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它有典型的情節,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本設計以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為基礎,以品評分析人物性格為重點,并體味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下面給大家分享《空城計》教學設計,歡迎
《空城計》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1.理清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故事情節。
2.諸葛亮、司馬懿人物形象分析,學習掌握描寫方法。
二、教學方法
三步閱讀教學
一、學習活動
(一)課堂引語
東漢末年,皇帝名存實亡,眾多諸侯爭霸天下,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曹丕新亡,十五歲的曹睿即位。諸葛亮欲借此機會伐魏。參軍馬謖獻離間計,曹睿中計將司馬懿削職返鄉。諸葛亮聞此大喜,即率35萬大軍伐魏,一路斬將略地,勢不可當。曹睿大驚,只得重新起用司馬懿。司馬懿猜到諸葛亮的戰略意圖,不與蜀軍正面交鋒,卻切斷蜀軍糧道,奪取街亭、柳城。形勢急轉直下,十分被動。司馬懿親率15萬大軍來奪西城。此時諸葛亮只有2500軍士,形勢十分危急。諸葛亮性命如何?請看《空城計》。
(二)走進作者作品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山西太原人,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代表作《三國演義》。
(三)初讀課文 掌握字詞
1.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讀不準的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并把它寫在黑板上。
2.概括故事情節。
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開端:兵臨西城(大兵壓境、兵臨城下)
發展:孔明施計(急中生智、臨危施計)
高潮:司馬中計(智勝司馬、巧勝司馬)
結局:諸葛釋計(孔明說計、孔明析計)
3.根據故事情節劃分層次
。ǘ┰僮x課文 評價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1.諸葛亮人物形象
學習本節課文,諸葛亮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在文中畫出有關詞語和句子。
2.司馬懿性格
(三)三讀課文 討論交流
1.假如你是司馬懿,面對這種局面,既不能上諸葛亮的當,又可以擊敗諸葛,你該如何巧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相信你是會有辦法的。
(四)想想寫寫我最棒
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的心理活動。
(當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看著下面黑壓壓的軍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發揮想象,用第一人稱寫出他當時的心理活動)。
(五)課外作業:
有關諸葛亮的傳奇故事非常多,請閱讀《三國演義》,查找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情節記錄下來,并互相交流。
二、板書設計
空城計
羅貫中
1.兵臨西城
2.諸葛施計
故事情節
3.司馬中計
4.孔明釋計
《空城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孔明“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重要原因
3、學習作者從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把握孔明“智勇”的形象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從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視頻。
(過渡)聽著《滾滾長江東逝水》,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你們看過《三國演義》吧,在眾多傳奇人物中,你最佩服誰?(學生眾說紛紜)【注意對學生的肯定:看來大家對《三國演義》都很熟悉】《三國演義》里有個人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很受老百姓的推崇,那就是——諸葛亮。你知道為什么諸葛亮那么受人尊敬嗎?(學生回答)【對,因為諸葛亮是“忠誠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你知道他的故事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板書:空城計】
二、整體感知
1、出示字詞
司馬懿(yì)旌旗(jīng)隱匿(nì)城鋪(pù)妄行(wàng)擅動(shàn)鶴氅(chǎng)綸巾(guān)焚香(fén)模樣(mú)麈尾(zhǔ)撫掌(fǔ)
遠遁(dùn)言訖(qì)笑容可掬(jū)
把不會讀的字音標在自己的文章中,然后通讀課文。
2、請全班推薦一個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為他挑錯。
(過渡)你能讀懂文章嗎?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痉鋼怼
。ㄟ^渡)司馬懿領兵十五萬向西城蜂擁而來,孔明卻只有二千五百兵。二千五百人對十五萬大軍,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試想你是孔明,你會怎么做?(學生想象)孔明呢?
他擺下空城計全身而退,不損一兵,真不愧是智慧的化身!
三、孔明之智
1、孔明之智,具體體現在哪里?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卮饡r請用“智在,從可以看出來”的句式,并用四字短語概括。
急中生智——司馬懿兵臨城下,孔明想到了空城計
臨危不懼、處亂不驚——在司馬懿兵臨西城,眾官“盡皆失色”的情況下,孔明卻依然在司馬懿的'大軍面前鎮定自若,傳令施計;
足智多謀——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城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圍繞城門的“空”設了一道計謀嚇退司馬懿;【為什么不能“高言大語”?為何“大開城門”?營造一種平靜而緊張,隱隱有大軍埋伏的氛圍,引司馬懿上當】
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绷隙ㄋ抉R懿對自己非常了解,自己也十分了解司馬懿!救绻麚Q成是司馬昭帶兵,孔明還敢用空城計嗎?】
深謀遠慮——“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
2、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各抒己見。孔明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固然讓人驚嘆,不過在他身上,還有值得我們欽佩的地方,那是什么?(學生回答:膽識、勇氣)
孔明的膽識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體現的?【動作、神態】
“披鶴氅,戴綸巾”“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外貌和動作描寫體現他的鎮定自若。
“笑容可掬”——從神態上看出他的沉著果敢
“笑容可掬”什么意思?【形容滿臉笑容,掬,雙手捧著。你能示范一下“笑容可掬”的樣子嗎?】孔明做出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他是對誰而笑?又為什么而笑呢?【司馬懿帶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孔明在危機關頭擺下了空城計引司馬懿中計,笑容可掬的樣子是裝出來給司馬懿看的。】孔明的笑除了欺瞞司馬懿,其實還有一層作用,你知道嗎?【安撫人心,給身邊的官兵信心,使他們共同配合演好這出戲。】兵臨城下,危在旦夕時,其他人的反應怎樣?【盡皆失色】他們會想什么?用第一人稱描述其中一個官員此時此刻的心理。
孔明的笑并不是發自內心地微笑,那他這時心里在想什么呢?【出示圖片】(學生猜測)【老師有一段京劇唱詞,它正好體現了孔明此時的心聲,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出示唱詞】
【板書:失色】這兩者的反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板書:對比】
3、(過渡)通過眾官和孔明神色的對比,我們不禁為孔明的膽識傾倒。平時我們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除了運用語言、外貌、動作、神態等正面描寫,也會用到側面襯托,除了上面所說的“眾官”,還有哪個人也是?(學生:司馬懿)
【出示司馬懿圖片】你知道的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老謀深算——“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
多疑自負——原先“笑而不信”親自“望”過后,轉為“大疑”【看到什么?為什么“大疑”?他在想什么?】不聽司馬昭的勸告
4、【老師找了一些司馬懿的功績,大家來看一下。出示功績】可見,司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輩,他也是個有著深謀遠慮的大將之才。那老師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解答,司馬懿既然是個老謀深算之人,那他為什么會中了孔明的計?
司馬懿:多疑,大意,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明:臨危不懼,知己知彼,知道司馬懿對自己非常了解,所以出奇不意。計高一籌
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連孔明都承認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屬弄險之舉,然而最終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智慧和膽識,也在于計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總結
狹路相逢“智”者勝,在這一場司馬懿與孔明的對決中,終因孔明的計高一籌而取得了勝利。故事在眾官的“驚服”聲和孔明的“拍手大笑”中落下了帷幕。但孔明聰明絕頂的形象卻深深地刻在了我們心中。對于智勇的化身——諸葛亮,不但我們佩服,就連他的老對手司馬懿也十分佩服他。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更多的三國故事,就請走進古典名著《三國演義》!耙槐竞脮梢允谷私K身受益”,愿同學們能在《三國演義》中體會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
五、作業(二選一)
1、作者為了突出孔明的智勇雙全,不僅從正面著重刻畫了他的外貌、神態、語言和動作,還通過司馬懿和眾官進行側面襯托。要求: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在你身邊選取一人一個片段。
2、我們已經聆聽了諸葛亮“登樓撫琴”的心聲。請結合課文內容,替司馬懿編寫一段話來回應諸葛亮。
空城計
足智多謀襯老謀深算
孔明智深謀遠慮托多疑自負司馬懿
料事如神
對比
勇笑容可掬————失色眾官
《空城計》教學設計3
總體構思
《空城計》節選自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是學生進入初中后學的第一篇小說,因為是文言白話,故事情節也相對完整,因此比較適合學生閱讀。教訓這篇課文應該引導學生在了解小說的一般特點,初步掌握閱讀小說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把握、評價人物形象。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并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教法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善于在學習發現問題,并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問題導入
問題一:同學們讀過小說《三國演義》嗎?(或看過《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或聽過有關《三國演義》的故事)談談你了解的故事情節和你最佩服的人物。
(此環節節目營造課堂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
問題二:(在問題一的基礎上提出。比如,一定有很多同學佩服諸葛亮,可以進一步啟發:為什么佩服諸葛亮?諸葛亮有沒有失誤?)有沒有同學了解馬謖“失街亭”的故事,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下面我們通過一段影象資料來更深入地了解“失街亭”的故事。
2、多媒體影象資料導入。
。ń處煪毎祝┦駠┫嘀T葛亮率領30萬大軍伐魏,勢不可擋.。魏國都督司馬懿不與蜀軍正面交鋒,而準備奪取街亭要道,斷蜀軍糧道(播放根據電視劇《三國演義》剪輯的片段)
。ń處煪毎祝┙滞G失,蜀國十分被動,諸葛亮分撥兵馬,準備退回漢中,急報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奪西城,諸葛亮將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節選字小說《三國演義》的課文——《空城計》。
。▎栴}導入應該輕松,簡潔,時間不宜太長)
(二)方法指導
1、先請同學瀏覽《單元說明》,要求學生閱讀后獲取兩方面信息:一是小說的基本特點,二是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2、學生篩選信息,明確小說的基本特點和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三)初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
閱讀這篇課文,同學們要重點把握扣人心弦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借助手中的工具書和課文中的注解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出來,并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琴。
1、解決學生提出的不理解的字、詞句。
2、概括故事情節。
(四)再讀課文,概括情節發展的四個階段。
小說按照情節的發展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這篇課文雖然是節選,但情節相對獨立、完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請四個同學分別朗讀暗合四個部分,其他同學注意聽讀,并嘗試用簡單的語言來概括這四個部分的內容。
讀完后,教師糾正朗讀中的失誤,并就朗讀問題做導向性評價。
學生概括四個階段的內容。(教師進行點撥和指導)
(五)再讀課文,分析、評價人物形象。
1、教師提問:小說寫了哪幾個人物?你喜歡哪個人物?
(要點提示:小說主要寫了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物。主要分析諸葛亮的形象,兼顧司馬懿)
2、你為什么喜歡諸葛亮?他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呢?
。1)引導學生回到課文,找出能體現諸葛亮性格的句子或情節。
。2)學生分析諸葛亮的形象。
。ㄒc提示:足智多謀、高瞻遠矚、沉著機警、料事如神、處變不驚、臨危不亂、有膽識、聰明、機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教師引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文中哪些語句和情節體現了這些特點?
。4)教師肯定: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巧施空城計,敢于弄險與他的性格上分不開的(引導學生分析諸葛亮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杰出軍事家的原因)。
。5)司馬懿的性格:多疑、剛愎自用,但身為魏之名將,司馬懿也有其性格優越。諸葛亮認為他“深有謀略”,老謀深算。
(六)、探究拓展
問題一:站在司馬懿的角度思考一下,司馬懿知道中計后,會怎樣想,怎么說?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言行。最后教師介紹小說中的情節:“懿毀之不及,仰天長嘆曰‘吾不如孔明也’”,同時還可視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拓展,簡要介紹小說的周瑜、曹操等人物,比如可作此假設:如果上當的是周瑜,他會有何表現呢?這樣可激活學生的思維)
問題二: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通過這篇小說的學習,我們對空城計有了深入的了解,如果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施計的是司馬懿而不是諸葛亮,這場戰爭能成功嗎?
。▽W習各抒己見。此環節目的是讓學習再一次思考人物的言行是由人物的性格決定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空城計”作深入探究,正確看待“空城計”。明白只有諸葛亮才有此膽略,敢施“空城計”,但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取得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是實力。此環節可以借助幻燈輔助教學。)
簡略介紹《三十六計》,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軍事謀略學的學習習慣。
(六)總結
1、引導學生總結課堂學習情況并進行反思,目的在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總結:《三國演義》是一部成就很高的歷史小說,是一部充滿智慧的小說。擅長描寫戰爭,《空城計》只是其中的一個片斷。希望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體會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無限魅力。
【《空城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空城計教學設計04-16
《空城計》教學設計07-10
空城計的教學設計12-07
《空城計》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空城計》優秀教學設計01-18
《空城計》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空城計》教學設計9篇04-29
空城計教學設計9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