩個結論的時候,他相信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嗎?(不相信。)讀書看看,怎么證明他不相信?
把這段話完整地讀一下,讀出你在思考,讀出你很謹慎,讀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嚴謹。
⑸現在請你用自己的話來完成這個思考過程,不看書,一層一層地表述這個意思,自己練一下。(學生練習兩分鐘,指名練習說。)
三、導讀第四自然段
⑴“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我們再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去思考,伽利略的試驗有什么特點?
(伽利略的試驗的特點是:次數多、反反復復、每次試驗的結果都一樣。)
“反復”強調了次數多,就是說他是反反復復地做。
辨析:“反復”與“許多次”的不同,“反復”與“重復”的不同。從而理解伽利略為什么要反復做試驗。
四、導讀第五、六自然段
(1)當伽利略要公開試驗的時候,人們有什么反應?畫出來,讀好語氣。你讀出了人們對他的什么態度?用幾個詞來概括當時人們的態度。
(2)此時人們會怎樣說?(不屑一顧、譏笑嘲諷、嗤之以鼻等)重點指導學生用聲音和肢體語言讀好人們責備伽利略的話語。
2.導讀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⑴作者寫伽利略作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著”,一個是“脫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
⑵想象補白:當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有什么表現?用“伽利略走下斜塔,人們。剛才還嘲笑他的說:信奉亞里士多德的科學研究人員說:;曾勸阻伽利略公開試驗的學生說:。”的句式來說說當時的情景
⑶(出示:“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怎么理解這句話?
對于權威的話,我們要學習,但不能迷信。而且,善于學習才能善于思考、善于發現。伽利略這樣嚴謹地思考問題的方式就是因為他學習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他用試驗的方法去探究事物的真相,這種方法也是向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學者阿基米德學習的結果。
五、拓展練習
①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②課外閱讀:推薦閱讀《艾得旺普斯的故事》,或《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學習重點]
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學習難點]
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媒體運用]
1、硬件媒體:計算機 投影儀
2、軟件媒體:文字 畫面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預設]
(一)單元導入,明確主題
同學們,走過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將走入第七組學習內容,本組課文將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感受呢?
本單元的主題就是:認準目標,不懈努力。我們來瀏覽一下本組內容吧。
(二)檢查預習,了解人物
1、《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根據課前預習,請你簡單地做個介紹。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么會走進一個故事里?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多音字指導。著地、更正、的確、膽大妄為
3、檢查生字詞。
4、范讀課文。
(四)導讀第二自然段,感受當時社會風氣
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什么?
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對他的說法,人們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段話強調了什么?
(五)細讀第三自然段,了解思考過程
1、我們來細讀課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
2、這里說的“一個事實”指的是什么?“兩個結論”指的是什么?
3、邊演示邊理解。
4、請你用自己的話來完成這個思考過程,一層一層地表述這個意思,體驗一下怎樣嚴謹地思考問題。
(六)品讀四五六段,體會求實精神
1、一邊讀一邊品味,伽利略的試驗有什么特點?
2、把“反復”改為“重復”,行不行?
“重復”就是說這個實驗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沒有什么不同;“反復”是說他還是在做這個試驗,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會不一樣。請你說一說會有哪些不一樣?
3、齊讀伽利略得出的結論。
4、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著”,一個是“脫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5、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七)對比欣賞,學習寫法
我們再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一下課文。課文一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伽利略在上學期間就喜歡思考,第三、四、六自然段寫他的懷疑和試驗。那么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不是寫伽利略的事情,能不能去掉?
[課后練習]
伽利略的一生都在為探索科學真理而不懈努力著,期間經歷著許許多多的磨難與艱辛,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伽利略的故事讀讀,你一定會被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所感動。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
現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①(請—位學生上講臺)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
②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A.伽利略為什么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B.伽利略為什么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C.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你們看到了什么?這項試驗說明了什么?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練習給課文分段,理清課文思路。
2、準確概括中心思想。
3、領悟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通過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準確地概括中心思想。
2、難點:指導學生準確、全面、深刻地領悟中心。
3、關鍵:將領悟表達的方法與理解課文內容緊密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運用歸并法練習分段,理清課文條理
1、回憶課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打開書迅速瀏覽課文,每個自然段講什么?
2、哪些自然段的內容相近?將它們歸并在一起,然后劃分段落。
3、交流討論分段情況。
4、小結:
課文先講伽利略是一位善于動腦,敢于探索的人,再講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接著講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過的一句話產生了懷疑,最后講伽利略經過試驗使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說錯了。
三、準確概括中心思想
1、投影:
課文最后一句話。
⑴指名讀一讀。
⑵原先大家是怎樣看待亞里士多德的?
⑶伽利略在將要做公開試驗時,大家是怎樣看待他的?(有表情地讀)
⑷當伽利略站在高54.5米的比薩斜塔上,讓大家驚訝地發現亞里士多德這句讓人們信奉了兩千多年的話竟是錯誤的;使大家明白權威的話也不一定全都對的時候,我們也對伽利略產生了由衷的敬意。你敬佩伽利略什么?
2、學生討論回答。
3、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出示小黑板,口頭填空)
4、投影中心思想,齊讀。
四、領悟課文是怎樣表達中心的
1、請同學們思考:
圍繞中心,課文重點寫了哪幾段?(三、四段)
引導理解:重點寫第三段,突出伽利略不盲目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重點寫第四段,突出了伽利略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2、課文第二、五自然段與中心有沒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這兩個自然段突出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迷信,更加襯托出伽利略的勇敢,堅持真理。)
3、小結: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中心來寫,使我們對伽利略有了深刻的認識。老師也深深的被他的勇敢無畏,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打動了。正因為他善于思考,勇于追求真理,他才能成為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第一人,他才能發現月球的秘密、木星的四顆衛星、太陽的黑子,他才能證明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學了這篇課文,你從伽利略身上學到了什么?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讓我們懷著對伽利略深深的敬意,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課文內容,認識事件中的兩個人物。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按自然段讀懂課文意思,劃分結構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劃分結構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按“預習”要求,了解初讀課文的情況。
1.提問:《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了解,簡單地做個介紹。(必要時教師做補充)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人。具體說,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發現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黑子、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的等等。今天我們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也是伽利略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現象。
亞里士多德,兩千三百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他說的話被看作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稱他是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物”。)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么走進一個故事里?是誰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為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經不在人世了。)
(二)讀課文,正音正字,檢查預習中讀解生字詞情況。
1.讀準字音(帶點的字):
哲(zh6)學家 教授(sh^u)固執(zh0)(以上字是翹舌音)
比薩(s4)斜塔(“薩”是平舌音)
2.“當(d4ng)作”的“當”不要讀成“d1ng”的音,這里是看成,作為的意思;
“同時著(zhu
“驚訝(y4)”的“訝”不要讀成“y1”的音。
3.注意字形:
區別“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檢查讀解生字新詞情況:
哲(zh6)學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哲學家,是研究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對各種問題怎樣正確處理的學問的專家。
教授(sh^u):授,傳授,如授課。教授是大學里職務最高的教師。如,伽利略,25歲已經是大學里的教授了。
比薩(s4)斜塔:薩,是一個姓;“拉薩”的薩。比薩,意大利西部古城,著名的比薩斜塔建于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傾斜,因此得名。
違(w7i)背:違,不依從。違反、不遵照的意思。
膽大妄(w4ng)為:妄,不是分內的,胡亂的。膽子大得不管不顧,胡作非為。
宣(xu1n)布:宣,公開出來。正式告訴大家。
固執(zh0):執,掌握。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磅(b4ng):英國和美國用的重量單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語,再概括討論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學生時代就敢于提問,被稱為“辯論家”。
第2自然段: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第3自然段:亞里士多德說,一個重10磅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10磅的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對這句話產生了疑問。
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說法錯了。兩個大小不同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總是同時著地的。
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大家驚訝地明白了:亞里士多德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四)為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講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問題,進行試驗,以認真態度研究科學的故事。分段應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1.課文是介紹伽利略的。一開頭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樣一個人。看看哪一小段是擔負這個任務的?
(第1自然段。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
2.因為課文是表現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問題的,所以接著就該說明這位權威究竟是誰?
(是大家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故事中的兩位人物都出現了,這又該是一段了。看看哪一個或哪幾個自然段擔負這個任務的?
(第2自然段)
3.既然課文是介紹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肯大膽提出問題,課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權威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接著就該說明這位權威亞里士多德的什么言論引起了伽利略的疑問呢?看看哪個自然段或哪幾個自然段是專負這個責任的?
(第3自然段)
4.引起伽利略的疑問提出來了。下一步,就該敘述伽利略為了證實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要做什么?
(試驗)
試驗的結果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就要公開驗證,這就是在哪里試驗呢?
(比薩斜塔)
結果引起極大的轟動,這又是一段了。看看哪一個或哪幾個自然段包管這一點意思呢?
(第4~6自然段)
(五)歸納四個結構段的段意。
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這樣,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把第4~6三個自然段段意歸并起來就是第四段段意了。小組議論這三個自然段段意怎樣歸并為一個結構段段意的。
提示:著重看誰做了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起來。具體內容用概括的詞語歸納。
(第5自然段講伽利略多次試驗,第5自然段講大家看伽利略公開試驗成功,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三個自然段都提到試驗的事,只是最后還肯定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因此,第四結構段的段意應該是:
伽利略經過多次試驗,使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
(六)小結
全文6個自然段,按事情的階段劃分,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著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系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理解不迷信權威的意義。
(二)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即由一個事實推出兩個相反的結論。
三、教學過程
(一)帶著問題閱讀課文,解答“思考·練習”中的1~3題。
帶著以下問題讀第一、二段,然后再議論解答:
1.敢于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一句話產生疑問。那么,亞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人呢?
讀第二段(第2自然段),體會一下人們對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詞語表現了這種肯定和崇拜?
(“都信奉”、“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人類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種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于人類的,這又說明了什么?
(“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實的、普遍的,人人應該遵從的道理。這種道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于人類的。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話,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2.這一段最后一句話用了加問號的反問的語氣(或指出用了反問句),讀一讀這句話,說一說為什么用反問的語氣?改用加句號的陳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
(改用一般陳述句就使“不能違背的真理”效果差了,達不到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容許更改”的“權威”程度了。)
3.伽利略居然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疑問,說明伽利略的一種什么精神,或者說什么態度?
(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態度。)
那么,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提出了疑問,提出了怎樣的疑問?
(亞里士多德的話是:“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按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大鐵球落地速度快,小鐵球落地速度慢。大鐵球落地需要5秒鐘的話,那么,小鐵球落地就得幾秒鐘?
(50秒鐘)
5.那么,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說法提出了什么疑問?讀讀伽利略提出疑問的那幾句話,再認真議一議: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
6.這一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是指什么事實?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哪兩個?
(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指亞里士多德說的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兩個“應當”:
一個是: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一個是: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7.把兩個不同的結論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出來,并讓學生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中第(1)題的兩條橫線上。然后不看答案,用自己的話把兩個結論的內容說給鄰近的同學聽,說給大家聽。
輕聲自由讀第二、三段課文。
8.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不僅提出疑問,而且推想出兩個不同的結論后,用什么辦法來驗證自己對或者不對呢?
(用試驗的辦法去檢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或者不對。)
從這一點看,伽利略表現了一種什么態度?
(認真求實的態度。)
9.朗讀第三段。再想一想,議一議,弄清伽利略提出的疑問中的兩個結論。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閱讀第四段,理解本段內容,體會伽利略通過試驗驗證自己提出的疑問是有道理的。
(二)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準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伽利略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通過反復試驗,證實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錯誤的。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第4、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以下幾個問題:
1.伽利略敢于提出懷疑的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他的話可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因此,試驗的態度怎么樣?結果怎么樣?
第4自然段中有五個詞,突出了試驗的態度,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的結果。把它們找出來,標上橫線。
2.為什么還要在比薩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3.公開試驗時,人們又怎樣議論的?
以上四個問題想好之后,議一議,然后集中起來用自己的話簡要地回答出來。
(伽利略帶著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可見,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反復”“許多”“都”“的確”“總是”五個詞突出了試驗態度的嚴肅、認真,也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結果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不一樣。
伽利略決定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的試驗,目的是公布自己試驗的結果,也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權威。
公開試驗時,人們認為伽利略竟敢跟“人類的真理”挑戰,是膽大妄為,是固執,會丟盡臉的。)
要求:把第(1)(2)題的答案填寫到“思考·練習”第2題的第(2)題中(時間緊迫可在課下做)。
(二)朗讀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圖,想一想,議一議:
1.公開試驗成功了。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什么呢?
(“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樣。”)
2.現在把回答的一句話,跟老師提問的一句話,顛倒順序,它們中間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變沒變,為什么?
(顛倒順序: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所以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意思一點沒變,因為把先說結果的句子跟后說原因的句子,顛倒了順序。這種先說原因(因為),后說結果的句子,一般中間要加上“所以”一詞。)
3.課文結尾的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這句話里的“原來”,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起初”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表示發現了不知道的真實情況。你認為是前者,還是后者?
(是后者)
4.這句話最后指出“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不是全都對的”換個意思不變的另一種說法,是什么?
(“也會有錯的”)
5.這句話還有什么進一層的意思,聯系生活實際,大家說一說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
(權威、專家學識淵博,懂得東西比一般人要多,這是事實,應該尊重,應該學習他們。但是權威、專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誤。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行動,就足以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習他不盲目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想敢做的創新精神。)
(三)正確,流暢地通讀課文。
(四)練習背誦第3自然段。自己輕聲讀,再同桌互檢。
提示:
1.把本自然段劃分兩層意思(亞里士多德說的話是一層,伽利略提出的疑問又是一層),先背誦第一層,再背誦第二層。)
2.重點練習背誦第二層:兩個結論中各有一個“如果……應當……”它們之間用“但是”連結。
(五)讀寫“思考·練習”第5題中的詞語。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通過對重點了理解和想象,感知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的科學精神。
3、學習通過具體的實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直奔課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檢查字詞:信奉 哲學 違背 宣布
懷疑 固執 解釋 英鎊 伽利略 膽大妄為
3、想一想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導讀感悟
(一)走進亞里士多德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伽利略實驗證明的,那亞里士多德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句子:“兩個鐵球,一個10磅,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1、亞里士多德何許人也?交流課前搜集資料。
2、文中是怎么介紹的?
出示句子: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真理。
(1)“信奉”是什么意思?結合生活理解說說,只是“相信”的意思嗎?
(2)人們這樣信奉亞里士多德,假如有人說他的話是錯誤的,會怎么樣呢?你能從文中哪些詞句能夠體會到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3)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從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你體會到了什么?
(4)帶著你的體會,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責備”的語氣。
(5)再讀亞里士多德的話,指名讀,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小結:當時,亞里士多德的話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不容更改。一千年過去了,有人懷疑嗎?沒有,兩千年過去了,有人懷疑嗎?有!誰這么有膽量?伽利略。
(二)品讀伽利略
1、伽利略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語句:“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1)指名讀,說說伽利略是怎么想的?
(2)伽利略想的這句話說了哪兩層思,用句子中的一個字概括每層意思。
(3)出示課件演示,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2、伽利略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么特點?(反復、許多次)
(2)換詞比較: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復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你讀出了一個什么樣的伽利略?
3、當伽利略要公開試驗的時候,人們有什么反應?畫出來,讀好語氣。
4、你讀出了人們對他的什么態度?用幾個詞來概括當時人們的態度。只有這兩個人在說嗎?想一想,還有人在說什么?
5、人們的反映告訴了我們什么?面對人們的態度,假如你就是伽利略,你會怎么想?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伽利略的表現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6、多么不屈的伽利略,多么執著的伽利略!頂著巨大的壓力,試驗開始了。試驗的結果到底怎樣呢?出示句子: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1)指名讀。人們驚訝了!他們信奉了兩千多年的結論竟然是錯誤的!多么不可想象!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吧!一起讀。
(2)想象補白:當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有什么表現?
7、理解:“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三、鼓勵質疑
1、伽利略是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2、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呢?請你用一兩句話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四、學習寫法,積累言語
1、總結寫法:伽利略不畏困境、獻身科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質,課文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一是選擇懷疑權威、反復試驗和公開試驗三個典型事例;二是描寫了人物心理、語言和動作。)
2、課外練筆: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學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或一篇習作。
3、課外閱讀:推薦閱讀《哥白尼的日心說》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①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④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課前準備
①布置學生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②教師制作能夠直觀反映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①這節課我們要走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準能結合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②(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90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里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①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畫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②同桌間互相聽讀課文,并正音。
③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注意將這些詞語讀正確:著地、伽利略、信奉、亞里士多德、解釋、更改、的確、比薩城、膽大妄為、固執。
默讀課文,初步感知人物
①默讀全文,畫出使你深受啟發的句子,反復讀一讀,并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②小組內初步交流。
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①同學們,我們已經充分自讀了課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讀書感受。下面,就請同學們再一次放聲朗讀課文,可自讀,也可同桌間輪讀。(學生自主讀書)
②把你認為自己讀得最好得段落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聽寫本課的新詞。同桌互相檢查。
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一)結合上節課的自1讀和交流來填空,并說明理由。
伽利略是一個xxx的科學家。
(二)小組交流。
(三)集體匯報交流,引導結合重點語段深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并指導有感情朗讀。如:
①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并說明理由: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老師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25歲時就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人們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過嚴密思考后卻發現了疑點。所以說他善于思考。
教師引導: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老師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該比10磅的慢;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的快。圖示法等)
b.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不是妄下結論。
②伽利略是一個(執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當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教師引導理解“信奉”)
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③伽利略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a.學生匯報:面對人們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b.教師補充閱讀資料《布魯諾》,使學生了解到伽利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做,是有著生命危險的,這更體現了他獻身科學的精神。
升華情感,體會寫法
①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在比薩斜塔上做了這個著名的試驗。(出示插圖投影,教師范讀第六自然段)
②請同學們把最后一句話抄寫一下來,并反復地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③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證明業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看課文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學生默讀勾畫)
④交流。如對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等的描寫。
⑤隨文練筆(出示插圖幻燈片):想象一下,試驗結束后。人們又會怎樣說,怎樣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推薦課外閱讀《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結識更多的偉人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9
預習作業
1.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并標出音節,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2.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3.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信奉 膽大妄為 固執 驚訝 宣布
4.查閱資料,了解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語境認識7個生字“違、妄、執”,辨析5個多音字“著、的、當、更、為”在文中的正確讀音,并能區分1組形近字“辯、辨、辮”。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品讀表現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當時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語段,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預設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交流:“贈名言”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斗志。可以說,這些言語是集“萬千精華于一身”,不停地喚醒著許多沉睡的心靈。孩子們,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于心!誰愿意現場來交流?
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課前交流做引渡,教師也贈送學生一則名人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后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于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
2.緊扣“經典”,走進文本。
師:孩子們,要真正讀懂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伽利略能這樣說,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可以借助于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不如就讓我們先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
教師板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學生齊讀,正音“著” (zháo))
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那么,伽利略通過這個實驗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么?這個實驗是怎樣產生而進行的?帶著種種的疑問,趕快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吧!
二、整體感知,初識“伽俐略”。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初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覺得有確定不了正確讀音的字立即查字典求證。(教師巡回指導,特別留意學生的多音字朗讀情況。)
2.用“劇本串聯”的方式抽查朗讀,隨機正音。
(1)師:剛才同學們都很專注地讀了這個故事,現在我們不妨請3個孩子來為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吧!如果把這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劇本,是不是可以分成這樣的三幕,請看——
第一幕:“辯論家” 伽利略
第二幕:“思想家” 伽利略
第三幕:“實踐家” 伽利略
就請講故事的孩子自主決定怎樣分配自然段,其余的孩子認真聆聽,將他們讀錯的語句用記號標在書上,等他們讀完了,再來幫他們糾正。
(2)3個學生讀課文,其余學生聆聽辨析。讀后互動評議交流,互相學習。(特別融入多音字辨析:膽大妄為 更改 的確 著地 當作)
小結:剛才同學們也像伽利略一樣,不斷地在追求真理哦!你們都有一雙善于辨析的耳朵,那么你們的眼睛善于辨析嗎?
(3)形近字辨析:辯 辨 辮(鼓勵學生發現并結合生活經驗來辨別、書寫。)
3.教師引導學生在正音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默讀全文,并思考: 課件再次出示伽利略的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師:目前,同學們已經讀了好幾遍故事了,那么你們能不能從這件典型的事情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具體是什么?“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又具體指什么?請用橫線劃下來。
三、對比品讀,賞析“伽利略”。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自主尋求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和“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各指什么?(教師巡回)
2.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并感悟:
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亞里士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融入亞里士多德的簡單介紹:最博學的人、古代圣人等)
(1)指名學生釋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后概括:(填空)
兩個人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 )?” 亞里士多德認為:“( )。” 伽利略則認為:“( )。”
(2)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渡:在17世紀的意大利,當時并沒有人相信伽俐略說的話,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讀讀課文第二段,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理解什么是“信奉”?
該怎么讀才能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展開想象,你預感到伽利略當時會面臨怎樣的困難?
3.伽利略會懼怕這些困難嗎?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去一步步證實自己的真理的?下節課我們將與伽利略相聚在比薩斜塔,一起見證這段了不起的歷史!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詞語,能夠正確聽寫。
2.了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了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一、復習鞏固,引渡新課。
1.教師復述第1課時重點學習的內容,邊復述邊組織學生聽寫詞語:(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合作聽寫,形成下面的板書。其余學生聽寫在本子上。)
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
信 奉 膽大妄為 固執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伽利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隨即引渡:是啊,伽利略在人們如此的責備與漫罵中,在當時那么多的人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著這樣的信念:讀)
課件出示名言:
“當科學家們被權勢嚇倒,
科學就會變成一個軟骨病人。
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
——那么,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請學生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劃下來。
二、品讀經典,感受心靈。
1.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劃句,教師巡回了解學生自主的閱讀理解情況。
2.師生合作交流,梳理歸納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指名學生讀句,教師隨即引導學生根據同伴所讀的句子概括板書。)
亞里士多德 —————— 伽利略
信 奉 質疑 膽大妄為 固 執
試驗
公開試驗
3.品讀經典,扣問心靈。
(1)質疑中感悟心靈
A、(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權威)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我覺得不錯啊,很好理解啊!有什么問題嗎?
B、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xxx
(2)xxx
C、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說,(說得這么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么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D、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么樣的危險嗎?
(2)試驗中感悟心靈
A、既然他什么都不怕,那怎么解決這個疑問?(試驗)
哪位同學讀讀伽利略做試驗的句子?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你體會到了什么?
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干嗎反復做許多次?
你估計做了幾次?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 ),還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 ),也許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致,從這里,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認真求實的態度、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1)公開試驗中感悟心靈
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布實驗結果后,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為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A.引導學生充分想象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時候的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還會經歷怎樣的重重困難?擴寫“公開試驗”。
B.集體交流,在賞析同伴的想象作品中邊積累描寫人物的方法,邊感受伽利略的勇敢和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C.想象表演:當所有的人看見兩個鐵球真的同時落地時,他們有什么樣的反應?(結合課文語句并展開想象表演)
D.拓展資料:《伽利略的女兒》中所描述的實驗后伽利略的遭遇。
三、總結提升,深化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后的句子:盡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癡迷信奉于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A)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為第2句?為什么?
(“像…這樣…”不能刪:因為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盡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說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2.朗讀練習
3.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4.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啟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圣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目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的精神。
3、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難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授課方法】
1、采取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
2、運用cai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25課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我們將接著學習。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1、學生自主讀書。(讀書的形式不限)
2、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講授新課
1、同學們,如果條件許可,你們誰有勇氣像伽利略那樣站在比薩斜塔上為我們做一做這項試驗呢?
2、同學們,光有勇氣是不夠的,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怎么說的吧!
⑴ 誰愿意讀一讀。
⑵ 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態度如何?
⑶ 當時意大利的年輕數學家伽利略也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話嗎?
3、后來伽利略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思考題,討論。
4、當人們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人們會怎么說?
5、現在讓我們去親身體驗一下,當年伽利略做公開試驗時的情景吧!誰愿意當伽利略?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呢?
6、出示課件,演示公開試驗:
⑴ 你們看到了什么?
⑵ 聽到了什么?
⑶ 這時人們會怎么說?
7、從這件事中,人們明白了什么?
8、從這句話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四、教師小結
誰能用“先寫……接著寫……最后寫……”說說本文的敘述順序是什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的教學設計04-1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08-14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優秀教學設計01-0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9-15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5-27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4-19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11-12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設計06-23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教學設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