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5 18:40:41 飛宇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2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22篇)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說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教學準備:

  學具: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一些物體的圖片

  教具: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今天的數學課呀,我們要從一張紙開始。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一張紙,連續對折兩次,然后展開。

  (生操作)

  師:你把這張紙分成了幾份?大小相等嗎?我們把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指其中的一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板書:1/4)(指另一張分成不平均4份的紙中的一份)這種分法中的一份也可能用1/4來表示嗎?為什么?沒錯,只有平均分的情況才可以用(指1/4)這樣的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它表示什么意思?(指兩名學生來說,引導學生具體完整地回答)

  師:其實,早在三年級時,我們就已經認識分數了,你還記得它各部分的名字嗎?(指4)這是分母(板書:分母)(指1)這是分子(板書:分子)(指分數線)這是分數線,它表示平均分(強調平均分)。那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二、探究理解分數的意義

  1.描述以“一個物體”為單位“1”的分數表示法

  師:除了這樣的一張紙,還有什么物體也可以表示出它的1/4?(比如一塊蛋糕、一支鉛筆……引導學生舉例并描述1/4)

  小結: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物體,都可以平均分成幾份,然后用分數來表示。(同時板書:一個物體)

  2.探究以“一些物體”為單位“1”的分數表示法

  (1)操作探究

  師:如果給你一些物體,你還能用剛才的方法表示出1/4嗎?請同學們從學具中選取一張物體的圖片,試著畫一畫,來表示出這些物體的1/4.

  學生動手操作。

  表示完的同學先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表示1/4的。

  (2)展示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1/4的?(選3名同學展示交流)

  (引導學生具體表述,示例:我把這些蘋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些蘋果的1/4)

  3.歸納,認識單位“1”

  師:很好!看來,可以被平均分并用分數表示的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板書:一些物體)。在這里,我們把它們都叫做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師:現在來想一想,我們還可以把哪些東西看成單位“1”,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思考后交流。指名回答。

  師:(課件出示)1米可以看成單位“1”嗎?對,比如1分米就是1米的1/10.像這樣的一個計量單位(板書:計量單位)比如1千克、1小時……也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

  4.再次認識幾分之幾

  師:(課件出示)老師也有一幅表示1/4的'作品,露出來的部分是一個整體的1/4.。你能在練習紙上把藏起來的圖形畫出來嗎?

  (生動手畫)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為什么這樣畫?這個整體是什么樣的?這里的1/4是把什么看成單位“1“了?

  師:那你畫出來的部分,應該用哪個分數來表示呢?(板書3/4)為什么?

  師:說得太清楚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任意寫一個分數,再和同桌說說你寫的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選2名同學匯報,板書相應分數。

  三、認識分數單位

  師:同學們介紹得都很好。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46頁,完成做一做。

  匯報:這里把什么看成單位1?

  師:(指課件)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單位。

  學生分別匯報課件上一些分數的分數單位。

  師:同樣把這一堆糖看成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所表示出來的分數單位也就不同。

  四、分數的產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看課件演示)

  師:分數是我們在進行測量、分物時,或者計算時,得不到一個整數結果的情況下產生,它來源于生活和數學的需要,也正是這樣的需要,我們以后還會繼續認識更多的數。

  板書設計:

  略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單位“1”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應用分數解決有關的問題。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整個學習活動,經歷比較、交流、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猜想、總結等學習過程,自主掌握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自主、交流、探究的過程中感悟新知,使學生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激發起探究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難點:在理解“整體”的基礎上,理解單位“1”的含義和概括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橙子一個,水果刀一把,小棒12根。

  學具:12根小棒,學生自制的表示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尋根,引入新知

  1、你能用分數表示圖中涂色部分并說出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嗎?

  2、通過課前預習,關于分數的意義你知道了什么?與三年級所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比較有什么相同、不同之處?

  二、活動探究,新知建模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拿出一個橙子,指名要分給班里的兩個同學,讓學生想一想應該怎么分?

  (引導學生意識到要從中間平均分成兩份)

  2、教師演示不平均分的方法,讓學生說一說可不可以,以此引導學生認識到要平均分。

  3、提出問題:

  (1)每個人能分到整數個橙子嗎?(不能)

  (2)每個人分到多少?1/2(個)

  (3)引導學生認識到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都是用分數表示的。

  (二)認識單位“1”--進一步擴大平均分的范圍

  課件出示:1個蘋果,2個蘋果,6個蘋果,100個蘋果,……當我們把一些物體看作單位“1”時,通常用一個集合圈把這些物體圈起來。單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單位“1”是一個物體時分的結果我們已經學習過,今天我們重點研究單位“1”是一些物體時分的結果。

  (三)的再認識--建構分數的意義

  (1)看一看,說一說。

  課件分別演示:把1個、2個、6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學生說出它的一份是它的(),一份是()個。

  (2)想一想,填一填。

  把20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些蘋果的(),一份()個。

  把100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些蘋果的(),一份()個。

  把一堆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些蘋果的(),一份()個。

  (3)畫一畫,議一議。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

  (4)問題:

  ①我們所分物體的形狀不同、數量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

  ②同樣是,為什么每個表示的個數不一樣?

  引導學生理解:整體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所以平均分的份數相同時,每份不一定一樣多。如:4支粉筆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盒粉筆也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如果把這兩個整體都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數,那么其中的一份一樣多嗎?

  教師說明: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四)小棒游戲--提升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1)拿出12根小棒的;

  (2)拿出12根小棒的;

  (3)拿出12根小棒的;

  (4)通過這個游戲你想說點什么?

  概括分數意義。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于單位“1”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單位“1”)可以很少,也可以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這里的'“誰”我們要把它看作什么?(整體或單位“1”),了多少份(分母),表示了其中的幾份(分子)。

  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強調:必須是平均分。

  (五)砌分數墻--認識分數單位,拓展思維

  (1)初步認識分數單位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分數單位。(板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的單位。)

  提出問題:你能說出分數中分數線、分母、分子的含義嗎?同桌討論一下。

  以3/4為例。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3 ……分子 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 ……分數線 表示(平均分)

  4 ……分母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

  (2)借助分數墻深化對分數單位的認識,感悟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好玩。

  課件動態演示:

  設計以下問題:

  ①會得到多少個分數單位?(無數個)

  ②觀察分數墻,你能發現什么?(磚越分越小 大于大于……..)

  ③你能在分數墻上找一個和相等的分數嗎?能找到幾個?和相等的分數呢?(初步感知分數的基本性質)

  ④運用分數墻可以解決分數學習中的許多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繼續研究。

  三、釋疑應用,回歸生活

  1、分數的產生和演變

  引導觀看課本上的插圖,課上交流,體會分數的產生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迄今為止,分數的產生已有三千多年,當一些問題用已有知識解決不了時,人們就會積極尋找合適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表示。也正是在問題--發明--新問題--新發明的過程中,推動著數學和社會的發展進步。關于分數的知識還有很多,主要在百度首頁輸入“分數”二字,你會找到關于分數的許多知識。

  2、鞏固練習:

  第1題:指名學生完成;

  第2題、第3題:先讓學生思考:每幅圖中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然后完成填空。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性板書回顧)

  五、布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1、(一個物體、一些物體)整體------單位“1”

  2、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3、分數的單位: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數叫分數的單位。

  4、分數的產生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過程。

  2、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同樣是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準備:

  米尺,長方形、正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復習分數的知識。

  (1)師: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分數的哪些知識嗎?

  (2)點擊出示:

  師:這個分數如何讀?

  師:你能說出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根據學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數線點擊出現結果。)

  2、復習分數的表示方法。

  (1)師:回憶一下,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分數?

  (學生可能回答:用圖、線段或正方形來表示分數。)

  (2)點擊出示: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師:通過剛才的復習,我發現大家對于分數已經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數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分數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些怎樣的聯系呢?今天我們就繼續來了解分數。

  二、新授

  探究一:通過故事和動手實踐,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一幅圖片。

  師:大家聽說過埃及金字塔嗎?我們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工程,在當時沒有精密的測量工具的時候,人們只能用繩子等固定長度的物體作為測量的參照,可是當石頭比繩子短的時候,又該如何測量如何記錄呢?

  (學生可能回答:用分數表示。)

  師:對,古埃及人將一根繩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測量。這樣就能具體記錄石頭的長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或超過一段繩子長度的石頭用分數的表示方法記錄,才能在沒有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將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堅固,石塊的接縫也是非常緊密,這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

  2、實踐感知。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學習工具,但在具體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數的結果。下面就請一名同學上臺和老師一塊來測量一下黑板的長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師生合作測量黑板的長度。)

  師:大家看到,剛才我們用米尺量了幾次后還剩下一段,不夠一米,這時還能否用整米數表示?

  (學生可能回答:不能)

  師:在進行測量時,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點擊出示)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讓學生通過實踐認知,進一步了解了分數產生的過程,也感知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探究二:用分數計算。

  1、點擊出示書60頁第二幅圖片。

  師:大家看圖,小明和小麗在分東西,桌上有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一個西紅柿、一塊蛋糕、一包餅干)

  師:如果把西紅柿平均分給兩個人,可以怎樣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嗎?

  (學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級學習的基礎上,有的學生能回答出個。)

  師:1÷2的結果能用整數表示嗎?(不能)

  師:我們知道1÷2就是將1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

  師:那么將一個西紅柿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多少呢?(個)

  師:看看小明和小麗是如何分的?

  (點擊出示: )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中的分東西用數學算式表示,同時以最簡單和直觀的方法將除法算式與分數聯系起來,同時又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小練習

  師:那么同樣的,小明和小麗每個人平均分到幾塊蛋糕?幾包餅干呢?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回答,并簡單表述將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塊。)

  [設計意圖說明:在前面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后,馬上根據書本內容進行練習,使學生對于分數的意義更了解。]

  3、小結:

  在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人類在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就需要用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新的數—分數。

  (點擊媒體出示:在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是常用分數來表示。)

  4、資料介紹。

  師:最初,人們只認識一些簡單的分數,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開始就出現現在的表示方式。

  點擊出現: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回答,教師提醒,補充說明。)

  三、練習

  1、說出下面圖形所表示的分數。

  ( ) ( ) ( )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練習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一步鞏固學生對于分數產生過程的認識。]

  2、填空。

  (1)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2)將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個蘋果。

  (3)4個小朋友分一塊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塊蛋糕。

  (4)將1堆糖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這堆糖的 。

  師:這里可不可以說每人分到粒糖?(引導學生辨析將1粒糖平均分成5份與將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區別。)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們人類為了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數表示結果的問題,就已經開始用分數來表示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們對于分數的應用也變得更熟練更廣泛。希望通過學習,我們每一位同學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數,更好的學習分數知識。

  五、作業

  將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紙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將其中的幾份涂上顏色,用分數表示。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4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45、46頁(新授課)

  二、教材分析:

  xx

  三、學情分析:

  xx

  四、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理解單位“1”的含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說明一個分數中有幾個分數單位。

  3、在理解分數含義的過程中,滲透比較、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六、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彩色磁扣。

  學具:圓片、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一板面包圖片(分格的),4根香蕉圖片,一段繩子

  七、教法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法、操作發現法

  學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2分鐘)

  (二)探究新知(14分鐘)

  (三)探究求周長的策略(15分鐘)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長方形等直邊的測量方法。(3分鐘)

  師:那么要想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多少,該怎么辦?

  師:課前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個學具袋,里面有一個封閉圖形,下面四人小組想辦法測量出它的周長,活動前請先閱讀活動要求。

  小組合作:

  ①小組內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測量。

  ②選擇需要的工具進行測量。

  ③組內分工合作。(測量時取整厘米數)

  反饋交流測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師:那個小組愿意匯報?

  預設:我們測量的是三角形,測量工具是直尺,測量的方法是量,測量的結果約為24厘米。

  師:你們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然后呢?(把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那測量結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預設: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總和。

  預設:三角形一周的長度。

  師:三角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三角形的周長是它三條邊的長度和。(課件出示)

  ②長方形

  5+5+3+3=16cm

  師:昨天我們剛剛學習過四邊形,哪組來匯報一下四邊形?

  預設:我們選擇的圖形是長方形,測量工具是直尺,測量的方法是量,測量的結果約為16厘米。

  師:16厘米這個長度表示什么呢?

  預設:表示長方形一周的長度,也就是長方形的周長。

  師:他們也選用了用直尺測量,量了幾條邊(四條邊),然后再把它們加起來。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長方形對邊相等只需量兩條邊,一條長、一條寬)

  師:真棒!你們能根據長方形的特征簡化測量過程。

  師: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怎么做呢?

  預設:量一條邊,就知道四條邊的長度了。

  師:當然,不論量幾條邊,計算四邊形的周長都是要把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我們發現四邊形的周長是它四條邊的長度總和。

  思考:如果是五邊形,它的周長是幾條邊的長度總和?六邊形呢?八邊形呢?

  交流后小結:看來多邊形的周長就是它所有邊的長度總和。

  B愛心、樹葉等不規則圖形的測量方法。(8分鐘)

  ③樹葉

  師:老師給有些小組準備了一片樹葉。那個小組選擇測量的是樹葉的周長?1厘米大約是這么長,請同學們估估看這片樹葉的周長大約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長到底是多少呢?我們來聽一聽這個小組的匯報?

  預設:先用繩子沿著邊線圍一圈,在繩上做一個標記,然后把繩子拉直再用直尺測量,測量的結果約是9厘米8毫米。

  師:有不同的方法嗎?

  預設:直接用軟尺繞一圈可以直接測量出樹葉一周的長度。

  師:太智慧了!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預設:因為邊是彎彎曲曲的。

  介紹滾動法:首先在樹葉上作一個記號,然后在尺子上滾一圈,看滾到哪里,讀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樹葉的周長。滾動法也是把彎曲的邊轉化成直直的線段進行測量,也利用了化曲為直的方法。

  ④愛心

  學生匯報:測量工具是繩子,測量的方法是圍、量,測量過的結果約是12厘米

  師:你們小組測量的是愛心。愛心的邊也是彎曲的,說說你們用的什么方法測量的,為什么不用滾的方法?滾動法不能測量到凹陷的部分。

  師:同學們,經過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閉圖形的周長有哪些方法?

  預設:直邊的圖形用尺子測量,曲邊的圖形用繩測法或者滾動法,化曲為直的方法

  師小結:沒錯,直邊先量邊長后計算,曲邊化曲為直

  (6)揭示周長概念的本質

  師:回顧之前的學習,經過了這么多學習的感受,現在你認為什么是周長?

  預設: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封閉圖形的周長(完善板書)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于周長已經理解了。周長,周長,周指一周,即封閉圖形的一周,長就是長度,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四)實踐應用,拓展延伸(8分鐘)

  1、增加干擾,強化周長

  (1)教材書84頁的第3題

  下面每組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是怎么想的?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師:通過移一移,我們把這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規則的圖形。然后比較發現他們的周長是(相等的)

  師:再來比較一下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長嗎?

  (2)教科書88頁第8題

  師:(課件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老師把它分成甲乙兩部分,觀察比較一下,哪個圖形的周長長?你是怎么想?

  預設:一樣長,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加一條斜線。

  師:老師把這條邊變彎曲,現在兩個圖形誰的周長長?

  預設1:甲的周長更長

  預設2:一樣長

  師: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兩個圖形的周長都是一條長加一條寬,再加上公共的那條彎彎曲曲的邊,所以這兩部分的周長一樣長。

  師:為什么一開始認為甲的周長長?

  師:哦!原來如此。周長是圖形一周的長度,并非指圖形的內部。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的時候,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一樣,它的`周長就是一樣的。

  (3)生活中的周長(機動內容)

  (五)歸納總結,內化新知(1分鐘)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認識了周長,知道了周長的概念,并且能夠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到圖形的周長。希望課后同學們繼續深入的研究周長。

  九、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直邊:量、算

  曲邊:圍、滾 (化曲為直)

  十、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總是認為一周就是周長,故此我先讓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礎上,溝通一周和封閉圖形之間的聯系,然后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測量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并沒有急于揭示周長的概念,而是讓學生先在大量的活動體驗中感知周長是可測量的一維圖形,又在估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周長是圖形邊線的長度,只是存在于二維圖形的面上,與面的大小無關,最后再由學生自己揭示周長概念。同時在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創設生活情境引入,學生通過觀察對比三種不同的路線,突出“沿著邊線,繞回起點”兩個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說一說生活中物體表面的一周,建立學生對“一周”的表象認識,為后面理解周長概念的本質做鋪墊。

  2、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在探究測量周長方法的過程中,或測量或計算,充分體驗、感受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是可測量的一維圖形。通過學生用線圍曲邊的一周,把邊線取下來拉直、測量,幫助學生溝通一維圖形和二維圖形的聯系,即周長是從面里脫離出來的線段,深刻體會周長概念的本質,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得到發展。

  3、當學生利用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動之后,再讓他們觀察三個圖形的大小以及周長,去摸一摸,經過想象、比劃以及之前的經驗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較出三個圖形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再次經歷從二維圖形中抽象出一維圖形“線段”這個過程,最后通過教師化曲為直的驗證,從而探索周長的性質,理解周長的本質就是線段的長度,積累了這樣的實踐經驗和思維經驗,獲得賢明、生動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為今后學習中區分清楚二維圖形的“面積”和一維圖形的“長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整節課每一次活動體驗后,我都讓學生描述、概括自己體驗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養學生空間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動為基礎來理解周長的含義

  新課開始,讓學生觀察動畫,初步感知邊線,使學生體會圖形一周的長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繞邊線一圈再回到起點,這樣就把握住了周長概念的基本點。再通過學生動手描一描平面圖形的一周,指一指具體物體某一個面一周的長度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準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有周長使學生體會到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封閉”觀念,學生通過動手做悉心理解,加強感受,把生活中對邊線的零星感受進行再現和體驗。事實也證明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很多學生能充分理解周長所蘊含的真實意義。

  2、以周長測量策略探究來內化周長的意義.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準備的學具——尺子、線想辦法量算出封閉圖形和樹葉的周長,然后匯報演示。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圖形的邊是直線時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而是圖形的邊是曲線時可以用繞,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深刻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特殊問題有特殊的解決辦法,讓他們充分體驗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另外,匯報演示時的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雖然還沒有做到很好,但還算達到了預期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同步發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3、辨析中深化

  周長只能用于二維圖形上,它和面積總是同時出現在一個物體上的,所以它們是兩個易混淆的概念。認識周長不能只孤立地認識周長,應該將其與面積進行區別。課尾設計的兩道練習都是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周長的概念。在對比中發現不同,明析周長概念的內涵。

  總之,概念課讓學生真實地經歷概念發生、發展的過程,才能讓學生學得明白。我們將學生的經驗水平改造為老師的學科水平。只有老師想的明白,學生才會學得明白。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和其它數學知識一樣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

  2、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3、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講清單位“1”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一套。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片、每組一個信封里面裝有一張圓形、長方形紙片,4個蘋果圖片,6個玩具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

  今天我們和許多小動物一起去參加小猴的生日聚會高興嗎?你們看小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電腦顯示畫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都有什么?它還想測測同學們的智力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幫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嗎?(上課)

  一、 分數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得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米”測量黑板的長度(屏幕顯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夠1米了,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又如,老師只有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個/還能用整數表示嗎?這就需要用新的數,誰知道用什么數來表示?

  板書:分數

  對于分數同學們并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誰能說幾個分數(指名說老師板書),誰還記得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到底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的意義

  二、 分數的意義

  1。把小猴準備的一部分禮物裝在信封里,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這些東西測測同學們的智力,看哪一個小組表現的好?聽要求小組同學研究想辦法表示出每種東西的 。小組研究匯報。

  2、根據剛才分的過程,把這些物體歸兩類,為什么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個物體、一個整體(解釋整體的含義)。

  說明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上面我們分的這些物體就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出來誰能說出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3、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回答問題

  (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時顯示以上3幅圖,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它們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數有什么異同?小組討論匯報。

  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和熊貓圖片,平均分看有幾種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數表示,小組討論匯報,電腦顯示平均分的蘋果和熊貓圖畫,讓學生按照第一幅圖的說法說一說其余的幾幅圖的意思。

  5、電腦同時顯示一塊餅、一張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四個蘋果、六只熊貓圖,提問:剛才我們分了這些物體都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單位“1”?電腦顯示單位“1”的含義。

  6、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小組討論到底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意義,電腦顯示分數的意義。

  7、根據分數的意義指名說出剛才寫的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

  8、教學分子、分母的含義:電腦顯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寫幾個分數讓學生說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義。

  9、做一做 電腦顯示。

  三、 課堂練習:

  1、讓同學們闖三關,電腦顯示三關題。

  2、三關闖過了,別忘了還要幫小猴分東西呢,蘋果、熊貓已分過,還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電腦顯示)學生回答。提問: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塊,小猴吃了3塊,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小兔吃了2塊,吃了幾分之幾?還剩下西瓜的幾分之幾?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蠟燭,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來表示,但是這個 所表示的數量一樣多嗎?為什么?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 單位“1” 2/3 4/15 5/11

  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分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涂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匯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才同學們動手涂一涂,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通過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愿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匯報交流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指導并初步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并培養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3、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

  4、掌握分數除法的統一法則。

  教學難點

  1、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引導學生推導出整數除以分數的方法。

  3、對于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課時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法,掌握了它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用它解決了相應的實際問題。這節課開始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還要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本節課我們先探究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例1的教學掛圖,讓學生看圖觀察圖意,指名口答圖意和應該怎樣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問題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口答問題和列式)

  3、100g=1/10kg,你能將上面的問題改成用kg作單位的嗎(引導學生將整數乘除法應用題改變成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整數乘除法的問題和改寫后的問題,分析得出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聯系以及分數除法的意義。

  5、練習:課本2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填。

  (二)分數除以整數

  1、小組學習活動:

  問題⑴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問題⑵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活動要求]

  ①先獨立動手操作,再在組內交流,

  ②討論:通過折紙操作和計算,你發現了幾種折紙方式,每種方式應怎樣列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匯報學習結果:

  3、學生獨立閱讀教材

  4、歸納總結: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出:分數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整數,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三、鞏固與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數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個不等于0的自然數,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個具體的數檢驗上面的結果嗎

  四、課后作業

  練習八第1、2、3題

  五、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例1、100×3=300(ɡ)1/10×3=3/10(㎏)

  300÷3=100(ɡ)3/10÷3=1/10(㎏)

  300÷100=3(盒)3/10÷1/10=3(盒)

  例2、4/5÷2=4÷2/5=2/54/5÷2=4/5×1/2=2/5

  4/5÷3=4/5×1/3=4/15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百分數的應用,感悟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點,體會百分數與比的知識的內在聯系,能說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學會寫百分數。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事物是普通聯系的,并且不斷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明確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系與區別。

  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通過查找資料,請教他人,知曉關于百分數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活導入,板書課題。

  上一周,白蒲鎮組織了期中考試,周老師把白蒲小學六年級數學成績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

  白蒲小學六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及格的人數占98%,高分人數占89.2%,有12%的同學進步很大。

  (1)哪位同學愿意把這一句話讀一讀。

  (2)再請哪位同學讀一讀。

  (3)這句話中有3個特殊的數,你知道他們是什么數嗎?(百分數)

  對,他們是百分數。百分數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今天這一堂課,周老師就我同學們一起來認識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二、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感悟百分數的意義

  1、尋找身邊的百分數。

  課前周老師請同學們尋找收集身邊的百分數,都帶來了嗎?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尋找的百分數。

  (1)衣服:棉60%,滌淪40%

  (2)酒:酒精度42%。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9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為后續學習分數的除法,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歸納,明確單位“1”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單位的含義。

  2.通過分一分,涂一涂等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動和小組內的交流活動,明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3.在探究分數的意義過程中,培養分析綜合與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具】

  實物投影,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新知

  課件出示數學書46頁情境圖,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在進行測量時,有時不能正好測量出整數的線段。

  學生2:兩個學生平分食物,每人只能得到1/2。

  教師小結:是啊,像這樣的測量、計算、分物的時候不能正好用整數表示的情形在生活中經常出現,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古代人們就引出了新的計數方法——分數。關于分數,我們在三年級就已經初步接觸過,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分數。(板書:分數的意義)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義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幾幅圖,請大家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說出每個分數各表示什么,先寫出來,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們來匯報一下所填寫的分數。

  2.說說這些分數各表示什么?(學生說)

  板書: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3/4。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3/5。

  把6個圓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1份,就是1/3。

  3.圖上這四個分數分別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個餅、一個長方形、1米、6個圓平均分得到的。)

  教師說明:一個餅可以稱為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圖形,1米是一個計量單位,6個圓就是一個整體。

  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看屏幕,自己讀一讀。

  問:單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剛才這幾幅圖中我們分別是把什么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

  5.揭示概念。從這些例子中看,怎樣的數叫做分數?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嗎?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自己寫一個分數,說說表示的意義。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6.試一試:說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這個分數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課件及學生動手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平均分一個物體過渡到平均分多個物體,培養觀察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從而更好的理解單位“1”與分數單位的概念。

  三、闖關練習,深化認識

  1.練一練:

  出示:練一練,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并說說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說出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這個分數里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怎樣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練習十一第2題。在圖中涂色表示2/3。

  3.說一說:練習十一的第3題。說出每個分數表示的意義。

  4.找一找:練習十一第4題。在直線上畫出表示下面各分數的點。

  5.議一議:練習十一第5題。有12枝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

  每支鉛筆是鉛筆總數的幾分之幾?每人分得的鉛筆數是總數的幾分之幾?

  四、總結梳理,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剛才我們一起又一次認識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分數無處不在。比如說,我們班級有多少名同學?男同學,女同學,第一組,第二組各有多少人?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數?同學們課后去說一說吧!

  五、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3/4。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3/5。

  把6個圓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這樣的1份,就是1/3。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分析、比較、綜合、抽象與概括的能力。

  3、在學習中感受分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難點: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蘋果,餅干一包。

  學具準備:

  課堂小卷,尺子,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件出示自古至今幾種不同的分數表示方法,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分數的發展史。

  師:你們知道這些不同的數學符號表示什么嗎?教師介紹分數發展史。

  這四種標記都是表示同一個數:1/2

  讓學生舉起手跟老師一起書寫1/2。

  提問:你知道1/2各部分的名稱嗎?教師板書。

  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

  師:把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幾個蘋果?(2個)把兩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幾個?(1個)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幾個蘋果呢?(半個)

  師:半個能用整數來表示嗎?學生:不能

  師:那可以怎么表示呢?(分數1/2個)

  師:誰能借助老師手中的實物(蘋果)來表示分數1/2?

  學生演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用分數表示是1/2。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進行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正好的整數,這時我們就要用分數來表示。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蘋果,我把它們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也就1個)就是這些蘋果的1/2。大家有疑問嗎?(學生可能會認為一份蘋果不就是1個嗎?為什么用1/2表示呢?

  由此引出課題:分數的意義

  4、課件出示幾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讓學生感受是把什么平均分,近而引處“1”的概念。

  課件出示一塊餅干,一個正三角形,一條線段平均分,讓學生在學生說出所得到的分數,在說分數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并強調是把哪個整體平均分?把學生說出的分數按照分子是不是1進行分類板書。

  師:一塊餅干,一個圖形,一條線段都可以平均分,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單位1。追問;這個整數1表示什么?

  5、把單位“1”由一個物體擴展到“幾個物體”。

  師,接下來,我想帶領大家做個游戲。看課件。

  露出的.一個三角形用分數表示是1/4,請同學們猜一猜白紙遮上的部分是什么樣子的呢?讓學生在紙上畫一畫。

  有兩種畫法:一個是一個圖形。另一種是4個三角形。

  強調;一個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通過平均分得到分數,那4個三角形能不能也看作單位1呢?能!

  師;為什么?讓學生發言。

  驗證:分餅干的游戲。教師實物演示平均分餅干,讓學生說一說把什么看做一個整體,也就是單位“1”。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學生回答。

  課件出示練習題,學生看圖填空。

  師:幾分之一表示什么?(板書)幾分之幾表示什么?

  師:你認為他們誰重要?學生回答。

  幾分之幾是由幾個幾分之一組成的,所以幾分之一是構成分數的最基本的單位,叫做分數單位。舉例。

  三、課堂練習。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讓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分數。

  3、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4、學生能知道某一個量是整體的幾分之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二、揭示目標: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出示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能當堂達到嗎?

  三、自學指導:請同學們打開書第45-46頁,認真看課本內容邊看書,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情況下用分數表示。

  2、分數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單位“1”

  4、什么是分數單位?

  五分鐘后比一比,誰自學最認真,誰能做對檢測題。

  四、先學

  一)看書(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在緊張的自學。

  (二)檢測(做一做):

  1、完成課本46頁做一做,指明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要求字寫的大小適中,字體端正。)

  2、教師巡視發現錯例,準備二次備課。

  五、后教

  (一)更正:

  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錯誤的進行更正。(不同顏色的'粉筆)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通過剛才的解答,我們可以看出,(總結)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可以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數,所以分數單位也不相同。(學生一分鐘時間記憶)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學生記憶并板書)

  七、當堂訓練

  1、課本63面練習十一第1、2、3題。(必做題)

  2、有三個小盒里面裝有小棒,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這一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這二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這三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個盒子里面原來有幾根小棒嗎?那你能不能說一說這三個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思考題)

  八、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是分數的意義。考慮到如果讓我自己概括分數的意義,概念中“一份”我也會把它納入到“幾份”中去,讓學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這一概念幾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各個分數的產生,使學生在回顧的過程中感受、理解、提煉出分數意義的模型,結合教師的板書補充,逐步形成分數的意義。而對于分數單位的教學,我是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之后,讓學生通過看書,再通過嘗試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之后,學生勢必會有一些發現,再請學生概括出分數單位、分數單位的個數與分數分子、分母的關系,使學生在數學技能方面得到發展。

  在設計練習時,我著重圍繞本課重點既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書本上的習題,也設計了一道綜合性、生活化、滲透數學思想的習題。首先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生活問題中理解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其次是使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分數,“單位1”的量變化,所對應的數量也隨之變化。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到“單位1”的量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分數所對應的數量的變化的。二是發展學生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其實也滲透深化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三是滲透數學思想,極限的思想。引導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景中,通過想象,體會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學生數感的發展需要專項的訓練,但更需要教師課堂教學進行長期的、適時地滲透進行,數學思想、數學文化更是如此。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但是回顧整課的教學,還是存有一些遺憾。比如一些細節上處理還是不夠好。在新授部分將許多物品作為整體呈現時還是需要用一些符號使學生深入感受到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在學生看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導和指導。還有就是練習的量還是較少,學生在技能層面發展不夠。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2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已經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已經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還會比較分數大小及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中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教學非常重要,應從直觀到抽象,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者得感悟,使學生真正題解這些概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個部分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利用操作、討論及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長方形白紙、一米長的繩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哪一位同學來說說幾個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1.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課件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2.計算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

  3.課件展示分物不能得到整數的情況。

  .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因此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1.師:下面老師要先考考大家,你能舉例說明1/2的含義嗎?(多媒體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出示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

  師:每一塊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師強調:一定要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展示把一個長方形和1米長的繩子平均分。

  學生說一說每份與總數的關系。

  2.重點對一些物體平均分,每一份與總數的關系,試著用分數來表示。認識單位“1”。

  師:利用這三種材料,同學們創造出了好多分數。剛才在表示這些分數時,我們都是把哪些東西來平均分的?

  生:一張長方形紙、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

  師:像這樣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把8支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

  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教師強調:

  ①單位“1”不僅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個梨、一枝鉛筆、一堆煤、一倉庫糧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應把什么看做單位“1”。

  ②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自然數1是一個數,只表示一個具體事物。如:一個人、一本書、一間房子……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體。

  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用學具創造出一個分數,同桌間說說你這個分數的意義。

  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想一下,這個“若干份” 、“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分別是分數中的什么?

  小組交流。后教師小結。

  師:接下來老師想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學學的又快又好。

  ①把文具盒里的所有鉛筆平均分給4位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生:1/4

  師:為什么可以用1/4來表示?

  師: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師:現在這個文具盒里有8支鉛筆,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如果我再增加2支鉛筆,把10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還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師:為什么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生:分小組討論

  師:是啊,因為一個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同樣是1/2,鉛筆支數也就不一樣了。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數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多媒體出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師:舉例說明,并說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后讓學生自己也說一說。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有哪些收獲?

  練習:數學書上做一做。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主產生,理解單位“1”,理解理解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

  2.理解分數的意義的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應用意識等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分數意義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神奇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為:

  理解單位“1”。認識分數單位。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一個蘋果、5支鉛筆、一個文具盒

  學具:圓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長的繩子、一板面包(8個)圖片(分格)、12個蘋果圖片

  教法與學法:

  教法:激趣談話法、講授法、引導發現法、問題激勵法等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課前交流:

  師:老師很榮信,來到美麗的太極城――旬陽和你們一起上一節數學課,特別的開心,孩子們你們歡迎我嗎?

  生:歡迎

  師:怎么沒見你們的掌聲呢?

  生:鼓掌

  師:謝謝,老師今天也帶來了許多小禮品,想要嗎?

  生:想

  師:我不能白送給你們,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需要你們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課積極表現、勤于思考、善于發言你們就有機會得到喲。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建立關系,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師:今天老師考考我們班孩子們看你們的數學水平達到五年級的水平沒有?(出示兩塊橡皮泥左手一塊右手一塊),分別出示左右手,問學生幾塊?

  生:1快。

  師:同學們看的夠仔細的啊,現在老師把它們合在一起,用什么數來表示?快速回答我?

  預設一:2(你的數學水平還局限于一年級)

  預設二:1(你能給老師說說為什么是“1”呢?)

  生:指把兩個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個整體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體”)

  師:(豎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師不說你多么優秀,但你就是——與眾不同)老師現在又把這一整個橡皮泥平均(強調平均分)分成2份,同學們看看,現在我左手拿的是這整個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師:有文字表示的,幼兒園都會,有小數表示的,三年級學過。但我要表揚用分數表示的同學,你太給力了,懂老師會理解老師,你一語道破老師的天機了。你能給給大家說說中間一條線表示的是什么?“2”是這個分數的什么?1又叫分數的什么呢?現在老師左手用分數表是?右手呢?這是幾個?兩個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1”

  師:經過你們的努力你們已經達到了五年級的水平了。現實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單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數表示多少的量之外,還存在許多可以分割的無法用自然數表示的量,這時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下分數的意義。(板書并出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數是怎么來的。其實,分數在很早以前就產生了,據科學家研究,僅次于自然。古人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請同學們認真看屏幕,古代分數的產生。然后聽老師給我們作的介紹(PPT出示介紹錄音)

  師:現實在你還在哪兒見過分數(談生活中的分數)

  生:音樂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層的水中含鹽量達到,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事物,為學生創設智力陷井,激發求知欲望。同時,對分數的各個部分的名稱進行了一次再現的過程。再次為下面學習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做好鋪墊。學生從歷史、現實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數的產生、應用的廣泛性,呈現了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數的意義

  1.操作研究

  師:分數重要嗎?你想知道分數的哪些知識?

  生:匯報交流,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

  師:好,首先我們就來圍繞什么是分數來研究研究。給同學們五分鐘時間,研讀教科書第46頁的知識,小組交流,打開準備的學具袋,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分數。

  2.反饋交流

  師:我剛才轉到看了一下,收集了這些表示的方法,現在我請他來告訴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圓片一個對折,再對折,這樣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這樣的一份就表示。(老師指導語言的表達:同學們請聽我說,我是把……你們聽明白了嗎?)

  師:嗯,你是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個正方形對折,再對折,這樣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這樣的一份就表示。

  師:你也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來表示的。真好,同學們,有沒有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的嗎?

  生三:我是這樣把一根繩子對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來表示的。

  師:你很有主見了。你把1米長的繩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來表示的,我們把一米長的繩子也可以稱為一個計量單位。請坐。同學們,剛才這三位同學給我們分享了用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計量單位分別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顏色,涂色的部分就是這一個物體的。除了上面的這樣一個物體外,你還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嗎?

  生四:我是把8個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來表示的。

  師:嗯?你的是多少面包?

  生五:2個

  師:(疑惑)上面同學樣表的示的都是1部分,怎么這次的卻是2個了呢?

  生:上面是一個物體,下面是8個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個面包,把這2個包看作是1份,就取這1份。所以8個面包的表示就2個面包了。

  師:你的分析真到位。哪個同學能用剛才這個同學一樣的方法表示12個蘋果的。

  生:我表示12個蘋果的是3個蘋果,12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個,把這3個蘋果看作是1份,就取這其中的1份。所以12個蘋果的是3個蘋果。

  師:你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不僅學的快還用的快。像8個面包、12個蘋果這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來表示。

  【設計意圖】: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示,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整體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為概括分數的意義做好準備,同時為理解單位“1”做好鋪墊。

  3.歸納定義,認識單位“1”

  師:同學表現的非常積極。發言的同學條理清楚聲音響亮,聽講的孩子認真仔細思考有序。(用課件展示剛才5個同學匯報的幾種情況)現在請大家用心的觀察、比較、分析用所表示的物體或計量單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們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書: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們分的物體不同,分的物體的總數不同。

  師:我們把什么物體平均分了?

  生:一個圓、一個正方形,一根一米長的繩子,一些面包、蘋果。

  師:回答的非常好!在這里,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板書:整體 單位“1”)

  師:現在同學們想想,我們還可以把哪些物體看成單位“1”?

  (學生匯報,學生自評)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我們的研究發現,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1份可以用表示,這樣的3份呢?

  師:看樣子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用分數來表示物體的量,現在跟著老師一起說,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可以用來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這樣的2份,可以用來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xx份,表示這樣的3份,可以用來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可以用?來表示;(并板書)

  課堂評價一:P47頁(見PPT)

  課堂評價二:PPT口頭完成做一做(P46頁的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的異同之處,使學生透過表象發現本質,再經歷觀察、比較、分析總結得出分數的意義,認識單位“1”。再通過兩次的課堂練習評價,鞏固分數的意義及為分數單位的學習再做鋪墊。

  4.認識分數單位,深化單位“1”的理解。

  師:剛才我們把什么看成單位“1”的?

  生:一堆糖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老師指著PPT學生回答:2份、3份、4份、6份)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在數學里也有自己的名稱叫“分數單位”。例如的分數單位是。

  師:指著課件(學生用圓片表示后剩下的空白部分)同學們看看空白處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

  生:

  師:的分數單位是?里有幾個?

  生:,3個

  三、拓展延伸,強化認知

  1.創造分數:9個橡皮泥,第一個同學取它的,第二個同學取剩下的,發現什么?

  2.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圖形,只露出了一部分,我只知道是這個圖形的,聰明的孩子們你們還能知道這個圖形是什么樣的嗎?畫畫看。(一帆風順)

  生:動手操作,交流匯報。

  師:你能讀出下面的分數并說說它們的含義(見PPT)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畫隱藏的圖形,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

  四、數形結合感情數學之美

  老師這里有個圖形,你們能用分數表示出陰影部分的大小嗎?(八卦圖、橢圓)

  師:看到這些圖,美不美?還有比這更美的呢?請同學們欣賞下并感悟數學的魅力,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些什么規律?(見PPT)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審美觀念。

  五、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哪些內容?

  生:……

  師:孩子們,今天出色的表現讓老師非常的驚喜,相信明天的你會更精彩。最后老師用與分數有關的話送語送給你們,或許現在不明白,慢慢的你就會悟出其中的道理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回顧新知,談收獲,給學生再次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相互提醒,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知識要點。通過直觀的圖形展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感悟數學的價值,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觀。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4

  設計說明

  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就感”。而是擔負著查缺補漏、系統整理和鞏固發展的任務。所以,要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復習,在輕松、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潑愉悅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這部分知識比較多、散,但難度不大,所以讓學生先獨自整理,再匯報交流。這樣就讓學生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形成歸納總結能力。

  2.梳理知識與做習題相結合。

  匯報交流中,老師出示相應的習題加以檢驗,以便讓學生相互學習,查缺補漏,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形成基本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交代本節課的復習內容。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結合教材習題,復習與分數有關的知識。

  整理復習

  引導學生構建分數知識框架。

  1.回憶與分數有關的知識有哪些?獨自整理,組內交流。(師巡視,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2.全班匯報,補充交流。(師舉例輔助并檢驗)

  梳理的知識如下:

  (1)分數的意義。

  ①觀察下圖,理解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②分數可以分為哪幾類?

  分數

  (2)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①根據下面的.式子,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區別。

  =13÷42

  ②根據學生匯報整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課件出示)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聯系

  區別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是一種數,也可看作兩個數相除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是一種運算

  (3)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商不變的規律來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4)結合復習約分。

  ①把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分數值不變,這個過程叫作約分。

  ②約分的步驟: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③約分的目的:把分數約成最簡分數。

  (5)結合和、和復習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兩個要點:和原來分數相等;分母相同。

  (6)結合○和○復習比較分數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②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相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兩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方法二:先把兩個分數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補充知識點: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數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數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再計算下面各題。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3、掌握分數的讀、寫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講授新課。

  (一)分數的產生。

  1、請一位同學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說一說,用“米”作單位,其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

  2、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的蘋果數是不是整數?

  (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分數的意義。

  1、以前我們已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下面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了幾份?想一想: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怎樣用分數來表示?

  (依次出現糕點圖、正方形圖、1米長的線段圖)

  2、我們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等。

  出示圖片“蘋果圖”

  教師提問:這幅圖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幾個蘋果?

  每份蘋果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邊討論邊板書)

  出示圖片“熊貓圖”

  教師提問:這幅圖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

  把它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幾只熊貓玩具?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4只熊貓玩具是其中的幾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邊討論邊板書)

  3、將下面的兩幅圖與上面的三幅圖進行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點與相同點?

  明確:一個物體、一個單位或是一些物體都可以看成整體1,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它們的'相同點在于都是把各自的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

  (板書:單位“1” 若干份 一份或者幾份 分數)

  4、總結、歸納分數的意義。

  根據上面的例子,誰能說一說,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6

  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系統學習的,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分數的意義是今后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提,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 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建立單位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單位的意義。

  能力與方法:通過主動學習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借助為分數配圖,發展學生對美的體驗與欣賞;揭示分數的產生,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養成學生傾聽、質疑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的概念,能從具體實例中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準確理解單位.

  教學方法:

  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采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 讓學生充分感知,整堂課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課堂中教師力求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在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歸納總結。

  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準備圓形紙,正方形紙、練習紙、小木棒等多種學具。

  教學過程:

  一、理解單位

  1、談話交流引入

  教師板書,同學們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是幾?今天我們就從這個小小的來開始展開學習這節課的內容。

  老師往這一站就可以用幾來表示?除了可以表示一個人,還可以表示什么?(生答:一臺電腦、一塊黑板、一張桌子等等)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一年級的孩子都知道,但現在我們是五年級的同學了。除了可以表示一個人、一臺電腦、一塊黑板等等,還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嗎?(引導學生說出還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課件出示生活中的物體,深入理解一個物體和一些物體都可以用來表示,加深對整體單位的理解。

  比較:現在的和以前的還是一樣的意思嗎?(現在的不但可以表示一個個物體,還可以表示一堆物體、一群物體等等。)

  結論:通過我們剛才的談話和觀察我們發現一個物體或是一些物體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都可以用來表示。在數學中我們通常把這個廣義的叫做單位。

  2、深入理解單位

  課件出示: 三個西瓜你會用幾來表示?如果我想用單位來表示應該怎么辦?(用集合圈把它圈起來)。六個西瓜還能用一來表示嗎?那應該用幾來表示呢?為什么?12 個西瓜呢?為什么?(因為這里有四圈也就是4個)

  總結:原來我們發現有一個單位就可以用1來表示。有幾個單位就可以用幾來表示。

  導入新課:這些都是我們了解的整數,可要是不足單位那還能用整數來表示嗎?那你會想到什么數?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理解分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這個分數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自由回答,回憶三年級學過的內容。)

  1、理解一個物體的四分之一

  同學們剛才說的很好,課前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圓片、正方形紙、和練習冊等等,利用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畫一畫,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導學生想想:你是把什么看做一個整體單位的?分成了幾份?其中的幾份就是四分之一?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的想法:

  生: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圓片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是這張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生: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張圓片的四分之一。

  ……強調:你在分時應該怎樣分才合理?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單位?是誰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課件出示下面一些物體:你能不能從下面這些物體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讓同學們先交流交流,在練習紙上分一分,畫一畫找出四分之一,小組交流后匯報。

  在學生找的同時,引導他們思考:你是把什么看作單位的?平均分成了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單位的的四分之一?

  生:把這四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這4個蘋果的四分之一。

  生:把八個正方體看做單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這八個正方體的四分之一?

  生:把十二個五角星看作單位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這十二個五角星的四分之一。

  這個四分之一是把誰看做單位一呢?怎樣才能把這四個蘋果看做單位呢?課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操作:你們的學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師這樣許多物體組成的單位,拿出來畫一畫、分一分,從單位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生:我把8個圓圈看做單位,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這8個圓圈的四分之一。

  ……強調:你在分時是把誰看作單位。

  3、對比總結

  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分之一,這些四分之一的單位相同嗎?各是把誰看作單位?可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

  引導學生理解:雖然它們的單位不相同,但它們都是把單位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尋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數

  課件出示剛剛同學們的操作材料想:除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數嗎?說說你是怎么找到的?

  5、創造分數

  拿出學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這些小棒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能從小棒中發現哪些分數。思考:你把這些小棒分成了幾份其中的幾份就是這12根小棒的幾分之幾?

  生:我把這些小棒分成了6份,我找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等等。

  生:我把這些小棒分成了3份,我找到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等等。

  ……教師順勢板書學生找到的分數。

  6、總結分數的意義

  在前面觀察、操作、交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把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三、認識分數單位

  告訴學生: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它的分數單位。在分數中把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數單位。并讓學生說說都是哪些分數的分數單位。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數單位等等。

  練習:老師報數學生說出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并說說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四、深化練習

  1、讀讀下面有關分數的資料,說說每個分數的具體含義,并談談你的感受。

  (1)我國小學生的近視人數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2)小學生睡眠不足的人數大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占一天(24小時)的八分之三。

  (3)死海的表層的海水中含鹽量達到了十分之三。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見課件)

  3、下面各圖中用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嗎?說說理由。(見課件)

  4、圖形中找分數

  圖中藍色部分是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重疊后得到的,根據圖形填空。

  圖形中的藍色部分面積各占大正方形面積的( ),占大長方形面積的( )、占整個圖形面積的( )。

  5、數學智慧

  這里有三盒巧克力,老師要求只能拿走每盒巧克力的1/5,可是小玲卻從第一盒中拿走了1顆,從第二盒中拿走了2顆,從第三盒中拿走了3顆,這是為什么?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分數意義的過程,理解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及單位“1”的含義。

  2、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義。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充分理解分數是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一個圓片、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6根彩筆、一張長方形紙、熊貓組圖、蘋果組圖、玻璃球、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談話導入:

  拿出4個蘋果,提問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1個人,每人分得多少?

  “半個”這個結果還能用整數表示嗎?用分數1/2表示。

  師:實際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了適應這種實際的需要,于是就產生了分數。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交流,建構分數

  (一)教學分數的意義

  1、教學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

  找分子是1或幾的分數:

  (1)師提出要求,生動手操作。(出示課件)

  (2)組織匯報交流

  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出找分數的過程,體驗分數的'意義。

  2、教學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1)師提出要求,生動手操作。(出示課件)

  (2)組織匯報交流

  a交流蘋果組圖,引導學生說出找分數的過程,把誰平均分

  b聯系上一環節中的內容比較被平均分的東西有什么不同?

  C教學“整體”,教師點出像4個蘋果這樣的多個物體就稱之為一個整體,8個蘋果平均分,也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D利用“一個整體”概念這個新知來理解在“熊貓組圖”中找到的分數。重點溝通相對量與具體量之間的聯系。

  3、教學單位“1”

  師指出:像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用自然數1來表示,就叫做單位“1”。

  追問:誰可以做單位“1”?

  4、根據板書師生共同歸納分數的意義,補充完整分數的意義及課題。

  5、隨機練:a說出黑板上的分數表示的意義。

  B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把握分數的意義

  (二)自學課本,認識分數的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1、師提出自學要求,生自學課本

  2、生舉例匯報自學所得

  3、隨機練:拿出6支彩筆的()/()——1/2、分母是6、分子是1、2/3

  生說出理由

  三、分層練習,深化提高(見課件)

  1、快速動筆,課本中做一做

  2、輕松片刻。(游戲:摸一摸,說一說)

  一個器皿里裝有8個玻璃球,生摸出后說出占整體的幾分之幾。

  四、總結

  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教案這篇文章共3341字。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8

  1、分數的產生

  (1)師:我發現咱們班有幾個同學的個兒特別高,瞧,這位同學都快趕上老師的身高了,“你能告訴老師,你有多高嗎?”

  (1米55厘米或1.55米)。

  (2)師:是夠高的。,老師真羨慕你,小小年紀就長這么高,咱們班上有剛剛1米高的嗎?(沒有)有沒有2米高的嗎?有3米高的嗎?(沒有)

  (3)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的身高能用整米數表示嗎?(不能)

  (4)是啊,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我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同學們剛才碰到的問題,以前的人們也碰到過。實際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了適應這種實際的'需要,于是人們就發明創造了分數。

  (板書:分數)

  2、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1)師:課件出示:

  老師要把一張紙分給4個同學

  師:為什么不公平?(沒有平均分)

  師:要想公平就必須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師:課件出示一張平均分好的紙(右圖所示)

  師問:這樣分公平嗎?為什么?每份的大小是多少?

  2、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1/4)

  A、認識分數1/4的相關概念(分子、分母、分數線)

  師:其中的一份用分數怎么表示?

  生: 1/4.(師板書同時讓學生認識分數1/4的相關概念)

  B、指出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

  師:那其中的2份、3份各是多少?(指著這張紙上的圖形)

  生:2/4、3/4。

  3、初步概括分數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師:這些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19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好,這一節課又是我們的數學課,數學,顧名思義,“學習數”,當然,“學習數”并不是我們數學的全部,但是,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數。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我們都學過了哪些數啊?(單數,雙數,小數,整數,質數,數,自然然,等等……)

  師:對,我們已經學過了這么多數,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研究分數的意義。

  出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一)分數的產生。

  1、再現舊知識。

  師:同學們看,我們有這有兩個小朋友正在爭論兩人該怎么分吃一個餅。同學們,你覺得該怎么分呢?

  生:平均分,從中間切開。

  師:哦,同學們都說,從中間分開,平均分。老師知道了。這樣分。(操作課件分餅)

  師:嗯,這個方法真不錯,那你能用學過的分數表示每們小朋友分得的份數嗎?

  生:12(師演示操作。)

  師:你能說說這個12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個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餅的12。

  對,在進行分物,測量或者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2、你還能說出哪些像這樣的分數。你能分別指出它們的名稱嗎?

  生:12,24,57……

  (二)分數的意義。

  1、認識單位“1”。

  (1)動手操作:

  同學們,我們已經熟悉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現在請你們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誰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畫一畫)

  (2)展示學生成果。

  (3)出示課件,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匯報,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說出每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4)概括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四分之一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學生乙:有的是把一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有的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師:對,一個實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幾個單個的物體組成的,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5)像這樣的整體,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一筐雞蛋,一堆煤,一個年級的人數,一些桃子,一個年級的人數………………)

  師:也就是說,單位“1”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強調平均分)

  2、學習分數單位:

  (1)出示課件:師引導學生填一填。

  (2)說說,這些分數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3)分數單位的意義。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就是分數的分數單位。

  (4)分數單位的特點。

  A、都是幾分之一。為什么:分數單位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就是分數單位。

  B、分數是由分數單位組成的,因為不同分母的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的份數不一樣,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數有不同的分數單位。

  三、課堂作業設計。

  四、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呀?你學會了嗎?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2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體驗活動中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知道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滲透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認識單位“1”,知道許多物體也可以是一個整體。

  教具:

  課件、各種形狀的紙張、水彩筆等。

  引入:

  1、分蘋果

  師:今天老師帶來三個蘋果,準備分給兩個同學,誰能幫老師分一分?

  生:一個同學分一個。

  師:那還剩下一個怎么分呢?

  生:一人一半。

  師:那也就是說把這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一份是么?

  生:是。

  2、(幻燈出示書上的圖片),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古代,因為生產的需要,人們為了測量,把物體分成一段、兩段、三段,不夠一段了,不是整數,不能用整數的結果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出來該怎么辦呢?(出示幻燈,找同學來讀)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就用分數來表示。

  一、學習一個整體的分數

  1、幻燈出示1/4,這就是一個分數,它讀作什么?(生答四分之一)誰能說說它的各部分名稱?它表示什么?(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師:課前老師讓你們準備了教具,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來吧。

  2、請同學們小組合作

  (1)任意選桌上的的材料創造1/4

  (2)用你喜歡的方式把1/4表示出來。

  (一)、學習一個物體的1/4

  (材料: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一張圓形紙,一根一米長的彩帶)

  1、展示匯報

  (1)師在同學中分別找到一個圓形、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的1/4

  誰能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生展示,師幫助強調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生邊做,師邊幻燈演示。

  2、師小結:以上我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他的四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他的1/4.(板書“一個物體”,“平均分”“1份”“1/4”)

  3、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下面老師要考一考你們,你們怕不怕?

  (出示幻燈練習題),請說說陰影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4、同學們,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巧克力蛋糕,準備獎勵給表現好的同學,(幻燈出示)這是一塊正方形的蛋糕,我們可以用正方形來代表它,它是原來蛋糕的1/4,猜猜它原來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們做一回設計師,在你的練習本上畫一畫它原來的'樣子。

  5、請小組內展示一下你的作品,探討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啦?

  6、學生展示,老師幻燈演示。

  同學們,你們真是優秀的設計師。其實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演示了。

  (二)、學習一些物體的1/4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這又是一塊蛋糕,露出的部分是這個整體的八分之一,你能猜猜原來會是什么樣子么?同學猜測。

  師出示圓形的蛋糕

  (2)老師這里還有一塊蛋糕,用分數表示是1/8(幻燈),請同學們猜猜這次的蛋糕原來的是什么樣的?

  同學們可以用三角形代替蛋糕,動手畫一畫原來是樣子。然后小組討論。

  同學展示作品。

  師:大多數年同學畫的都是圓形的蛋糕,可是這次的蛋糕不是圓形的了,而是由8塊單獨的蛋糕排列組成的。請看大屏幕。(幻燈出示)

  師:同學們很聰明,你們的表現太出色了。這次的蛋糕不是一個了,而是一些物體了。(板書“一些物體”)請同學們看看我們剛上課時擺的1/4,你能找到你用一些物體擺出的1/4嗎?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請2名學生到前面投影儀上展示,教師在旁邊指導,讓學生說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2、(幻燈出示)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請同學讀)老師板書“一個整體”

  請同學看看你桌子上的材料,說說你把誰看成一個整體了?你是怎么樣分的?誰愿意來為大家做個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再找兩名同學展示)

  3、請同學們看看你剛剛分的1/4,都是1/4,為什么有的同學分得的是1個物體,有的是2個物體?

  生匯報,這個整體變了,因為四分之一是1個物體的原來是4個物體,四分之一是2個物體的原來是8個物體。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請同學們再說說同樣是一個這一個物體,它可不可以是1/4,可不可以是1/8,可不可以是1/12?

  生匯報:可以

  師:為什么?

  生:當有4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4,當有8個物體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就是1/8…師:這說明什么?

  生:分子不變,分母變了,說明分的份數變了。

  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真棒!這肯定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二、學習單位“1”

  1、師:剛剛我們分過的這些物體,都可以稱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這個“1”加了引號,你知道為什么嗎?(生答:因為這個1不是就指1,而是指一個物體或者一些物體。)

  2、師小結,剛剛我們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內容:分數的意義(板書“分數的意義”)

  3、請同學們再看一下我們剛剛分過的物體,它們分別把什么看作單位“1”了?

  (教師舉例課后題)

  4、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三、練習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幻燈出示12塊糖),看看誰最聰明,回答的又快又好。

  完成幻燈的練習

  四、學習分數單位

  1、同學們,請看黑板,其實分數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我們就把他叫做分數單位。(板書分數單位)。

  師:誰能說說剛才題中的分數單位?

  生:1/4、1/8、1/2…

  師:老師說一個數,看誰能快速地說出他的分數單位。3/4、2/5、8/9…

  生搶答。

  師:老師還沒說分子呢,有的同學就已經回答出來了,你們發現什么竅門了么?

  生:分子都是1

  生:分母都是分的那個份數。

  師:所以說,分數單位是由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五、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單位“1”,和分數單位。你們這節課的表現非常出色,我為你們而驕傲,讓我們為自己精彩的表現鼓掌。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21

  一、教學目標

  (1) .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的意義。

  (2) . 知道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都可以用單位“1 ”表示。

  (3 )。 引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教學難點分析

  (1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

  (2 )理解單位“1 ”。

  ( 3 )突破一個整體的教學。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舉出幾個具體的分數。老師板書 根據學生舉例的分數請同學們說出都知道這個分數的什么如這個分數表示的意義它的各部分名稱以及自己的課外知識等。

  老師舉例并板書 41 請學生說出41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甲41表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說吃了這塊月餅的41。 學生乙41還可以表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這根繩子的41。

  (二)、教學實施

  1 、認識單位“1 ”。

  ( 1 )動手操作。 老師如果用圖表示41可能你們每人會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現在請你動手折一折或畫一畫來表示41。 學生展示成果。

  ( 2 )老師投影出示圖片。

  老師:投影片上的這些圖你能在每一幅圖上表示出它的41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反饋。

  學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個整體一根香蕉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乙:把8 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 份每份兩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丙:我把12 個△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 份每份3個△是這個整體的41。

  學生丁:我把1 米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41。

  ( 3 )概括總結。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表示41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

  學生甲:都是把物體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

  學生乙:我發現有的是把1 個圖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個蘋果、12 個△平均分還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師:一個圖形一個實物比較好理解我們把它稱為一個物體那么8個蘋果、12 個△ 是由許多單個物體組成的我們稱作一個整體。一個物體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 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

  ( 4) 舉例。 老師對于這個整體你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嗎 學生這個整體還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車煤、一個年級的人數、全中國人口等。

  2 概括分數。

  老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對于單位“1 ”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整體“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剛才同學們舉了很多分數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數你能嘗試用文字描述一下嗎 先引導學生交流把“誰”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呢 學生相互交流補充。 明確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五、作業安排

  課后練習1、2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22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單位。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合作學習使學生獲得成功、興趣、愉悅、興奮這些豐富的情感體驗,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

  二、教學重點

  自主探究分數的意義。

  三、教學難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孩子們,學過數學嗎?打聲招呼吧!

  師:認識數學嗎?誰對數學更熟悉?認識幾年了?真的了解嗎?什么是數學?學過數學,用過數學,但真正的數學并不是這樣定義的,想知道嗎?(出示課件)怎么了?沒了就對了,審題的'過程就是把放在腦子里,而不是放在眼睛里,對信息要進行思維的加工,放在腦子里。想再看一次嗎?掌聲送給他,這才叫審題。

  師:其實數學就是研究數與形的科學,那么我們就帶著數和形的想法一起走進今天的新的內容。

  師:上課!(出示ppt)

  師: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數叫什么?(板書課題:分數的意義)

  師:把八張牌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幾張?有分數嗎?

  8÷2=4(張)

  把兩張牌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幾張?有分數嗎?

  2÷2=1(張)

  還是沒有分數,看好了,分數就要來了···(出示一張牌)

  現在有幾張牌?怎樣提問就能產生一個分數呢?

  把一張牌平均分給兩個人。

  產生這個分數需不需要平均分?

  那我們在三年級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已經學過了,這個詞就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前提)

  怎么列算式?1÷2

  我好像還沒做過這樣的題,怎么理解呢?

  生:把一張牌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可以得到這張牌的一半,也就是0.5或者1/2。

  師:你們真了不起。

  (二)、探究新知

  師: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想知道嗎?從古至今,我們在進行測量、分物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就用分數來表示。(課件演示)

  師:看到第二點,誰來說說是哪個分數?

  生:3/5(板書)(復習分子、分母、分數線)

  師:剛剛把一張牌分了,又把一些牌分了,看起來一個物體能分、一些物體也能分。

  師:黨我們把它看成一個整體時,它是一個“1”,它也是1個整體,哪這個“1”可以表示什么?

  生:現場的全體老師,........

  師:也就是說這個1是不固定的,但是不能無限大,也不能無限小。我們把這樣的1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基礎)

  師:指黑板,有幾張牌?

  生:8張。

  師:我現在把8張牌圈起來,也就是把8張牌看成一個整體,8張牌就是單位“1”。剛剛把8張牌平均分給兩個人,還可以發現點什么?

  生:每人4張。

  師:在圖中你可不可以畫一條線來表示?

  師:這里是把-----看成單位“1”,把8張牌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1、動手操作,理解1/4

  師: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分數,了解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正方形、4支筆、8顆糖。

  活動要求:現在我們以1/4為例,請同學們4人一組,通過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的辦法表示出它的1/4。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師:分好的同學就與同組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說說1/4是怎么得到的?1/4的含義是什么?

  組1:我們選的是正方形。我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一份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組2:我們選的是4支筆。把4只筆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這些筆的1/4。

  組3:我們選的是8顆糖。把8個糖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一份是8個糖的1/4。

  (三)、建立單位“1”的概念

  師:仔細觀察這3幅圖,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表示了各自的1/4。

  生2:被分的東西不一樣,每一份也不一樣。

  師:對,大家都發現原來是因為被分的東西不一樣,有的是一個物體、有的是一些物體。像這樣的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我們都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整體。(板書“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板書單位“1”)

  4、歸納分數的意義

  師:誰來說說什么是分數?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一份或幾份,就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一個整體用什么表示?平均分是什么意思?若干份是什么意思?(生:很多份)

  5、練習:

  (四)、認識分數單位

  自學課本,學生什么是分數單位。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你能個舉例子來說明嗎?

  生:2/3的分數單位是1/3。(板書2/3)

  師:他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2個)

  師:3/4的分數單位是多少?11/23呢?17/120呢?你們找分數單位怎么又準又快呀?有什么簡便的好方法?”

  生:分數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分子是幾,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五)、鞏固練習

  (六)、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簡單。有收獲的同學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百)在學習評價的時候也用到了分數,分數真是無處不在,希望大家課后到生活中去尋找分數,進一步去了解分數。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分數意義》04-04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分數意義》04-04

《分數意義》教學設計05-18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7-24

《分數的意義 》教學設計04-10

《分數意義》教學設計05-18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6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21

《分數的意義》的教學設計07-28

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