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4 20:17:0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教學設計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教學設計

  [宋] 蘇軾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黃塵。

  秋霖暗豆漆,夏旱臞麥人。

  逆旅唱晨粥,行皰得時珍。

  青班照匕箸,脆響鳴牙齦。

  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適,浩蕩寄此身。

  爭勸加餐食,實無負吏民。

  何當萬里客,歸及三年新。

  教學目標:

  (1)讀懂詩歌,借助詩歌和背景資料準確理解詩人示兒的內容。

  (2)體會和學習蘇軾苦中作樂、豪放豁達的性格。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每一個中國人,對于粥,都不陌生,依稀總有一些回憶。它連接著過往的歲月,也許包含著一段清貧的歷史——潔白無染的形象中倒映著純潔的心靈。粥與中國人的關系,與粥本身的形態頗為一致:粘稠綿香,水乳交融。

  “粥”是個會意字。從米,從二弓。“米”就是指米粒,“弓”意即“張開”、“伸展”。“米”與“二弓”走到一起來,意思再也明白不過了,表示“把米粒從左右兩邊同時張開、伸展”。漢字之美,漢字之妙,就是如此生動貼切地在這樣一個簡單“粥”字上展示了出來。

  粥的廉價與方便致使它很長一段時間并不被貴族所看好。在大災之年,“施粥”成了一種慈善手段,因此在多數上層人士看來,喝粥只是窮困人家以及災民的食物。這種情況直到宋朝才有所緩解。《太平御覽》中“飲食部”有“糜粥”一節, 首次把粥“冊封”成國食。讓我們來看看宋朝的文人對食粥有多么的喜愛。

  說起吃,不得不提蘇軾,他在吃了豆漿中摻入無錫貢米熬煮的粥后,寫下《豆粥》一詩,其中就有這么一句“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他還寫過一首與粥相關的詩歌,名為《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這里寫的是另一種粥——“豌豆大麥粥”。東坡先生的文字中還提道,粥“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

  1、讀詩題(學會從題目中窺探詩歌內容)

  (1)讓同學們從題目中找出能夠了解到的信息:

  地點:湯陰(相州,河北西路)

  事件:得一碗豌豆大麥粥

  寫作緣由:示三兒子? 了解“示”在詩題中的意思。

  (2)了解創作背景:

  蘇東坡是文人,喜歡舞文弄墨,熱忠于吟詠,當時又正值黨爭之世,其中的危害可想而知,好心的朋友經常勸他少作詩文,避免惹禍上身,他卻積習難改,任性而為。他一生所受的禍難,都與文字有關。從烏臺詩案起,他就因多次以文字議論觸怒王安石,因而屢屢遭險遇獲,文字獄的魔影總是伴隨著他,官職一貶再貶。直到后半生他才開始改變自己,很少去考慮社會問題,更多的是考慮人生問題了。“雞豬魚蒜,遇著便吃;生老病死,符到奉行。”(《答王定國》其三)這幾句話反映了他后半生的態度,那就是樂天知命,隨遇而安。

  麥粥店在今湯陰縣縣城南七里,店已不存,遺址尚在。宋紹圣元年(1094)四月,蘇東坡罷定州(今河北定縣)任,貶知英州(今廣東英德)途經湯陰,在此食豌豆大麥粥,并作《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2、解詩句

  (1)初讀詩歌,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的讀音及含義。

  適時點撥:“暗” “臞”的用法及意義。

  (2)指名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小組互譯詩歌句意

  適時點撥:匕箸? 適

  補充:湯陰豌豆大麥粥,因東坡稱之“行庖得時珍”,一家老小,又“爭相加餐食”,而成為當地風味小吃。名列中國十七粥類的第二類——豆粥類。據馬風琴《中國粥品500種》載:豌豆大麥粥的做法為“大麥仁、豌豆分別揀凈雜質,再用清水淘洗干凈,瀝水;鍋置旺火上,加入豌豆、大麥仁,清水,燒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熬煮約3小時,其間不斷攪動,使豌豆熟勻,直至豌豆大麥粥與大麥仁軟爛,湯汁黏稠成粥;糖桂花、糖玫瑰分別放入碗中,各加涼開水調成汁,成為味汁;食用時,將粥盛入碗中,澆上味汁,撒上白糖攪勻即成。

  (4)體會詩人的樂觀曠達

  交流歸納:

  遭貶途中,風餐露宿,他把豆少麥多的雜糧粥當作“時珍”,從中人們可以看到蘇東坡身處逆境不屈不撓,甘之若飴的堅強性格。他年輕時,在準備試制科時,也常“日享三白飯,食之甚美,不復信人間有八珍。”所謂“三白飯”即“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飯”。無論是玉盤珍饈的瓊林宴,還是窮鄉僻壤的粗食寡水,蘇東坡一樣的甘之若飴。

  尋訪蘇東坡當年在宋朝的身影,湖北、江蘇、浙江、廣東、海南島……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他孜孜不倦親自烹調發明美食的往事,幾乎可以出一本東坡美食地理志了。蘇東坡熱愛美食,熱愛生活,是宋朝的超級文豪,也是超級吃貨。如果他當年有微信圈,把他做的一道道美食發到朋友圈,想來該收獲多少點贊啊!

  3、知詩人

  (1)一生放蕩屢遭貶。

  蘇東坡一生多災多難,宗派斗爭和文字獄使他受盡了折磨。他才高名大,交游廣,徒眾多,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因此政敵們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格外注意,經常雞蛋里挑骨頭,鉆他的空子,拿他來做靶子。加上他本人好議論,好嘲戲,敢于褒貶是非,往往無意之中與周圍的.同僚結下私怨,他自己不當回事,別人卻記在心里,一有機會便對他進行報復,這就使他大大增加了殃咎的發生機率。

  (2)生計艱難持達觀

  蘇東坡被貶期間,其生計之艱難,真是難以想象的。他在寫給程德孺(程正輔六弟)的信中說:“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爾。唯有一幸,無甚瘴也。近與兒子結茅屋數椽居之,僅庇風雨,然勞費已不貲矣。賴十數學生助工,躬泥水之役,愧不可言也。尚有此身,付與造物者,聽其運轉。流行坎止,無不可者,故人知之免憂。”一方面訴苦,一方面又達觀自解,這就是蘇東坡。他在《聞子由瘦》一詩中,先述“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再言“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意思是說自己比起當地居民來,還算好的了。然而入境隨俗,“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在回憶了“十年京國厭肥羜(出生五個月的羊羔),日日烝花壓紅玉”后,又自我寬解說:“人言天下無正味”,蜈蚣食蛇未必較麋鹿食蒿草更為甘美。在這種“爾來猶解安貧賤,不為公卿強陪面”的達觀后面,該有多少辛酸啊!東坡這種“超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他無論在儋州,還在遭貶謫的其他地方,無論打擊有多大,他都做到了“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他始終能夠守志如一,決不卑躬屈膝,同流合污。

  4、課后作業:

  (1)找出課內外表達蘇軾曠達樂觀精神的詩詞,開展主題閱讀。

  (2)蘇軾作為一代文豪,不僅文學成就極高,在飲食方面也頗有造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收集蘇軾遭貶期間親自烹調發明美食的趣事,感受和學習仕途失意的文學家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豁達精神。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示兒》教學設計10-26

示兒教學設計12-22

《示兒》教學設計04-14

示兒教學設計03-08

示兒的教學設計10-24

《示兒》教學設計精選10-24

《示兒》教學設計11-10

示兒的教學設計精選10-04

《兒子》教學設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