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優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楊優秀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火車上向子女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沒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愿望。
【學生分析】
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課上的學習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對課文的理解較為得心應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7個新詞。
2、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抄寫第12自然段,寫得正確、端正、整潔,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白楊的特點。
2、體會爸爸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學思路】
通過對《白楊》一課的了解,帶領孩子們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讓孩子們親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楊的生活環境及特點。進一步地體會建設者們高尚的情操,明確自己應該如何去對待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進而提高自身素養。
【教學過程】
一、引導性導入
通過對白楊的生活環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點的認識(啟發學生對白楊的實質問題的了解),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課件:
1、大戈壁的精彩圖片。
(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者的了解。)
2、師生通過畫面進行情景對話:
師:伴隨著作者我們一同坐上火車飛快的駛向邊疆。隨著響亮的火車聲,我們走進了你──白楊(師生)。窗外不斷的閃過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師生)。
二、聽朗讀并分小組來討論問題(出示課件)
1、通過誰的話點出了白楊樹的特點?
2、白楊樹自身的特點(結合適應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話中的深刻含義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祖國的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3、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出一絲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出示課件:
通過觀賞建設者們在邊疆建設的場景,讓孩子們感悟他們的非凡行為,使孩子們從內心深處真正得到教育和啟示。
三、練習題
結合練習題,進一步回顧本課的內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作者為什么用了一個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別因為什么?
3、后來又微笑了,是因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邊疆者的面前,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朗讀課文
(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既陶冶情操又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2、分小組進行評比性的朗讀。
3、班內選拔性朗讀。
五、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枝干挺直高大
白楊 生長范圍廣、適應極強 人
有極強的生命力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學生能夠對白楊樹的生活環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對其特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明確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實際上歌頌了那些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進而讓學生明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在此課堂中,學生熱情高漲,能夠將實際當中知識進行應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時把握中心,使課堂教學揚帆歸航。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是人文性的載體,人文性蘊含于工具性之中,沒有工具性就沒有人文性。而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華,沒有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靈魂。閱讀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學習和發展語言,挖掘人文性和審美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思路、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重視引領學生縱橫聯系,挖掘內涵,有效地體會文中寓意。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實現以讀為本,兼顧聽、說、寫的訓練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查閱關于新疆建設兵團的資料,了解當時的艱苦條件和勞動環境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白楊樹的“外秀”
1、情境導入(向學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圖畫),教師描述:“看,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然而,那高大挺秀的白楊引人注目,給大戈壁大來了生機與希望,也給旅客帶來了快慰與喜悅。”
2、按要求預習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檢查預習情況。
(1)認識生字,指導書寫“疆”和“陷”。
(2)檢查朗讀,匯報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找出三個問句,理清課文思路。
【設計意圖: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們帶到了人煙稀少的大戈壁,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學習下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同時,重視預習與書寫的指導,突出語文學科的學習特點。】
二:研讀,品析白楊樹的“內秀”。
1、默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體會樹的形象
2、交流匯報,重點指導。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理解“從來就這么直”,體會白楊樹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
(2)理解“哪兒……哪兒……”,體會白楊樹的適應能力強。
①想象說話:城市需要白楊樹,它就 ;鄉村需要白楊樹,它就 ;公園需要白楊樹,它就 ; 需要白楊樹,它就 。
②朗讀第1自然段,看關于戈壁灘的課件,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非常惡劣。
(3)理解“不管……不管……都……”,體會白楊樹不怕困難的精神。
寫話:遮天蔽日的風沙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滔滔不絕的洪水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持續數月的干旱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來了,白楊樹像 ,總是 。
(4)有感情朗讀,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
【設計意圖:“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這兩個句式歸納出白楊的特點,并相機用這兩個句式練說話;學生理解了白楊的象征意義后,再帶著對邊疆建設者的崇敬與愛戴去寫話,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最后讓學生暢談“你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實現它?”從而潛移默化,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1)設問:爸爸的心孩子懂得嗎?他表白一顆怎樣的心?
(2)默讀第13自然段,思考:爸爸有一顆怎樣的心?
(3)補寫: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 ,但不知道 。
提問:從這個寫話中,體會到什么?
(4)有感情的朗讀,再次體會爸爸的心。
【設計意圖:由于時代間隔,現在的學生很難理解文中“爸爸的心”。為突破難點,應采用補充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而不知道父母帶他們來新疆安家落戶、扎根邊疆的心愿,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而不知道邊疆還十分荒涼貧瘠,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可收到一舉數得之效。】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1)默讀,思考: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2)說話: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孩子,你會對爸爸說什么?
三、聯想,由樹及人升華形象
1、思考:爸爸僅僅是贊美白楊樹嗎?
2、他還贊美了誰?這些人和白楊樹有什么相似之處?
小結:有多少邊疆創業者,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來成都參加教學活動的新疆代表隊14人中就有13人是從全國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無數的“白楊樹”。正由于有了這些“白楊樹”,我們的祖國才變得越來越越繁榮,越來越強大!
【設計意圖:聯想結課,由白楊聯想到無數邊疆建設者,由邊疆建設者聯想到各地的建設者,由文中的小白楊聯想到自己,在學生的無限遙想中教學戛然而止,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拓展:尋找身邊的“白楊樹”
1、描寫一種事物,如粉筆、菊花……夸夸像文中的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2、推薦閱讀《白楊禮贊》、《荔枝蜜》、《松樹的風格》
板書:
3.白楊
樹 人
高大挺秀 服從需要
哪兒……哪兒…… 扎根邊疆
不管……不管……總是…… 建設邊疆
借物 喻人
無怨無悔 無私奉獻
《白楊》教學反思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家袁鷹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贊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了解。
在本課的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并畫一畫文中直接描寫和談論白楊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楊為線索,從開始西行列車上看見窗外的白楊,到討論白楊的特點和爸爸借白楊言志,最后畫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楊。從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初步感知白楊的.象征意義。然后,我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設者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我讓學生先自讀,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并反復研讀;然后在小組和全班交流,體會樹的形象與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為一的。如這些語句:“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對這些句子,要聯系上下文,前后貫通地反復研讀,理解后抄寫下來。在討論和朗讀中,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茫茫戈壁上,白楊樹在此生根,并長得高大挺秀,成為毫不動搖的“戈壁衛士”;在經濟、文化落后,生活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的西部某些地區,建設者們放棄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的家鄉,代代扎根于此,奉獻青春,是堅強不屈的“新疆戰士”。他們同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樹似人,人如樹,二者的形象疊印在一起,借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但是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我并沒有對所有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相接,而是抓住了2、3個方面進行詳講,以面代全。
例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系;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系,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于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其生存的環境,教育學生學習建設者那種
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培養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3、學習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4.適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達到拓展的目標。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通過分析重點字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對白楊稱贊的那一段話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學習白楊一樣的品質。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圖片創設情境、語言引導)
同學們,你們知道戈壁灘是怎么樣的嗎?在黃沙滿地的隔壁灘上,有不少“綠色衛士”堅守著這塊土地。他們是誰呢?對!他們就是白楊。(板書:白楊)
二、講解過程:
1聽課文朗讀錄音,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大意。
(1)帶著問題聽課文朗讀錄音。問題: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討論后明確答案: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在去新疆的路上,因看到白楊而引起了一番議論的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從一下幾點出發幫助學生自學生字詞。
(1)劃: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
(2)查:通過查字典了解課文中生字新詞的讀音和詞義。
(3)講:教師從字音、字形、字義上各有側重地作重點指導。
晰xī撫fǔ紹shào傘sǎn疆jiāng陷xiàn
戈:掌握部首查字法。
撫: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紹:部首查字法并組詞。
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種粗沙、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聯系課文理解詞義,大戈壁是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地方。
清晰:界限分明,清楚明了。舉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表達并說明自己的意思。
(講解生字詞時要結合課件設計靈活把握。)
3、學生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1)提出要求: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先小組內交流后再派代表說出討論后的答案。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2)討論明確答案:課文可以按記敘內容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拔”的特點。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細寫父親與孩子們對白楊樹的議論。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揭露文章寫作意圖,暗示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會在邊疆扎根。
4.總結:這節課我們從字、詞、義等方面認真學習了該課的新生字詞,并初步了解了該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主要脈絡。
三、作業:
(1)用下面的詞語造句:
清晰表白渾黃一體
(2)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思考課后的練習題。
四.板書:
3.白楊
晰xī撫fǔ紹shào傘sǎn疆jiāng陷xiàn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講讀課文,解詞析句,完成課后習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板書課題。
2、導語: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已經帶大家初步認識了守衛我國邊疆的白楊樹,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去深入了解白楊的特征,體會它們可愛之處。
3、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問學生的形式)
4、從整體上分析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講讀課文(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
(一)[講讀第一段](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白楊樹又是什么樣子的?(出示課件圖片和課文第一段的朗讀)
2、邊讀邊思考:在課文中分別畫出描寫大戈壁和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詞句?(答案: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3、通過解詞析句理解和體會寫作用意(提問和講解)
(1)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的樣子?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答案:渾黃一體、為了說明白楊樹生存的環境很惡劣,這樣更加突出白楊的堅強。)
(2)課文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用了“高大挺秀”這個詞而不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立”、“高大挺直”呢?為什么說白楊樹“秀”呢?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因為“秀”字可以很好地體現了白楊的外型是又直又大的,好象一把傘,很美麗!這樣寫可見作者對白楊樹的喜愛贊美之情。)
4、教師小結:這一部分是總寫大戈壁的“渾黃一體”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的特點。這部分純粹的描寫,沒有加以任何的議論。接下來的部分讓我們看看是父親和孩子們是怎么對白楊樹展開討論的。
(二)[講讀第二段]
1讓學生表演對話的部分并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表演并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士”指什么?這句話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展示相關的圖片)
(答案:父親;白楊;比擬手法;作者將白楊樹比作衛士,生動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楊樹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對于戈壁灘的重要意義。)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說話人的情感并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重點體會父親介紹白楊樹的那三段話)
(答案:爸爸;兄妹認為白楊就只是種簡單的樹,很直很高大而爸爸則認為白楊樹不僅高大挺秀的樹,還象征著某種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讀父親的話后提問:白楊最可愛的地方是什么?找出句中的關聯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答案: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不管環境如何惡劣,它都那么堅強。“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3、“表白”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父親是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答案:表白是對人解釋,表達并說明自己的意思。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說明自己也想像白楊那樣建設邊疆。)
4、教師小結:
這一部分我們通過學習父親和孩子們的對話,認識到白楊樹可愛的品質以及父親對白楊樹的情感,這時候的白楊樹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樹了,它們是守衛邊疆的衛士,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將在下節課一起來探討一下。
(三)作業:
1.背誦父親表白的那段話。
2.完成課后第2題并思考第3題并預習課文第三段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請看最后附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第三段,體會父親的情感升華,理解最后的一句話的深層意思。
2.揭示課文的主旨和掌握本課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
3.總結課文。
4.拓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上節課在大家的共同學習下,我們知道了他們父子討論后的結果,知道了那像大傘一樣的東西原來就是白楊樹,父親還告訴了我們白楊有什么可愛的品質,但這時的父親安靜下來了,那究竟上一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講讀第三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三段的內容,問題:此時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會想些什么呢?幾棵小樹暗示著誰?這是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為什么這樣寫?(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適當的想象,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想想白楊和衛士有什么相似之處。
(注:課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贊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后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愿: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3.教師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邊疆工作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白楊一樣駐扎邊疆,服務邊疆。
4、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們,它們就舒展豐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們,它們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風林墻。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生根了。它們頭頂青天,腳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還是雨雪,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我們也要像白楊樹那樣,哪里需要我們,就在哪里扎根。
(又回到整體)師生借助板書共同總結。
四、拓展:(1)想進一步了解白楊樹的特性,請查閱以下網站:
(2)假如你是一棵白楊樹,你會選擇什么的環境生存?讓學生自由發言。
五、作業:1。用心去留意一下自己身邊有沒有和白楊一樣擁有可愛品質的人。如果有,請把他們的介紹一下給大家。
2.運用借物寫人的方法,寫一寫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約200字。
附:板書設計(由于是圖形結合,所以暫省略)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讀懂句子含著意思的方法,初步培養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能力。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了解問句的三種類型。
4、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重點
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能力。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提示課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學習第1段。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揭題讀題。你見過的白楊是長在什么地方的?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的白楊是長在戈壁灘的(簡介大戈壁)
2、設置懸念。課文圍繞白楊寫了一件怎樣的事呢?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搞清它。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學課文。
(1)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劃出不懂的地方。
2、檢查自學情況。
(1)先指名幾個同學說說寫了一件什么事。再進行歸納:爸爸和他的孩子們在去新疆的列車上談論白楊的事。
(2)生字新詞的檢查,重點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學懂的。如“渾黃一體”,可聯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來理解。
(3)指名讀課文,及時進行講評。
(4)質疑問難。
三、學習第一段。
1、第1自然段:這一段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你是從哪些句子里看出來的?
2、第2、3自然段:這是一個“自問自答”從哪兒可以看出白楊樹很多?“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雖然--但是--”來說說這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雖然環境十分惡劣,但是白楊樹長得高大挺拔。)
4、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四、課堂練習。
課后習題4。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學習提示”;讀懂第2、3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課后習題4)
二、學習“學習提示”。
(1)默讀“學習提示”:它告訴我們讀懂句子里含著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強化對方法的理解:這種方法分成哪兩個步驟來進行?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
(1)“一位旅客”和“衛士”各指的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
(2)從哥哥和小妹妹的談話中可以看出白楊外形特點是什么?
(3)從字面上看。爸爸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
2、交流自學情況,及時給予評價。
3、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2。
4、朗讀指導。
四、學習第三段。
1、作者連用了幾個“只曉得”?把它們劃出來。并認真讀這些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現在孩子們認識到了白楊的哪些優秀品質?
3、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從字面上看是講什么的?聯系上下文想它所含著的意思是什么?
五、總結全文。
1、課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樣的人?
2、你認為作者哪些地方寫得好?(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3、交流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方法,
六、課堂作業。
1、填空。
在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中,“一棵高大的白楊樹”實際上指的是( );“幾棵小樹”指是( );“風沙”指的是( )。
2、完成課后練習。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材說明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做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心愿。
課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面寫白楊,實際上借白楊來比喻、贊頌邊疆建設者的高尚情懷。
根據教材的上述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關鍵
抓住白楊特點,溝通白楊與人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
導讀法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激趣,初步感知。
對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白楊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讓學生說他們自己熟悉的事物,最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是這樣引題的:“你見過白楊嗎?你認識白楊嗎?它們長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看簡單,實際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對白楊的生長環境、特征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為下面對比認識生長在惡劣環境中的白楊埋下了伏筆。
二、創設情境,建立聯系。
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學生認識空曠、荒涼、氣候惡劣的大戈壁,以及生長在這種惡劣環境中的白楊。由于學生有對自己所熟悉的生長在優越環境中的白楊的認識基礎,自然會對生長在截然不同環境中的大戈壁上的白楊產生對比心理,從對比中體會到:大戈壁上的白楊雖然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但它們仍然長得高大挺秀,郁郁蔥蔥,而且像衛士一樣挺立在沙漠中,抵擋住風沙的襲擊,護衛著鐵路。從白楊的生長環境、特點及作用中引發學生對白楊的喜愛和敬佩之情。
三、抓住特點,溝通聯系。
課文借物喻人,意思含蓄深刻。怎樣才能從“物”引到“人”?這就要建立起物與人之間的聯系,即建立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的白楊,是人格化的白楊,是邊疆建設者的象征。所以,抓住爸爸介紹白楊特征的語句進行具體分析,就能溝通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
課件出示: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我這樣引導學生理解這段話:“認真閱讀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說說爸爸介紹的白楊有什么特點?爸爸介紹白楊時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方法?”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討論,明確白楊有高大挺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然后適時引導點撥:“爸爸介紹的白楊多么像人呀!假如爸爸介紹的是人,會是些什么人?”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把對白楊的認識轉移到邊疆建設者身上,從而認識到邊疆建設者像生長在大戈壁上的白楊一樣,服從祖國需要,哪兒需要就在哪兒工作,不計較環境的惡劣,不考慮待遇的厚薄,在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中頑強的工作,在任何困難面前不軟弱,不動搖,不屈服。這樣溝通了白楊與人之間的聯系,學生也理解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懂得了爸爸表面上在介紹白楊,實際在贊頌邊疆建設者。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6
三維目標: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認識1個生字,會寫5個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情感,教育學生熱愛西部,為建設西部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板書:白楊并畫小白楊)
課前交流:你在哪里見過白楊樹嗎?白楊樹有什么特點呢?
(隨處可見,是一種普通的樹,很高大。)
有一位作家是這樣評價白楊樹的:(課件)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作家為什么贊美白楊樹,他只是贊美白楊樹嗎?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來到五十年前一列西去的列車上,跟作家袁鷹一起,去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
一、初識白楊
提出問題:請注意屏幕,文中的白楊樹生長的環境是怎樣的?它又長的怎樣呢?(放課件)
(環境惡劣,可是在這惡劣的環境中,白楊卻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長的高、大、挺、秀。(板書)
二、理解白楊
同學們剛才看的很入迷,列車上的人看得怎樣呢?現在,就請同學們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讀一遍文章,看看爸爸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呢?
(生自由讀)
爸爸又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呢?
(出示課件:爸爸的話)
默讀,你喜歡哪一句,從中體會到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生自由談)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本性正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 究竟“哪兒”會需要白楊呢?
2、 你能按照這個句式說一說嗎?
______需要它,它就在__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3、這句話可以看出白楊的什么特點?(生命力強。)
“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風沙、雨雪、干旱、洪水”說明環境惡劣。
2、從“不管……不管……總是……”感受到什么?
(白楊樹在惡劣的環境考驗下,總是保持他的正直、堅強的品格,不軟弱,也不動搖。)
3、這句話看出白楊有怎樣的品質?(堅強不屈。)
(白楊本性正直,生命力強,堅強不屈。在舒適的環境中它能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中它照樣能長的高大挺秀。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現在哪里,不怕風霜雨雪,不怕嚴寒酷暑。不管環境怎樣的惡劣,都能綻放生命的光彩。)
4、你敬佩白楊嗎?你能通過朗讀表達你的敬佩嗎?
指導學生朗讀(一生讀——師范讀——生再讀———齊聲讀)
5、讓我們把文中的“它”換成“您”,來直接贊美白楊吧!
三、領會心愿,明晰形象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呢?
爸爸媽媽很早就來到了新疆,他們有文化,有知識,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們舍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荒涼的戈壁灘上開始創業。
請同學們默讀下面的三個自然段,你能讀懂爸爸的心嗎?
1、他們全家都到新疆來,他們準備干什么?
2、新疆很偏遠,環境很惡劣,他們就不怕嗎?
因為他們有高尚的情懷,有奉獻精神;因為他們生命力強,有奉獻的本領;因為他們堅強不屈,不怕這里環境惡劣。祖國的邊疆需要他們。他們就來到了這里)
你明白爸爸的身份了嗎?(爸爸是支援新疆的建設者。)
你明白爸爸的心愿了嗎?(板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獻身邊疆)。
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讀一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的哪一段?再品味一下爸爸的話。
(生讀)
爸爸為什么要贊美白楊呢?贊美白楊就是贊美了誰?你從那里看出來的。
(課件出示,火車鳴笛)
對呀,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這句話是寫的樹嗎?(寫的人,寫的是像爸爸一樣的許許多多的支援邊疆的建設者們。)
在我們祖國的邊疆,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建設者,他們拋棄了舒適的生活,來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默默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年華,這一切,都是為了祖國母親的微笑,都是為了大地的豐收。
同學們,再讀一讀爸爸話吧!。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3、爸爸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么呢?(生自由談)
師:也許他在憧憬著新疆美好的明天,也許他在想,為了建設祖國邊疆做出奉獻,我無怨無悔;也許他還有點兒擔心,孩子會適應這里的一切嗎?
爸爸又露出了微笑,他為什么笑?在爸爸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也許他在想,我的孩子一定會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成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看到孩子的成長,也就看到了新疆美好的未來。)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的是誰呢?是老一輩的建設者。
“幾棵小樹”指正在成長的邊疆建設的新一代。
從“一棵”和“幾棵”的對比中,你可以想到什么呢?
(老一輩建設者的奉獻精神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子女,在他們的影響和感召下,年輕一代的心田上才播下了奉獻的種子。為了邊疆的建設事業,他們不但奉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也奉獻了自己的兒女。)
五十多年過去了,昔日的小白楊已經長成了大白楊。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的努力,現在的新疆的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去看一看他們的成就吧!
四、情感升華
1、(課件展示昔日荒灘——今日新疆——建設者風采。)
是他們,撐起了祖國建設的大廈;是他們,不講條件,不怕艱苦;是他們,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就是建設者的風采,這就是白楊精神。)
作者正式通過贊美白楊,贊美了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和千千萬萬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人們。(板書:借物喻人)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文中的爸爸和孩子說點什么呢?
同學們,祖國需要你們,祖國的大西北需要你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本領,像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一樣,為開發、建設祖國的大西北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了你的付出,祖國的大西北一定會更美麗。
五、作業
1、利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
2、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幾句話,夸夸像課文中的爸爸一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
六、板書設計:
19白楊(借物喻人)
樹 人
本性正直 扎根邊疆
生命力強 建設邊疆
堅強不屈 獻身邊疆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7
設計說明:
一、教學設計的背景:《白楊》這篇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于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訓練設計的特色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讓學生提前搜集整理閱讀有關新疆以前和現在的資料,盡量對新疆有較多的認識。觀看時事新聞系列節目—“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有所收獲。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采用層層剝筍法。從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征意義,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為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
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l)拓展訓練:想象戈壁灘的環境,用一詞概括,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想象訓練。學生直觀感受白楊的形象特點高、直。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概括:高大挺秀。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閉目想象、品味理解白楊的品格:生命力強、堅強。
(3)朗讀訓練。關鍵性的句子在反復誦讀中理解體會。
(4)質疑訓練。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5)情感訓練。感受人物品質,受到情感熏陶。
總之,能使學生輕松、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白楊》。(齊讀課題)
下面請同學們回顧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一列通往新疆的火車上,爸爸與兩個孩子談論白楊的事。
二、師:爸爸和兩個孩子談論白楊,那你能從他們的談話中能體會出白楊有什么特點?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生讀書
三、交流,析句悟情
(一)白楊特點。
1、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課文,誰起來說一下白楊有什么特點?生:高、大、直,能不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高大挺秀。 (板書)
2、白楊還有什么特點?從哪能看出來?生讀爸爸的話?(出示小黑板)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你還從哪句話或哪個詞語能體會出什么?
第二句:生命力強、適應力強、服從需要,板書。文中哪兒指的是?(大戈壁)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表現方法。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貴品質。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貴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建設邊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心跡的三個句子,學習借物喻人表現方法,體會借白楊比喻邊疆建設者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做貢獻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祖國西部是一片神奇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 ,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燦爛的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到西部的大戈壁上看看那平凡而又偉大的白楊。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回顧:《白楊》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2、出示問題;這篇課文是專門寫白楊的?實際上寫的是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3、交流。文章表面寫白楊實際寫人。
4、文中第三13自然段最直接告訴我們文章實際是在寫人。齊讀13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 ,解讀白楊
一)、車窗外的白楊
1、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2、指名朗讀第一段,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3、指名讀車窗外的白楊讀出白楊的。
二)、爸爸眼中的白楊
1、自由讀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想想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2、學生交流。
(1)、“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寫出了白楊樹外形高大挺秀的特點。
(2)、“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的特點。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拓展想象進行補充。
———需要白楊樹,白楊樹———————————————。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寫出了白楊樹不怕困難,堅強執著的特點。
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拓展想象進行補充。
風沙刮來,白楊樹——————————————————。
雨雪打來,白楊樹——————————————————。
面對干旱,白楊樹————————————— ————。
面對洪水,白楊樹——————————————————。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教材分析
《白楊禮贊》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寫了“西北極普通的”白楊樹的“形貌”和“精神氣質”,抒發了對白楊樹所象征的當時抗日軍民的頑強意志和斗爭精神的贊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寫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由“雄壯”、“偉大”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攏的特點;接著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征意義;最后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高聲贊美白楊樹”。
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全文的寫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時代背景,學生明了即可,無需多講,學習本文主要想教給學生一種讀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品味散文優美抒情的語言特色。
3.培養學生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以朗讀法感受白楊樹的外形。
2.以討論、探究的方法領悟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中華民族質樸、堅強、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重點與難點
重點: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難點:象征寫作手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明寫樹,實際是寫人,由樹及人,熱情歌頌了抗日軍民團結戰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突破難點和重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章:《白楊禮贊》。
大家先把書翻到單元提示,快速默讀,告訴老師你讀取到哪些信息。
單元文體、散文分類、文章內容、作用、學習的方法等。
二、解題
從題目你能讀取到哪些信息?
寫作的內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等。
三、走進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簡介: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人。中國現代進步文化的先驅者和偉大革命家、文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時代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3月,中國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西北抗日軍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
四、梳理字詞
讀課下注釋及課后讀讀寫寫,勾畫重點詞語。
強調兩個詞語兩個拼音:
坦蕩如砥潛滋暗長qiú枝jué強
(同義復合詞)
五、理清思路
三步走:
1.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號。
2.概括每一段內容:劃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或者用一
兩個詞語自己概括。
3.合并相同內容段落。
第一段(第1段):抒發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之情。
照應題目開篇點題奠定感情基調總領全文
第二段(第2—4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境)。
(為白楊樹的出現)鋪墊、烘托融情于景(純粹的景沒有生命力)一波三折欲揚先抑(情感變化)照應開頭
第三段(第5、6段):具體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段):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托物言志對比欲揚先抑象征:物-人-精神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義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達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稱贊的事物之上的一種寫作手法。
白楊樹象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象征了整個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爭意志。在那個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這正是我們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們民族求得獨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說:“位卑未敢忘憂國”,是的,生活在當今幸福時代的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振興中華的使命!
朗讀由物及人改句式四個反問構成排比句式
第五段(第9段):以白楊樹與楠木(對比),再次(贊美白楊樹)。
六、梳理過渡段及抒情線索。
1.段與段之間用哪個相似的句子銜接的。
學生齊讀1、4、6、9段。
4、6兩段是過渡段,串起全篇。
2.抒情線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如果說全篇的梳理是面,過渡段是線,文章中則灑滿了閃閃發光的點。
照應題目開篇點題感情基調總領全文鋪墊烘托融情于景一波三折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對比反問象征手法首尾呼應妙用修辭
托物言志與象征的區別:
1.象征側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質,托物言志側重作者的主觀感情。
2.象征存在文化意義上的不確定性,如“海燕”,你說象征“無產階級戰士”可以,說“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則含有文化意義的確定性,如“梅”“蘭”“竹”“菊”意義比較明顯。
3.托物言志屬于作文的整體手法,后者是文章中的局部寫法,象征是以物喻人。
七、收獲
讀文提取信息
點線面三者合一
強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 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2 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準備:
1課前要求同學們搜集有關邊疆建設者的資料:如屯墾 戍邊的生產建設兵團戰士、支邊人員以及參加新疆建設的其他人員等等。
2 教師為同學們準備一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直奔情境
1、復習有關詞語:戈壁 清晰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 大傘 撫摸、介紹、邊疆 、陷入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一段話。
二 剖析實質 表達心聲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心呢?
學習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聲。
1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釋說明;也, 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生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學們討論一下。
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怎樣呢?
(1)生討論匯報 抓住爸爸和白楊特點的相似之處。
(2)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有關建設兵團或支邊人員的有關影視資料。
(學生感受同時產生聯想,感受爸爸和白楊樹一樣,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建設邊疆,無私的奉獻著自己一切的場景。)
(抓住事物間的相通之處,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3 西部需要開發,祖國需要建設,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這樣的邊疆的建設者,正是他們才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時的你,面對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說說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話說給你的同學聽好嗎?
三 再現希望 體會寫法
1 學習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在迎風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預設:
(1)高大的白楊指爸爸自己,身邊的幾棵小樹即指他的孩子們。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邊疆,成為邊疆的建設者。
(3) 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體現爸爸的高尚情操。
2 帶著對父親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3 體會寫法
白楊樹和爸爸有著相同的本質特點,他們不怕環境的惡劣,默默的為大地和人類奉獻著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楊的這個特點,明寫白楊,暗寫自己和與自己一樣的邊疆戍衛者。這種寫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確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
四感情朗讀 收束全文
帶著對白楊樹的贊嘆,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真真切切的奉獻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再一次感受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好嗎?
(以讀啟思,讀中體驗,讀中表達情感)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8-27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08-18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7-20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09-06
白楊的優秀教學設計12-19
《白楊》優秀教學設計10-19
《白楊》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5-20
課文《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5-02
語文《白楊》優秀教學設計07-10
《白楊》教學設計優秀范例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