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通用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1
能力目標:
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
相信理想可以實現(xiàn),要為之不懈奮斗。
教學重點:
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
理解詩中“海”和“山”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
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jié)詩。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xiàn),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cè)胫袑W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jié),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2、
導語 設計1: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 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 設計2:
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 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qū)---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yè),到師專任教。后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癡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扎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xiàn)實中“山”和“海”;
第2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讀、分析第1節(jié)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jié)寫作者什么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結(jié)果怎樣?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里“山”與“海”分別指什么?
討論明確:
(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 (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著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xiàn)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xiàn)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yè) :讀一讀寫一寫 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
重點是討論第2節(jié)詩,感知全詩內(nèi)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
一、字詞擂臺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jié),思考、分析: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jié)中的“山”與“海”又指什么?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
(1)“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達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渴望理想的實現(xiàn)。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我”不懈地奮斗,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枯干:對理想的渴望。
(3)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后,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nèi)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著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jié)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于”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么?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里主要是失敗之后仍不灰心,繼續(xù)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飄”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diào)了“我”失望次數(shù)多;“又一次次”,強調(diào)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為什么說“枯干的心靈”?
說明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jīng)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干,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xiàn)的時候,人們是多么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zhàn)勝困難。
4、寫作特點:
(1)運用象征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
(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jié)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布置作業(yè) :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海”——理想境界
象征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nèi)容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
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3、齊讀的要求
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nèi)化要求,并將兩者有機的結(jié)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現(xiàn)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品味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對“夢”的討論,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 整體感知詩歌。
【教學難點】
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明確“山”和“海”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由談“夢”導入新課
1、教師充滿感情的說:
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燦爛的、童年是多夢的,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么?是做一個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家?還是做一個周游世界的旅行家?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馳騁賽場的運動員?揮毫潑墨的書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學家……,下面請同學們談談你的夢想是什么?
2、各抒己見,各抒己夢。
3、教師小結(jié):
剛才同學們都各自談了自己美好而朦朧的夢,今天我們所要學的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就是敘述了一個大山深處的孩子的夢想,敘述他對大海的向往,并且一直不停的追尋著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山的那邊》,看看這個孩子到底在尋找什么?
二、聽誦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可以是聽磁帶,也可以是教師配樂朗讀)
師:課文中“山”與“海”的含義一樣嗎?為什么?大家可以在自己閱讀的同時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師:大家注意到了嗎?在朗誦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樣的問題?[對學生的朗誦進行指導]
生:要注意注意朗讀時的節(jié)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2、學生誦讀:
⑴第一節(jié)詩齊讀,要求用“我干什么”這樣的句式概括。
(介紹作者的簡歷)
⑵第二節(jié)自由朗讀,要求放聲有感情地朗讀。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1、⑴字詞義理解,使學生初步理解文章,在這部分著重在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默讀,思考討論一些問題:
“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鐵青”什么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xiàn)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喧騰”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么心情?
⑵從字詞深入到情感,為⑶的討論作為啟發(fā)鋪墊。
師:這句沒寫詩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詩中的寫法好不好?
生: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⑶對文本的深層含義,學生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對不理解的語句進行提問:
生:“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生:“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⑷綜合性鑒賞也閱讀,是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jié)課重點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tǒng)一,要點合理即可。)
2、重在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情感:
分小組討論,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再讀課文。例如:
⑴“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于“隱秘”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盡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⑵“哭著回來”則要讀出“我”的傷心。
⑶“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四、拓展閱讀
高爾基《海燕》,聽配樂文朗誦,比較兩首詩中的意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和哲理,并思考對現(xiàn)實生活有何關(guān)聯(lián)之處。
五、布置作業(yè)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
(本題是結(jié)合課文的練筆。“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這樣就拓寬了思路。最容易寫的還是第一次到海濱旅游,可以寫對大海的向往,到海濱終于見到大海的心情,寫大海無比壯闊的美,等等。)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能說出“海”“山”在詩中的深層含義,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詩歌凝練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邊》是一首新詩。這首詩歌以大海和群山為喻,抒寫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范之作。
學情分析:進入初中階段,是人生道路上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 十二三歲的少年,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們共同的目標,但同時也將面對種種困難。《在山的那邊》是從小時候的憧憬和向往說起的,極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從中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啟示。
學生對新詩的了解可能很少,因而在詩歌的閱讀鑒賞上會有很大的難度。結(jié)合誦讀訓練,學生讀懂詩意即可,主要讓學生對詩歌的語言特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學法指導:以朗讀為主線,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來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品味詩歌語言,并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逐漸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個性化的閱讀。
學習準備:
1、查閱作者相關(guān)資料
2、 認真預習詩歌內(nèi)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起點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shù)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學生默讀課文(小組內(nèi)部完成以下問題)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
癡( )想 隱秘( ) 凝( )成 喧( )騰 一瞬( )間
2、查字典或詞典,弄清楚“讀一讀,寫一寫”中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chǔ)上,仿照示例,用這些詞語造句或?qū)懚卧挕?/p>
示例: 喧騰――海在喧騰――海在遠方喧騰――海在遠方為我喧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3、請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兩遍,要求工整、規(guī)范、美觀。
4、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寫在下面。
三、合作探究
1、初讀,讀出音韻美。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語速、停頓等
(2)練習朗讀,要求語音正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分組讀、齊讀,要求讀得抑揚頓挫
2、再讀,讀出形象美。
邊默讀詩歌,邊圈點批畫,品讀詩中的形象,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說話。
“透過(詩中的某詞某句),我讀出了一個( )的‘我’的形象。”
示例:透過“我常伏在窗口癡想”,我讀出了一個充滿幻想的“我”。
3、三讀,讀出意蘊美
默讀全詩,分組探究
(1)“我”小時候?qū)Α吧健焙汀昂!钡睦斫馀c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聯(lián)系你的經(jīng)歷說說你對“山那邊是海”的理解。
(3)你如何理解“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當堂檢測
1、積累
摘錄并背誦其中哲理性的句子,并搜集與課文主題相關(guān)的名言警句。
2、請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擬一句座右銘,
例: 風雨之后便是艷陽天。困難是通往理想的階梯。
反饋矯正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癡想( )鐵青( )凝成( ) 一瞬間( ) 隱秘( )扎根( )
2、給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組詞。
騰( )( ) 喧( )( ) 誘( )( ) 漫( )( )藤( )( ) 渲( )( ) 繡( )
3、課外練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提示:這個海可以是自然界的大海,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
典型習題
潮汐 (王家新)
月光下 大海涌起愛的潮汐 月亮離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蕩不息
那一層又一層的潮汐呵 涌向了海灘 苦地尋覓...... 月亮因羞澀而臉紅了
——雖然大海并不曾 把她的嘴唇輕輕吮吸
大海呵 只是從月亮的流照那里 得到了一種深深的激勵 那雪白的,愛的潮汐呵 一排升騰起來 一排又跌落下去 ——就這樣來回往返
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卻是不可能的 ——大海知道這個 于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帶回到海心的深處 象為了孕育珍珠的貝殼
夾進一粒沙子 又旋即緊緊地合閉 ——只給觀潮者 留下一個永恒的謎 這是沉默 又是默許
練習:
1、給下列加著重號的注音
尋覓( ) 羞澀 ( ) 吮吸( ) 跌落( )
2、詩歌講究押韻,請你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這首詩的韻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們的知識庫中,存有很多與大海、月亮相關(guān)的詩句,請你各寫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目標:
⑴ 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⑵ 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斗”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⑶ 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2、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出自己對于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3、教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fā)學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斗的情懷。
【學習方法】
1、朗讀、背誦;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
投影儀、錄音機。
【學習設置】
1、課文感知:
《在山的那邊》是詩人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抒寫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品味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2、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認真預習《在山的那邊》詩歌內(nèi)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注釋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準備上課時在班里交流。
3、課前二分鐘:
講述成語故事《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導入一:
學生朗讀文章《會飛的蒲公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剛剛讀過的文章中,母親從小就為我埋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那是一顆怎樣的種子?(蒲公英的種子──希望的種子)在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詩歌當中,“我”的母親也為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這首詩歌《在山的那邊》,讓我們來看一下,這顆種子是怎樣生根,發(fā)芽,結(jié)果的。
導入二:
同學們,當你進入中學,跨入人生道路一個新的中國時,你一定對未來充滿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中共同的目標。《在山的那邊》這一課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體驗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在山的那邊》是詩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寫的一首詩。在詩里,他述說了童年時代美好而朦朧的“夢”──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詩人雖然已無數(shù)次見過童年時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個“海”依然遙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詩歌,從中尋求答案。
1、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二、朗讀課文
《在山的那邊》是一首詩歌,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在詩中,詩人要用形象而精練的語言來表達他反復體會的情感。我們要理解詩人的情感,就要有感情地朗讀,體悟“海”與“山”的象征意義,領(lǐng)會它們所蘊含的意味。學生先自由朗讀,再聽老師朗讀,在進行讀詩的指導。
三、整體感知
朗讀全文,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詩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著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義?
提示:“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難;“爬山”比喻艱苦奮斗。詩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會實現(xiàn)。
四、問題探究
1、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2、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3、“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
4、“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五、體會感知
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詩句中加粗的詞語:
1、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這個詞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這是寫山的顏色嗎?)
【教學方式】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然后討論回答、相互評論、補充(可由教師鼓勵學生探究問題,答案不必求統(tǒng)一,讓學生在聽讀討論后對詩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學生(過渡)對詩歌有了大概了解,還要品讀詩歌形象而精練的語句,好的詩句總有畫龍點睛處,認真進行品讀。
⑴ 自由朗讀詩歌第二節(jié),思考作者是怎樣看到全新的世界,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
⑵ 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后,可四人小組討論,共同探究以上問題。
2、朗讀指導:
教師講授朗讀知識:重音(重讀、輕讀)、語速、停頓。
教師指導朗讀,把朗讀和品味結(jié)合起來,通過反復品讀,更好地領(lǐng)悟詩歌所蘊含的意味,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感情。學生可在教師指導朗讀的基礎(chǔ)上齊讀、分讀。
【布置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語言。
2、課后練習:
讀一讀,寫一寫。
【課后記】
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啟示我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只要戰(zhàn)勝困難,堅持奮斗,理想終將實現(xiàn)。這首詩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shù)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心戰(zhàn)勝困難。但是,怎樣翻無數(shù)座山,卻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樣翻過無數(shù)座山,到達理想的境界,是教師和學生本節(jié)課需要共同探究的問題。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⑵ 初步了解詩歌的常識,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⑶ 理解詩歌的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⑴ 學生通過多種誦讀方式,培養(yǎng)朗讀詩歌的能力,品味語言。
⑵ 通過討論、點撥的方式來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理想,并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海及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進一步拓展延伸。
2、難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時間】
2020年11月23日下午第二節(jié)。
【授課地點】
淮南實驗中學七年級一班。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二、朗讀感知 整體把握
1、走近王家新:
王家新,出生于1957年,湖北人,詩人。著有詩集《紀念》《游動懸崖》,詩論集《人與世界的相遇》《夜鶯在它自己的時代》,文學隨筆集《對隱秘的熱情》等。
2、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⑴ 字音:
癡想 隱秘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 扎下 一瞬間
⑵ 詞義:
隱秘:隱藏,不對外表露。
誘惑:吸引、招引。
喧騰:喧鬧沸騰。
一瞬間:一眨眼的時間,形容非常短暫。
學生活動:點名朗讀全詩,學生反復誦讀,齊讀。
朗讀指導: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guān)鍵還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讀,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當然,感情是否真正投入,關(guān)鍵還是要看對詩的內(nèi)容的理解是否深刻。
3、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詩句。引發(fā)學生思考:
⑴ 詩中所說的“海”是什么呢,詩人怎么說的?“海”指的是什么?
⑵ 詩中的“山”含義是否相同?請指出“山”的含義。
三、師生互動 解讀探究
1、在反復誦讀和討論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⑴ “小時侯,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這節(jié)詩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⑵ 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卻“又一次次鼓起信心”?
⑶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2、詩句賞析:
⑴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⑵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⑶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四、總結(jié)反思 拓展延伸
1、總結(jié)反思:
《在山的那邊》是一首充滿了人生哲理的好詩,寓意深長。詩中“我”對大海的向往和有關(guān)海的信念表現(xiàn)得非常強烈,詩人告訴我們,為了實現(xiàn)理想,要不畏懼一切困難。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或已被你征服,或等著你征服。
2、拓展延伸:
目標在遠方
第一次看見鐵路是在家鄉(xiāng)的一個小山頭上,那年我13歲,上初二。我早就聽說大山的那一邊有鐵路和火車,我卻一直沒有見到,從我生下來一直到13歲那年,我就沒有出過大山。
13歲的那年暑假,我心情突然變得不好起來,主要是開始思考人生和未來,思考的結(jié)果是產(chǎn)生了很多死結(jié),對人生和前途充滿了過多的困惑。為了緩解我的憋悶心情,我就準備去看看那對山里人來說還很陌生的鐵路,母親也鼓勵我去看看。我?guī)е黄克腿龔堬灒粋人穿過了許多高高低低的大山,從夜里三點一直走到早上六點半,才到了有鐵路的山頭。透過黎明的曙光,看見鐵路在兩個山頭之間延伸著,像一節(jié)一節(jié)的臺階,通向遙遠的地方,又像一根一根的琴鍵,彈奏著生命的樂章。那時太陽還沒有升起來,躲在另一個山下面,映出一片紅光,染紅了那一半天空。天地處于一片肅靜和寧靜之間,那具有象征意味的鐵路就躺在天底下,默默地丈量著大地的胸懷。鐵路并沒有我想像中的那么美麗,那么富有詩意,路基行鋪滿了零亂的石子,黑黝黝的鋼軌用平常的木頭連接著,鐵路兩旁充滿著形形色色的垃圾,但我還是一下就喜歡上它了,喜歡它那種遙遙無邊的神秘韻味。
站著欣賞了一會兒,我坐了下來,疲倦和孤獨一下涌上心頭,我就著青草躺了下來,感受那黎明的安寧帶來我的沉寂享受,那樣的舒適讓我迷糊起來,不知不覺地就睡著了。正當我在夢中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一聲長長的汽笛聲驚醒了我的美夢,我睜開眼來,眼前一片明亮,太陽已經(jīng)升得老高了。一列火車呼嘯著從遠遠的一個山洞里鉆出來,“嘀噠嘀噠”的聲音一下洪亮起來,我感到山在輕輕地顫動,那火車從我的腳下疾馳著過去了,我還是能夠模模糊糊地看見火車里面坐著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從很遠的地方來,到很遠的地方去,他們肯定到過許多地方,見過不少事情。不多一會兒,火車就從我的視野里消失了,遠遠地通過鐵軌傳來列車行進的聲音,那聲音越來越小了,最后大山又是一片寂靜。
火車遠去了,大山平靜了,我的心卻不能平靜下來,腳下的路如鐵路一樣是枯燥的、平淡的,但我們生活的目標不是腳下的路,而是完成這段路之后達到的遠方,遠方有許多異樣的風景和美麗的故事,等待我們?nèi)バ蕾p。那天從鐵路那邊回來之后,我就開始用功學習起來,我知道雖然在大山里,但我生活的目標應該在遠方。
1、作者看到的鐵路僅僅是我們平常所看見的鐵路嗎?想一想,它有什么含義?
2、“火車遠去了,大山平靜了”,為什么“我的心卻不能平靜下來”?
3、作者說“我生活的目標應該在遠方”,想想看,應該是怎樣的目標?
【板書設計】
1、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在山的那邊--------------------大 海
(小時候) (群山) (長大后)
癡想──沮喪 誘惑──堅信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品味詩中的語言。
3、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夢想應如何實現(xiàn)。
【教學重、難點】
1、詩的朗讀。
2、語言的理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的童年一定有很多夢想,能將心中的秘密告訴大家嗎?(學生暢所欲言)詩人王家新在小時候也有一個美麗的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閱讀詩歌《在山的那邊》,傾聽詩人的心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關(guān)上書,聽老師范讀全詩,注意朗讀的語氣、速度、重音(讀得重的詞語)。
2、學生談聽讀課文后的感受。
3、教師略談詩的語言美,并提出朗讀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讀出語氣。
4、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5、請一名學生朗誦后,其他同學評議,教師最后點評。
6、齊讀。
三、精讀課文,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教師點撥: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向往,長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尋他。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
2、學生小聲或默讀詩歌,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什么意思?先個別思考,再小組討論,然后將自己的觀點在全班交流,教師注意點評。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
四、賞讀課文,品味詩歌的語言
1、教師點撥:
詩中的“我”對大海是這樣熱烈向往,為了實現(xiàn)理想不懈追求,而這些都是詩人通過精美的語言告訴我們的,同學們,讓我們默讀詩歌,將你認為用得特別生動的詞語作上記號,想一想,你為什么認為它用得好;將你不理解的詞語也作上記號,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集體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力爭當堂背誦。
五、練習
1、用“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分別造句。
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掌握重點字詞“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等。
2、過程和方法: 加強合作學習指導,引導和組織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⑴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⑵ 樹立理想,培養(yǎng)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初讀文章,感受內(nèi)容
一讀,辨字音。
重點字詞: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二讀,知大意。
給詩歌另擬個小標題,例如:我心中的大海;山里娃的夢……
三讀,理內(nèi)容。
從不同角度概括詩歌兩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
1、第一節(jié)西我渴望山那邊的海,第二節(ji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
2、第一節(jié)寫我童年的向往和困惑,第二節(jié)寫我長大后的感悟和信念。
(朗讀方法可多樣化。自由朗讀,齊讀,男女分節(jié)讀等,可視情況靈活運用。力求以形式豐富的朗讀,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對詩的內(nèi)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整體的印象。)
三、細讀課文,質(zhì)疑探究
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nèi)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
1、“山那邊的山啊,為什么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這里的‘種子’是指什么?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
3、“‘山的那邊是海啊,用信念凝成的海’,為什么說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
妙詞佳句賞析: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賞析: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
賞析: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jīng)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更堅強了。
四、精讀課文,設計腳本
好詩不厭百回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試模仿例子,從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感情等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朗讀設計,編寫朗讀腳本,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淋漓盡致地演義出來。
例:
1、哦,山那邊/是海嗎?
提示:“是”字重讀,句子呈升調(diào)。要讀出充滿疑惑和向往的語氣。
2、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應重讀,要讀出肯定的語氣,突出實現(xiàn)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堅定。
先由學生獨立設計,小組內(nèi)交流、試讀,然后在班級展示。
明確:第一節(jié)情感變化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第二節(jié)情感變化為堅定──渴望──充滿信心、樂觀。
最后融合全班的設計成果,聲情并茂地朗讀全詩。
五、體驗與反思
經(jīng)過這樣反復的朗讀,你們明白了詩中的“山”和“海”象征什么嗎?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六、布置作業(yè)
1、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2、背誦全詩。
【相關(guān)鏈接】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飛,飛──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飛,飛──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飛,飛,飛──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的詩哲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閃耀著理想的光芒,可以將其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它們都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并且抒發(fā)了實現(xiàn)理想時的喜悅心情,同時它們也都借助象征手法含蓄地表達詩的主旨。
今天和明天
【巴基斯坦】
卡斯密
誰今天去播下種子,
明天他就能在田里采集秧苗,
誰今天可恥地意志消沉,
明天他就會痛苦地死掉。
最好在自己的斗爭中去感受一切。
歡樂、苦難、悲悼,
因為通向未來的光輝勝利,
道路只有前進的一條!
你若想明天砌座房子,
今天就得準備好石頭,
你若想明天活在世上,
今天就得選擇朋友。
你若想明天獲得自由,
就得一心沖出地獄,
因為開啟明天的鑰匙,
今天你已經(jīng)掌握在手!
【課后記】
朗讀技巧的指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以讀代講是本課最大的成功之處。因此,一開始教師就要花心思,動腦筋,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從而達到讓學生愛上這篇文章,愛上語文。
以往的常見的教學方式是不管什么文章,拿過來統(tǒng)統(tǒng)逐段逐句地進行肢解,將文章分割成好幾個知識點:這句話有什么含義?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好處是什么?……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帶來的課堂氣氛必然是被動的、沉悶的、壓抑的。而缺少瑯瑯書聲和學生個性化見解的課堂,也是失敗的。
而學習詩歌,必須反復朗讀,通過朗讀來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
因此通過指名朗讀、全班齊讀、男女分節(jié)讀和品讀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自己閱讀、理解、體驗、感悟詩中之情,詩中之韻。“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掌握“癡想、隱秘、鐵青……”等詞語;
2、逐步掌握閱讀詩歌的技巧,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和思考,領(lǐng)悟“海”與“山”的含義;
2、通過討論,明白關(guān)鍵句及優(yōu)美句的含義與運用;
情感與價值:
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勇于追尋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詩歌的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2、理解“山”和“海”的深層含義。
學習方法: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隔著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這首詩,去感悟夢想與追夢。
大家翻開課本第2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在山的那邊》(板書題目、作者)。這首詩呢,是作者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山的那一邊是什么;一起來探討,來自邊遠山區(qū)的作者,他是如何追求理想的;想想我們能從這當中得到什么啟發(fā)。
二、檢查預習
1、之前已經(jīng)安排大家回去預習課文了,現(xiàn)在大家先集體朗讀一遍課文,完了找兩位同學上來給加點字注音。理解詞義。
癡想chī隱秘yǐn鐵青tiě凝成níng喧騰xuān誘惑huò一瞬shùn間朦朧ménglóng扎根zhā
癡想:不能實現(xiàn)的癡心想法。
信念: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
失望:
①感到?jīng)]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
②因為希望未實現(xiàn)而不愉快。文中是指自己的希望落了空。
誘惑:
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
②吸引、招引。文中是指山在吸引著我。
依然:依舊。
喧騰:喧鬧沸騰。文中指大海的洶涌澎湃。
隱秘:隱蔽、不外露。
凝成:聚集在一起。
一瞬間:一眨眼之間。
2、找同學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讀后感。
三、朗讀訓練
1、老師范讀。
2、各自練習朗讀,用斜線劃出停頓,用圓點標出該讀重音的詞語。
3、分別找兩個同學朗讀兩大部分,大家點評。
4、集體朗讀。
四、課文研討
(一)局部品味:詞句理解,問題探討(學生提問為主,而后補充)。
1、如何理解“癡想”在文中的意思?——原意是發(fā)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
2、“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3、“鐵青著臉”是寫山的顏色嗎?——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這一句是什么意思?——“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xiàn)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幻想全然落空。
5、“哭”蘊含怎樣的情感?——滿懷希望,結(jié)果大失所望,因此哭;艱苦付出,卻無所回報,傷心而哭;上了當,被媽媽騙了,因委屈而哭……
6、“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種子”指什么?能“飄來”的東西應是輕的.,為什么能扎下深根?——“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飄來”寫出童年的我對人生的這里似懂非懂的神態(tài)。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人生感悟越來越深,所以說“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7、“山頂”的誘惑力在哪里?——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8、為何隔著崇山峻嶺,作者還能聽到海的“喧騰”?——作者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9、如何理解“枯干”?——“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在體驗失敗或者挫折以后,要總結(jié)出自己如何去面對現(xiàn)實。所以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10、“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節(jié)詩的含義?——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路上回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不向困難地頭和彎腰,最終就必將戰(zhàn)勝困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譜寫出燦爛的人生來。
11、“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先要想為什么“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再想照亮前后的心情,能體會到那一種驚喜,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興奮、驚喜。
12、在第二節(jié)詩中,“一次次”變換著出現(xiàn)了三次,集中地突出地寫出了“我”對“追尋”的一種怎么樣的精神?——執(zhí)著。
(二)概括兩節(jié)詩的內(nèi)容:提問、總結(jié)。
1、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
2、第一節(jié)詩,寫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
3、第一節(jié)詩寫的“山”和“海”就是現(xiàn)實中“山”和“海”,第二節(jié)詩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了信念。
板書:
第一節(jié):童年時——現(xiàn)實中的“山”,媽媽說的“海”——想望、困惑
第二節(jié):長大后——“山”象征困難,“海”象征信念——拼搏、奮斗
(三)整體感知:揭示詩歌的象征意義,體現(xiàn)的哲理。
1、標題為《在山的那邊》,那么,山的那邊究竟是什么呢?——海。(板書:山——海)
2、“山的那邊是海”,這個“海”是怎樣的“海”呢?在詩歌中找答案。——“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板書:信念、全新)
3、為什么說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是“全新的世界”?課文的導讀提出一個問題——作者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大家想想這個問題。(揭示“海”的象征意義)
舉例子說明:大家到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沒有?知道這些著名學府是怎么樣的嗎?這些大學的校園里你沒有到過,只是你想像中的校園。用詩中的句子來說,這些大學就是你想象中的“海”;所以說,“海”是作者主觀想象的海,并不是自然景物中的大海。但是,當你一踏進這些校園時,學校里的一切,就會給你一種特別美的感覺,這種感覺用詩中句子來回答——全新的世界。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所說的“海”是指人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或者說奮斗目標,即理想。(板書:海——奮斗目標、理想的象征)
4、既然說“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那么,作者為了實現(xiàn)看到這個“全新世界”的“海”,沿途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山。(板書:山)
5、“山”又有何特點呢?——“鐵青著臉色”、“無數(shù)座山”。(板書:鐵青、無數(shù))
6、“鐵青”、“無數(shù)”的含義?請舉例說明:為什么說山是“鐵青”和“無數(shù)”的?揭示“山”的象征意義。
鐵青: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來就像“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里怪我癡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無數(shù)座山”的象征意義:要實現(xiàn)理想,得克服長期性和艱巨性。人們起初往往對此估計不足,一旦達不到預期目的,就大為失望。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多次。隨著認識不斷深化,才能對長期性和艱苦性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詩人告誡人們,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由此可見,“山”是指阻攔我們前進的障礙物,我們要實現(xiàn)理想而必須克服的困難和挫折。(板書:困難、挫折)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斗”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2、深入詩歌意境,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3、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出自己對于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
4、激發(fā)學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斗的情懷。
【教學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
對無數(shù)座山的理解。
【課前準備】
讓學生預習《在山的那邊》詩歌內(nèi)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注釋中的問題;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預習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詩歌朗讀”,并提出朗讀注意事項。學生認真聽讀。)
詩歌通過精煉、優(yōu)美又有節(jié)奏的語言抒發(fā)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通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整體感知
1、訓練朗讀:
⑴范讀:山那邊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
⑵學生齊讀。
(教師放音樂,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
⑶學生自評。
提示: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guān)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nèi)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教師出示思考題)
⑴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含義是什么?
⑵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nèi)容。
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提示: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
評析:通過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及詩歌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與探究,研讀與賞析
師: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nèi)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寫出了作者什么心情?用了什么寫法?師引導學生理解: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扎下深根?師引導學生理解:“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扎下深根。
師引導:飄來的東西確實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么好處?師引導學生理解:這句的三個數(shù)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diào)了“我”失望次數(shù)多;“又一次次”,強調(diào)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的枯干的心靈”怎么理解?師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因為要實現(xiàn)理想必須經(jīng)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堅強了。
師:朗讀這句一定要充滿對理想的渴望,請你試試。
(學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5、“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的含義。
師引導學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xiàn)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6、同學們有沒有過成功的經(jīng)歷?鼓勵學生用洪亮的聲音回答,調(diào)動學生激情。然后讓學生帶著這種激情去齊聲讀課文。
7、師:讀了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誦下來了?
五、體驗與反思
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shù)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1、學生結(jié)合自己經(jīng)歷談啟示,教師適當引導:
師:正是在艱難曲折的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這首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5-29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2-22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1-08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12-06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01-07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8-15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10-27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設計12-10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