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的教學設計
一、引入課題。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畫面。)教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看一幅畫,誰能來給大家介紹這幅畫的內容?(學生介紹略)
教師:戰爭與和平,總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利用畫面的目的是盡快進入情景,但實際反應來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學生初讀課文,將體會最深的地方與同桌交流。
三、班上交流,學習課文。
1、體會“兩年多來……”一節。教師的提問:你體會到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然后抽學生朗讀,教師評價。
以學定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是將“評價”只是當做老師行為不是很恰當。
2、體會第三自然段,教師請學生找找有幾個“聽見了”,幾個“和平”。體會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讀。
請自認為讀得好的同學起立朗讀。然后全班齊讀。
這段話的學習教師基本上是讓學生“讀”完的,反復的讀。但是我們的感覺是沒有很好的體現“層次性”要求,有點“泛泛”而讀的感覺。
3、試著體會作者對父親才華橫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復雜的心情。也是先個別朗讀,再全班朗讀。
然后讓學生用一句話進行評價:“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通過“一個勁”兒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復雜”,也將究竟怎樣“復雜”的問題進行了“回避”。在學生評價之后,教師是否應該讓學生說說自己評價的理由呢?
4、學生自讀課文剩下的段落,用橫線劃出對世界局勢進行描寫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朗讀“今天……”一段。教師提問:“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
教師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覺膚淺。我覺得順序應該調整為:先展示資料。(很重要的一點是:收集來的資料反應什么問題?)然后再“回頭”體會文中句子。如果學生沒有深刻體會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可能僅是一些虛假的激情。
三、總結課文,引導實踐。
1、教師:你們說戰爭是什么?面對戰爭,你想說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說?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讀“要……不要……”。
朗讀之后,學生板書:要和平,不要戰爭。
2、引導實踐。教師:孩子們學習了課文,為了制止戰爭,我們應該怎么做?
抽學生回答,有的'談針對目前的“美伊戰爭”,我們可以發倡議,給美國總統寄信,或是給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鴿……
其實,情至深處,學生往往能夠體現出很強的背誦能力,對于“為了……為了……為了……”一段話,完全可以讓學生感情背誦!我覺得更好的設計是,在同學們的提議中,選擇哪些是“可行”的,讓這部分同學的發言稍微具體一點,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說,盡管是公開課,還是要考慮是否能夠落實的問題。
3、再讀課文,放飛“和平鴿”(紙做的)。
在充滿感情的朗讀聲中,下課鈴響,學生的感情達到了高潮。這點設計得很有新意。這是本課中設計較為成功的一點。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之二”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之二”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優秀范文02-04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教學設計與說明01-0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的優秀教學設計范文12-31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教學設計模板12-12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的教學設計11-17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8-10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05-27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教學設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