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教學設計參考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能根據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入手,把握課文基本內容;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的主題。
二、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三、情感目標
通過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理清故事情節,學習敘事詳略的寫法,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通過“社戲”來表達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圖片、視頻等主要用于情景創設以增強直觀感,讓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文字材料的展示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播放的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熏陶。
2、多媒體課件包括輕緩的樂曲、越劇片段、江南水鄉月夜畫面、江浙一帶月夜航船、看戲畫面等素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搭腳手架
1、第一單元我們剛學過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誰還記得課文寫了什么人和什么事?
學生完成后,教師展示文字課件進行歸納提示。
2、小說的三要素及怎樣閱讀小說的方法簡介。
文字課件展示,教師邊展示邊講解。
二、創設問題情景
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以初步了解、知道相關社戲的知識。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下問題:今天我們將學習小說《社戲》,社戲:一種民風民俗,喜聞樂見。它反映著什么 ?作者怎樣認識理解的,通過它要表達什么?我們如何通過閱讀來理解和認識作者所寫的內容?
三、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舊知識和背景知識是學習新知識最直接的知識停靠點。沒有必要的背景知識,閱讀思考往往是無法進行的;背景知識越豐富,知識才能在整體聯系中真正被理解、被掌握。
學生自讀指導:印發《社戲》中刪節的前部分,讓學生自讀,對成年兩次看戲經歷有所了解。
《社戲》是一篇小說,小說一定要寫到具體的人與事,并在所寫的事(故事情節)中描繪人物形象來表達主題。所以小說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
閱讀小說,要從故事情節入手。請同學們速讀課文,通過段落劃分,概括一下全文內容──把握課文所寫的人和事。力求用最簡潔的詞語來表達,可從“時間”、“事情”、懷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并結合下面問題進行(課件展示 ):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哪些事情?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3、哪些事件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
4、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學生進入自讀狀態。
學生自讀完成后,匯報。教師歸納明確:
圍繞課題,從時間角度來看,全文是這樣安排的:看戲前──看戲──看戲后。從事情角度來看: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六一送豆
1、看社戲。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
2、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一公公送豆。
3、詳寫的.是: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歸航偷豆。 略寫的是隨母歸省、釣蝦放牛、六一送豆。因為從題目來看課文主要寫看社戲,與此關系緊密的詳寫,關系不大的略寫。這樣寫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中心意思。我們寫作也應該這樣圍繞中心去選材。
4、三個部分:
一(1~3段) 盼看社戲;
二(4~30段) 去看社戲;
三(30~40段) 懷念社戲。
以上從多角度概括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篩選信息。
第二課時
一、上節課教學內容提要及本課時教學要點概述
二、閱讀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1、小說有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這篇小說不僅情節吸引人,更塑造了一些熱情的伙伴和淳樸的鄉民形象。
2、(協作學習)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然后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人,找到文字根據并闡述理由。
請同學們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__(評價其性格的品質),比如_____(舉人物表現 )的句式,寫三言兩語,勾勒人物形象,請結合課文合作討論后寫一段話。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評價人物用語如下:
我喜歡文中的雙喜。因為他……(膽大心細,聰明伶俐,比如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計上心來,解決“大船”的問題,并且“找包票”保證“我”的安全,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等)
我也喜歡雙喜,因為他……(像個小領袖,敢于負責,比如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
我喜歡文中的阿發,因為他……(純潔無私,比如午夜歸航時,阿發以“我們的(豆)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
我喜歡文中的六一公公。因為他……(淳樸厚道,熱情好客。比如,對于孩子們偷他的豆,只是輕加責備,聽說摘豆是為了請客,馬上說是“應該的”。,還有他親自送豆給“我”吃,“我”夸他的豆“好吃”,他“竟非常感激起來”。)
可補充內容:剛才同學們談的都是有名字的,文中還有一群沒有名字的小伙伴,有誰喜歡?
我喜歡,因為他們……(友愛熱情,比如“我”是“遠客”他們得到父母許可,伴我來游戲。)
我也喜歡,因為……(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
……因為他們聰明活潑,比如對付細心的八公公,他們議論之后,想出要八公公歸還枯桕樹,當面叫他“八瘌子”的辦法。
……因為他們很能干,比如他們駕船技術高超水性很好。
教師對人物分析的歸納:
小說中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等……本文中我們從行動描寫語言和描寫兩方面來看:
行動描寫(動詞妙用):“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地展示了幾個少年駕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去看戲時的愉悅心情。
語言描寫: 雙喜(找到相關的話語):聰明能干、熱情爽直、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小領袖、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
其他人物(可組織學生自行閱讀分析):
阿發:熱情好客、 淳樸無私 、 憨厚無私、善良、天真、活潑 ;
六一公公:善良純樸、 寬厚、好客、豪爽風趣 ;
桂生:機靈 、勤快。正是故鄉質樸、淳厚的人情,才讓作者一往情深地眷念。
在小說的閱讀分析中,一定要結合人物的行動和語言進行品析。
三、閱讀分析小說中的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1、《社戲》中對江南水鄉的優美而又使人感到愜意的環境描寫,烘托了少年朋友的興奮、歡樂。讓學生通過誦讀感悟,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
2、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品味。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夏夜行船”和“歸航偷豆”有關段落,把表現“我”所見、所聞,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別摘出來。 (學生朗讀并記誦美句)
⑴ 誰來說一說“我”所見的句子?
“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但或者也許是漁火。”“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
⑵ 誰來說說“我”所聞的句子?
“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小艇看著唱采起來。”
⑶ 誰來說說從嗅覺角度來寫的句子?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
⑷ 那么從感覺角度來寫的,誰來說說?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鄉的夜色里。”“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⑸ 這些語句作者寫得很美,美詞美句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請自選一段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讀一讀,然后用“我覺得_______(美詞 )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或表現了)_________”的形式對你選讀的美詞進行品味、討論、交流。
(學生自讀課文,體驗感悟、討論交流)
⑹ 誰來將閱讀的感受說出來,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我覺得“朦朧”和“皎潔”用得好,好在它們寫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⑺ 從色彩的角度,寫出了月色的美好,你覺得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舒緩的。”
好,你來給我們讀一下,要音樂嗎?(播放江南水鄉月色畫面及舒緩的音樂,輕緩地感情朗讀。)
他的朗讀把我們帶到了那個朦朧的月夜,讓我們也一起“朦朧”一下。(眾生感情朗讀)
4、我們還可以從其它方面如氣味、聲音、心情、動態等方面來品味,誰再來談談:
⑴ “清香”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豆麥和水草的氣味美。
⑵ “潺潺”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水聲美。
⑶ “宛轉”、“悠揚”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笛聲美。
⑷ “起伏”、“踴躍”用得好,好在它寫出了連山的動態美。
⑸ “躥”、“喝采”用得好,好在它們從正面和側面寫出了船行的輕快美。
⑹ “自失”、“彌散”用得好,好在它們表現了“我”的陶醉之情。
⑺ “回望”用得好,好在它表現了“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師對景物描寫分析的歸納:
1、同學們的感受很真切。文中的景物描寫段落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溫柔秀美。現在我們要進一步思考的是,這些自然環境描寫對作品主題的表達有什么作用?請大家思考并討論一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后發言):
⑴ 襯托人物心情:寫“兩岸連山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的向后跑表現出船前進之快,“但我還以為船慢”,表現了急欲看到演戲的心情。寫途中的“松柏林”誤認為趙莊,一是把“漁火”誤以為戲臺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誤認,寫這兩點,既構成情節的曲折,又進一步表現“我”急欲去趙莊看戲的心情。
⑵ 渲染環境氣氛:看戲歸來小朋友一面議論戲子,或罵,或笑,一面搖得那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表現了對看戲仍然興趣很濃,愉快興奮。這里有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著喝起彩來。”“回望戲臺……滿被紅霞罩著了。”這些比喻,不僅有豐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內心難以抑制的興奮。
2、總結:這幾段 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戲臺、漁火)寫出江南水鄉月夜的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夜景的清新優美,使“我”這次看戲更具有獨特的韻味,寫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戲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所以,閱讀分析小說,一定要結合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景物描寫 )進行品析。
四、課文朗讀
豐富的感覺: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感覺等側面著筆,一片尋常的景物因為承載了作者無限美好的情思,變得讓人陶醉,令人向往。
故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熱情、誠摯的人們,共同構筑了一幅理想中的故鄉的圖景,讓作者難以忘懷,因而借“社戲”這一載體予以傾訴。
想象一下一個清新秀美的月夜,一場精彩的戲正在開演,而你還在看戲的途中,帶著這份情感,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朗讀一下這部分景物描寫的句子,好,請看畫面,聽音樂,開始!
(師播放江南水鄉月夜畫面、鋼琴曲《水邊的阿蒂麗娜》,眾生齊讀)
五、課文主題的歸納──探究作者的寫作旨意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從故事情節入手,把握課文所寫內容;分析人物,感受課文所描寫的人物形象;品析景物描寫,感受課文所展現的美景。現在是第三步:小說通過這樣的故事,描繪了這樣一些人物形象,那作者要表達什么呢?
主題: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童年時代的故鄉,那里有質樸淳厚的人們、優美的農村風光、無憂無慮的童年,作者以社戲為依托,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永久眷念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
六、拓展延伸(安排為課外進行)
1、這篇課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人民愛看社戲的民俗,反映了浙江淳樸的民風。試根據下面提供的鏈接,閱讀相關資料,看看浙江除社戲外還有些什么民俗風情。
2、你知道“火把節”嗎,你知道“馬蹄袖”嗎,還有西方的圣誕節嗎?尋找并閱讀相關資料,了解一些地方民俗和國外民俗。
七、寫作訓練──“從生活中找米”
1、單項訓練:
⑴ 描寫一個人物。
⑵ 描寫一段景物。
2、觀察生活,通過具體的人和事表現生活:
多媒體作文教學──“美好的童年”。
【《社戲》教學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社戲的教學設計_參考10-29
《社戲》教案設計參考03-07
《社戲》教學設計01-08
社戲的教學設計02-24
社戲教學設計03-30
《社戲》教學設計07-30
《社戲》的教學設計07-30
《社戲》教學設計02-17
《社戲》經典教學設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