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以玉米為例,了解農產品種植及生產過程。
2、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農民的辛勞,懂得要珍惜糧食,愛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農產品的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和尊重他人的勞動。
三、課前準備:
幻燈片、玉米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播放一些關于我們吃、穿、用的圖片,引出本單元的主題——幸福生活這樣來。今天我們來談一談一個大家熟悉的話題。板書課題。
(板書:誰知盤中餐)你們了解我們的盤中餐嗎?
(二)觀察、活動
1、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食物帶來的營養,而食物的主要來源就是農產品。出示課件,南、北方不同的糧食作物。以北方的玉米為例,了解它的種植及生產流程。
那么同學們想知道玉米寶寶的生產過程嗎?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農民種植玉米的工作流程表,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三)體驗、交流
1、體驗掰玉米的勞動環節,談體會。
2、把自己的手和農民伯伯的手(課件出示)做對比,說感受。
(四)揭示身邊的浪費現象
1、出示身邊浪費現象的圖片。
2、說說你自己身邊看到的浪費現象。
3、通過算一算,和相關權威專家調查的數字,使同學們談談感受。
4、分小組制定可行性的活動方案去制止浪費現象。
5、匯報交流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農產品的'重要,也要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農民伯伯辛勤汗水分不開的,讓我們共同攜手,珍惜糧食,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五、板書設計: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播放音樂《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和一些關于我們吃、穿、用的圖片)
師:聽著我們熟悉的音樂,看著我們熟悉的場景,今天,我們走進了“幸福生活這樣來”這一單元的學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談一談一個大家熟悉的話題。板書課題。(板書:誰知盤中餐)
孩子們,你們了解我們的盤中餐嗎?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食物帶來的營養,而食物的主要來源就是農產品。我國南方以種植水稻、甘蔗、油菜為主,而我國北方則以玉米、小麥、高粱為主。
(出示課件,南、北方不同的糧食作物。)
那么同學們想知道玉米寶寶的生產過程嗎?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玉米的種植及生產流程)
聽了玉米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交流)
有一位細心的同學,在課下通過采訪總結出一張農民種植玉米的工作流程表,我們一起來看看。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出示種植玉米的工作流程表,學生從農民工作的時間,工作類型以及室外溫度進行交流,體會農民的辛勞)
師:大家想不想也來當一把小農民?我們來一場掰玉米大賽!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活動體驗,要求全員參與,把掰下的玉米粒剝到盒子里,做到“顆粒歸倉”。開始吧!
(學生們通過體驗,應該有很深的體會)
誰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是啊,掰玉米確實不容易,老師看到有些孩子的小手都紅了。我們再來看這雙手,這是一雙什么樣的手呢?
(出示農民伯伯的手的圖片)
誰來說說。
這的確是一雙農民伯伯的手。他們的手粗糙的像樹皮,他們的手上長滿了老繭,他們的手上到處是干農活留下的口子。為了我們的“盤中餐”他們付出多少勞動啊!這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當我們在屋里吹著空調涼快時,他們正在田間勞作;當我們吃著美味佳肴時,誰想過這背后有多少他們的汗水啊!
(出示農民伯伯日常勞作的圖片,加深學生的感受)
活動】揭示身邊的浪費現象
師: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現象。
(出示身邊浪費現象的圖片)
相信這些現象你并不陌生,在你自己身邊,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現象?
(學生談自己身邊的浪費)
我們來算一筆賬:
如果
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塊饅頭,
我們全班65個同學每天浪費(65塊);
我們全校1560個同學每天浪費(1560塊);
全國約13.7億人民每天浪費(13.7億塊);
全國人民一年呢?
相信這個數字已經大的我們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有關方面調查,糧食在消費中的損失高達6.3%。據報載,北京一家垃圾回收單位,3個月就挑出垃圾饅頭35噸,照此估算,我國每年將有383億公斤成品糧白白浪費在食堂、飯店和億萬家庭中,真可謂“奢侈之費,勝于天災”呀!
(通過算一算,和相關權威專家調查的數字,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浪費是很嚴重的現象)
面對這些人,這些現象,我們是時候采取行動了!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并制定可行性的活動方案去制止這些浪費現象吧。
(匯報交流)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農產品的重要,也要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農民伯伯辛勤汗水分不開的,讓我們共同攜手,珍惜糧食,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公開課《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01-21
《誰知盤中餐》教學設計07-07
誰知盤中餐精品教學設計01-20
公開課的教學設計07-05
《臺階》公開課教學設計12-06
《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12-06
《觀潮》公開課教學設計08-22
公開課《觀潮》的教學設計08-30
《推敲》公開課教學設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