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中國民族強大的力量與英雄氣概,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檢復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舉世無雙的珍貴歷史文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珍貴在哪呢?課文從兩個方面向我們作了介紹,還記得是哪兩個方面嗎?生回答。
板書:
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形象鮮明
二、講讀第二段
1、師:第二小節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2、我們的教室有多大?全校有多少人?通過對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講讀第三段
1、過渡:
秦兵馬俑都有哪些類型?這些兵馬俑又具有怎樣鮮明的形象呢?讓我們再次走近秦兵馬俑,細細地讀一讀、看一看,我想,你一定會有更多收獲的。
快速瀏覽課文4~8小節,說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秦兵馬俑的哪些類型?瀏覽后生回答。
板書:
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馬俑
2、重點講讀“將軍俑”:
師:俗話說的好:“軍不可無將,國無良將莫興兵”。秦始皇之所以能橫掃六國,與其擁有眾多良將是分不開的。因此,課文首先就向我們介紹了將軍俑。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將軍俑的?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第四小節,其它同學思考,將軍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否用一二個詞概括一下他的個性特點。
⑴ 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將軍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⑵ 再讀第四小節,討論交流:
為什么將軍俑給你這樣的印象?
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討論,師相機引導點撥,可簡要介紹秦時著名的將軍,如白起、王翦王賁父子、蒙恬等。還可以介紹長平之戰,重點感受將軍的英勇威猛、經驗豐富、運籌帷幄,讓學生心里豎起一個鮮活的將軍的形象。
⑶ 指導朗讀:
讀出將軍俑的威武神勇、經驗豐富。
3、采用相同的學法自學或選擇伙伴合作學習其它幾種俑:
組織交流:
分別用一二個詞概括某一種俑的個性特點,然后說說為什么,讀出這種特點。
生自由上前板書,師相機引導點撥。
4、引導學生比較這六種兵馬俑的相同之處:
忠君愛國、各盡其責、英勇善戰、沉著鎮定。
5、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體會嗎?生自由談體會。
6、講讀第8小節:
過渡:
這些兵馬俑不僅個性鮮明,而且個個忠君愛國、各盡其責、英勇善戰,難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戰、所向披靡了。大戰在即,讓我們走近這些兵馬俑,去靜靜聆聽他們的心聲吧!
⑴ 默讀第8小節。
⑵ 讀后提問:
你聽到了什么?為什么你能聽到這些心聲?
⑶ 進行寫話練習:
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
三、講讀最后一段
1、小結過渡:
精美絕倫的秦兵馬俑,在藝術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難怪作者在了解了秦兵馬俑之后,不由自主地發出了這樣的贊嘆──
引讀最后一段。
板書:
展現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2、補充英國前首相、新加坡總理等人參觀兵馬俑后的留言,讓學生進一步感覺兵馬俑的`巨大價值,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延伸
1、總結:
正因為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所以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塑造一個個鮮活的兵馬俑,模擬軍陣的排列,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所以說,不看兵馬俑就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兵馬俑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人類文代的共同寶貴財富。
2、延伸:
同學們,學了課文,你對秦兵馬俑又有怎樣感受?還有哪些感興趣的方面呢?
3、結束語:
同學們,秦兵馬俑是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遺產,值得我們去了解、去研究。關于秦兵馬俑,還有許多未解的謎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繼續開展研究。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背誦課文中的精彩片段。
2、繼續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了解研究兵馬俑,為秦兵馬俑設計一份導游詞。
【板書設計】
19、秦兵馬俑
將軍俑 威武勇猛 久經沙場
武士俑 忠君愛國
規模宏大 類型眾多 各盡其責
形象鮮明 英勇善戰
馬 俑 神態各異
展現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案例分析】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針對本文篇幅較長,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教者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學會預習的優勢,在第二課時的設計上大膽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點以及根據實際情況,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上做了一點嘗試: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教者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采用多種方式對“神態自若”“擎著利劍”“惟妙惟肖”等詞語進行深敲細酌,逐一品味,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的接觸,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教者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重難點的突破。比如課文的第二段,這一段分三方面來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一是介紹了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的總面積20000平方米和坑內兵馬俑總數近8000個;二是介紹了一號坑的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以及坑內兵馬俑總數6000個左右;三是介紹了一號坑上面的主要設施和作者的觀后感。因為條件所限而無法讓學生欣賞到相關的錄像片段,所以僅讓學生通過這些數字去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是很困難的。教者利用教室、全校學生總人數作為參照對象。看著自己算出的結果后學生們不由得發出了陣陣的驚嘆聲:“哇,三個俑坑竟然這么大啊!”“這么多兵馬俑啊!”“果然規模宏大!”……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18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04
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2-24
《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2-24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點評04-25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篇05-19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篇06-06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5篇05-14
《秦兵馬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