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農業生產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水稻、小麥的生長過程。
過程與方法:運用多種形式,如:直觀教學法、活動體驗法、合作交流法、小組討論法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體會農民的辛勞,讓學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水稻的種植過程
2、 使學生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愛糧食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楊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好吃的飯菜,(課件出示)你知道,這飯菜是怎么來的嗎? 一起學習《誰知盤中餐》 (板書課題)
二、 認識農產品
1、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平時都吃了什么?
2、這些食物是什么加工成的? (課件:面條、餅等)
3、說說它們的名字。(課件:糧食、水果、蔬菜)
4、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農產品(板書:農產品)
5、農產品包括種植和養植兩大類。什么是種植的?什么是養植的?
三、 感知農業生產的重要
1、這些農產品有什么用呢?請聽“花生”的發言。(課件:花生)
(師)花生:大家好,我是花生,我可以做糖果、花生油,還可以做花生醬。
2、選擇一種喜歡的農產品,扮演小代表,以“我是xx,我可以xx”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作用。
小結:原來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主要來自于各種農產品。正是有了農產品,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的生活離不了農產品。(板書:生活離不了)
四、 探究生產過程 感受農民辛苦
1、大家都喜歡吃米飯,你知道“一粒米”是怎么來的嗎?請打開課本35、36頁,對照插圖說說水稻的生產過程。
2、那么,小麥是怎么生產的呢?請小組討論,并合作完成小麥的生產過程拼圖。
3、哪個小組能把小麥的生產過程演一演?
小結:看著這簡單的幾步,你可能會感覺農業生產很容易,可實際上從播種到收獲,在漫長的過程中,農民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4、活動體驗
①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場“掰玉米”比賽,體驗一下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要求:每組選一個代表參加,用時最少者為勝
②通過剛才的比賽,你有什么感受呢?
小結:“掰玉米”在農活中不是最累的,我們在這舒適的環境下,只體驗了短短的一分鐘,就感覺到手痛了,對比農民伯伯,他們有時頂著炎炎烈日,有時迎著瑟瑟秋風,在田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苦的勞動著。大家說,糧食來的容易嗎?對,這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換來的,來的太不容易了。(板書:來的不容易)
五、 聯系生活,辨析導行
1、在我們身邊還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 。(課件:米飯撒落在桌子上;沒吃完的飯菜扔掉)
你看到什么?應該怎么辦?? 人人要愛惜(板書)
2、 小組討論:你有什么好辦法珍惜農產品?
3、總結:珍惜農產品我們要做到1、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2、不在飯桌上撒飯粒3、看到浪費的現象要勸阻。
六、 誦讀兒讀,內化認知
本節課的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首兒歌(齊讀)
希望你們在生活中多讀,多宣傳。
七、總結
任何一種農產品都來之不易,需要經過許多人,許多時間的辛苦勞動才能獲得。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并且提醒身邊的每一個人,愛惜農產品,拒絕浪費。
八、作業
將“一粒麥的由來”告訴家長,同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每一位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農產品。
板書設計:
7誰知盤中餐
農產品?—— 生活離不了
來的不容易
人人要愛惜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內容簡析:
歌曲《憫農》內容選自同名經典古詩,體現了音樂與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完美結合。歌曲為二拍子,旋律流暢優美,以中速吟唱,情感真摯。歌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農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艱辛,說明了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應愛惜糧食的道理。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他們與生俱來的愛唱、愛跳的天性能很好地幫助自己將自身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和創造音樂的潛能挖掘出來。尤其是當動靜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與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達成一致的時候,往往能觸動起他們極大的音樂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吟唱、表演等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有韻律、有情感地吟誦古詩《憫農》,能準確、流暢地演唱歌曲《憫農》,能進行歌曲《憫農》的動作創編并樂于參與表現;使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果實,愛惜糧食的道理,培養和激發學生用音樂語言傳承和熱愛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
1、能用真摯的情感吟誦古詩《憫農》。
2、能用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流暢地吟唱歌曲《憫農》。
五、教學難點:
附點音符和八分音符旋律的正確演唱。
六、教學媒體:
鋼琴、教學光盤、音樂課件等
七、教學過程:
(一)感受古詩歌曲:《憫農》
播放歌曲《憫農》,教師帶領學生自然地擺動身體,初步感受歌曲韻律,以愉快的心情進入音樂課室。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熟悉《憫農》音樂旋律及本課學習內容)
(二)吟誦古詩:《憫農》
1、請個別學生朗誦唐詩《憫農》;
2、引導學生模擬古詩人吟詩作對的情形及神態,有節奏地朗誦《憫農》;
3、和學生一起在《憫農》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憫農》,同時對學生滲透熱愛祖國經典文化及告誡學生要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認知規律,通過吟誦詩歌,充分調動和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吟唱古詩:《憫農》
1、引導學生用跟唱法,學唱歌曲《憫農》
要求:隨范唱小聲跟唱,找出演唱有困難的小節或樂句。
2、反復聽難點樂句的演唱三次,再請學生試唱
3、第二次跟唱歌曲《憫農》,幫助、引導學生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句。
3、“歌曲接龍”的形式,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鼓勵學生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模仿能力強的學習優勢,鼓勵學生找出學習難點,為學生鋪設自我發現、自主學習、自我成就的舞臺,促成互長互學的良好學習氛圍)(本環節應有檢驗學習成效環節,如,齊唱、小組唱、個體唱等,可滲透在學唱過程。同時為下一環節作鋪墊,還應適當加入教師引導的律動)
(四)表現古詩:《憫農》
1、比創意
a、律動創作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邊演唱歌曲《憫農》,邊為每一句詩歌編配一個能體現詩歌內容及情感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b、唱一唱、比一比、評一評
要求:從各小組歌曲的演唱、動作的創編、合作的成效等方面進行評價。
2、合作學習
要求:隨意將學生分為(可讓學生自行選擇):吟誦、吟唱、表演三個組,鼓勵學生對自己參與創作的情況進行自評。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鼓勵和幫助學生拓寬學習音樂、創造音樂的思維)
(五)小結
談話、訪問式結束新課學習,鼓勵學生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所得,分享學習的快樂)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疼惜糧食,喜愛勞動,喜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預備
同學預備:訪問農夫或到農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了解大米是怎么生產出來的。
老師預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借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日吃的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憐憫農夫。
二、老師范讀,同學看書聽讀,留意聽清晰每個字的讀音
三、同學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記號
1、不熟悉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同學上臺展現)。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示小伴侶們留意,教一教大家。
3、老師檢查,留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么好方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留意區分“午—牛”的字形。
(2)老師指導同學熟悉“”(完字頭)這個偏旁。
(3)鼓舞同學用聯系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伴侶,它們手拉手就成了伴侶,你情愿給它們找幾個伴侶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溝通,學會積累詞語。
老師總結:平常留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留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借助畫面了解古詩的意思
1、農夫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夫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夫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夫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肯定要疼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留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納多種形式美讀。采納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認真觀看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美麗。
2、生生、師生溝通,老師范寫。
3、同學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足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舞。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現,評好在哪兒。
九、老師推舉古詩,觀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爭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溝通。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學問與力量:結合解釋,查閱字典,了解詩句的意思,進而讀懂古詩《憫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培育同學用“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方法學習古詩的力量。
過程和方法:總結學法延長課外,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讀詩學法——激趣用法,擴展讀詩”的四步過程,教給同學“釋詩題,解詩句,悟詩境”的古詩閱讀法。
情感價值觀: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訓練同學敬重農夫的勞動。
課前預備:
課件(李紳的憫農詩,楊萬里的憫農詩,朗誦古詩的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古代農夫勞作的情景圖)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一首詩。(同學匯報)老師也和你們一樣,想到了我國唐代詩人李紳的詩歌《憫農》。屏幕出示《憫農》老師找同學讀古詩,教授讀詩歌的基本方法,四聲讀法。
再出示一首古詩《傷農》,指導同學讀古詩。要讀出韻律和節奏。
今日老師和大家共同學習一首古詩楊萬里的〈憫農〉。
老師板書:憫農
提起詩人楊萬里,同學們肯定不生疏,他是南宋聞名的詩人,和“陸游,范成大,尤袤“被稱為“南宋四大家”,楊萬里的作品語言淺近,平白樸實。
二、啟發想象,體會詩情
1、釋詩題:“憫”是這課的生字,大家讀準了,指導讀字。同學們借助書中的解釋,(學古詩肯定要看解釋,這是學古詩的好方法。)想想題目是什么意思?(找生匯報)
為什么要憐憫,憐憫農夫呢,請跟著老師一起走進詩中,去感悟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吧。
2、解詩意:
(1)請同學們自己的讀一讀這首詩,留意里面的生字要讀準。想怎樣讀就怎樣讀,但肯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兩遍到三遍。
(2)找生匯報。(誰能給大家讀一讀,展現一下你的朗讀水平。)
(3)詩人看到了什么引發了他的憐憫之情呢?(同學匯報)
依據同學的匯報,板書;水稻……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4)關于水稻和蕎麥同學們可能不太熟識,我們吃的大米就是沒加工前的水稻的種子,蕎麥也是一種重要的糧食。這兩種重要的糧食都遇到了什么狀況呢?聽著同學們的理解,老師感到這句話啊,能用一組關聯詞來連接,大家想想是哪個關聯詞?“由于……所以……”
稻子是最重要的糧食,成熟的很少,意味著什么?(同學匯報)所以說這是農夫遭受的第一層“苦”板書:苦
稻子不能離開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蕎麥又遇到什么狀況了呢?同學匯報
理解“空花”,是不結果的花,就像我們都知道有黃瓜的謊花一樣,是不結果的。
師:聽著同學們的敘述,你想想這句能用一個什么關聯詞把詩句的意思表達的更加精準呢?(不但……而且……)同學們從這體會到了什么?(同學匯報)這就是農夫的其次層“苦”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大家回過頭來看前兩句,流露出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誰能用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同學們看看,這兩句是寫景還是敘事?從這兩句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楊萬里的詩風,平白樸實,步步遞近,層層渲染。
(5)大家讀讀后兩句,看看你能讀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讀,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說給他聽,他說給你聽。)
你讀懂了什么?(同學匯報)板書:忍饑……度殘歲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書:更堪……閏添長
“閏年”大家理解嗎?(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解釋來理解。這個被調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稱為“閏月”。)
連起來說說這兩句寫了什么事?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農夫的第三層“苦”。
前兩句是寫景,這兩句是寫事。詩人的這種寫法叫做寫景敘事相結合。
(6)同學們現在你就是詩人,楊萬里,你站在田邊,你看到了………聽到了……你感受到了………。詩歌到處體現了詩人對農夫的“憫”,所以詩歌題為“憫農”。
就讓我們帶著對農夫的憐憫,一起讀讀這首《憫農》吧!
(7)學習要學會記住,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學問,要記的,現在誰能把學到的這首詩背誦給大家。
三、總結學法,延長擴展
剛剛,我們隨著楊萬里看到了災難深重的農村,聽到了農人的一聲聲哀思的嘆息,深切的感受到詩人對農人的無限愛心,短短的28個字,把一個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表達的淋漓盡致。同學們回憶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首先是釋詩題,然后是解詩意,最終是悟詩境。(課件展現學法)
現在同學們看屏幕上的這首詩,出示古詩《憫農,二》找生來讀一讀,然后說:用我們剛才學到的方法來自學。自學后匯報,讀懂了什么。可以看解釋或者和同桌商議一下這首詩歌寫了什么。同學匯報。
老師小結:這節課啊,我們沿著歷史的隧道來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農村,體會到了農人災年愁苦的生活,傾聽了他們叫每天不靈,喚地地不靈的愁苦哀嘆,探究了古詩學習的方法,老師真為你們會學習感到興奮,誠心的祝福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金鑰匙,開啟輝煌的古詩寶藏,發覺詩的特點,進入詩的王國。
板書設計:
憫農
楊萬里
稻云……不多黃
蕎麥……早著霜
憫
忍譏……度殘歲
苦
更堪……閏添長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我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六、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三、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準備:
相關錄像、配樂朗讀錄音帶、投影儀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農民伯伯勞動嗎?現在就讓我們到田間看一看吧!(放錄像:農民頭頂烈日在給禾苗鋤草)同學們,談一談你現在的感受吧!”
2、“是啊,農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詩人李紳站在田間看到此情此景時,同你們一樣,心里很有感觸,便寫下了一首詩《憫農》。(板書課題)這首詩廣為傳誦,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學習古詩。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檢查讀的效果,易讀錯的字:誰、皆。
3、自己讀古詩。“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讀古詩。“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學生質疑,答疑,師適明引導)
5、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
(三)朗讀古詩
1、“古詩是有節奏和韻律的,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播放配樂朗誦)
2、自己試著讀一讀(跟讀、誦讀等)。
3、指名學生配樂朗讀,學生評議。
4、再次呈現農民耕作畫面。“看哪,農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進泥土里,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吧!”(配樂讀文)
5、同學們閉上眼睛,吟誦出心中的感受吧!(配樂讀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么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么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你還能背出一些這樣的詩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課外作業
“課后我們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寫人們辛苦勞動的詩,下節課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議一議好嗎?”
六、附板書設計(可用投影儀投影)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現在孩子不知種莊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長勤儉觀念淡薄,缺乏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意識。因此,現在孩子浪費糧食的現象日益嚴重:教室垃圾筐里躺著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飯……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現象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通過開展珍惜糧食的活動來啟迪學生感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尊重農民、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讓幼兒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已刻不容緩。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詩歌的理解,教育幼兒要愛惜糧食,尊重農民伯伯。
2、能初步誦讀出五言古詩的韻律。
活動準備:教學課件、掛圖、
活動過程:
一、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引出出題。
導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們吃的是什么?(幼:饅頭)饅頭是從那里來的?(引出兒歌)。在剛才念的兒歌里,我們覺得農民伯伯種地容易嗎?(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學一首古詩來表達農民伯伯種莊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學古詩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出示教學掛圖)
二、指導幼兒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教學掛圖。
1、小朋友們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什么時候的太陽又紅罩著大地又熱?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陽最紅最熱的時候,小朋友看這是誰,他在干什么?(幼:農民伯伯)
3、小朋友們看農民伯伯額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結: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著,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現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糧食來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誦讀古詩,體會詩意。
師:從前有個名叫李紳的老爺爺,他也看了這幅畫立馬寫了一首古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詩是怎么寫的?(幼:好想)這首古詩叫《憫農》,小朋友跟著老師讀一遍,這首詩說的是: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陽當空照,農民伯伯還在地里干活,他們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里了。可是,有誰知道那盤子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換來的。所以,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要帶著同情與感恩的心去讀。
1、教師領讀。
2、幼兒自由讀,讀給老師或者自己的好朋友聽。
3、幼兒展示自己,上臺讀給全班小朋友聽。
4、結合詩意,體會作者感情,學古人晃動小腦袋自由讀。
5、小男孩,小女孩比賽讀,體會詩意。
6、認識生字:禾
四、引導幼兒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功。
1、出示幼兒撒放圖片,結合古詩說說這種行為對不對,結合自己說說應該怎么做。
2、出示飯桌鋪張浪費圖片,結合古詩說說這種行為對不對,結合自己說說應該怎么做。
3、出示幼兒偏食,挑食圖片,結合自己這種行為對不對,應該怎么做。
五、表演《憫農》舞蹈,升華主題。
1、幼兒跟老師學跳《憫農》舞蹈。
2、幼兒上臺表演《憫農》舞蹈
六、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古詩《憫農》,教會我們要不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還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七、活動反思:
《憫農》這首詩主要是要幼兒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愛惜糧食。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幅教學掛圖,畫面上畫了一個極其干瘦的農民伯伯,一手拿鋤頭,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個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的身邊都是禾苗,禾苗曬得都彎腰了。首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么,太陽是什么樣的,禾苗是什么樣的,農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認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導幼兒看圖時應讓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古詩時,老師先泛讀,然后教幼兒一句一句地讀。讀古詩時教幼兒怎樣斷句,怎樣讀有韻律,看著孩子們搖著小腦袋學著我的樣子背古詩,我真是從心里喜歡他們。但是,結合此情此景應該配上古典音樂,這樣氛圍就更濃厚些,在幼兒上臺表演誦讀時,應該讓幼兒自己相互自評,增加對詩意的理解。在難點突破時,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兒在吃飯時的圖片,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讓幼兒在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認本課:“農、午、汗、粒、辛”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預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認五個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是通過朗讀古詩使同學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誘發動機。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同學的愛好,通過這樣一個同學饒有愛好的詩歌,引出課題,進而極大的誘發同學的學習動機。
2、深情范讀,激發情感。《憫農》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感情真摯樸實。教學中,利用課件飽含深情的范讀,使同學能在學習之前,有一個整體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讀感悟,讀有感情。現在孩子過于嬌慣,許多孩子挑食,飯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鬧,不想吃就扔掉,鋪張現象日益嚴峻。對于這首詩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詩的魅力,還應注意對同學的情感訓練。當然,這種訓練不是生搬硬套地強加給同學,而是結合多媒體,引導同學細細品嘗詩句,從飽含深情的朗讀中去細細感悟,從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娓娓道來,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趣。
1、師描述: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想不想?(好)那我們抓緊去聽一聽吧!(課件播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樂。)聽了以后覺得怎么樣?好不好聽?
2、好吧,今日老師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憫農》(貼上卡片)揭示課題,熟悉生字“農”,(出示“農”的帶拼音生字卡片),強調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范讀古詩,.。
1、出示課件:(本首詩的插圖)老師描述:我們今日要學習的這首詩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李紳寫的。李紳呀是當時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農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隨口吟誦……
2、播放課件:配樂朗讀古詩。
三、初讀古詩,識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古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愛的符號給要求會認的生字做上記號。
3、小組同學合作讀生字。
4、反饋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2)去掉拼音帽子認讀生字,齊讀。
(3)現在該把它們送回家了。請同學們再讀古詩,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
四、逐行讀詩,品嘗。
1、指導朗讀1、2行。
(1)下面讓我們跟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課件出示一個夏天的中午老農在田間鋤禾的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1、2行詩)這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老師相機依據同學的回答播放課件范讀)你們情愿像這樣讀嗎?抓緊練一練吧。(同學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多熱呀!假如是你,你想做什么?而這位老農呢?(指名讀)
(4)誰能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男女生讀)
(5)你們讀得真好!假如能表演讀就更好了。誰想來試一試?(指名表演讀、全班讀)
(6)現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么?(指名說)
(7)是啊,這么酷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齊讀1、2行)
2、剛剛我們大家都讀得很不錯,為了表揚和鼓舞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給大家看好吧?好!
(1)觀看小故事。(仔細地看,認真地聽,一會兒我要找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2)請同學說說剛剛樂樂和他的爸爸說了些什么?
(3)學習最終兩行(剛剛樂樂的爸爸告知樂樂要留意疼惜糧食)
(4)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3、4句。(也就是告知我們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課件出示讀3、4句。
(6)指名仿課件讀。
(7)讀了這兩行詩后,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樂樂和爸爸對話的插圖”。
(樂樂的爸爸也告知了我們大家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聽一聽大屏幕里面是怎樣讀的,我們跟著一起小聲地讀,學一學。(聽大屏幕里配樂朗誦古詩)
4、跟音樂一起讀。(請一個同學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讀全詩)
5、全班跟音樂齊讀。
五、誦讀競賽,展現。
1、分小組演讀。
2、師生評議,鼓舞表揚。
六、課外延長,小結。
今日的課就上到這兒。《憫農》還有另外一首詩,同學們課外時間去讀一讀,學一學。
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同學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訓練同學喜愛人民,敬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2、熟悉本課11個字,一個多音字“沒mo”,會正確書寫8個字。
3、指導同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同學學習古詩的愛好。
二、教學重點
1、把握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韻律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
同時,培育同學喜愛古詩、愛學古詩的愛好。
四、教學預備
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圖片、課前查找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
(農夫伯伯辛勤耕種出來的)請大家到田間看看他們是怎么種田的。(課件演示或出示圖片)
2、指導同學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再認真觀看農夫伯伯的動作、表情,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3、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許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憐憫講。憫農是憐憫農夫的意思。
4、同學介紹課前查找到的資料,了解唐代詩人李紳。
5、這首詩大家并不生疏,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句。
1、對比拼音,自讀古詩。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3、小組里相互爭論,然后全班溝通。
4、再次用課件演示農夫耕作畫面。
邊讀邊看圖,理解第一句。
(1)結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么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非常酷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農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5、指導朗讀。這句詩應當怎樣讀?自己練,在班里讀。(飽含辛酸的語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范讀、領讀、指名讀)
6、學習其次句,領悟其義。
(1)個人讀句,小組爭論,說說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的意思是:“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每粒都是農夫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4)指導朗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誦全詩,聯系實際。
1、大聲誦讀,練習背誦。(采納詩句、單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學習這首古詩后,你想對農夫伯伯說些什么?你想對鋪張糧食的人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長。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熟悉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夫伯伯的辛苦,懂得疼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疼惜糧食。
教學預備:
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日,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伴侶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情愿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同學觀看。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伴侶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夫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伴侶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看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夫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夫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日,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伴侶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仔細?假如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同學: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學習學問,盼望小伴侶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嫻熟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熟悉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同學回憶平常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常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伴侶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愛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同學自主學習生字,老師巡察,發覺問題準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留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伴侶,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熟悉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假如你熟悉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同學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伴侶用手指著書,仔細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殊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夫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夫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事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嬉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夫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我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準備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熟悉小字頭,同學仔細觀看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示大家留意哪一筆?
3.老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同學認犯難寫的字。
4.同學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6、憫農
辛苦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喜聞樂見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疼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同學并不簡單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同學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同學的留意,并樂于去解決。
2、現了同學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同學自主觀看,學習。
3、通過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歡樂學習。
4、假如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同學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同學受到訓練。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學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教育學生熱愛人民,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2、認識本課11個字,一個多音字“沒mo”,會正確書寫8個字。
3、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韻律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
同時,培養學生喜歡古詩、愛學古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圖片、課前查找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么來的嗎?
(農民伯伯辛勤耕種出來的)請大家到田間看看他們是怎么種田的。(課件演示或出示圖片)
2、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誰在做什么?
再仔細觀察農民伯伯的動作、表情,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
3、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么詩?(板書課題)憫:當同情講。憫農是同情農民的意思。
4、學生介紹課前查找到的資料,了解唐代詩人李紳。
5、這首詩大家并不陌生,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句。
1、對照拼音,自讀古詩。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3、小組里互相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課件演示農民耕作畫面。
邊讀邊看圖,理解第一句。
(1)結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么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十分炎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農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5、指導朗讀。這句詩應該怎樣讀?自己練,在班里讀。(飽含辛酸的語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范讀、領讀、指名讀)
6、學習第二句,領悟其義。
(1)個人讀句,小組討論,說說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的意思是:“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每粒都是農民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4)指導朗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誦全詩,聯系實際。
1、大聲誦讀,練習背誦。(采用詩句、單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學習這首古詩后,你想對農民伯伯說些什么?你想對浪費糧食的人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導入
1、復習《憫農(一)》
2、板書課題,學習“憫”字。
(設計意圖:《憫農》是一首組詩,聯系舊知有利于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憫”字的學習意在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求節奏
1、誰來給大家流利地讀讀古詩?
2、古詩文是有韻律的,自己試著有節奏地讀一讀。
3、配樂范讀古詩。
(初讀環節通過流利讀、節奏讀、配樂讀這三個坡度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品讀悟情感
1、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2、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注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試著讀懂詩句的意思。
4、交流匯報
(1)交流一、二行詩
① 指名讀,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賞析詩句的語言特點,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數字夸張的詩句?
③語言訓練:仔細觀察圖,說說從春種到秋收需要經歷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④男、女生輪讀這兩行詩。
(2)交流三、四行詩
① 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這兩行詩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對比的詩句? ③創設情境對話:糧食都到哪兒去
④觀察圖,了解時代背景
⑤語言訓練:被活活餓死的農民,臨死前會說什么?
我們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
(在學生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入時代背景、鏈接相同寫法的詩句,意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特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語言訓練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情感。)
四、小結
1、師小結
2、布置作業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及正確書寫詩中的生字、新詞。
2、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以及抒發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以及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初讀古詩: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借助工具書,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檢查讀。(小組合作)
2、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內指全國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質疑。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憫農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體會:
過渡:古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富有想象的人能從中讀出各種畫面,那么,透過這首詩中屈指可數的20個字,你又讀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呢
1、學生獨立想象,暢所欲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2、結合發言,適時引導學生品析詩句,深化理解與體會。
(1)“春種”“秋收”概括了什么
(2)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寫出了什么
(3)從前三句中,你讀出了怎樣的畫面
(4)可農夫的結果又是什么
(5)議議: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他們的勞動成果,陷農夫于死地呢(學生回答后,指導朗讀,讀出悲憤與同情)
(6)體會:從這首詩中,你又讀出詩人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
四、對比感悟:
1、對比讀。
2、議議: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情境與抒發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寫的冶煉工人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高昂地放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抒發了作者對創造性的勞動的質樸的勞動者的由衷的贊美和欽佩之情。
《憫農》描寫了農夫們一處辛苦耕種,開墾了所有的土地,獲得了豐收,結果卻餓死的情景,寫出了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抒發了詩人對社會不平的強烈憤慨,以及對勞動人民的的真摯同情。
五、小結:
同樣是描寫勞動者的勞動,《秋浦歌》帶給我們的是勞動的火熱與激情,而《憫農》留給我們的是勞而不得的悲憤。詩人用精煉的語言,不僅描寫了不同的勞動場景,更抒發了他內心深處對勞動者的真摯情感。
六、課堂檢測: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夫()粒()一棵()
2、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板書設計:
忙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悲憤、同情)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讓學生大概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尊敬勞動者,激發學生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說明
這首詩是《憫農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鋤禾》第一冊已經學過。古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紳。這首詩的意思是:春天種下一顆谷物,秋天會有許多收獲。盡管四海之內沒有荒廢的耕地,農民還是免不了活活餓死。詩人用“春種”到“秋收”,用“一粒粟”到“萬顆子”的變化,講了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可詩的結尾勾勒出的卻是一幅悲慘的畫面:“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詩人以這樣強烈的對比,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課文插圖的投影片、課文朗讀的錄音帶、二胡獨奏曲《江河水》音樂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要啟發學生用學過的識字知識分析、記憶本課生字。“粒、餓”兩個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夫、顆”,可以用與熟字“天、棵”比較字形的方法識記;“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個學過的部件來識記。
2寫字教學。
要注意指導以下幾個字。
粒:米字旁要寫窄一些,第六筆是“點”,不是“捺”。
閑:門字框里邊的“木”,“捺”要變成“點”。
猶:右邊不要寫成“龍”。
死:“匕”的筆順是先寫“撇”,后寫“豎彎鉤”。
(三)詞句教學
結合字形讓學生了解“粟”是谷物,“萬顆子”是很多谷物,從中感受到“春種”到“秋收”,“一粒”到“萬顆子”的變化。
結合插圖(或投影片)和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四海”,泛指到處;“無閑田”,就是沒有空的田地;“猶餓死”,即還是餓死的意思。從中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題目中“憫”字的意思。
(四)朗讀、背誦指導
這課古詩押“i”韻。要在讀通的基礎上讀出節奏感。然后結合插圖或投影進行想象,經過反復朗讀大致了解詩的內容。朗讀時可輔以《江河水》憂怨的音樂,烘托氣氛,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在腦子里浮現“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悲慘情境,感悟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由此產生同情感。經過反復朗讀和吟誦,達到背誦。背誦在課內進行。
本詩朗讀的節奏、重音建議: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五)練習提示
第一、二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完成。第三題是形近字比較,要提醒學生注意它們在字形上的差別和字義的不同。(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導入新課。
誰能背誦一年級學過的古詩《憫農(一)》學了這首古詩,我們知道農民種田很辛苦。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怎樣呢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古詩,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初讀古詩,大致了解圖意。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
2讀古詩,想象圖畫的意思。
(三)自學生字。
1一邊讀古詩,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學生字的讀音。2用生字卡片檢查自學生字的情況。
(四)了解詞義,指導朗讀。
通過看彩圖和討論,大概了解“粟、萬顆子、四海、無閑田、猶餓死”的意思和詩文的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出節奏感。
(五)品讀背誦。
借助彩圖(或投影),采用各種形式的反復吟誦(配上音樂),啟發學生想象詩文描繪的悲慘情境,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
(六)完成課后練習。
五、參考資料
李紳:字公垂(772—846),唐代詩人,江蘇無錫人。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對唐詩歌的創作與繁榮,作出了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貢獻。曾寫過《新題樂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傳。李紳的詩,感情樸實、語言平易近人。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3、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說說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二、學習古詩《鋤禾》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三、鞏固詩意,練習背誦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導寫字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牛相比較。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教學后記:學生懂得了糧食來之不易,學會要愛惜糧食。
第二課時
一、課前說說:
我們吃的糧食來之不易,平時要怎么樣做?
二、指導看圖
問:這幅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
三、講讀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這里讀第三聲,也指谷粒。
2、體會春——秋、種——收、一粒粟——萬顆子的對比,感受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勞和取得豐收的不易。(指導朗讀)
3、聯系詞句,學會擴展成語,積累成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精耕細作、千倉萬箱
4、可是面對一片豐收,農民為什么會出像詩句中的悲慘象呢?
5、學習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指導朗讀。
體會無閑田與猶餓死的強烈對比,讓學生感受遍地豐收景象與農民怕死荒野這兩幅圖,在心中激起為什么的疑問。
7、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想問什么?
8、小結:農民在黑暗的社會里受到剝削階級的殘酷剝削,過著悲慘的生活。
三、鞏固詩意,指導背誦
四、指導寫字
1、收:左窄右寬。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與平穩。
閑:門字框要寫得舒展些。
2、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教學后記:學生對舊社會的農民的悲慘生活,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愛惜糧食,不吃剩一粒米飯。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6
【活動目標】
1、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并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呀?那
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松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著,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么?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并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么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才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范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后,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7
活動設計背景
1、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讓孩子從小走進經典,接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綜合素質;2、在平時,班上還是有很多孩子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一步了解農民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使孩子們懂得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指導孩子仔細觀察圖畫,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畫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說一句話,發展孩子詞匯的運用能力。
4、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發孩子熱愛農民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有節奏的誦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3.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準備
《憫農》flash動畫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播放《憫農》flash動畫:一個古代裝扮的農民在種地。
動畫片里的人是什么時候的人?他穿的衣服、發型和我們有什么不同?你看見他在干什么?
2、繼續播放動畫: 一位詩人來到田間散步,看到農民在辛苦的種地,有感而發地念《憫農》。
又來了一個人在干什么?你覺得這首詩寫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古代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憫農》
二、出示詩歌,分析欣賞詩句。
1.現在我們跟著動畫片里詩人的節奏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
2.幫助理解:“鋤禾日當午” 的意思。
詩句里的“鋤禾”是什么意思?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動畫)看看畫面,想一想“日當午”是什么意思?
3、(引導觀察畫面)有太陽的時候,農民在種地,出現什么情景呢?
說說“汗滴禾下土”這一句詩的意思。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是什么意思呢?請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教師和幼兒共同解釋。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學習用“辛苦”說一句話。)
你還知道哪些詞句的意思?還有哪些不知道?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6.請小朋友用自己的話完整的把詩的意思講一講。
7.根據詩歌情境,配上動作再讀古詩。(能背誦的背一背)
8、讀完了詩歌,現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師小結。
農民伯伯這么辛苦,在我們身邊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由flash動畫導入,引出主題。然后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借助畫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讓孩子們找到共鳴,并抓住了詩眼“辛苦”二字,通過喚醒孩子的生活經驗來品詩中之情,讓幼兒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激起孩子對農民的熱愛尊重之情,達到了預期目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動力。”我將flash動畫引入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們帶入學古詩的狀態。在理解詩歌大意的過程中,flash動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印象,很好的幫助他們表情達意。
3、注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我引導孩子勇于表達:觀察畫面,說出自己看到的,讀讀古詩,說出自己想到的。并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孩子在同伴間相互學習,鼓勵他們在同伴間相互講解,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發揮,寬松的語言交流空間,孩子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設想】
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會背誦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里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ú”,左中右結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民除草、松土)。
農民為什么要為禾苗除草、松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容。
(1)看圖。農民伯伯是在什么時候鋤禾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民伯伯卻在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里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干舌燥,汗水不斷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滴到土里)
(3)農民種糧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里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粒”“皆”“辛苦”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復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農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么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會認“農、午、汗、粒、辛”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教學重點:
1.會認5個字。
2.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1課時
授課時間: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村,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干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范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強調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
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
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1.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么?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系生活實際,想想農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
1.分小組演讀。
2.小組代表展示。
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會背了,愿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四、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
憫農
李紳
春種一粒栗,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篇2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
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你覺得這是什么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誰知道碗里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3、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著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為,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為,說一說她這么做對不對?為什么?我們該怎么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后誰吃飯最干凈,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后誰洗手不浪費水?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07-07
誰知盤中餐精品教學設計07-04
公開課《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07-04
誰知盤中餐700字初中作文05-24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文03-22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學作文08-23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_650字02-11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文900字09-0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講話稿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