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學設計模板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2、學習古人敘事抒情的方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4、積累文言詞匯。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要求學生對三峽有些了解;
2、 收集有關長江或三峽的詩句。
教師準備:
1、網上搜集有關三峽的圖片,各個角度的精選一副;
2、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詩句。
三、教學過程
1、導入:認識作者酈道元,是在《中國石拱橋》,它提到了《水經注》,回憶書的內容,《水經注》是記敘我國江河分布的專著,提到我國的江河,長江與黃河最具代表性,關于黃河的詩句我們學了不少,那么關于長江呢?(師生共同吟誦有關長江的詩句)
2、長江確實壯美,尤以三峽為甚,讓我們目睹一下三峽的美景。(多媒體展示三峽的美景)三峽指上游自重慶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間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都說瞿塘雄、巫峽絢、西陵險,下面的幾句詩各是寫哪個峽的?是否驗證古人的說法?
多媒體展示:有關三峽的詩句。
⑴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⑵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 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⑸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⑹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⑺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⑻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注:此設計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三峽的特征,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他們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
3、看著現代的畫面,讀著古人的'詩篇,我們知道,長江不僅壯麗于現在,更壯麗于過去,你覺得三峽最美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還是朗讀過后再來解決。(學生齊讀)
4、復習生字詞,再次齊讀課文。
多媒體展示:本文的生字、讀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闕處 襄陵 絕巘 囑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飛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長嘯 重巖疊嶂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強化學生的誦讀能力,切實抓好基礎。)
5、師生帶著尋美的眼光找尋三峽最美的所在,教師引導:在山水。
(學生回答一有沾邊,便及時鼓勵:你們跟酈道元真是心有靈犀,他也覺得三峽美在山水)
6、好的詩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個字都會翻譯,因為美需要的是體會而不是肢解,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文中三峽的美景。(各組一名學生限時1分鐘描繪)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7、教師點評:這幾位同學描繪的重點應該在哪些方面?(在山水)點出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
8、山是雄奇、險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對美景,你總不能說好美好美,古人可沒照相機,他如何傳達目睹的美景,一是認真觀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運用恰當的語言。聯系你所見過的山,運用你腦中描寫山的詞庫,你能說出哪些?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山的詞庫。
險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崢嶸 連綿 逶迤
千山萬壑 峰回路轉 峰巒疊嶂
懸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嶺
文中如何寫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注:此項環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積累詞匯)
9、教師點評:我覺得是酈道元描繪的山美,他是針對山的高這個特點進行描繪,而你們還談不上描繪,只是詞語的堆砌,因為你們腦中并無一副完整的圖畫。現在,試想著有一副水的圖畫(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說出哪些詞語來描繪?
(小組競爭進行想象積累性的描繪)
(注:利用初中生好勝的心理,故意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激起他們思考的激情)
10、這次是你描繪的水美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先看一下酈道元的水,萬物因水而有靈性,水因季節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酈道元在描繪水時是分季節來寫的。
多媒體展示:水因不同季節呈現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絕。
春冬之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秋之景: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多媒體展示:總結描寫各類水的詞庫: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騰 咆哮 澄清(澈)
洶涌澎湃 浩浩蕩蕩 波瀾壯闊
驚濤駭浪 萬丈狂瀾 煙波浩渺
碧波蕩漾 飛瀑濺玉
(注:此環節把文本和課外積累相結合,牽著他們帶著好勝的心進入下一環節)
11、教師點評:我覺得還是酈道元描繪的水美,水不可能脫離其他事物而單獨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細沙、鵝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綠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與懸崖、巖石同時出現,作者沒有只看到單純的水,而是把水與周邊的景物緊密相連,這樣,有個性的水,三峽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現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對偶句,句勢略有變化,這樣讀起來很有節奏感,語言顯得精煉,充滿生氣。
12、讓我們再次欣賞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語言美。(學生齊讀)
13、多媒體欣賞圖片:找出與之相符的詩句,體會文中簡練的語言。
⑴ 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
⑵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⑶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⑷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⑸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巒翠微。
⑹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注:此環節為課外拓展,在欣賞放松的同時積累知識,增強文化底蘊。)
14、詩句再好,意境再美,終究是別人的,還好現在引用不用付專利。我們能否學著用優美簡練的語言進行描繪。選定你想描繪的一副山水畫,結合文中的句勢,等下同學們一起對號入座,能對得上號,說明你觀察仔細,對得上號,又能贏得同學的掌聲的,證明你已學到本課的精髓了。
(注:此環節為課內兼課外的習作,訓練學生的觀察、書面表達能力。)
15、小結:點評學生習作,道出本節課重點,學習短小優美的文章,講究手、腦、口、眼并用,讓我們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詮釋一下美。
【《三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峽》教學設計12-06
《三峽》教學設計09-15
三峽教學設計03-31
《三峽》教學設計01-07
《三峽》的教學設計03-21
三峽教學設計06-10
三峽教學設計05-07
三峽教學設計06-10
《三峽》的教學設計12-05
三峽的教學設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