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
課 題:《濟南的冬天》
課 型: 新課
課 時:二
教學方法: 競賽式活動課 教學媒體: 錄音機 《春江花月夜》曲 幻燈機及膠片
教學重難點:
1、多角度的寫景
2、多種修辭的應用
3、想象能力的培養
設計思路:
1、從課文客體的分析討論中,使學生明確多角度寫景的思維方法。
2、從辭格的辨識中,使學生明確用什么語言格式表達自己的欣賞,傳達自己感受。
3、有了前兩者為基礎,學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達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為學生想象的載體,滿足學生想象及表達想象的欲望,檢驗學生的想象及表達能力。
4、為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引進交互,引進競賽的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師:我們剛學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春圖?其中應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師:上一課時,我們初步學習了老舍先生的《濟南冬天》,我們知道那里有溫晴的天,慈愛溫情的山,多姿嬌美的雪,溫柔多情的水。(板書)讀之,直惹我們眷顧不舍,流連忘返。除了上一節課咱們欣賞的溫晴的天,還有什么使我們如此迷戀這濟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樣(修辭)把一個活脫脫的濟南之冬呈現給我們的呢?我們的具體感受又如何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一)閱讀感知
1、自由閱讀第二段
2、抽生閱讀
3、生評價閱讀質量,教師計分。
(二)研讀深化
1、教師設問:并用幻燈展示問
A:作者用哪句話由一段文字過度到這一文段?
B:作者在該文段中用了一個奇字,你認為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從哪些角度寫了濟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聯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體現?
F:從小山和人們的對話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樣的情致?
2、生分語文學習小組討論,準備搶答
3,教師評價,計分并板書
(三)談感受繪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小山慈愛溫情的特點已經歷歷在目,通過研讀學習,我們請幾位同學上臺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給我們描繪一下。
2、生準備
3、分組描繪,教師評價計分。
小結 小結內容及各學習小組的比分情況
三、品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閱讀感知
1、接力閱讀
2、評價并計分
研讀深化
1、教師設問(以燈片展示問題):
A:文中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了,請問妙在哪里?
B:有哪些動詞寫出了小雪怎樣的特點?
C:段中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D:作者是如何處理多角度的?
2、生討論,準備搶答
3、生搶答,教師評價并計分。
談感受述美景
1、師:享受了濟南小雪景,我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
2、生準備
3、生描述,師評價并計分
小結
教師作學習內容和競賽兩方面的小結。
擴展發散應用
1、師: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對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絕不會無動于衷,于是,畫家們拿起了自己的畫筆;音樂家們連綴著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們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學家馳騁在自己的思想里這里的每一位藝術家都會無一例外地應用到一種能力,那就是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學們,你想過成為一名藝術家嗎,你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風采嗎?我為大家準備了一首中國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請各位伏案聆聽,打開你思想的閘門,馳騁你的想象,把你頭腦里的生動畫面表述出來,可以是聽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師播放音樂,生伏案聆聽
3、生描述,師評價并給相應的組別計分。
總結該課時
總結兩方面的情況,一、學習內容。二、競賽結果。給優秀學習小組最熱烈的掌聲,給暫時滯后的學習小組以鼓勵。
結束并布置作業
1、自學課文余下內容,下節課展示自學結果。
2、把聽音樂后的.感受寫在作業 本上,下一課時評出優秀篇章節,在班上張貼公布。
反思:
該課以競賽為課堂組織方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為核心實現了課堂以學生為文體的現代教學觀。課中學生表現涌躍,努力地思考,積極地回答問題,尤其是在教師給出錄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課堂氛圍,更是活躍,同學們紛紛舉手,要表達自己的看法。面對同學們的精彩描述,課中掌聲不斷。這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享受,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他們感受了成功,長此以往,他們會愛上語文的。
我的教學目標 ,自然也在同學們,快樂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得以實現。他們懂得了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實踐了表達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個內容,我們給孩子們學習那些經典名篇,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寫,學會名家名篇的寫法。就這上點來說,我的這堂課是成功的。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游詞。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個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是誰嗎?對,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在為川端康成慶祝他的成功,包括許多外國使節,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沒有說祝賀的話,而是說,“你知道嗎,這次得獎的本不應該是你,是一位中國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這個獎項只頒給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誰嗎?對,他就是我們的老舍先生。他的語言很獨到洗練卻又韻味無窮。老舍曾經在山東濟南和青島生活過,寫出了大量的文章。現在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別樣的“濟南的冬天”吧。 (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作者簡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有關老舍的資料
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與〈春〉比較閱讀)
1、分段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畫來比喻《春》和《濟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畫?而《濟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畫?
學生討論體會明確:《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贊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用了什么寫法?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學生思考明確: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4、學生互相質疑問難,然后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自己選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朗讀體會對濟南的冬天的的喜歡之情。
教師小結:本文隨著老舍先生欣賞了濟南冬天的美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就象聽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語言藝術大師。課下希望同學們多讀老舍的文章,再次體會老舍的語言獨特之處。
作業:
基礎作業:在摘抄本上摘抄優美的語句。
拓展作業:課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閱讀品味其語言特色
預習作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品味賞析“妙”在何處?
重點品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體會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體會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從總體上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這節課我們共同合作看看這些畫“妙”在何處。
研讀賞析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學生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找出自己組喜歡的圖來談喜歡的理由)
[明確]
a.小山搖籃圖——溫靜;雪后初晴圖——秀美;空靈水晶圖—一綠、活。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學生討論找圖談感受。
合作探究
談完感受后,每個小組就自己組喜歡的圖來探究為什么寫的好,寫的妙?
每個小組的發言人把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陽光朗照圖
1、小組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雪后初晴圖
1、小組朗讀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 字討論并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這段文字為什么寫雪后的山景這么“妙”?
討論并歸納:運用修辭。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雪后遠山圖
小組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空靈水晶圖
小組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1、討論并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讀思考
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最后滿含深情的道出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雖沒贊美濟南,但作者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學生互相質疑問難,教師歸納本課所學。
拓展延伸
我們共同體會了《濟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學習了寫景方法,我們青島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能否抓住青島的夏天的特征,來寫〈青島的夏〉。
學生共同討論青島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體現青島夏的特征的景物來寫。
教師小結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作業
1、基礎作業:“讀一讀,寫一寫”生字,注解中的詞語。
2、拓展作業:寫青島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預習作業: 預習《秋天》,熟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后記
學生對《春》的印象很深,剛學完,正好借此熱身,《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說對春的喜愛贊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用《春》的方法來教冬天,也可以,要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其中之美。先在總體上把握文章,學生明白老舍先生畫的是一幅畫。先畫山,有遠景近景,有陽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蓋的山,還有城外的遠山。最后一幅空靈水晶圖,把整個濟南的景色都畫出來了。讓學生體會其美。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理解這篇文章的文學知識,掌握這篇文章的生詞。
把課文讀好,對作者優美的風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布局、層次、有序”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學好“布局、規劃、水平”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及內容:
新課程介紹:
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美麗的文章《春天》,感受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可以說,一年中,有無數的事情值得稱贊。冬天,人們可能已經看到了白雪覆蓋的銀白色世界。那么,你住的那個冬天呢?誰能說什么?冬天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關于濟南的冬季風景,我們了解到老舍是在濟南過冬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在濟南學習冬天。(黑板:濟南的冬天)
2、新教授:
解決問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這是一篇抒情詩,描寫美麗的冬季景色,也是一篇優美的文章。作家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是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師。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白話寫作開始了。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漢語講師,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他離開英國,回國。先后任齊魯大學、山東青島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后,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他從事了抗日文學活動。1946年他去美國演講。1949年回國后,他擔任文化和教育委員會的成員國務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華文化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Association,北京人民委員和市文化聯合會主席。由于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后他寫了20多部戲劇,被譽為文藝界的勞動模范。1966年,他去世,享年67歲。
1930年前后,老舍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他對山東有著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老舍的妻子胡青說,老舍“常常懷念從結婚到抗日戰爭爆發在山東度過的歲月”。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全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濟南的馬車”、“濟南的假洋蔥車”、“濟南的洋蔥”、“濟南的秋天”、“濟南的秋天”、“啟達校園”和第七部分為全文的結語。《啟達月刊》,第6卷第一期(1931年4月出版)。雖然這篇文章是摘錄,但它可以獨立編寫。
2、找出課文中的生詞,注釋和解釋它們,并學會使用它們。
聲音清晰:(天空)晴朗無云。文清:這節課講的是天氣設備是極其晴朗、明亮和溫和的。
舒適:安靜舒適。
皮膚:肌肉和皮膚。
令人驚訝的是:特別的,不尋常的。
高雅:高雅,小巧玲瓏。
藻類:生長在水中的藻類。
儲存:儲存。
說明:這一課是明亮和透明的。
空虛:美妙而無限。
藍色旺旺:它是明亮的藍色。
3、大聲朗讀課文,課后思考練習。
4、對課文的不理解提出質疑。
二世.進口
1、作家作品介紹。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是滿族人。出生于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1918年師范畢業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師。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白話寫作開始了。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漢語講師,進行文學創作。他1929年離開英國回到中國。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掌握“澄清”、“貯蓄”、“空靈”等詞語的音、形、義;
2、通過精讀賞析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審美鑒賞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熱愛濟南、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用一個4字短語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預設:白雪皚皚、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北風呼呼、風刀霜劍
2、引言設疑:(多媒體出示圖片)濟南被譽為“泉城”,有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兒的冬天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這堂課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濟南冬日的別樣風情。
3、讀準字音,了解詞義。(見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點
1、聽讀課文,體悟情感。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勾畫出你認為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特點的詞語及能明確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贊美)
2、自由朗讀,把握特點。
(屏顯)思考:“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短語,哪一個最適合于概括濟南的冬天的特點?
3、理清思路,明確重點。
假設要給一個從未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的冬天,根據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個方面?(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冬水這幾部分,著重講“薄雪覆蓋下的山”。)
三、精段細讀,賞析美點(研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過分組朗讀給第五自然段分層次。
生讀后用單豎線把三個層次標出來,教師指出:第一層概括;第二層細膩描寫;第三層議論抒情。
2、課堂訓練:自由朗讀本段,思考問題:(屏幕顯示)
①對這段文字進行的詩意畫面命名(“雪后斜陽”,“小山雪霽”)
②圈出像線索一樣能貫穿全段的一個字
(“妙”,“雪”寫的是內容,而“妙”字是畫面的特點。請把“妙”字圈下來)
③說說這段中“頂”、“鑲”字為什么用得好?能從文中再舉幾個字說說嗎?
(“頂”字寫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態美,寫出了松上小雪的輕盈,它不是壓著、扣著、蓋在上面。“鑲”字用得好,是因為線條很美,寫出了天與山相連處逶迤的線條與亮麗的輪廓,同時這個“鑲”字也有擬人手法的味道)
比較:“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一句的表達之妙。
(第一,這句話用了比擬的手法;第二,寫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斕;第三,給我們以畫面之美;第四,有靜有動,靜中有動,山是不動的.,但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給人以動感,詩意盎然。)
追問:你能從文中再列舉幾句你認為很美的句子嗎?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明確歸納(見括號內容)
4、想象畫面,用減字法讀課文。(屏顯)
①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樹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給天鑲上一道邊。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這樣一道兒,一道兒,給山們;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見一點。等到快日落的時候,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微微露出點。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點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談談你的理解并與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五、小結本課,歸納要點
1、掩卷沉思: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學習到如何描寫景物?(屏顯)
抓住景物特點;有層次,有條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辭(比喻、擬人)
2、想象畫面,教師提示,試背課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時候,陽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業設計
1、根據課后練習二的示例,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一點欣賞文字。
2、片斷仿寫練習: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園”為題寫一段文字,要求必須運用上述景物描寫的方法。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5
方案一
教學目的: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自讀課。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三)學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
板書:氣候溫晴
(五)講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
(1)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并板書。)
(2)為什么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并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外作業。
(二)講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溫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說,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于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寫對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辭格
靜態寫動
抒情句及表達的感情
樹
矮松
越發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濟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氣。
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小山的關愛,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樹尖上
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膚
山腰
日落時,微黃的陽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點粉色
擬人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仿佛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里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么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么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①濟南的冬天四大特點是——②強調氣候溫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后,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里,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么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后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五)布置課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師組織學生預先寫廠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讓學生把習作與課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對課文內容和寫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節,選擇本地區某一景點(如山、河、海邊、公園等),確定幾個觀察對象。(如河邊的樹,河中的船、河水、橋等),圍繞著一個中心(如暖晴、景色季節變化等),寫一篇短文,要求明確寫出學習了課文的何種寫法。
(三)學習運用對比、比喻、擬人(重點學習一種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寫一種景色(不一定寫咸完整文章),寫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來對照。師生共同講評。對照中注意加深體會課文中運甩這些手法的妙處,并糾正一些運用不當的錯誤。
方案三
設法讓學生自己去剝皮吃桔子,比較法,就是誘導學生自己動手剝的一種好辦法。
(一)課前印發夏丐尊先生寫的《白馬湖之冬》(見所摘文附錄),要求學生將兩篇描寫冬天的散文對照著讀,思考兩文的同異點,然后在課堂進行討論,教師引導歸納。
相似點:
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
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
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
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
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
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
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溫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于極帶中”。
4、著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
5、抒發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的是歸國游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一側表現出身處嚴寒他鄉,離群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通過比較可看出散文在表達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怎佯取材,怎樣結構,怎樣造詞造句,應根據客觀事物的特點,根據自身的獨特生活感受,根據主觀表達需要來精心進行擇取。
(二)最后落實在練寫觀察日記上。使學生既練寫《白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學習《濟南的冬夭》形象描繪的各種藝術手法。
附: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天氣是越來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濃霧冷風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強有力的擁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溫暖了。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領略一個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濟南的冬天。
二、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聽讀要求:
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讀錯的字。
2、思考: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獨特之處?
3、文中寫到了冬天的濟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筆在文中勾劃出來。
范讀后落實字音。
三、整體感知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獨特之處?用文中的一個詞概括。(特征)
(天氣)溫晴
2、作者是怎么把握到這個特征的?
通過對比:和北京比,“無風”;和倫敦比,“響晴”;和熱帶比,“日光不毒”。
3、作者對于冬天的濟南懷著怎樣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個詞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喜歡珍愛“寶地”
北京和倫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還是老舍先生的故鄉,可先生卻把這個詞給了濟南,喜愛之情由此可見。
四、研讀欣賞
1、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些美麗的景物?讀出相關的句子。
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遠山的村莊
水:綠萍水藻垂柳
2、這些景物是如何體現“溫晴”這一特點的?
(學生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溫暖:山形環繞小雪山坡有的草色還露著斜陽下粉色的雪水不結冰冒著熱氣
響晴:老城曬著日光雪后的陽光空靈清亮的水和天
3、作者為什么把山水作為描寫重點?
這是濟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濟南的魅力所在。
濟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譽。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于舊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稱城中“家家聽泉,戶戶插柳”。
在濟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濟南的天然屏障。
清人劉鳳誥,有詠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課件圖片)
總結:作者是借典型景物來體現典型特征。
五、修辭手法
1、濟南的`山水是美麗的,可作者筆下的濟南似乎比現實中更加可愛動人。這得益于文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擬人和比喻)
我們以2、3段為例來看,首先找出擬人句。
環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親保護
薄雪覆蓋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著花衣
斜陽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同是寫山,卻是姿態各異。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間是如何形成比擬關系的。
兩者之間有共同的性狀。
2、擴展
積累擬人句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六、作業
讀完了《濟南的冬天》你是否也愛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里是什么樣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難以忘懷的記憶呢?
請以“石家莊的冬天”為題,寫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運用講到的寫景方法。
七、板書
無風山雪村莊
響晴對比溫晴
無毒日水綠萍垂柳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7
學習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感受濟南冬天帶給人們的美好感覺。
2、能說出濟南冬天的特點,發現它獨特的美。
3、欣賞并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語言技巧。
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這些山形成了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注意誦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學生的情趣和豐富的情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成良好的語感。
教學設想:
《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我認為本文的教學切入點應該是要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領會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學重點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夠把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的寫法上。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著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里充滿了溫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溫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1、先由學生介紹他們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語言風格。
老舍,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小說《駱駝祥子》、戲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被譽為“人名藝術家”。
2、教師結合學生介紹作適當補充,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些印象》是老舍一系列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散文作品中最早的一篇,也是他回國后最早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之一。從1930年夏秋至1931年春夏,隨寫隨發表,全文共一萬字左右。本文就是其中的一段。
三、感知課文
1、借助于《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清楚字詞障礙,熟悉課文內容。
2、領會本文應該怎樣朗讀。
歸納:要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3、聽名家朗讀課文。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用溫和、親切、喜愛的語氣語調朗讀。
四、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給文章分段,歸納大意。
(一)(1)寫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點。
(二)(2—4)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陽光朗照下的山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
城外遠山
(三)(5)寫濟南冬天的水色。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注音組詞:得、著、薄、和
第二課時
一、投影兩段有關北方冬天的描述,讓學生讀一讀,說說北方冬天給人的印象,以此引入課文分析。濟南的冬天是寒冷的嗎?
二、齊讀全文,思考問題
1、濟南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如何突出這一特點的?
2、濟南冬天的山水有何特點?
三、分析全文
(一)第一段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這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
注:作者之所以用北京、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錢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在倫敦生活了6年,在離英國回途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而一回國便到了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沐浴在濟南溫情宜人的冬天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禁發自肺腑地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二)針對第二段提問:濟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作者怎樣寫出陽光下的小山特別可愛?人們的感受如何?
(三)研讀第三段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遍這段文字,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
1、哪句話直接抒發作者對雪后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2、作者寫景的空間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作者采用那些修辭手法來寫景的?
體會比喻、擬人對寫景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寫出景物的特點,寄寓作者的贊美之情。
比喻
(1)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含有兩個比喻,一是將“”比作“白花”;
二是將“”比作“日本看護婦”。
(2)指出本體和喻體的相似之處:
(3)若將“頂著白雪的矮松”比作“守衛邊關的戰士”,行嗎?
(4)引用幾句學生作文中的比喻句,讓同學們討論比喻是否恰當。
明確:比喻一定要貼切。
擬人
比較下列兩句話,看看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明確:擬人手法賦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態,寫出雪的嬌羞美麗。
4、看看作者寫景的句子中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作者采用比喻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薄雪覆蓋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發了作者對這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情景交融。
5、如果我們要根據此段文字畫一幅畫,畫上應該畫些什么景物,景物的色彩如何?
6、熟讀背誦
(四)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五)水的特點——綠、暖、清亮
四、再讀全文,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讀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1、直接抒發感情。
如“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氣。”
2、通過創設美好意境,流露作者深情。如“請閉上眼睛,……這是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烘托出舒適溫暖的.意境,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五、創設情境,仿作練習。
當你被濟南的冬天深深吸引的時候,也許你沉睡的關于冬天的記憶在被喚醒,也許你神往的某地的冬天也童話般浮現在你的腦海里,那么就讓我們也拿起筆,抓住一個最有代表性的景象,運用你剛剛學到的語言技巧,寫下你心中最美的一處冬天。
教師結束語: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現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學們熱心的觀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選準角度,在描繪時用一些修辭方法,并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其中,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美妙的文字來。
六、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
2、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濟南
北平(有大風)無風聲
倫敦(有濃霧)響晴“寶地”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獨特:溫晴
熱帶(日光毒)溫晴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安適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
城外遠山——小水墨畫
水——綠暖清亮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體會詩化意境,把握作者抒發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濟南冬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品味比喻、擬人等修辭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由老師的一段話語讓學生篩選出有關課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就是《濟南的冬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去領略濟南冬天的美。
板書課題
一、作者簡介
由一位同學介紹,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讀文過字詞關
1、指名讓學生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聽讀,指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
2、在本段中,有三個修飾天氣的近義詞,找出來并辨析。
通過學生的辨析,導出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正因為與別的地方天氣進行對比,作者稱贊濟南是個寶地。
3、歸納品讀
讓學生速讀剩余文段,歸納出所寫的主要內容山和水。
三、品文尋美
1、設置問題
(1)作者寫山景抓住什么特征來寫的?怎樣突出這個特點的?
(2)寫山的特點又是怎樣賦予其不同的情態?
學生試著說出自己的見解,師酌情指導。
2、找一找
作品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情”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揮想象寫處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可從修辭、詞語的運用、色彩等方面來說)
3、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寫水的文段。
由學生自行得出濟南的冬天水色綠、清、亮的特點,同時品味學習寫景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妙處。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學了《濟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們對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家鄉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圖片,指導學生將本文所學的寫景方法即:詞語的準確運用,色彩的處理,還有比喻、擬人的妙用應用到習作當中,從而使自己筆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設計
濟 山美 可愛、慈善、秀氣
南 無風
的 溫晴 無重霧 對比 寶地
冬 無毒日
天 水美 綠、清、亮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后對濟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么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里”。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布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在反復閱讀過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
2、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自覺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過程時間
一、聽寫字詞,檢查朗讀。
二、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朗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盡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說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贊美,贊美小雪后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贊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于字里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云,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課件出示練習題。(師生合作完成。)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么?(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說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贊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想一想,為何老舍先生這些文學大師們能描繪出如此精彩的畫面,他的語言能如此優美?我們寫景時要向他學習什么呢?
啟示細致觀察角度多樣情景交融運用修辭手法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師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冬天的詩文。
2、讓學生進行和《春》、《三峽》的比較閱讀。
提示:可從語言、內容、寫法多角度分析。
(學生合作分析,教師小結。)
3、實踐。
(1)小組展示說說家鄉冬天的特征。
(2)借鑒本文的寫法,寫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課后作業
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板書設計:濟南的冬天
老舍
無風聲小山搖籃圖
溫山雪霽初睛圖
無重霧溫
晴水空靈水晶圖綠
無毒日藍
惜緣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生字,掌握五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溫晴、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并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提到冬季,大家會馬上想到怎樣的畫面呢?”
大家也許馬上會想到一幅白雪皚皚,冰清玉潔的圖畫;也許會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佳句。是的!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下面,讓我們隨著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筆,到濟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樣的。
二、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作家,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經好友們的勸告,1930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大約寫于1930—1931年間,也就是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桌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把容易讀錯的字寫到糾錯本上。
2.交流糾錯本上的字。
教師預設易讀錯的詞語有:
濟南澄清貯蓄水藻發髻鑲嵌
3.指名讀課文,隨即指導。
4.學生聽老師讀課文,并思考問題: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確:濟南冬天的特點是“溫晴”,還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水。
這天氣、山、水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根據課文內容,教師稍作點撥引導。)
小結:因為有小山的包圍,所以才會有“溫晴”的天氣;又因為有“溫晴”的天氣,才會有小雪覆蓋的山景,河水才會冒點熱氣。所以,“溫晴”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都是圍繞這個特點來寫的。
五、齊誦全文,再次品味。
(設計意圖:發揮多維互動的學習優勢,促進閱讀,促進交流,促進讀書能力。培養學生整體感物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這篇課文的`朗誦方法,了解了大致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去品位、體悟“濟南的冬天”。
二、賞析課文
“濟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結合課文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
1.陽光下山景圖。(第二自然段)
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么特點?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2.雪后初晴圖。(第三自然段)
“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3.城外小水墨畫。(第四自然段)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4.空靈水晶圖(第五自然段)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完成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鑒,學會發現。
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溫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于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景物描寫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慣了多風的北京,并剛由多霧的倫敦歸來,因而對濟南的冬天的溫晴感受特別深切。你到某一個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別的感受?
請你談談你的感受,并寫下來
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課文中老舍給我們描繪了陽光下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遠山、冒著熱氣的綠水四幅濟南冬景圖。請同學根據作者所描繪的,每人自選一段繪一幅畫。(課下完成)
五、朗讀全文,再次體味。
今天我們隨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無限魅力,給我們以美的享受。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今后的學習和寫作中,我們要注意努力做好這方面,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課文,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難點】
根據每一段的特點,快速背誦。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風景名勝、風俗習慣等。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導入
1.請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濟南”為話題,簡介濟南。
2.播放教師從網上下載的有關濟南的`風景圖片并作簡要介紹。
二、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三、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1.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2.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體味文章蘊含的感情。
3.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概括濟南冬天氣候特點的詞語。
明確:溫晴。
(2)作者用三個自然段寫濟南的山,各側重于哪個方面?
明確:①山“形”;②山“色”;③城外遠山。
(3)作者寫水,突出了水的哪些特點?
明確:暖、綠、清。
四、仔細品讀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請學生速讀第1、2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有關濟南的資料進一步體會:
①為什么稱“小山”?
明確: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
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
明確: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
教師小結: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3.從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學生自由探究,然后討論、交流。答案不求統一,以下可供參考:
(1)開篇通過對比,襯托濟南是溫晴的,是個寶地。足見作者對其珍愛。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小搖籃……”一句,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溫馨之感躍然紙上。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生能正確讀寫濟南、鑲上、寬敞、澄清等詞語,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教學難點:品讀文章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激發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活動教學法、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導語: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多媒體出示畫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賜給了濟南什么樣絕美的景致,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寫出這樣的評價。
課件展示圖片和板書標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讀書,并設計相關問題:
1.師生同讀: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形似字。
教師出示整理好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2.生生自讀討論:作者如何概括贊譽濟南的,濟南冬天的總特征是什么?
3.分組討論:圍繞著總特點是如何安排文章結構的?
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文章結構脈絡。
贊譽了“濟南真得算個寶地”;最能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的詞語是“溫晴”。
第一部分(1段)總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點。
第二部分(2~6段)具體描繪濟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讀
1.第一環節 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預習中查找到的資料。
(3)第二部分具體抓住了濟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來描寫,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如下:
(1)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濟南的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熱帶的熱,濟南的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2)教師點撥: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譽為人民藝術家。著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其中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地方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系。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6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溫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幾個畫面: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
2.第二環節 語言品讀
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載體。細細地品味語言,才能更好領會文章的內容。要善于抓住關鍵句子,再細細體會句中詞語的意味。
(1)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我認為 是最精彩傳神的詞語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師在全班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1)語言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貼切。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而巧妙地突出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重點分析:被風兒吹動;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師布置圍繞下列問題展開活動。(根據課堂實際選擇合適的活動)
1.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仿寫。
2.說說自己家鄉冬天的特征,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3.《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
(五)小結作業
1.摘錄比喻、擬人句,體會表達效果。
2.小寫作《校園的冬天》,400字左右,恰當地使用修辭方法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4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作者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并細細揣摩、品味。
3、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動貼切的比喻句、擬人句。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的寫作特點主要有: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脈絡清楚;比喻和擬人的寫法,形神兼備,生動貼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抓住特征,基調一致,色彩和諧。學習這篇文章將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著重學習寫景狀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寫法。
五、學情分析
雖然初一學生對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還比較低,但前邊剛剛學習了《春》這篇文章,學生對情景交融這種寫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層次的進行描寫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節課中,將對學生做進一步引導,加深他們對于情景交融寫法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從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綠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風,細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熱的,蟬鳴蛙噪,電閃雷鳴……秋天是蕭瑟的,衰草連天,落葉飄零……不知不覺,冬天已悄然來臨,那我們這里的冬天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各抒已見,用最恰當的詞匯來描繪冬天的景象。
(二) 識作者(投影)
(三) 檢查預習
1、幾個同學讀生字,教師正音。
2、把課下根據對生字的理解編寫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同學們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當。
(四)范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播放音樂并呈現畫面)
(五)整體感悟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選取了哪些角度進行描寫?突出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你覺得作者在描繪濟南的冬天時蘊含著一份怎樣的情懷?
(六)精彩呈現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蘊含的詩情畫意,找出你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學生點評。
(七)合作探究
與《春》進行比較閱讀,談異同點。
(八)經驗積累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嘆:濟南的冬天真美,真溫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寫得如此細膩感人?學完之后你有哪些學習心得?請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九)自由暢談
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為什么?
(十)展示才華
仔細觀察我們這里的冬天,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寫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書設計:
陽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溫晴
小山 比喻擬人 生動貼切
綠水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開描寫,并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寫法。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并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4、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設想】
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課前預習
1、濟南的冬天是( )。請你用一個或兩三個詞語來形容,并說出理由。
學生的回答:
⑴ 濟南的冬天是(溫晴、 )
⑵ 老舍帶著我們欣賞了冬天的濟南的那些景物?
陽光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
授課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同學們,四季更替,星轉斗移,大自然是那樣富于神奇的魅力。東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個性特色。我們的省會城市──濟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點,四季景象更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讓我們在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引導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濟南的冬天。
初讀課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誰?(老舍)
⑵ 能不能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老舍的情況?(閱讀注解一,指導學生“圈點勾畫”。)
⑶ 教師補充:
老師還要補充一點,1930年,作者從英國經新加坡回國,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溫情。作為游子,他真切的感覺到了祖國的親切與溫暖,這種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讀重點段落,思考問題:
朗讀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運用的三個方位名詞和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通過討論辨析明確:三個方位名詞是“山上”、“山尖”、“山坡”,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日落”;這一段主要寫濟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動的三個帶有比喻意義的動詞和擬人句,說說所起的作用。
明確:三個動詞是“頂”、“鑲”、“穿”,擬人句是“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現濟南小山“秀氣”的特征。
朗讀第五段,要求:
⑴ 畫出文中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詞句,描寫藍水晶的形容詞,說明本段寫什么,寫出什么特征?
明確:詞句是“貯蓄”、“全拿出來”、“精神”、“不忍得”、“照個影兒”、“藍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團花”;本段寫濟南的水,寫出其“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綠”、“澄清”、“水天一色”的特點。
⑵ 揣摩結尾一句:“這”所指代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溫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蘊含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寫作特點:
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怎樣的情感?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
明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喜愛和贊美。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些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等詞句可以看出來。
作者的情感,融會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體,表現景物特點,用擬人修辭句式,賦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學習反饋:
閱讀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寫抒情散文,一要寫出景物特征,二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閱讀《濟南的秋天》:
要求學生依據《濟南的冬天》的'問題設計,設計三個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完成《濟南的秋天》一文的閱讀學習。
5、閱讀思考:
⑴ 作者對濟南的秋天的總體感受是什么?
明確: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
⑵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濟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點?
明確:濟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寫出了秋山多變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綠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的秋天怎樣的情感?那些詞句向你傳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確:作者對濟南秋天的感情是贊美和喜愛。從“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藝術全賜給了濟南”、“像詩一樣的溫柔”、“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羨慕死詩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等詞句可以看得出來。
6、課堂檢測:
⑴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三個詞來概括。
⑵ 作者通過哪三個比較來說明“濟南真算是個寶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⑷ 本文是怎樣描寫陽光朗照下濟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課外練習、閱讀拓展。
【板書設計】
一、濟南的天氣
異地之冬 北平 倫敦 熱帶
(對比) 多風 多霧 日光毒,響亮
(奇跡) (怪事) (害怕)
濟南的冬天 無風聲 無霧響晴 溫情
引出 “寶地”(喜愛)
二、冬天的濟南
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的水:曖──不結冰
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 (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 (空靈的藍水晶)
【《濟南的冬天》第2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游》第2課時教學設計06-25
整式的第2課時教學設計06-0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2-2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31
《濟南的冬天》的教學設計05-21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3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03-02
濟南冬天的教學設計01-07
教學設計《濟南的冬天》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