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9 17:47: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范文

  一、教材內容分析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范文

  《物體的浮與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滬科版)八年級第七章第五節的內容。本節重點講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本節課從前后聯系來看,有利于鞏固學生對浮力的認識,在理論推導過程中判斷物體的浮與沉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浮力的計算。有利于為今后學習力與運動的關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這種結構能較好地突出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而且這里還要讓學生初步形成力與運動的關系。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認識了浮力的產生,基本能夠運用一些方法來求解簡單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與浮力的相關內容一直為學生所害怕,其實浮力與學生生活相當緊密。我分析,(1)因為他們很多來自于生活的前期經驗及認識其實是錯誤的,可能這正是學生倍感困惑的原因。由于有了主觀想象性的干擾,自然會對結論產生影響。

  (2)在學習了浮力之后要求學生要有具備分析問題,分析物理過程和原理的能力,還要有教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對于一個只有感性認識的初二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但是應該來說,學生現在還是略微具備了從應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而這節課就是強化和鞏固了學生的這一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與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和重要應用。

  2、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浮力,會比較浮力與重力的大小,初步形成力與運動的關系。

  3、 通過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判斷物體的浮與沉問題,使學生初步領會如何判斷物體的浮與沉的基本思想;

  4、能利用浮沉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及應用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浮沉條件的探究,使學生體驗猜想的驗證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2、通過體驗對物體的浮沉現象的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的過程,從而培養和強化學生科學的實驗研究能力和思維方法,感悟從物理現象到物理本質的飛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物理知識,物理就在身邊,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2、通過浮沉條件的實際應用,了解物理知識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緊密聯系。

  四、教學重點:

  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 正確深入理解物體的“漂浮”,“懸浮”和“沉底”三種狀態以及“上浮”和“下沉”兩種過程,理解決定物體浮沉的因素能使學生定性認識和定量計算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讓學生初步的形成力與運動的關系。正確比較浮力與重力的大小關系,是分析物體浮沉問題的關鍵。

  突破策略:教師通過有效的演示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等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上浮,下沉的過程,觀察動態過程的速度變化,進而通過對物體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的分析,使學生掌握浮沉條件,并能很好的區分過程和結果。

  五、教學難點:

  靈活利用浮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從比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浮沉,區分物理過程和物理狀態,如何讓學生形成初步的力與運動的關系,而這些都要求學生有較強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突破策略:通過教師大量實例的列舉,使學生感受到浮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沉浮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應用的熟練程度,也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方法: 情景激學法、演示實驗法、分組實驗法、討論法、歸納法、講授法

  學 法:推理歸納法、分組實驗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

  七、教學媒體資源:

  1、課前準備:氣球,孔明燈,密度計,潛水艇模型,鐵塊,木塊、燒杯、水,水槽等

  2、教學手段: 實驗、ppt課件

  八、設計思想:通過實驗探究達到預設目標。

  九、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上課前五分鐘帶學生基本到齊后,開始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歌,同時配以泰坦尼克號從出發到沉沒的圖片,(讓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泰坦尼克號的悲壯故事,從而激發興趣。)上課鈴響剛好放完,教師調整自己和學生的情緒,簡述泰坦尼克號并提出問題: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學生回答是鋼鐵)

  2、教師飽含深情的說:今天我也帶了了一個泰坦尼克號,但是是濃縮版的。進而出示一個鐵塊,(學生嘩然)注意,我要讓他下水了,大家注意,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然后演示,鐵塊沉入水底。進而提問為什么會這樣?(學生七嘴八舌)

  以此教師引入新課。

  二)、新課:

  【第一部分】物體的浮沉條件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出問題:當我把一個物體完全浸入水中后放手,物體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的運動狀態(學生猜想)

  3、教師演示(三種情況)進而提問:當我放手后物體在水中受到那幾個力的作用,大小如何,引導學生小組實驗并討論。

  科學素養培養:分析物理現象,必須抓住問題本質。研究物體的浮與沉,就是研究物體的運動狀態如何變化,所以必須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進一步結合受力分析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如何改變。

  物體不受力 保持運動狀態不變

  物體受平衡力 保持運動狀態不變

  物體受非平衡力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教師提問并在小組的補充下進行板書(在此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受力及最終的結果)

  問:上浮的最終結果如何,受力怎樣

  下沉的最終結果如何,受力怎樣

  懸浮的最終結果如何,受力怎樣

  此處引導學生分析力和運動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從根本上弄懂浮沉條件及根據現象判斷受力及浮沉的能力。

  結論:物體的浮沉取決于其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

  5、教師總結并提出新的問題:(投影出示)你能用物體和液體的密度判斷一個完全浸入液體中的實心物體的浮沉嗎?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教師提問并板書(布置學生課下用理論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同時可弱化和分散難點)

  【第二部分】 改變物體浮沉的方法及實際案例:

  6、教師提出問題: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利用到浮力及物體的浮沉知識呢?(出示投影打出相關圖片)

  7、教師: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大家想認識它嗎?出示投影密度計的圖片,并結合食物介紹其原理、作用、特點和使用方法。

  8、教師投影潛水艇的圖片并講解其結構,引導學生研究潛艇的浮沉原因,學生討論后教師提問并總結

  (進而切入魚也生活在水里,它的浮沉和潛艇相同嗎?引導學生討論)

  9、 教師引導學生看書,小組完成對氣球,飛艇和孔明燈等的浮沉原因。

  10、簡介鹽水選種,明確原理。

  三)、課堂訓練:

  1.一艘潛艇從長江潛往大海,它所受的浮力大小會發生變化嗎?為什么?

  2.學會使用密度計測量液體密度,觀察V排與所測液體的密度液的關系,并比較其在不同液體中所受浮力大小。

  3.如果手邊只有一只量筒及適量水,你能利用它們測出一個木塊的重量嗎?

  四)、課堂小結:

  教師談教的感受,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引導學生談一談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還存在的困惑(學生的困惑有時間則請會的學生來解答,若時間緊則留到課后一對一的幫助解決)

  五)、課外延伸:

  1、完成課上布置的幾個任務

  2、討論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

  3、層次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

  板書設計:

  7.5 物體的浮與沉

  一、物體的浮沉條件

  前提:完全浸沒

  (V排=V物)

  二、應用:

  密度計 輪船潛艇飛艇 3、下沉:F<G液體<物體 g-n="" f="">G液體>物體漂浮:F=G

  十、教學反思:

  由于浮力問題貼近生活,但是又要在大量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浮沉條件,這突出了物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但是由于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強,導致在新課中,探究過程過長,影響了教學進度。但我認為有些時間的浪費是值得的,因為我看到了學生是真正的投入實驗中去了,而不是簡單的湊熱鬧。

  另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的應用了情境教學法,使用具有鼓勵性和更詼諧的語言,使課堂氣氛積極且活躍,學生參與熱情很高。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設計12-16

物體的浮與沉教案精選09-10

物體的沉與浮教案09-29

物體的浮與沉教學反思推薦06-17

《物體的沉與浮》優秀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04-27

《浮與沉》教學設計09-25

沉與浮的教學設計07-17

《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說課稿08-11

物體的沉與浮中班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