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親人》一課教學設計范文
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先生說得好:“愛探索、喜嘗試是孩子的一大特點”。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對《再見了親人》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媒體輔助轉換角色體驗情感”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我創造機會,幫助孩子“嘗試”轉換角色活動,在角色的完成中,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營造起民主的課堂氣氛,激活了語文課堂教學;調動和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深刻的情感體驗中充分施展他們的手腳,鍛煉他們的才華。
這一課的課堂設計,引入綜合活動的觀念,一反往常以學習課文為主的常規,改成了學生轉換角色后進入情景之中的仿作,并深情并茂地朗讀。一開始,緊緊地圍繞著課堂教學的目標,用悠揚、柔情的《西風頌》音樂奠定本課的基調,用直截了當的語言揭示本課的訓練重點——進行角色轉換(轉換成朝鮮人民的身份),仿課文結構(話別——回憶——贊美)進行習作,再有感情地讀好自己的習作。即于情感體驗中學好本文。由于有音樂的刺激,媒體的輔助,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地進入了角色,引發了情感。接著老師又以身示范,為學生作榜樣,在電教手段的幫助下成了一位朝鮮大娘,包含深情地在和志愿軍戰士話別:孩子啊,讓大娘再看你一眼……學生的感情被調動了,靈感被激發了,創作的熱情達到了高潮。于是一位小金花、小崔瑩、朝鮮大嫂應運而生,羅盛教、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等英雄的壯舉又在學生的眼前重現出來,成了學生筆下回憶的鮮活的素材,并牽出了萬般柔情,學生進行了深刻的情感體驗,很快地寫出一段段文字。然后,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互評、互改,這一段段文字成了一篇篇深情的文章,學生也很好地領會了文章的內涵。以至于文章的最后三個自然段,學生通過充滿激情的朗讀就把那深奧的含義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給人水到渠成的感覺。這種設計,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將課內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把學習語言、發展語感與培養寫作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中完成知識的主動建構。
從目前的課程改革角度來看,在語文學習中,融進了音樂、美育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與規律,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西風頌》這首帶著深深離別情懷的樂曲,始終貫穿于整個學習環節,引得離情別感愈發濃郁;多媒體生動地再現了英雄事跡片段,一方面充實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動人事跡的感召下,更好地體驗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意,很好地挖掘了文章的內涵,領悟了表達的技巧,語言文字的美。
在進行這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以自身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要成為學生情感體驗誘導者。教師應用充滿了自信與激勵的個性色彩,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親切地交談,在民主的氛圍中對學生進行無形的激勵。要讓自己成為首席發言人,引導學生寫作,又要在學生互評互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得體的評價。語言要充滿了激情,用深情并茂的敘述,極具鼓動的技巧,把在場的每個人都帶入了情景之中。
總之,這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想象空間,使學生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充分,學習方法新。為在語文課上如何實現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的有機結合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第一課時(簡案)
1、學習內容:課文1—3自然段
2、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讀為主線
3、學習步驟:
一、媒體展現當年自愿軍回國時的情景,同時播放課文錄音,感知課文內容。
二、抓住對朝鮮人民的三個代表人物的具體描寫,多媒體展示有關內容,學生合作學習,了解各自然段的具體內容。
三、按“話別——回憶——贊揚”的順序理清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學生感情朗讀。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轉換角色,學習寫作。
2、課文第4—6自然段
學習目標:能仿1—3自然段,以朝鮮人民的身份進行有關內容的寫作;用感悟自解4—6自然段。
學習方法:多媒體輔助,創設情景,以寫促學。
理論依據:《新課標》要求綜合活動理論情景教學理論
具體步驟:
一、用音樂奠基調
播放樂曲《西風頌》,學生簡、速學此曲。讓課堂上洋溢舒緩、深情的曲調,營造情感氛圍。
二、轉換角色,體驗情感,進行仿作
1、回憶課文1—3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多媒體展示
2、明確本課主要學習任務轉換角色,以朝鮮人民的身份來向志愿軍告別,也以“話別—回憶—贊揚”為構段方式進行表述。
3、情感準備⑴《西風頌》音樂響起,多媒體再現送別場面,定格于大娘,醞釀感情。
⑵師扮大娘,和著音樂,進行表演式朗讀,作示范。
⑶學生轉換并明確各自的角色,如朝鮮大嫂、小金花、崔瀅……
⑷開發、拓展寫作素材回憶自愿軍的事例多媒體輔助再現羅盛教黃繼光邱少云毛岸英……
理解: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親愛的土地、親人
4、學生寫作音樂柔柔地播出
5、學生朗讀并修改習作方法:(1)了解寫作內容。
(2)音樂與錄象組合速成課件,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3)學生評講、修改,再朗讀。
三、以讀代講,學4—6自然段
(1)導讀:在這濃濃的離情中,列車開動了自愿軍戰士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2)生自然引接課文4—6自然段。
四、用音樂結尾,產生余音繚繞之感。
【《再見了親人》一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0-18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2-22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設計06-14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0-18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設計05-27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11-01
《再見了親人》的教學設計10-09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范文07-04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