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范文(通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當家”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誦讀成誦并理解詩意
難點: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詩,激趣導入
學習語文,離不開古詩詞,大家的古詩詞積累的非常好。今天,我們先來對對詩,檢測一下大家的記憶力!
1.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簿鳴蟬,忽然閉口立。
2.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4.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柢——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對的詩都是描寫哪里生活的?農村還是城市?
像這樣描寫農村生活的詩,我們叫做田園詩。今天,我們再來積累一首古詩,他就是田園詩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中的一首。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1課,古詩詞三首的第二首,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板書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正音興,興致的意思,還有個音,興旺興盛。)
知作者解課題
出示詩人簡介
范成大(1123~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為官34年后因病辭官。此后十年隱居在石湖。(江蘇蘇州城南18里)寫下了六十首大型組詩——《四時田園雜興》,這也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釋題:“四時”“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園:農村生活;雜興:各種興致)你怎么知道雜興是各種興致的意思?看注釋。真會學習,看注釋是理解詩文詞句最重要的方法。)
三、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初讀,正音: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讀出節奏。給詩試著劃出節奏,并按劃出的節奏讀給大家聽。指名一生讀后齊讀!
3.三讀,讀出詩韻。我們都知道,古詩要押韻,你知道本詩中押韻的是那個韻嗎(a),那幾個字押韻嗎?怎么才能讀出這個韻味呢?誰來試著讀一讀。大家一起來試著讀一讀。
四、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學習古詩,光會讀還不行,還要明白詩句的含義。誰知道以前我們理解古詩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問別人,查字典,看插圖。
2.現在就讓我們用上這些方法,和同桌兩個合作學習,試著理解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舉手問老師。也可以做上記號,一會一塊交流。
3.質疑:誰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
4.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同桌兩個同時匯報,一人一句。
第一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理解是: 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還在把麻搓成線,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擔當起家庭的責任。
你從哪里知道白天,晚上,擔當起家庭的責任。
第二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兒童不懂的耕田織布的方法,也在桑樹的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未解,你的理解是——桑陰指——童孫指的是——
五、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思考當我們理解了詩句含義后,老師想考考大家了:要用詩中的詞語來說。
①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兒女,童孫這兩個詞語中,相信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是什么年齡的人才可以稱成年的男人和女人為兒女,稱小孩子為孫子?(上了年齡的老翁)正是如此,寫這首詩的范成大已經六十多了人,確實是一位老翁了。那詩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兒女子孫嗎?他這樣稱呼,可以看出一種什么感情來。(親人,親切,贊揚,稱贊)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遍詩句。
②他們分別在干什么?耘田織布。什么時候耘田?什么時候織布?農莊生活,不光光是耘田織布,還有很多的活計,結合你生活中看到的,電視上看到的,書中讀到的,想象一下,他們還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插圖,這些兒女的表情是怎樣的?這么辛苦的生活,為什么一天還樂呵呵的呢?一種愉快的心情,為家庭付出很值得,很幸福。真好,孩子們,你們是真正理解了“各當家”的內涵了!那么,帶著你的理解,齊讀這兩句。
童孫——在哪里干什么?桑陰種瓜。從桑陰一詞,你知道是哪個季節嗎?
詩中有一個字,寫出了幼童的可愛?你知道是哪個字嗎?你從這個字中,還讀出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從你們的交流中,老師看出了你們對這位兒童的喜愛。將這份喜愛帶入詩句中,讀讀最后兩句吧!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再提供兩首詩人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借助老師提供的注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并嘗試背下來。
八、總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辛勞
贊揚
童孫——桑陰種瓜 可愛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通過多層次地誦讀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領悟祖國古詩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提高學生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古詩,運用學生已有的畫畫認識基礎和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身同感受地心領神會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去。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晝、耘”3個生字,讀準“蠶、桑、了、晝、供、傍、耘”7個字的字音,會寫“蠶、晝、桑、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并能默寫。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鄉村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畫好鄉村田園風景畫,學生收集詩人介紹的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賞畫入詩,輕叩詩門。
師導語:那鄉間的小路,那瓜果的飄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吸引我們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你們都畫好了自己眼中的鄉村風光畫嗎?展示出來和我們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匯報自己的畫,師作適當評價。(預設:多么優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畫中去生活)
老師也帶來了兩幅鄉村生活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課件一(《鄉村四月》插圖畫和《四時田園雜興》插圖畫)
同學們自由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師指名幾位說一說。
師: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鄉村生活畫,宋代有兩位詩人分別看到這樣的畫,詩興大發,各自寫下一首詩來贊美鄉村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兩首古詩。
板書兩首詩題目,齊讀課題。
師:比較這兩首詩的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了這兩首詩都是寫鄉村的詩,“鄉村”與“田園”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發現“四月”和“四時”有區別,“四月”是農歷四月,“四時”是四季。
師:你真聰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從課外資料中找到的。
師:從課外資料中學習是個好辦法。我們要向你學習。
二、初讀古詩,走進詩屋。
1、自由讀這兩首詩一遍,要求讀準讀通。
2、指名讀,指明“了(liao)、蠶(can)、桑(sang)、晝(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確讀音。“晝”字寫法:太陽升出一尺,白晝開始了。
3、男女生相互讀二詩,相互評價。
4、齊讀兩首古詩。
三、學習古詩,撞擊詩心。
a、叩響古詩《鄉村四月》
1、鄉村四月是一副怎樣的畫面?人們在做什么呢?請全班女生來讀一讀。
2、讀得多好啊!同桌之間借助注釋,插圖合作弄清詩意。
3、交流匯報。
師:讀著詩句,看著插圖,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著天空的光輝。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釋再看插圖就明白了。
師相機多媒體展示課件二(“白滿川“的鄉村畫)
師:我們來看一看這一副畫,天空的光輝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師:原野水面的顏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師:用詩中的詞回答,真是——
生:“白滿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綠的山陵、綠的原野。
師:是啊,還綠了什么呢?(相機出示課件三“綠遍山原”鄉村畫)
生:綠了樹木。
生:綠了小草。
生:綠了竹葉。
師:綠了這么多,真是——
生:綠遍山原。
師:我們來齊讀這一句詩吧!再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綠、遍、白、滿”四字讀得特別有味,為什么啊?
生:我覺得這四個字寫出了景物的特點。
師:你真聰明,我們跟她樣讀出韻味來。
(生讀詩句)
師:好,還聽到了什么,繼續交流匯報。
生:我仿佛聽到了杜鵑鳥在叫。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注釋上寫了子規就是杜鵑鳥,“子規聲里”就是杜鵑鳥在叫。
師:你真會讀詩!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煙一樣。
師:那是什么樣的雨?
生:蒙蒙細雨。
師:說得多好啊!我們再來看一看圖畫吧!(相機出示課件四:鄉村四月風光圖)學生看圖。
師:誰能用詩中兩句詩來贊美這幅畫?
生: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師:帶著贊美的感情讀這兩句。(練讀)
師:這么美的畫面里鄉村人們在干什么呢?我們來讀讀三四句。
(生誦讀)
師:你讀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們感受到他們好忙。
師:對,你從哪些詞讀出來的?
生:才……又,“閑人少”。
師:好,來展示讀一讀。
(生讀詩句)
師:讀到這,我們的詩心也喚醒了,也來作兩句詩吧!下課了,同學們會在操場上玩什么游戲呢?
(生自由回答)
師:好,可以作詩了,我說上一句,你來接下一句。
師:校園課間同學樂,
生:才了爬桿又跳繩。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師:我們都詩興大發了,我們課間是忙著出去玩,而詩中的人們忙著是為了什么呢?
生:為了得到豐收。
生:為了吃、穿、用。
生:為了幸福生活。
師:是的,他們的心情怎樣?
生:是快樂的。
師:是的,盡管累但是快樂的,勤勞的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得到了自己的收獲,得到了自己的快樂,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誦讀全詩吧!
(生誦讀)
師:多么好的一首詩啊,詩人是誰啊?誰來為我們介紹。
(生介紹)
師:把快樂送進詩里,告訴詩人翁卷,我們配樂再誦讀一遍。
(生配樂誦讀一遍)
師: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讓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樂誦讀一遍)
4、過渡:《鄉村四月》村民在優美的鄉村畫卷中,忙著勞動,得到自己的快樂。《四時田園雜興》詩中又有哪幾種人物,他們又在忙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下一首古詩。
b、叩響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齊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2、誰來幫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
(生介紹詩人范成大)
3、學生合作探究詩中寫了哪幾種人物,他們在干什么?
4、交流匯報。(師相機出示課件五《四時雜興》插圖畫)
生:我讀懂了寫了村莊兒女和童孫。
生:我讀懂了村莊兒女白天耕田,晚上織麻。
生:我讀懂了童孫學種瓜。
師:真了不起!讀懂了這么多,我們再來讀一遍詩,讀出意思來。
師:誰能告訴老師三、四句詩的意思。
(生回答,生補充)
5、拓展
師:村莊兒女還做了哪些農活?
生:養豬。
生:種菜。
……
師:真是應了題目中的哪個字?
生:雜。
師:再讀題及全詩,要讀出情趣來。
6、悟詩情
師:詩中寫的是夏日農忙時節農戶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農忙景象,你從哪些詞可以讀出來。
生:我知道了,難怪叫那么大的人為兒女、管小孩叫童孫。
師:你真機靈!詩人晚年隱居故鄉石湖,以老農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愛憐地看忙碌的農戶,有播種就有收獲,讓他對農事活動饒有興致。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么?
(生自由讀)
(誦讀一、二句)
師:和種瓜的孩子說什么呢?(師扮老人,學生扮童孫)
情景再現
師:孩子,你還不懂怎樣耕織啊!
生:老爺爺,我可以在桑樹旁學習種瓜啊!
師:多懂事的孩子,多聰明的孩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師:我們來以老爺爺的口吻來誦讀這首詩。
(生練習表情誦讀)
師:多么純樸的勞動人民,多么樸素的田園生活,忙忙碌碌卻開開心心,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熱愛之情來。
(生練習感情誦讀)(配樂)
四、鞏固延伸,觸摸詩情。
1、比較兩首詩,發現共同點。
2、生自由匯報。
3、齊誦兩首詩。
4、延伸。
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遠離塵世,民風樸實的鄉村迷人世界,用心靈觸摸田園風光,用情濃意切的詩筆勾勒農村景象的清新樸實。課后把這兩首古詩默寫在自己的田園風景畫上,積累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古詩文燦若星辰,用我們的心靈叩開古詩文大門,你會感悟到許多許多。最后,我送一句詩給大家,“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設計意圖: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的詩”,我設計讓學生從自己的畫中入手,再到詩中畫,切入詩句學習,讓學生學習中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在誦讀中自然進入詩境中,用幼小的心靈感受詩句的清新樸實。在學習任務設計上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欲望,要知道學生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如:說出景物特點,用“才……又”來作詩,讀懂了什么?發現稱圖中那么大的人為兒女等。通過多層次地誦讀讓學生的心與詩心撞擊情與詩情融合。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1、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2、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只有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地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在本課中我緊緊抓住“詩象”這一中介,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情、愛、味。
【預設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鄉村四月》的大意。
2、在反復誦讀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體悟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流程】
一、課題的導入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你想外出旅游嗎?老師帶你去一個地方(多媒體展示鄉村田園風光),你們覺得這里怎樣?(美)鄉村的景色確實美,但鄉村四月更美,今天我們就跟翁卷一起走進田園,走進《鄉村四月》,感悟農家生活吧!板書并朗讀課題
解題:四月指農歷四月,即春末初夏的季節。
二、初讀課文,感音韻
(過渡)在朗讀之前,老師想請同學們聯系以前誦讀古詩的經驗,說說古詩怎樣讀比較好?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等)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正音
(請這位同學浪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否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教師根據時機進行指導。(他讀得真……….)(我們全班一起來朗讀一遍)
3、全班齊讀。
三、潛心會文──明詩意
(過渡)聽,你們讀得多好啊,在讀的過程中,有不理解的字句吧,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回答。(查工具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問同學或老師)
(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1、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
(請我們同桌兩位同學互相交流,先說自己讀懂的句子,再向對方請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讀懂那些句子?還有那些不理解的。
(現在我們全班一起交流,我讀懂的句子是,我不理解的是)
3、全班交流:
我們自己讀懂的句子是我還沒有理解的地方(在交流中引導歸納1、2句寫景,3、4句人)
(瞧,我們的孩子多能干啊,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首詩的大意呢?)
4、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詩的大意。
(我們的同學語言組織能力真不錯,下面請全班同學一起朗誦全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5、全班根據對詩大意的理解,齊誦古詩并想象畫面。
四、別出心裁──悟意境
1、(過渡)四月的鄉村,是詩的世界,如果請你們給本詩1、2句配一副畫,請你說一說你準備用上那些色彩畫什么?并說出你的理由。(出示句子:我準備用(色)畫,因為)
引導學生從“綠原、白川、子規煙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農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綠和白體會到鄉村四月的清新明麗。隨機板書:清新明麗
2、(過渡)綠原、白川、子規、煙雨,作者寥寥幾筆就把江南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四月的鄉村,還是童話的故鄉,如果你用心聽,它還是一首田園交響樂,你能聽到那些呢?(出示句式:我仿佛聽到的聲音)
學生從詩中找對聲音描述的意象來回答。
(布谷鳥的叫聲、下雨的滴答聲:聯想到四月的播種最佳時節;采摘桑葉的唰唰聲、蠶吃桑葉簌簌聲,水田插秧嘩嘩聲用“才”和“又”交織在一起,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采桑養蠶又是插秧,“鄉村四月”勞動的確實緊張、繁忙,
⑴ 他們的忙的為了什么呢?
學生思考回答
⑵ 此時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呢?(高興、喜悅)可見人民生活是怎樣呢?(幸福)人民喜歡勞動,對生活充滿希望可見農家人勤勞(隨機板書:幸福勤勞)
⑶ 作者這樣寫,他此時的心情會這樣呢?他主要是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五、濃縮鄉村四月圖,提升情感
(過渡)一幅田園畫,一曲交響樂,把我們帶進世外桃源,閉上你的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我們再一次欣賞這鄉村四月的美景吧
1、配上優美、舒緩的樂曲《望江南》,渲染氣氛,(教師誦讀)引領學生在想象中進一步加深體會,
2、多么秀麗的田園風光,多么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睜開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讀出一份向往與感動嗎?學生看畫面一起朗誦(生讀)
3、瞧,同學們被田園風光迷住了,此時此刻,你能看著畫面,把《鄉村四月》背誦出來嗎?(學生看畫面,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
(過渡)鄉村的四月是繁忙、緊張的,但是繁忙、緊張的背后隱藏著農家人民的幸福與喜悅;其實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他照樣寫著農家人的幸福,請看李萬年先生的這幅作品,他真實的反映農家的生活恬靜幽雅、祥和的一面,你能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一段話嗎?如果你是一個敢于挑戰的孩子,還可以一兩句詩,和翁卷老先生比一比。(出示畫面)
1、學生獨立寫,教師巡視并指導。
2、作品展示與交流。
七、總結
四月的田園是美麗的,農家的生活無論是繁忙、緊張,還是恬靜幽雅的,都寫滿了農家兒女的幸福與追求,本課下一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和詞《漁歌子》也是與田園生活有關的,請你用今天的學習方法自學,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更深的感悟農家生活。
板書設計:
鄉 景美清新明麗
村
四 (宋)翁卷
月
人忙勤勞幸福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4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生活在繁華城市中的你們一定對質樸的鄉村田園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國古代許多詩人卻對田園風光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名篇佳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板書題目)
2、釋題:
⑴齊讀題目,讀準字音“興”(xìnɡ),讀出詩題的節奏。
⑵“興”是什么意思?“四時”又指什么?
雜興:各種興致。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四時:四季。《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3、介紹作者:
⑴這首詩的作者范成大,我們對他比較陌生。因此老師課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作者的資料,誰能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指名學生介紹作者。
過渡:
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課件展示全詩。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個人自由朗讀。
⑷聽范讀。
⑸練習模仿讀。
⑹指名試讀,評議展示讀。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過渡:剛才同學們已經讀通了全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主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自由讀文,借助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種。
⑶績麻:把麻搓成線。在這里泛指紡線織布。
⑷兒女:男兒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漢語“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現代漢語“妻子”是個專有名詞。』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動詞用,如:供給、供應):參加。(ɡònɡ與祭祀有關,如:供品;與案情有關,如:口供、供認)
⑻耕織:耕田織布。
⑼傍:靠近。
⑽桑陰:桑樹蔭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據插圖,用自己的話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線,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村里的孩子們不懂耕田織布,也學著大人的樣兒,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過渡:
同學們,我們不僅讀通了整首詩,而且還讀懂了詩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再一次走進詩歌當中,從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
齊讀古詩。
想一想,你覺得詩里那一句寫得最有趣味?
2、相機賞析詩句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⑴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這一句主要講什么?
指導學生看圖:孩子在干什么?從一個“學”字,你體會到什么?(天真、勤勞、好學、可愛)
⑵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通過你的讀來表達你的喜愛吧!
指導學生帶著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
⑶延伸:古代許多偉大的詩人和你們一樣,都喜歡把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作為描寫的對象,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引導學生回顧、感悟詩歌中兒童的天真爛漫的形象,歸納讀詩。
⑷過渡:這三首詩中,孩子們“捕鳴蟬”、“追黃蝶”、“學垂綸”,無憂無慮。現在回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當中來,先讀一讀,再想一想:為什么這些孩子要學種瓜呢?又跟誰學種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莊兒女的熏陶、影響)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⑴這句寫了什么內容?村莊兒女是怎么“當家”的?
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會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⑵村莊兒女這么勤勞是為什么?(建設美好的家園……)
⑶過渡:正是看到這些勤勞的村民,一個個天真好學的童孫,所以詩人興致而來,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古詩。讓我們一起用心讀一讀吧!
3、指導學生反復讀,讀出敬重、贊嘆和喜愛的感情,讀出詩的節奏。
4、根據自己的感悟理解,為詩歌選擇配樂,并誦讀。
(播放兩段不同風格類型的樂曲,請學生選擇,并說出理由)
五、小結
這首詩描寫了農家夏忙時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
六、激情朗讀,指導背誦
1、簡介:由于詩歌本身的韻律、節奏美,在古代就已經用來吟唱了。今天,我們即興吟唱古詩,也便于同學們背誦古詩。
張老師也很喜歡音樂,今天我也即興唱一曲,想聽嗎?來點掌聲吧!
2、唱讀古詩:
⑴教師示范用《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樂曲配唱詩句。
⑵提示學生用學過的歌曲(如:《蝸牛與黃鸝鳥》、《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來配唱詩句。
3、放聲讀詩,自然成誦。
最后,讓我們用心來誦讀,讀出你的贊嘆,讀出你的喜愛吧!
七、知識延伸,拓展閱讀
1、過渡:《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寫的一組大型田園詩,描寫農村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下面,老師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來讀讀看。
(出示課件)
四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少住儂家漱井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柳陰亭午正風涼。
2、在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孟浩然、陸游、陶淵明、楊萬里等。大家還記得其中的詩句嗎?(課件提示)。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化遺產之一,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去積累,多去閱讀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孟浩然一樣的大詩人。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通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
一、談話導入
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嗎?(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板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學過的古詩《夏日》嗎?那就是詩人范成大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背一下吧!(學生齊背古詩)
2、教師范讀古詩
同學們背的真好,下面我們來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書捧起來,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聽清本課生字的字音,聽清古詩的重音和節拍。
二、介紹作者釋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他的憂國恤民的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于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即興記下。)
2.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并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未解:不懂。
供:參加。耕織:耕田織布。傍:靠近。桑陰:桑樹下。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認識“晝、耘”兩個生字,并會正確書寫。
2、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通過看插圖、想象畫面等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能背誦古詩。
4、拓展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之二,從比較閱讀中體會詩人采用不同的寫法再現鄉村夏季忙碌、和諧的意境,激發學生積累更多田園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詩
1.我們剛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鄉村四月》,誰來背背?一起來吧!(學生背詩)(板書課題)
2. 讀詩題,解題意。
請同學來讀課題。(“興”在這兒讀第四聲,在文中,他指:興致;“雜興”就是——各種興致;“四時”在這兒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個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詩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而產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詩人。(出示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由南宋詩人范成大所寫,請大家讀讀資料,你能從中獲得什么信息?(自由讀,交流)
《四時田園雜興》組詩共有六十首,今天咱們所要學的只是這其中的一首。
二、初讀感知——原境之讀
1.師:請大家先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田園風光?
2、生自由讀,指名讀,(季節:從哪個詞讀到的?理解“桑陰”師:桑就是桑樹,桑陰就是——桑樹成陰了,當桑樹成陰時,那就是——夏天)
齊讀(正音,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3、解意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簡練,但含義深遠,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先要了解詩的大概意思,平時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么學的?(交流學習方法)
師:是的,這些都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接下來,咱們就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首詩的意思啦!
4、學生自學
5、大概說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同桌說)
教師隨機點撥語言表述上的流暢。
三、精讀領悟——意境之讀
1、(過渡)師:“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請大家再自由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除了剛才讀懂的畫面,還出現了哪些畫面?
(生自由讀詩,想象)
2、品讀第一句
交流:(勞動的辛勞、繁忙及勞動所帶來的快樂)
那好,請你來讀一、二兩行詩。(指名讀)剛才你在讀的時候,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畫面比剛才讀懂詩意時的畫面要更豐富了)誰再來讀?你的感受呢?
3、師歸納總結
4、升華
師:村莊兒女日夜勞作雖然繁忙、辛勞,但,是快樂的,孩子雖然不懂耕織,卻愛學做農活,也是快樂的。這樣和諧、恬適的勞動場面感染了詩人,讓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愛上了這里勤勞樸實的人們,更愛上了這溫馨美好的田園生活。(讀)
5、我們把這首詩牢牢地記在心里。(背誦)
四、拓展品讀——心境之讀
1.拓展《四時田園雜興》之二
2、比較兩首詩
五、積累古詩,激發興趣
師:是啊!鄉村是那么恬美、秀麗,字字都洋溢著一種平和、寧靜的氣氛。歷來許多詩人就以描寫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為主,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這樣的詩,就叫——田園詩。同學們課下可以繼續搜集、品讀更多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
現在我們趕緊把第一首抄寫下來。看看哪個字比較難寫,需要老師幫忙的?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7
【文本分析】
這首詩是《九年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 下冊),第六組《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田園詩。該組教材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四時田園雜興》是一幅生動的鄉村風光、田園意趣圖,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學難點】
流傳至今的田園詩真實地描寫了鄉村的質樸生活,充滿恬適,也充滿辛勞。要讓身處水泥鋼筋懷抱中的城市人體會鄉村生活,有著時空的隔閡和生活經驗匱乏的艱難。
【教學策略】
提起鄉村,其實很多學生都有話說,每個人心目中的鄉村都不一樣。通過文本的朗讀,鄉村生活中村民們的繁忙和小孩的意趣躍然紙上;再通過圖畫的補充使畫面變得具象;接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討論擺脫圖畫帶來的局限,使鄉村印象變得豐滿、靈動。讓學生充分的被這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所吸引,產生熱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設計】
一、初讀詩歌。
1、寫課題。
2、齊讀課題,解題。
3、說說你印象中的田園生活,背誦學過的描寫農村的詩。
4、自讀詩。要求讀正確了,讀通順了,讀懂了。
二、品讀詩歌。
1、結合插圖說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
2、你覺得詩的哪一句寫得有意思?
『預設』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抓住“學”交流:小孩是真的正兒巴經的“學”嗎?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學著大人的樣兒玩過?你們在做這些的時候心情如何?其他小孩都在“學種瓜”嗎?
得出結論:原來他們自娛自樂,學著大人的樣各自玩啊!
你們想不想也來學著做詩玩玩?(實踐的體驗)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抓住“各”交流:童孫們各自在玩,大人們則各自……?農民們都只是耘田、績麻嗎?大人們可能還當家做些什么事?你讀了這兩行詩之后有什么感受?
得出結論:“晝”、“夜”讓人感受到農民的辛苦,但“當家”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耕耘的喜悅。
把前兩行詩也來改改。(實踐的體驗)
三、寫一寫。
請同學們默讀整首詩,把你剛才想到、看到的情景理理順,挑你喜歡的情景寫一段話。也可以把你剛才寫的片段詩整理成一首詩。
交流展示、評價學生短文。
了解作者,背誦古詩。
四、拓展。
欣賞其它幾首田園詩歌,感受田園詩歌的魅力。
五、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當家 勤勞樸實
各
學(玩) 聰明伶俐 活潑可愛 自由自在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
2、理解詩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意。背誦古詩。
3、感受田園勞動生活,體會村民勞作的辛苦。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晝、耘、績三個生字,掌教握1個多音字。“雜興”一詞的理解。
2、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和情趣。
教師準備:教具準備:常規、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讓學生齊讀古詩《鄉村四月》。
2、這首詩描寫了農村什么景象?<學生講述>
設計意圖:《鄉村四月》與《四時田園雜興》這兩首詩都是描寫古代農村景象。學習方法相似,有利學習本課。
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范成大的詩《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也是描寫農村風光的。
2、板書:四時田園雜興
3、學生自由讀題。
4、師釋題義:“四時田園雜興”:四時,是指春夏秋冬。田園,這里泛指農村。興,指興趣,引申為即興創作。雜興,指隨興寫來。“四時田園雜興”的意思是指:從一年四季的田園風光引發的各種即興作品。
三、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吳郡(今江蘇吳縣)人,南宋詩人。請同學們看資料對作者更深的了解。
設計意圖:讀者只有對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對話,和詩人對話,明詩意,悟詩情。
四、朗誦詩,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讓學生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整體感知誦讀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讀法及“興”字讀第四聲。
3、請看掛圖,哪些詩句描寫了畫面。
4、指名朗讀、分組讀、互相學習欣賞。
5、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試著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懂詩句。
6、全班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農村生活經歷及自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講講詩意思。<教師要用鼓勵贊美的話給學生肯定,并隨機點撥>
設計意圖:以自讀、自悟為主,培養學古詩的能力。
五、品評朗讀,感悟詩情、詩境。
1、學生閉上自己的雙眼,教師朗誦詩,讓學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自由誦詩,邊讀邊想象詩歌中所描寫的畫面。
3、逐句品評,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寫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間除草,夜里還忙于織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寫出了勞動人民晝夜不停勞作的辛苦,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同情。第二句描寫了村里兒童不懂得除草和織布。但他們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著種瓜。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童趣,同時看出了當時兒童生活的單調。也看出了農村安靜,祥和,具有濃弄的鄉土氣息。
設計意圖:感受田園詩歌的美。
六、拓展視野。
1、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他們每天在干什么活?辛苦嗎?你們在家玩什么?能幫大人干什么?
2、背誦默寫這首詩。
設計意圖:古代村民與現代村民相比,有什么異同。
教學反思: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生活的實際,借鑒《鄉村四月》學習方法。學生以自讀、自悟,自學。展開想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這首詩。學生容易理解內容,詩意。生活在農村的學生詩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04-12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03-24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09-09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11-05
《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01-23
關于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04-13
《四時田園雜興》優秀教學設計09-12
課文《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設計10-26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設計模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