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的葉》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經歷一個對樹葉從“摘”到“撿”的認識過程;
2.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
3.了解一些關于不同種樹葉的基本知識;
4.初步意識到觀察是細致的。
教學準備:
小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幾片落葉;
個人探究:統計記錄筆記。
教學思路分析:
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三課,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課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學觀察。對大樹的觀察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觀察,而這課是學生將宏觀觀察轉向一個小局部觀察的開始。可以說這課是引入細致觀察的一個鋪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和粗淺,但是就是在這些看起來沒有什么好觀察、非常粗淺的觀察對象中引領學生發現更多。關于“什么是區分不同種樹葉的.標準?”對葉子的整體進行一個初步的觀察,為以后兩節課對樹葉進行細致的局部觀察做好鋪墊。
教學活動過程:
一、了解樹葉的收集情況,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撿”樹葉。
1.同學們看到你們收集了這多的樹葉,我真高興。那老師問你們這些樹葉是從哪些地方收集來的?(回憶收集樹葉標本的地點)
2.你們怎樣收集到這些樹葉的呀?
3.討論:為什么不能摘葉子?
二、統計撿來的各種樹葉。
1.這么多的樹葉放在桌子上我們給它們整理一下,作個統計。
2.統計自己撿了幾片樹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3.同學拿出統計記錄本做統計記錄。(個人探究)
4.不如將我們小組所有的樹葉合在一起,統計我們小組一共有幾種樹葉?
5.小組商量我們小組有幾種樹葉?(小組合作探究)
6.匯報統計結果。
①統計好了嗎?哪個小組愿意將你們的統計結果告訴大家?
②學生匯報自己小組的統計結果。(各小組逐個匯報)
三、討論同種樹葉判斷的標準。
1.你們小組把哪些樹葉分為同種樹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分組向全班學生展示自己的區分情況。
3.你們是按照怎樣的標準判斷這些樹葉是不同種樹葉的呢?
4.小組討論:我們剛才給樹葉分類的標準。
5.匯報自己小組商量的結果。
6.教師記錄(板書)。
7.分析各小組的判斷標準。
①教師記錄標準:
顏色
大小
形狀
葉柄
……
②剛才我們大家都說了自己的標準,你們贊同哪個小組的說法?
③小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說自己的理由。(學生到講臺上來展示自己的質疑理由)
④初步開始關注樹葉的各種屬性。
四、課后記錄
下課后去檢一些你認為是同種樹的樹葉。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