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作者觀點。
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初步了解解議論文的一些基本常識。
【教學重點】
1、理清全文思路,了解作者觀點。
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議論文的一些基本常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副畫,從這副畫中你看到了什么?(多媒體投影)
生:船、橋
師:同學們的答案都是正確的,正如蘇軾在一首古詩中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事物的答案其實是可以豐富多彩的,為什么會這樣呢?帶著這個疑問,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課文。
二、文體簡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朗讀的'同時思考老師提出來的問題。)
2、生字生詞。(多媒體投影)
3、師:作者在問中幾次發問,每次問了一些什么樣的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主要有四次。
(設計意圖:整篇課文就是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因此抓住這幾個問題,就弄清楚了文章的行文脈絡。)
四、研讀課文,理清關系
1、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為我們設置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
明確:由一則材料提出問題,生動,形象,吸引讀者,發人深省,這是議論文常用的開頭方式。
2、作者接下來的三問,都是圍繞創造力或者創造性思維來提問的,那么創造性思維與本文的標題有什么關系?我們先來看一段對白。(多媒體投影,小品《賣車》片斷)
看完這段對白,同學們有什么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創造性思維與習慣性思維,明白思維角度的不同可以使答案豐富多彩。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創造性思維與本文的標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3、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文章的第4~8段回答老師的問題。
4、為了論證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的這一觀點,作者舉了兩個例子,請問是哪兩個例子?
5、有人認為創造力僅僅屬于像莎士比亞、貝多芬這樣的名人,你認為這一觀點正確嗎?
生:不正確,一般的人也具有創造力。
師:可是,據說有這樣的大學生,他們連雞蛋殼都不會剝,你能說這樣的人具有創造力嗎?
生:具有,只要他們好學,具有好奇心,學會剝雞蛋,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不能說明他們沒有創造力。
師: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證明普通人出具有創造力這一觀點嗎?
師:由此可知,創造力不是名人的專利,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創造力,是否關注細小事物是依據之一。也就是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可以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
6、 怎樣才能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五、延伸拓展,思維訓練
1、假如你手頭上有一只塑料杯子,請你盡可能多地說出它的用途。
2、請根據1+1=1展開聯想,說一句話,看誰想得最快,說得最合理。
六、總結
最后,把陶行知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希望大家都能成為像貝多芬、愛因斯坦一樣具有創造力的人。
【教學反思】
對于初一的學生而言,這是第一次接觸議論文,以他們的認識水平,不可能從理性的角度去閱讀這篇課文。但是,對于科學,對于創新,他們是非常感興趣的。針對這一情況,我把這堂課的重點放在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導入時,我從一張圖片入手,課堂中插入一段小品的對白片斷,在討論創造力是否只有名人才具有這一環節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引導學生列舉身邊的普通人也具有創造力的事例,并以?谝恢械牧旱乱瑢W發明盲人接水杯的例子拋磚引玉。總的說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活躍。下課前,進行了兩個延伸拓展題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欲望。遺憾的是,整堂課雖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方面做得還不夠,并且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上課語速有點快。這些不足之外我將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
【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課文教學設計范文07-11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教學設計03-14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設計03-04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學設計07-11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學設計02-08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學設計02-03
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