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測量紙帶》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測量紙帶不僅能夠測量直線物體的長度,也可以測量柱形物體的周長。
2.測量紙帶可代替小立方體測量,并且更加方便。
科學探究:
1.通過自制紙帶的過程,了解制作測量紙帶的一般方法。
2.利用自制的測量紙帶,測量一些柱形物體的周長。
科學態度: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針對制作和測量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初步體會工具的改進給人們測量帶來的便利。
二、教學重難點:
能用合理的方法,制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測量紙帶。
三、教學準備:
教師:小立方體10塊、空白及制作完成的測量紙帶各1條、柱形桶一只、剪刀、課件PPT;
學生(每兩生準備):小立方體1塊、紙帶一條、鉛筆、柱形桶一只。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回顧舊知
設問:“上一節課我們學會了用小方塊來測量長度,誰來說一說測的時候怎樣做才能測的準確?”
(第一個小方塊和起點位置對齊;每個小方塊之間要緊緊相連;能準確數出小方塊的個數……)
(二)初次測量,發現問題。
1、教師出示柱形桶,談話:“老師最近也用小方塊測量物體的長度,遇到
了一個問題:我想測量這只桶的一圈有多少個小方塊的長度,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2、學生回答。
3、兩位學生演示,其他同學觀察他們是怎樣測量的。
4、設問:“用小方塊測量桶一圈的長度容易嗎?他們遇到了哪些問題?
(桶是圓的,小方塊很難放在桶上;小方塊是直的,沒辦法彎曲;小方塊之間接不緊密……)
(三)討論方法,嘗試制作
1、談話:“看來要直接用小方塊來測量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老師還帶來一個工具。(出示一條紙帶)”
設問:“這條紙帶能不能幫助我們進行測量,你有什么方法?”(學生說明方法的同時,教師演示學生的方法。提醒繞一圈后起點和終點碰牢了,此時要在終點位置處做記號以記錄一圈的紙帶長度。)
2、展示長度,設問:“桶的一圈有多少個小方塊長?”
(學生回答并說明方法)
3、設問:“如果只用一個小方塊,怎么來測量它的長度?”
(用逐格移動方塊做標記的方法來進行記錄)
4、談話:“畫好標記后,為了能直接讀數,我們可以在標記上寫上數字。這樣的紙帶可以叫做測量紙帶。”
5、出示課題——做一個測量紙帶。(板書)
6、觀看視頻,學習制作測量紙帶的方法。
交流: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在制作過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7、PPT展示幾種紙帶上標注數字的方法,學生交流對錯并說明原因。
8、學生活動,制作紙帶:每兩人一組,利用一個小方塊、一個紙帶及筆,相互配合完成一個測量紙帶的制作,并在做好的紙帶背后寫上制作者的名字。
(四)展示紙帶,比較差異
1、制作完成后,將部分小組的`測量紙帶進行展示,其他同學進行觀察。
2、設問:“老師把其中幾個小組制作的測量紙帶貼上了,他們做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想對他們說的?”
3、討論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五)再次測量,感受便利
1、用做好的紙帶來測量塑料桶一圈的長度,并把測量結果記錄到記錄單上。
2、交流小組的測量結果,討論結果的差異性。(通過交流讓孩子意識到測量時圍繞的位置、拉紙帶的松緊程度等因素會導致結果不一致。)
(六)課堂小結,布置活動
1、設問:“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制作了一個測量紙帶,并用紙帶測量了塑料桶一圈的長度。別的物體也可以用測量紙帶測嗎?小方塊和測量紙帶相比,你會選擇哪種?說一說理由。”
2、課外任務布置:用測量紙帶進行更多物體的測量。
談話:“想不想把測量紙帶帶回去?你打算去測量哪些物體?如果紙帶不夠長,可以把活動手冊最后一頁剪下來,做一條新的測量紙帶。”
下課!
【《做一個測量紙帶》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做一個測量紙帶》教學設計范文12-15
《做一個測量紙帶》的教學設計范文07-17
《紙帶穿編》教學反思11-29
《風的測量》教學設計01-28
有趣的測量教學設計02-27
美術課《紙帶穿編》教學反思01-23
測量浮力大小教學設計09-02
圖形的認識與測量教學設計11-23
紙帶穿編美術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