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教學設計
《微課》教學設計1
一. 說教材
首先我來進行教材分析。
1. 本節課是本教材第六單元B部分中的Let`s learn, Let`s do的內容,其中A部分Let`s learn中學生已有對數字one – five 的認知水平.本節課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數字six – ten ,并圍繞本課新授單詞,穿插一些Activities,即本節課的第二部分Let`s do.如:“Show me six”. 等一些簡單的指示語,要求學生聽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與數字打交道,如何讓學生會用英語來表達數字1-10是本單元的重點. Let`s do中的活動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所學的數字單詞.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征,特制定如下幾個目標:
知識目標:
a.進一步鞏固已學的數字單詞: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b. 能聽、說、認讀五個數字詞匯: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c.能聽懂、會說Let`s do里的指示語,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能力目標:
拓展學生對數字的應用,感受數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與重要性.
情感目標:
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認讀數字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數字eight,nine的發音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這節課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媒體演示法、任務型教學法、創設情境法、歌曲鞏固法等等。
三. 說學法指導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采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1、鑒于本課詞匯的特點及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我準備通過聽、說、認讀來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數字,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和運用能力。
2、同時,多表揚、勤鼓勵,使不同
層次的學生都有學習積極性,在知識上均有所提高。
為了教學的需要,課前先準備好:PPT課件, 1-10的單詞卡片,鉛筆若干, 球一個,蠟筆若干, 一個文具盒、錄音機、磁帶等。
四. 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將從Warm-up,Presentation,Practice,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Homework五個環節來設計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Step1、Warm-up
1. 錄音機播放本教材第6單元A Let’s chant部分的錄音,(內容見課件2)。
2、學生活動分組,評價安排。(我把學生分成兩大組,設計了兩棵蘋果樹,分別畫在黑板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如果表現好可以獲得一個蘋果,學生的總體表現會在蘋果樹上表現出來,在課中我將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如:發貼紙、語言的激勵、情感的激勵、手勢和眼神的鼓勵等滾動推進整個教學過程。)
3、Free talk: 復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1—5的英語表達。T:Hello!S1. How many books/hands/fingers…? Ss:One/Two/Three…
T:How old are you? S1:I’m four/five years old.(根據老師拿的單詞卡來回答)
目的:提高對知識的再現率,為學習新知識埋下伏筆。同時,通過課前的對話,熱身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以輕松活潑的形式開始。
Step2、Presentation
1. 學習數字six—ten。
(1).(看課件3),引出six的認讀教學,(出示課件4)。(教師帶讀,邊用手勢表示。一組一組讀,指名讀。再把詞卡貼在黑板上。)
(2). 我拿出鉛筆,讓學生數,從而引出數字 seven 的認讀教學,(出示課件5)。 (學生看我的口型跟讀,再請讀得好的'學生帶讀。)
(3). 我拿出一個球,老師拍,讓學生數, 從而引出數字eight 的認讀教學,(出示課件6)。( play a game : 跟讀,我大聲讀時,學生小聲讀; 我小聲讀時,學生大聲讀。特別注意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
(4).(出示課件7),引出數字nine 的認讀教學,,(出示課件8)。(我帶讀, 學生跟讀,開火車讀,再請個別讀,注意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
(5). 我拿出一個文具盒,讓學生猜猜文具盒中的蠟筆有多少支?引出數字 ten 的認讀教學,出示課件9。(我帶讀,男、女生讀。)
2.我用手指指黑板上五個單詞,指哪個,學生就讀哪個。由慢到快,不按順序,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對單詞的掌握程度。
Step3、Practice
(1).播放62頁A Let’s learn部分錄音,學生跟磁帶讀,(內容見課件10)。(要求學生用手指著聽到的單詞,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依次出示(課件11—15),用How many birds/pigs…?句型,引導學生回答,操練Six_Ten的讀音。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
(3)復習鞏固1-10的單詞.
a. play a game:教師做手勢,學生用英語說出數字。然后師說數字單詞,生做手勢。 b.Let’s sing:自編的一首歌曲。(兩只老虎調)(課件16).
目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更好的記住這十個數字。
(4).播放課文錄音,學生看書62頁并跟著做。(學習Let`s do) “Show me six.”…(課件17) a、引導學生邊聽邊做相應的動作兩遍。
b、同桌互相說句子做動作,一人說句子,一人做動作。
Step4、Consolidatin and extension
1.說數字,出示(課件18).
2. 聽聲音,圈數字。出示(課件19).
小結:今天我們都有什么收獲呢?讓學生用英文數蘋果樹上的的蘋果。(給勝的一組插上紅旗,并給予鼓勵)。
目的: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字。
Step5、Homework(出示課件20)
1、課后聽錄音,跟讀所學內容。
2、用英語數數給家長聽。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Unit 6 Happy birthday!
Part B Let’s learn
6 7 8910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微課》教學設計2
一、復習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少年閏土這篇課文,在上課前,老師要考考大家對課文的理解,請打開補充習題,24課獨立完成第三大題。(開火車回答問題)家景:家庭近況;日里:白天的時候;無端的:無緣無故;素:一向從來;如許:如此多這么多。
看來大家對這樣陌生化的語言已有所掌握,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初步認識到這樣一位少年,請看大屏幕。他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向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他就是閏土。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他是一位生氣勃勃害羞樸實的農村少年,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與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節課我們一起去聽一聽閏土所說的那些新鮮事,繼續發現在我心里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
二、再讀交流
1。請大家默讀6到18段,照樣子用小標題概括新鮮事。
(雪地捕鳥)()()()小標題概括可以采用劃關鍵詞提取關鍵信息的方法進行完成后,同桌交流,雪地捕鳥,夏日拾貝,月下刺猹,潮汛看魚。
這些有趣的是,你們經歷過嗎?(沒有)像這樣沒有經歷過的,沒看到過的,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事,叫做什么事呢?對稀奇事。
2。 假如閏土邀請你和他一起做這些稀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為什么?如果你是作家,魯迅,你覺得他最想做什么?(月下刺猹,雪地捕鳥)為什么?因為用的筆墨最多,其他兩個故事,只是簡單的介紹,像這樣的寫法叫做,詳略結合。
3。讓我們一起來和閏土月下刺猹吧!
有沒有人愿意讀一讀月下刺猹的段落?其他人注意傾聽說一說你的感受,邊聽邊批注(相機巡視指導)
交流:從捏走刺這些動詞上,我看到了一位身手敏捷的少年。
從奔竄滑等詞看出猹的狡猾,從側面也表現出閏土的機智勇敢。
現在我們請小伙伴到現場來了,看大屏幕,猜一猜哪個是閏土?哪個是我?(帶黑帽子的是閏土,因為他在手舞足蹈的深情并茂,繪聲繪色的說著,帶紅色帽子的是我,因為我在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地聽著)就讓我們請人來扮演他們表演當時的情景吧!
指人表演朗讀對話。真精彩,通過你們的表演,我看到了一位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的認同,多么有趣的經歷呀,也難怪作者對此印象深刻,在文章一開頭便先寫了刺猹的情景呢!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看瓜刺猹發生的時間是(晚上),當時是什么樣的天空?(深藍色的天空),什么樣的圓月(金黃的圓月)什么樣的西瓜地?(一望無際,碧綠的西瓜地)什么樣的少年?(項帶銀圈),見她手捏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而那猹卻將身子一扭飯從他的胯下逃走了。在這一段文字中,先寫景,還有霧,在寫人有近有動,讓人覺得身臨其境緊張刺激,我們以后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寫作景物人,抓住動作是描繪的內容,具有畫面感。板書(景物人動作)
4。請同學們運用剛剛學習到的方法,自主學習6到8段小組交流。①通過()等詞語我們仿佛看到了()②我看到了()的閏土
小組匯報:通過掃支撒拉等詞,仿佛看到了閏土捕鳥時手腳靈活,操作熟練的畫面看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閏土。
我什么都有的鳥類列舉,我看到了一位見多識廣的閏土。(出示課件)
5。看來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住景+物+人的方法,那么請大家用景物人的方法寫一寫海邊拾貝的畫面吧!
同學們寫的.都很有畫面感,閏土就是這樣一件一件敘述著我不知道的新鮮事,讓我不由得感嘆道:①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②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閏土知道這么多,而作為少爺的我知道什么呢?老師,這里摘錄了一段魯迅先生早年學習生活的文字,請快速瀏覽,填一填。出示《早》課文節選
當閏土知道在雪天沙地上如何捕鳥時,我在(讀書)卻不知道(如何捕鳥)。當閏土知道夏天去海邊拾貝殼時,我在(習字)卻不知道(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當閏土在瓜地看瓜刺猹時,我在(對課)卻不知道(西瓜還有這樣危險的經歷)。當閏土在潮汛看魚時,我在(描繡像)卻沒聽過(魚兒有青蛙似的兩只腳)。
讀到此你能感受到我是怎樣的內心世界嗎?
我與閏土生活的對比表現,我內心的郁悶,無奈,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現了,我對閏土的羨慕和佩服。
6。愉快的生活總是短暫的,眾說過去了,閏土要回家了,兩個小伙伴是什么樣的表現呢?
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
都是用哭來表現,依依不舍,那可不可以把兩人的哭的方式換一換呢?
(身份不同,哭的方式不同,作者語言用詞的精準)
雖然他們哭的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真摯的友誼,他們相處的時間很短,但閏土的機制勇敢聰明,能干見多識廣,深深地留在魯迅的記憶中,即便他們從此再未見面。
在文中,作者說從此再沒有見面,但魯迅在故鄉一文中再一次回到離別20余年的故鄉,見到了成人后的閏土,他們是否如少年時一般親密無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補充習題拓展練習思考相關的題目。
這節課上到這里,下課!
《微課》教學設計3
微課教學設計:“自閉癥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一,教學背景:
(一)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病征有不完整的社交溝通能
力,興趣和行為模式。
(二)青春期教育:是學校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通過青春期教育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更要有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行為與情緒、良好的社交能力及積極向上的心態。青春期教育范圍廣泛,包括青春期生理、心理、保健、性知識、婚育觀念等內容。
(三)女生青春期保健:主要是注意乳房保健和月經衛生兩方面。女生對首次陰道滲血往往會感到驚恐不安,但當了解到是正常的初潮后,又可能對如何處理月經束手無策。因此,在初潮前有必要學習月經期的衛生知識。
(四)個別化訓練:自閉癥學生個體差異顯著,加上青春期教育過程中有許多內容不適合面向全體學生授課,所以個別化訓練是對自閉癥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
(五)對我校逐漸進入青春期的自閉癥女學生訓練的主要內容是:自我服務技能、職業技能學習等。本微課主要內容是自閉癥女生青春期自我衛生護理——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二,教學課題:自閉癥女生青春期自我保健—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認識衛生巾,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明確經期使用衛生巾應該注意的事項,學習保健知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自閉癥女生了解一些呵護自己的方式方法,協助其調節經期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自閉癥女生順利渡過青春期,邁好青春第一步。
四,教學重點:認識衛生巾的類型,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
五,教學難點: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六,教材分析:
“女孩使用衛生巾的方法”是學校校本課程“生活適應”七年級
上冊第一單元《我長大了(二)》第三課的教學內容,女孩認識月經現象,并能夠正確對待,女孩學習正確使用衛生巾等,是自閉癥學生青春期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使自閉癥女生掌握科學使用衛生巾的方法,學習保健知識,另一方面引導自閉癥女生了解呵護自己的'方式方法,協助其調節經期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幫助自閉癥女生順利度過青春期。
七,學生情況分析:
夢夢(化名),12歲,重度自閉癥,韋氏智力測試分值39。10歲9個月胸部開始發育,逐漸進入青春期。
夢夢青春期行為表現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煩躁,坐立不安;刻板,明顯的重復動作和行為;聽覺敏感,脾氣和情感經常變化不穩定,大喊大叫,怪異行為增加;皮膚感覺敏感,對短褲材質敏感,稍有不舒服就會不分場合的把手伸到褲襠里拽拉短褲;經常出現暴躁情緒,常常出現一些沖動行為,沒有羞恥感。
11歲5個月,短褲上分泌物增多,老師聯合家長教其學習使用衛生護墊,降低對護墊的抵觸情緒并逐漸適應護墊,為來月經時學習使用衛生巾,逐漸適應短褲上有衛生巾的不舒服感打下基礎。
八,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行為訓練法,視覺提示法
九,教學準備:互聯網上搜集的圖片,PPT課件,衛生巾和內褲實物
十,教學過程:(微課教學)
(一)講述案例“一個女孩的苦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導語:(課件出示小西照片)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個跟你年齡
差不多的女孩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西這幾天小西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西說:“我是個七年級的女生,有一天,我的下面突然流血了,肚子也不舒服,有點隱隱的痛,我害怕極了,真苦惱啊!”
2,教師提問:小西怎么啦?
3、教師作小節:小西到青春期了,來月經啦。我們每個女孩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這節課我們就來幫助小西解決她的煩惱,更是幫助你來應對月經期的一些相關的問題。
(二)解決女孩青春期來例假的困惑和苦惱,學習使用衛生巾的方法進行課堂練習。
1,衛生巾的使用方法
(1)想一想,討論一下:我們每個女孩子都將使用衛生巾,那么我們該怎樣來使用衛生巾呢?
(2)教師展示PPT,出示衛生巾和內褲實物,進行視覺上提示,邊
講述邊操作使用衛生巾的方法,鼓勵學生按照圖片提示,親自操作使
用衛生巾的方法。
①第一步:撕開衛生巾的包裝袋。
②第二步:取出一片衛生巾。
③第三步:打開一片衛生巾,撕下它上面和背面的紙帶,展開衛生巾。
④第四步:把衛生巾有膠的一面對準內褲的褲襠粘好。
⑤第五步:把衛生巾的兩翼粘在內褲褲襠外面,整理平整。
《微課》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多數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但“千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困難;并且由于學生生活在鋼筋水泥建成的“牢籠”內,生活范圍狹小,很少有機會到空曠的地方活動,加之學校校園面積和操場面積很小,學生缺少建立千米表象的現實條件。所以,教師只能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有限的生活經驗,通過合理的想象活動,建立千米的表象。
教學目的
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長,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發展估測意識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千米長度的表象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神秘嘉賓,大家請看————出示孫悟空的圖片。他有一個能上天入地的武器是什么?你覺得用哪個長度單位表示它的長度比較好?金箍棒無限延長,請問現在用哪個單位描述金箍棒比較好
2、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孫悟空金箍棒變化的情境,創設一種能夠調動學生先前經驗、促使學生“思維參與”的探究氛圍,引領學生喚醒對已有長度單位的感知,搭建已有知識基礎和新知之間的橋梁;為接觸新知識做預熱】
3、請同學們張開雙臂估一估大約有多長?(1米)站成100米長的隊伍需要幾個人?1000向你們這么大的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長?(1000米)
4、播放學生熟悉路段1千米的視頻
5、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我們來看一看。
(本節微課的內容是讓學生建立1千米表象,讓學生感知1千米有多長,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
《微課》教學設計5
一、微課題目: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致、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說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么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里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背負著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結著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復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樸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著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布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征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后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教學設計6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由古至今談論行書,沒有不提到王羲之的,他的行書代表作《蘭亭序》被喻為“天下第一行書”,更是必不可少的范例。《蘭亭序》的書法精美奇妙。現存的臨摹本以馮承素的“雙鉤填廓”摹本為最好。古人稱王羲之作《蘭亭序》,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飄若浮云,嬌如游龍,波譎云詭,變化無窮”,一改漢魏以來質樸穩拙的書風,開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氣,似出天然。作者的風度、氣質、襟懷、情操,亦糅進了作品之中,標志著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最高的境界。本課《蘭亭序》敘述行書的源流和講解行書的特點。課前提供充分的與《蘭亭序》相關的資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并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編排舞臺劇表演。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組織,通過小組的形式協作進行。以學生表演舞臺劇的形式創設一個相對完整、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讓學生從自己的性學習和表演中歸納出行書的產生、特點、推廣、輝煌等內容,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教師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和內容展示,引導學生深入賞析《蘭亭序》及其它行書代表作,從中感受到書法的.美,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陶冶和升華。
學習者運用自己的頭腦形成對事物或現象的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是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建構與創造文化的過程。其中,開放、互動、探究是課程觀的關鍵。
教師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熟悉相關的書法、搜集充足的資料以便在課堂當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它不一定要求教師人人都會寫,當然會寫更好,但它要求教師能指導學生寫。
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
2、注重在實際情境中或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情境性教學設計。
3、注重協作學習。
4、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要設計好教學環境,為學生建構知識提供各種信息條件。
二課前準備
教師提供部分有關《蘭亭序》的背景資料給學生,并對學生提出任務和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或圖書查找有關資料,學生按照收集的資料以小組的形式編排一個和《蘭亭序》有關的小舞臺劇。
三學案內容及學習實施步驟教師引入
學生匯報和表演,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并在動手實踐中使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著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小組1:《蘭亭序》的誕生
師生共同總結:行書的產生,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書法作品時,讓學生隨著作品風格展開豐富的聯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書法家的人格魅力和書法風格的相互關系,把書法作品的鑒賞上升到對人品和精神的欣賞。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提示即可。
小組2:唐太宗與蘭亭序師生共同總結:《蘭亭序》對后世的以及行書的與推廣師生共同評價,并投票選出最佳劇本和表演。教師提出問題:《蘭亭序》中有20個“之”字,請學生找出來并觀察它們的寫法有何不同?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進一步總結明確行書的用筆與章法特點等教師出示一些歷代行書名家的代表作,并設問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其風格特點,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并且在了解書法家藝術經歷和藝術觀點時通過故事和視頻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發言大膽可以看出給予他們的啟發是深刻的。
教師總結拓展
課外實踐活動:將《蘭亭序》中相同的字剪出再帖到一起,然后欣賞與臨摹。
四教學反思
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去體會《蘭亭序》的語言清新優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學生平等對話、共同探究,將是新課標教學的發展方向。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深刻的體會和反思。
書法、篆刻通過塑造漢字的形象美,造成種種意境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漢字藝術。“書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中新增設的一個學習模塊。學生在深入了解并研習中國傳統漢字藝術的同時,逐步形成一定的審美素養,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理解它能使我們獲得精神的愉悅;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情趣,養成耐心細致、精確嚴謹、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和態度;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個性,提高創造能力;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
通過實踐,獲得相關的書法、篆刻知識;認識到書法、篆刻作為一門實用藝術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學會分析、比較、鑒賞、評價書法、篆刻作品。體驗書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藝術意蘊,初步掌握基本的書寫規范、篆刻的一般技法。而且還能讓我們:對傳統的筆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現形式有所了解
《微課》教學設計7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借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說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漢字,有什么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說。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閱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閱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里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閱讀”大擂臺。老師指課件:
同步閱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說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閱讀擂臺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臺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后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游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為課外閱讀做準備。】
《微課》教學設計8
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節內容,本視頻以面積公式的推導和公式的應用為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轉化的思想。
2、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能應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化的思想。
教學設想:
學習完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接下來要學習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所以通過這個視頻要給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為下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讓學生理解、領悟,體驗計算公式的推導生成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同學們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質疑猜想
師:對于面積,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例如: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質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得出呢?
三、操作驗證
用數方格的方法發現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要求:不滿一格的算半格。
2、驗證面積=底×高
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和高會不會有關系呢?現在我們利用轉化的方法來驗證一下。
將平行四邊形沿著底邊上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平移,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則S=ah。
四、公式應用
學會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有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草坪,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S=ah=6×4=24(平方米)
五、全課總結
回想一下剛才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么收獲?
《微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并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么”!
思考:
狗兒為什么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只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 一張 臉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么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園里有一棵 (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名詞
加進的詞
② 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 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著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只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課》教學設計10
“圓的面積”說課設計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說明 說課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矗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本課教學,采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復習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周的長度叫什么?這個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么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么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于長方形,為什么?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么?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盡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并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并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面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后,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布置作業。 (書中題)本節課可采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于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微課》教學設計11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
(二)授課: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律,幫助學生得出規律,識別山谷、山脊;聯系瀑布的形成,強調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教師自評:
《地形圖判讀》這一節文字不多,但內涵豐富,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我以自制模型為載體,以海拔的認識——等高線圖的判讀——山地部位名稱作為教學主線,較好地演示了等高線的基本原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等知識,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較好地強調了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取知識。 但是在幫助學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時,我比較著急,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有些困惑;還有如果語言的表達能更簡短精確、風趣幽默,我相信效果會更好,還要繼續努力。
二、學生反饋:
教師語言通俗易懂,教態親切自然;教學用的模型直觀、形象、生動,讓我們似乎身臨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也是依照模型繪制的,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點評:
1、備課充分,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科學性強,教學重、難點突出。
2、運用自制模型并結合小黑板,形象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
3、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微課》教學設計12
微課名稱:
說明文語言類考題的答題技巧
知識點描述:
說明文語言考核是說明文閱讀中的重要考點之一。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教授學生掌握此類題的不同題型和答題方法,
教學類型:
講授型啟發型
適用對象:
九年級學生
設計思路:
以一篇說明文和相關題型為例,結合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等特點,來歸納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30秒以內)同學們好!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關天說明文語言考查的各種題型和解題方法。
30秒以內
二、講解(6分鐘)一、掌握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問:你知道說明文的語言具有什么特點嗎?
特點:平實、嚴密、準確二、掌握說明文考查的各種題型和答題方法。
問:根據這一特點,說明文語言的'考查將以怎樣的題型出現,我們又該如何做答呢?下面請同學們看示例:
題型1、加點字詞有何表達效果?(抓住說明文語文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如答案:“多數”表大部分的意思,說明當時大部分人
例:“換句話說,直到3萬年前,多數人類祖先圓了三代同堂的美夢。”這句中的“多數”有何表達效果?
類祖先圓了三代同堂的美夢,但還有少數部分沒有,“多數”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題型2、加點詞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題型3、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不能刪去。
2、解釋加點詞意思。
3、若刪去,句子意思變成了“xxx”,與原句不符合。(不符合實際)
4、XX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例如:“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這句中的“往往”能否刪去,為什么?
答:不能刪去。“往往”是大多數的意思,如果刪去,
意思變成了天上出現薄云一定表示天氣晴朗,這與原句
(實際)不符合。“往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6分鐘
三、課堂演練。
結合范文,課堂演練
四、結尾
總結本知識點的學習,掌握關于說明文語言考查的各種題型和答題方法。
《微課》教學設計13
一、學情分析: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它貫穿于小學各個階段,識字教學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是各年級段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難點。同音字字形難解,組詞易錯,形近字又讀不準音,組詞更易錯。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重點、難點呢?這一節微課,我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例,教給學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為提高識字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做一探索教學。
二、教學目標:
1、能區分本冊中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并能正確地運用。
2、對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重點聯系,使學生掌握。
3、讓學生學習幾種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學以致用。
3、教學重難點
教給學生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各年段中學以致用,避免錯別字的出現,為識字打好基礎。
四、教學過程:
引入:(簡介課題)
(1)、認識漢字
我們祖國的漢字十分神奇,幾個簡單的筆畫就可以組成有靈氣的`漢字。(日、人、目、火)關于漢字的構造規律,古代人把漢字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字四種漢字造字法。其中大部分漢字是形聲字,而且有些字非常相像。這些被稱為形近字。
(2)錯字可怕
對比粗心和細心的同學在測驗中的識字效果
(3)、如何辨析
那區別同音字和形近字有哪些方法呢?
針對一些同學容易混淆弄錯。針對這種情況,我把它們概括為這幾種方法。
1、同音字歸類辨析法
2、分類記憶法
3、比較聯系識字法
4、聯想識字法
5、編兒歌或順口溜法
怎樣減少或消滅這常見的錯別字呢?
1.要認真學好生字。
2.使用時要注意嚴格區分形近字。
3.書寫時要認真。
4.端正學習態度,在讀書看報時,對字要細心觀察辨認。反復練習,講究方法。
(四)、模擬試題
【舉例】——四年級上冊中的字詞
噸()描()鴿()觀()
鈍()貓()雞()現()
掘()琢()副()輻()端()
倔()啄()福()幅()瑞()
喘()線()淺()場()揚()
揣()錢()踐()湯()楊()
陵()鉤()官()腦()頓()
棱()釣()宮()惱()噸()
融()煲()杖()注()載()
隔()堡()仗()柱()栽()
堤()凌()唯()洪()伏()
提()陵()維()哄()仗()
峽()懷()抱()祖()編()
狹()壞()胞()租()篇()
燥()洽()幻()該()瞄()
躁()給()幼()核()描()
竿()槳()規()株()梢()
桿()漿()現()珠()稍()
蠟()渾()鋪()莖()柄()
臘()揮()捕()頸()炳()
痕()豪()澤()掘()扒()
狠()毫()擇()倔()叭()
偷()拆()代()歷()躺()
愉()折()伐()厲()倘()
飲()侍()脾()蹲()洪()
吹()待()碑()遵()供()
領()性()搞()彩()梅()
鄰()姓()稿()踩()霉()
《微課》教學設計14
一、設計思路
1.教學內容(任務)分析
溶液滲透壓是化學教材中與臨床醫學聯系極為密切的一節,臨床護理上輸液及電解質紊亂、水鹽平衡失調、水腫等患者的護理處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滲透壓知識。該教材著重介紹了溶液滲透的概念、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系、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較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舊教材相比適當降低了難度,知識面加寬了,密切了和醫學聯系。
2.學情分析
(1)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自我努力,自我獲取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提高。如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討論解疑,學生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學習興趣提高了,漸漸變成會學的人。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知識掌握是由厚到薄、由表及里的過程,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使學生認識溶液產生滲透現象的原因及溶液滲透壓之所以產生的關鍵是膜兩側單位體積內水分子數不同造成的,而理解這一點,就能較好掌握了本課的內容。
3.設計理念
聯系臨床和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編寫的意圖,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和班級學生特點,本課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溶液的滲透的定義及產生的條件;熟悉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系;了解滲透濃度的計算;熟悉醫學上的常用的等滲液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現象的`能力、綜合思維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富有愛心的良好情操。
教學重點:溶液的滲透概念、滲透壓與濃度關系、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 教學難點:滲透濃度的計算。
三、教學方法
引導啟發式、討論法、講解、實驗分析、對比。
四、教學媒體(教具)的選擇和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案、教材、實驗器材等。
五、教學組織方法及課時安排
在教學過程設計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引導啟發式教學方式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滲透現象、滲透壓及在醫學上的應用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分小組以搶答形式來回答問題。
教學以滲透現象的演示實驗為切入口,通過學生觀察實驗,逐步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得出溶液的滲透概念、滲透產生的條件及溶液的滲透壓概念,然后闡述滲透壓與溶液濃度的關系、及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應用。
六、教學過程
(1)創造情境,設疑引趣(2min)
創造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設疑 “將海水魚和淡水魚交換生活環境后,魚兒還會自由自在生活嗎? ” 學生馬上回答說 “不行”。“為什么不行? ” 學生不知,表現出極大興趣。 “同學們今天學習溶液滲透壓后就可以知道答案。 而且還可以知道咸鴨蛋為什么是半空的等生活中的現象。 ”
(2)觀察實驗,誘導提問(10min)
做好溶液擴散和溶液滲透的實驗,給學生以直觀、鮮明的印象,實驗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并引導分析半透膜液面上升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和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誘導提問導出溶液滲透和溶液滲透壓的概念。
(3)課件演示,比較討論(10min)
課件演示同演示實驗相比更節省課堂時間,更細微展示了半透膜內不同葡萄糖溶液時的液面高度,及紅細胞在不同NaCl溶液濃度時的形狀變化。課件展示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各液面的高度,不同濃度時紅細胞的形狀,從而討論得出滲透壓與濃度關系的結論,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 難點講授,練習鞏固(8min)滲透濃度和溶液濃度較易混淆,滲透濃度是指溶液中能產生滲透現象的各種溶質粒子的總濃度,可明確指出對于非電解質是用溶液濃度mmol/L來表示,對于電解質是用各離子濃度之和mmol/L來表示,舉例題供學生練習鞏固。例1:計算ρB=50g/L 葡萄糖溶液的滲透濃度是多少? 例2:計算ρNaCl=9g/L氯化鈉溶液的滲透濃度是多少?
(5)自學解疑,舉例講評(8min)
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指導實踐,并能與護理專業相結合, 是護理人員應具備素質之一。 可通過自學解疑來加強這方面的鍛煉。 教師設疑引導學生自學“例1中的50g/L葡萄糖溶液和例2中的9g/L氯化鈉溶液為什么在護理上被稱為等滲液? 如果大量輸液不是等滲液會有什么結果? ”帶著疑問在學習溶液滲透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學、閱讀、討論及分析得出:大量輸入低滲液紅細胞會出現 “破裂” ,大量輸入高滲液紅細胞會出現 “皺縮” 的嚴重后果。為加深學生理解,可再舉例講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滲透壓在臨床醫學上的重要性, 從中使學生感受到護士的責任重大, 在護理治療中要多為病人著想 。
(6) 歸納總結,布置作業(2min)
根據教學目標指導歸納總結出本節的學習內容、知識要點,并對本次課教學情況作一評價。
(7)板書設計
第三節 溶液的滲透壓
一、滲透現象和滲透壓
1.半透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2.滲透現象:溶劑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由純溶劑進入溶液(或由稀溶液進入濃溶液)的現象稱為滲透現象。
注:①移動的是溶劑水分子。
②滲透方向:純水→溶液。稀溶液→濃溶液。 3.滲透平衡:動態平衡。
4.滲透現象發生條件:
①半透膜
②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存在濃度差。
5.滲透壓
七、課后拓展
1.列舉生活中溶液滲透現象兩例,并解釋原因;
2.教材課后習題。
八、教學反思
學生操作不夠熟練,課后仍需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訓練。情景模擬時,學生經驗的不足導致在角色表演過程中不夠深入,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探索思考,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微課》教學設計15
一、教材簡析
《瑞雪圖》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的《瑞雪圖》一課是這個單元以“風雪”為主題。《瑞雪圖》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這場預兆豐年的大雪的喜悅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
2、研讀課文,感受雪大、雪美、人歡樂的特點,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對雪的向往之情,豐富學生對下雪的認識。
3、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中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學重點:
通過品詞析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點,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四、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記敘順序,領悟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都是北方孩子,每年冬天都會見到雪,大家都很喜歡下雪,因為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場大雪后,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瑞雪圖》的前兩個部分,誰來具體說說是哪兩個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出示幻燈片2)
2、我想,同學們了解了下雪前和下雪時的圖景,一定迫不及待的知道雪后的圖景吧,下面就來一起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3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第二天早晨、雪后)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討論交流)
【先整體寫:(“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出示幻燈片3)后具體寫:靜態美:(“那些落光了葉子的樹木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上,掛滿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動態美:(“一陣風后,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 這句話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色彩美:“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這里陽光和雪花交相輝映,產生了瑰麗的`色彩。(出示幻燈片4—22注意:只要點擊4一直到22都是自動播放)】
3、剛才大家欣賞了圖片,自己再讀一讀這一段體會的用詞和描寫方法,說說這一段突出寫了雪怎么樣?(適時出示幻燈片23)
4、作者在寫雪后的景色時,只是寫了雪大、雪美嗎?有沒有人的活動?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朗讀課文,畫一畫,下雪后,同學們最喜歡做什么游戲?想一想,他們的心情怎樣?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適時出示幻燈片24)
2、“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夸張)目的是什么?(突出了“歡樂的心情”。)
3、指名再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喜愛的感情
4、討論:這一段突出寫了人怎么樣?(人歡樂)(適時出示幻燈片25)
(四)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這么好的一場雪,不光是雪地里的孩子們在歡樂,還有誰也在歡樂?(農民)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用“瑞雪兆豐年”概括)
3、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
4、出示幻燈片26,指導讀“啊!好一幅北國寒冬瑞雪豐年的圖畫!”說說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高興、激動、興奮)
(五)總結課文,提升主題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這篇課文整體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地圖景?
2、討論交流后,出示幻燈片27
3、強調: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這種感情沒有直接表達,而是蘊含在對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寫上,還通過聯想表達出來。
(六)作業(出示幻燈片28)
1、背背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收集的有關雪詞語、古詩。
3、仿照課文寫一寫雪景。
《微課》教學設計16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積累文言文知識,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詩人豁達的胸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賞析語言特點,體會其高超的藝術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極卻洋溢著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學生齊背李白詩歌《將進酒》。
古人置酒會友,乃人生的一大快事,李白詩歌《將進酒》,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曹操的《短歌行》,不論“懷才不遇”,還是“求賢若渴”都似乎是借酒抒情,把個性揮灑的淋漓盡致。喝酒,喝的是美酒;賞景,賞的是美景;他們的宴集讓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縱興釋懷的歡樂,不禁讓人心生羨慕之情。今天我們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們的一次“夜宴”。下面讓我們進入課文,感受他們的“夜宴”詩情。
二、解題
1、請學生斷句并解釋題目的意思
明確:題目點出了時間(春夜)、地點(桃花園)、人物(李白和諸從弟)、事件(聚宴)。即“李白于某個春夜在桃花園宴請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2、序:文體的一種,可放在開頭,曰:序;也可放在末尾,曰跋。包括書序、贈序(歐陽修《伶官傳序》)、宴集序(《蘭亭集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時,常同賦詩,詩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
三、 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一)誦讀環節
1、學生齊讀
2、重要字音
瓊筵(yán) 羽觴(shāng) 秉(bǐng)燭
宴(yàn )會 國殤(shāng)
3、朗讀指導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調。分清語調語氣;注意重音字詞。)
4、老師范讀后,學生根據前面的提示再讀課文。
(二)落實重點字詞句,疏通文意。
1、重點實詞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燭夜游:秉,拿,持;拿著蠟燭作長夜之游。
假:借。
瓊筵:比喻珍貴的.宴席。
羽觴:橢圓形兩邊有耳的酒杯。觴:酒杯。
2、通假字
序天倫之樂事(序,通“敘”)
3、古今異義
大塊假我以文章 (大塊:古義,大自然。今義:大的塊頭 文章:古義,錯雜的色彩。今義:篇幅不很長的單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義,弟弟。今義,季節)
4、詞類活用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動詞作名詞,詩歌)
幽賞未已(形容詞作名詞,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斷句: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狀語后置:
陽春召我以煙景。
(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咱們去感受一下這次宴會的歡樂氣氛。)
四、朗讀、鑒賞課文
(一)、從文章的題目看,我們可以猜想李白是通過哪些方面來敘寫這一次宴飲的歡樂的呢?
一樂:春景秀美,風光旖旎。
二樂:兄慈弟恭,盡享天倫。
三樂:各具才情,幽賞高談。
四樂:佳詠伸懷,縱興釋懷。
(二)、具體分析本文的美景美事: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當時宴會的情形。
良辰美景
煙:春天氣候濕潤,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籠著一層輕煙。煙柳、煙草、煙雨、煙霞、煙花。在這桃李芬芳的季節,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映現在詩人眼中的是無限的陽春風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麗的文章。
賞心樂事
所會之人:諸從弟
所會之目的:序天倫之樂事。(不是餞別,也就不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與會之人,是可比工詩文、善書畫的謝惠連,人物俊秀,談吐不凡。
美景烘托樂事,幽賞助長高談。眾人談笑風生,擺酒設宴,四處春花飄香,清風輕輕拂來,席間各賦新詩,作不出詩來的要罰酒三斗,一時間笑聲盈盈,確是人生一大樂事。能突出表現李白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古人云: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乃人生的最大的樂事,在這次宴會上都具備了,文章充滿了飄逸瀟灑、豪情縱橫詩意,同時也流露了及時行樂的思想。 )
(三)鑒賞本文的藝術特色
1、本文用典頗多
(1)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莊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話,故后人常說“浮生”;表達的是:人生變幻無常,就像做夢一樣。
(2)、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惠連,指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著名詩人謝靈運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作文,工詩賦,深得謝靈運愛賞。世稱小謝。
(3)、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西晉石崇,官至衛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酒詩序》。
2、多處運用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
如“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比喻、擬人)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擬人)
3、多處運用對偶。
六、拓展探究:與《蘭亭集序》進行比較閱讀
首先應看到兩位作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處境之不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權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極盛。 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于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光,同是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短暫的,必須“終期于盡”,所以發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調自是不同。
老師寄語:這次筵席上,李白和堂弟們沒有輕歌曼舞,沒有管弦絲竹,而只是觀花賞月、吟詠論文,這純屬一場文人墨客的集會,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但是,切莫因為浮生若夢就消極地追求享樂。這樣會使生命之花過早凋謝,失去理性的哀嘆人生苦短會讓生命的齒輪白白的消磨。人生是寶貴的,或者,她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短暫,甚至有如曇花一現。然而,如果我們的人生能夠像曇花那般的玉潔、清香、美麗和動人,她在怒放的時候充滿活力與豪情,我們又何須惋惜她的短暫呢?
七、背誦指導:駢偶的特點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陽春召我以煙景,
大塊假我以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開瓊筵以坐花,
飛羽觴而醉月。
八、作業:
1、課后背誦全文,并寫讀后感與周記本上。
2、完成本文《贏在課堂》練習冊。
《微課》教學設計17
教學目標:
1、認識嗩吶。了解其起源、結構、音色特點。
2、欣賞嗩吶演奏的著名樂曲。
教學過程:
一、簡介
嗩吶,波斯語名稱為surna,是中華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由波斯傳入(Surna音譯),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傳了。
二、起源
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三、發展
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于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四、音域音色傳統嗩吶的管身一共有八個孔,分別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慣用手不同者可換左右),以控制音高。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木頭管身以及金屬碗的振動及擴音,成為嗩吶發出來的聲音。
五、民間嗩吶
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為民間傳統的一大習俗,尤其在農村廣為盛行。那些陳舊的儀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續了多少年,讓人追憶起來,仿佛就在昨天。
六、《百鳥朝鳳》分析。
樂曲開始,嗩吶奏出舒展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樂句和悠長的樂句,如同對歌一樣交替應答,形成逗趣詼諧的音樂,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前奏之后,嗩吶先吹出一段熱情歡快的旋律,渲染出熱鬧的氣氛,而后在固定曲調伴奏下,奏出百鳥鳴叫的段落,全曲正是以熱情歡快的旋律和百鳥鳴叫兩個樂段作基礎,進行循環變化、反復再現,前后總共反復再現六次。百鳥鳴叫時而悠揚,時而短促,時而明亮,時而暗淡,把百鳥啼鳴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呈現出一幅百鳥鬧春圖和大自然萬物爭榮的繁茂景象。嗩吶是耗氣量很大的吹管樂器,在《百鳥朝鳳》的華彩樂句段落,嗩吶在高音區內快速雙吐演奏和幅度循環換氣方法,把樂曲推向激動人心的高潮。華彩樂句中頻頻出現的長音,奔騰激蕩,一瀉千里,聽眾聽不出演奏者的悄悄換氣,以為是不透氣的一氣呵成。高潮過后是快速的尾聲,再次出現百鳥爭鳴的熱烈景象。樂曲在高亢迅捷的演奏中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束。
《微課》教學設計18
教學目標:
1、學習得體、貼切地說好比喻句。
2、在活動中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明確比喻句的基本結構,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3、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學會說好比喻句。教學難點: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學會說好比喻句。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高掛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掛在雨后的'天空。
同學們,這兩個句子,你喜歡哪一句呢?為什么?
二、深入探究
1、是的,像第一句這樣的句子可以更好的表達思想感情,使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具有更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們將這樣的句子稱為比喻句。
比喻,俗稱打比方。簡單點說,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
它是利用兩種不同種類的事物之間的某種相似來進行說明或描寫。
2、練習: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這個句子寫了哪兩樣事物?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尋找共同點:月兒和小船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它們有共同之處,都是彎彎的,而且兩頭尖。所以這個句子是比喻句。
3、一般來說,一個比喻句包括三個部分:本體、喻體、比喻詞。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體,把拿來作比的事物叫作喻體,把用來聯系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詞叫作比喻詞。
4、練習:
(1)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這個句子中的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么?
這個句子中的本體是彎彎的月兒,喻體是小船,比喻詞是像。
(2)孔雀那美麗的尾巴抖動著,像一把五彩灑金的大扇子。這句話中的本體是xx,喻體是xx,比喻詞是xx。
(3)判斷下面兩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說出理由。
a、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小女孩像她媽媽一樣美。
分析:妹妹急得像要哭了。這個句子的比喻詞是像,本體是妹妹,但沒有喻體,所以不是比喻句。
分析:小女孩像她媽媽一樣美。比喻句中本體和喻體應該是不同類別的,而這個句子中小女孩和媽媽是同一個類別的,都是人,不構成比喻句。
三、小結
通過比較,我們應該更清楚地明確比喻句具備以下兩個特點:(1)句中有本體、喻體、比喻詞三個部分。
(2)句中的本體、喻體必須是兩種不同種類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處,存在著比喻關系。
《微課》教學設計19
設計意圖:
通用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比喻句有幾百個。這些比喻句的運用,使文中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教師通過比喻句的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過比喻句的教學,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學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不少教師認為:小學生知識底子薄,思維能力低,不易進行比喻句教學或者只能進行極其初淺的比喻句教學。這種觀點是消極落后的,是不切合實際的。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的視野在不斷擴展。大部分兒童在入學前就認識了不少事物。進校后,由于同學間的互相影響,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另外,小學語文課本中比喻句的出現,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有這些都符合小學生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都為我們進行比喻句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教學目標: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認識比喻句的特點。
2、學會寫比喻句。
3、培養學生寫比喻句的興趣,從而樂于表達,樂于寫話。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比喻句的表達特點。
2、初步學寫比喻句。
教學過程:
一、品讀句子,領會“比喻句”的作用。
1、示圖:蘋果。怎么把這個蘋果寫得形象呢?
2、通過比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像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
3、小結: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把道理說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賞句子,收獲“比喻句”的特點。
1、欣賞優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寶石。
綠綠的.西瓜好像一個皮球。
紅紅的太陽猶如一個大火球。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
2、觀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點。
特點1:具有比喻詞。
特點2:具備兩種相似的事物。
3、小結。
三、練習鞏固,小結“比喻句”的寫法。
1、基礎練習。
把相似的兩種事物連一連。
飛機-蜻蜓,銀杏樹葉-扇子,蘑菇-雨傘,燕尾-剪刀
根據所連的事物寫成一句通順的比喻句。
1)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飛機。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傘。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鞏固練習。
把比喻句補充完整。
樹上的葉子飄落下來,像(一只只蝴蝶)。
楊桃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
四、鼓勵總結,激發寫“比喻句”的興趣。
多練多寫比喻句,文章生動顯活力。
《微課》教學設計20
“染紙”活動是幼兒園中、大班幼兒喜愛的美工活動,染紙的絢麗色彩和千變萬化的暈染效果,會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本節微課圍繞了染紙中的折法和染法這兩個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只選擇了其中最基礎的一小部分進行了介紹,介紹的過程采用文字、圖解、動作演示和講解等視聽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直觀地理解折和染的技能,通過對作品的分類欣賞,引發幼兒對染紙更強烈的嘗試探索欲望。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將其簡化,設計創作了該微課。
微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結合染紙畫的藝術特點,將染紙畫的基本技術簡化,讓幼兒在探索不同折法的同時,發現圖案的多樣變化;在學校不同染法的同時,感受色彩交融所產生的美妙變化,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激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教學目標分析:本節課中主要完成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動作演示和講解幫助幼兒了解染紙的程序、學習折與染基本技能。
2、體驗染紙作品帶來的美感,激發幼兒對民族美術作品的關注和興趣。
目標分析:
目標從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情感態度培養兩個方面展開。通過微課幫助幼兒了解基本粗淺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目標重點在學習折、染得基本技法,難點是初步發現不同折法、染法、圖案、色彩的奇妙變化。通過這次教學活動為幼兒今后進一步學習探索染紙打下基礎。教學過程設計:
一、出示染紙制作的美工作品,引發幼兒對染紙藝術的興趣和好奇。
師:這些漂亮的畫是用什么紙作的呢?它們都是用五彩繽紛的染紙作品。
二、出示染紙工具和材料,了解其用途。
師:這些是染紙的材料和工具,你們認識它們嗎?
三、通過圖示和示范視頻,學習幾種簡單的折法,感受不同折法圖案的變化。
1、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遷移已有折紙經驗探索不同折法。
師:我們都學習過折紙,可以用折紙的一般方法來折要染的紙,大家都來試試。
2、教師出示幼兒探索這出的范例,用圖示幫助幼兒將折法進行歸類師:這些都是小朋友折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都有哪些折法。(教師用圖示展示折痕,與幼兒一起給折法命名)
3、在示范視頻的引導下學習不同的折法,欣賞不同折法的暈染效果
師:讓我們一起看看是怎么折,這是今天學習最難的地方,大家可要仔細看噢。(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幼兒進行練習并欣賞相應作品)設計意圖:教學中有幼兒自由探索折法的環節設計是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學習遷移、大膽嘗試。圖示中有折痕閃動的設計,可以引起幼兒的注意,仔細觀察對邊、對角、集中一角折后圖案的變化。
四、通過示范視頻,學習兩種基本的印染方法,欣賞色彩交融的變化。
師:折好的白紙怎么變得五顏六色呢?下面來介紹兩種簡單的'染紙方法。(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幼兒觀察練習,并欣賞相應作品)設計意圖:示范視頻可以直觀地幫助幼兒清楚地觀察到不同染法的動作要領,使用工具和全部過程。
五、幼兒動手嘗試制作染紙,教師對作業中的問題進行提示。
1、幼兒嘗試染紙。
師:大家都來動手試試吧。
2、出示幼兒作品,進行點評。
師:看這些都是小朋友的染紙,折的時候要折平、對齊,染的時候要浸潤,瞧,這些染紙多漂亮啊。
六、播放更多種類的染紙美工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進一步引發幼兒對民間美術作品的興趣。
師:紙染好后,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作品,你們看有書簽、衣服、剪貼畫創意繪畫等。今天我們學會了染紙之后都可以回去試試用它們制作自己喜歡的作品。課后延伸:引發幼兒進一步嘗試的興趣。
師:很多小朋友還沒有一一嘗試不同的折法、染法呢,老師在美工區準備了材料和工具大家都去試試吧。
【《微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微課的教學設計07-24
微課教學設計11-24
微課教學設計11-02
微課教學設計01-20
微課的教學設計02-20
微課教學設計教師微課設計11-01
體育微課教學設計12-12
微課教學設計-范例07-31
《散步》微課教學設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