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作業布置中的減負增效》教學設計
摘要:
從現行的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和各級部門要求的課時安排來看,化學教學面臨著教學時間不足、教學內容較多、課程進度過快、作業過多的問題。為了將學生從過重的課業負擔尤其是作業負擔中解脫出來,筆者認為就要進行作業設計的思考。具體做法: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將整體的作業分散處理,這既保證了作業量,又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關鍵詞:減負增效? 分散作業 解決方案
一、減負增效作業設計思考的原因
近年來,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切實要求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尤其是減少學生作業量。而作業具有落實和鞏固知識目標、延伸課堂、提升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等功能,在學生學習中所占有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就目前我市的初中化學教學總體情況來看,在規范教學行為的要求下,化學教學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按照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化學課在九年級為每周3課時,而就人教版教材來講,上下冊12單元,按照上學期18周、下學期16周的安排,還需要安排近8周的復習時間,總的新課教學時間大致為26周。因此,學生的作業量,可想而知。而中考的競爭日趨激烈,按照要求,初中生每天課外作業總量不超過1.5小時。對于九年級學生,化學學科每天作業大致要求在10—13分鐘左右。這種情況下,如何能讓學生減負增效,真正將學生的負擔減下來,就成為了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
二、初中化學個性化作業類型
(一)記憶性作業
因為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所以基本的化學知識如九年級化學課本中的元素周期表、一些重要的化學概念、化合價等知識點都要求學生記住,然后去運用。但是,一味死記硬背是不可行的,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興趣。于是我引導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成順口溜形式,來幫助學生記憶。在檢查這種記憶型作業中,既能夠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在背記的過程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基本表達能力、概括能力。
(二)閱讀型作業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更體現出時代性、實用性。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閱讀材料”和“選學內容”。例如,課本中“空氣質量日報”“綠色化學”;“水的組成揭秘”“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一些措施”等等。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閱讀學習相關的內容在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理解,感受化學學科的魅力所在,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
(三)實驗型作業
這種類型作業主要以教材后面的“課外實驗為主”。事實上大量的化學結論都是需要在實踐中得來的,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可以把抽象的結論和化學公式具體化、形象化,進而化繁為簡,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達到提升興趣和鍛煉學初中化學
三、具體作業設計解決方案
目前,作業改革也是課堂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依托《課堂自主學習單》應用的“125一模多樣”高效課堂改革,一個主體,20分鐘左右自主學習,“導、學、展、點、練”五環節教學,深入研究課堂,研究作業,提高教育教學績效。結合課程改革的實施,對于學生的作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讓學生吃飽、吃好而又不顯著增加學生負擔,達到了“少食多餐,便于消化”的目的。
第一部分,課前作業。
《課堂自主學習單》是我校使用的.用于學生當堂完成的輔助教學資料,由教師設計,學校印刷,供學生上課使用。內容大致包括知識點回顧、預習導學、探究新知、當堂檢測幾個部分。前兩部分用于學生課前作業的準備,主要以填空的形式,設計完成時間課堂前3分鐘,用于引入新課。設計內容為上一課時的知識要點、基礎概念和重要實驗操作。預習導學為本課時要點,一般設計為填空或者簡答,題量設計在5分鐘以內,供學生課前的預習新課使用,學生于課前預備時間完成,也可以前一天預習完成。這一部分結合我校“125一模多樣”課堂實施的五環節中的“導”部分。
第二部分,課堂作業。學生的課堂作業主要由《課堂自主學習單》的探究新知和當堂檢測構成。探究新知一般按照教學內容不同分為知識、理論性內容和探究實驗性內容兩部分。如涉及到《原子的結構》《元素》等化學基礎理論的課題,設計為以自主學習和合作研討為主的知識點整理。通過自學課本、提出問題、組內研討等環節完成這一部分的學習。如涉及內容為《空氣》《氧氣》等化學基礎實驗或者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則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利用教師準備的分組實驗或者演示實驗器材進行合作探究,記錄現象,總結結論。在教學環節中,具體實施為五環節中的“學”部分。結合教學在五環節中的“練”部分,完成另一部分課堂作業——當堂檢測部分。當堂檢測依托中考題型,設計為選擇、填空或者簡答,個別課時出現計算題型。設計題量不超過5分鐘,由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中實施,要求當堂完成,當堂反饋結果,當堂糾錯,針對重點、難點、考點,強化練習。
第三部分,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的設計,在于精選。我們要摒棄重復的機械化的作業題,結合課前作業、課堂作業內容整體考慮課后作業的設計,既要突出重點,強化考點,又 要 避 免 重 復 。 我 校 使 用 教 師 針 對 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的作業手冊來實施。作業手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
1.適量原則
要落實減負,要控制作業時間,作業量是關鍵。按照要求,整體作業量的設計以中等學生10分鐘左右完成為宜,題型以選擇、填空、簡答為主,習在《元素》《溶液的濃度》等課題中出現計算。一般設計總題數包括選擇在內10個小題左右。
2.目標指向明確
以中考為導向,以突出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標設計作業題。從目前我市中考化學題目設計整體情況來看,現在的題目設計緊扣課程標準,近些年來從未有一道偏、難、怪題出現。所以,作業題目設計符合中考題型和難度。我們應把握好每個章節的重點和難點,突出文字描述性習題的設計和知識遷移性習題的設計,強化知識的靈活應用。
3.兼顧分層
作業設計中,分為基礎類作業和提高類作業兩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按照學生的層次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學困生,應設計基礎類作業,以整理知識點和完成經典習題為主,有意識地強化識記,設置梯度,逐漸提高;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提高類作業,注重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對于拔尖的學生,以探究性作業為主,以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總之,作業設計的目標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量的練習,學生的學習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繁重的作業卻會使學生苦不堪言。對此,教師應進行大量的“備課”和研究,嘗試分散式的作業設計,將學生從作業負擔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童寶康,張于君.新課程理念下化學作業布置的功能與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6):17-18.
[2]孔穎.與化學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作業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4).
[3]于志敏.初中化學探究性作業設計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3).蘭州市“十二五”2014年度省級規劃課題《九年級化學課程作業設計與實踐》成果論文。
【《初中化學作業布置中的減負增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減負增效從我做起的教學計劃02-20
減負增效工作計劃07-06
減負增效提質總結11-22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布置論文04-20
對作業布置的教學反思范文01-10
歷史作業的布置教學反思10-12
小議減負增效議論文04-12
關于減負增效議論文11-24
教師減負增效承諾書精選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