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學習敲碎玻璃老價鈿的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在日常活動中,有時我喜歡用滬語與幼兒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但發現很多幼兒聽得懂滬語但不愿說,只有少部分幼兒既能聽懂,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用滬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會造成幼兒對本土文化產生隔閡與陌生之感,不利于文化的傳承。
于是,結合大班下學期幼兒在日常游戲中“湊數”的行為特點,結合上海滬語童謠中的語句“小弟弟小妹妹跑開點,敲碎玻璃老價鈿”,我設計了一個滬語集體學習活動。游戲過程中,教師全程滬語教學,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師幼互動,嘗試多說、多玩、多思考,養成大膽說滬語、開心玩游戲的習慣。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體驗用多種方法進行7以內湊數,鍛煉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2.會玩新授的游戲,敢于在游戲中大膽用滬語交流。
活動準備
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學會滬語童謠,掌握游戲口令
師(對全體幼兒):“在后面的游戲中,我要用上海話和你們交流,如果聽得懂,也會說,就用上海話和我交流;如果聽得懂,不會說,也可以用普通話和我交流;如果既聽不懂也不會說,可以試著猜一猜,或者馬上告訴我,我會用普通話再說一遍。你們覺得可以嗎?”
(師幼互動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開場白是為了告訴幼兒,活動中可以大膽用自己擅長的語言自由表達,即使聽到教師說的是滬語,也并非一定要“逼”著自己說滬語,可以先給幼兒一個心理上的準備,然后逐步實現大膽用滬語玩游戲的目標,獲得愉快的體驗。)
1.學習滬語童謠,給幼兒一個簡單的游戲情節,使幼兒融入游戲。
師:今朝我是張伯伯,開了一家玻璃店,不過想要告訴依“小弟弟小妹妹跑開點,敲碎玻璃老價鈿”。能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嗎?試試看,跟老師一起用上海話說一遍。
(說完以后跺一腳,營造敲碎玻璃的聲效。)
師:呀!這是什么聲音?
幼:玻璃真的碎掉了!
2.續編童謠。
師:儂把玻璃敲碎了,張伯伯我要生氣了,請儂講講哪能辦?
幼:要賠禮道歉;要賠鈔票(引導幼兒一起續編滬語童謠的后半部分)。
“張伯伯,張伯伯,不生氣;敲碎玻璃對不起,儂講我要賠幾鈿?”
二、介紹游戲玩法與規則
1.游戲玩法:
*說完“儂講我要賠幾鈿”之后,根據教師給出的價格,各方(幼兒分成兩組,男生組和女生組)迅速抱團,湊到指定數量的隊伍過關。
*其中男生有1元、女生有2元。
(幼兒運用直接經驗與代幣法結合的方式開展游戲。建議14名幼兒中男女生人數不同,人數較多的性別所代表的幣值較小,如男生人數多,則男生表示1元,女生表示2元。因為如果幣值較小的那一方人數占多,那么同一數字可以出現的湊數方式則多,這對實現目標來說相當重要。之后的游戲中由于男女生比例不同而遇到不同的思維挑戰,對游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選取了5名女生、9名男生開展活動。)
2.游戲規則:
*只有在念完口訣以后,才能開始湊錢。
*在聽到教師叫停以后,要迅速抱團,不能放開。
*檢驗,“湊錢”正確的小組獲勝。沒有湊對,或者沒有湊成功的幼兒可以站到教師身邊。
三、玩游戲
教師指導:
第1~3次玩游戲:湊3~5其中任意數字。通過游戲調動幼兒發現和挖掘多種湊數方法。
1.請價格湊正確的小組成員分別去檢驗其他小組。
追問:為什么有些小組人數不同?
(如湊4,有4個男生一組,2個女生一組,2個男生、1個女生一組,此處的追問讓幼兒意識到光自己對還不夠——“別的小組人數與我不同也能湊對嗎?他們為什么能湊對呢?”激發幼兒思考原來湊數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
小結:原來一個數字不僅僅只有一種湊數的方法。
2.師(對在每個回合中都沒有湊成功或者湊錯的幼兒):大家一起再念一次口訣,你們再來湊一湊,若是能湊出不一樣的方法也算你們過關。
3.將幼兒湊價格的方法展示到PPT上,請大家一起來驗證,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湊價格的方法。
湊成功的小組上臺,沒有湊成功的幼兒站到教師身邊。
4.鞏固與提升
續編兒歌:“賠不出鈔票難為情,大家一道幫幫伊!”
*請過關的幼兒根據沒有湊成功的幼兒的人數,隨機組合,保證湊數正確。
(教師的機智之處在于可以根據已經出現的組合情況和剩下的人數,隨機刻意增加“門檻”,提升幼兒的思維,逐步引出一些幼兒沒有呈現出的不同的湊數方法。如湊6的過程中,出現過:6男;2女2男;剩1女1男不成功。教師則可以要求這次只能讓男生來幫忙,即可出現1女4男的情況,以此類推。)
*補充規則:要看清需要幫助的伙伴的人數和情況,想清楚才能幫忙。一旦人數符合湊數要求就可以“解救”伙伴。
(在開始的幾個回合的“幫助”過程中,幼兒往往會蜂擁而上,此時教師可以幽默地引導:“哇!你們每個人都給我這多錢啊,太多了,太多了!給這么多錢不一定能幫得了忙哦!”這樣可以引導和告訴幼兒,這是一個團隊游戲。其次,幼兒也會發覺,一窩蜂而上也不能迅速獲取勝利。此時總會有幾個“機靈刀的幼兒主動選擇退出,站在外圍清點人數是否符合要求,教師又可以繼續引導:“瞧,臺上還有一個小指揮在數著呢!這也是在幫忙哦。”教師在幼兒行動以后的指導,是在實際問題中幫助幼兒學習正確的湊數習慣,以及不盲目幫助別人湊數等。)
四、總結與延伸
今天大家與同伴合作湊夠了錢,賠償“張伯伯”的玻璃,獲得了成功,請和自己的同伴擁抱一下,和對手友好地握手。但在日常生活中敲碎玻璃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要懂得自我保護。今天的游戲我們用上海話來玩,我發現大家很快樂,下回我們再用上海話來玩其他的游戲。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也會讓幼兒玩湊數的游戲,但集體學習活動中玩湊數的狀態可是大不一樣!在緊張的游戲中,幼兒不僅要湊對,還必須湊得快,提升了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同時對于多種方法湊數的探索,又提升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可謂一舉多得。
通過游戲,幼兒的狀態逐步放松。在教師營造的“全滬語刀環境的熏陶下,不少一開始還不敢開口說滬語的幼兒也變得能夠大膽念兒歌,嘗試一同續編兒歌,用滬語同教師互動。這樣的狀態也是一般集體學習活動中所不曾見過的。)
點評
這是一個新穎而富有創意的集體學習活動。
1.滬語童謠的選材有特殊意義
當前為了提倡讓幼兒學習方言,市教委已選擇了一些幼兒園開展滬語教育試點。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活動設計的選材就顯現了它的特殊意義。作者選用了傳統的滬語童謠中的語句“小弟弟小妹妹跑開點,敲碎玻璃老價鈿……”(童謠內容作者稍作修改)作為滬語學習的.教材。規則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反復多次地邊念童謠邊進行活動,進而學習滬語。朗朗上口的童謠加上游戲活動,使幼兒從“跟著念”到“自己念”的過程輕松自然,教師全程利用滬語教學,從而消除了幼兒學習方言不敢講的心理負擔,打破了在幼兒園中習慣用單一普通話交往的定勢,這對當前要進行的方言學習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2.數學學習有新意地穿插在學念童謠和玩游戲中
童謠中有敲碎玻璃需要賠償的內容,這賠償要求是通過童謠提出的(幼兒問):“敲碎玻璃對不起,儂講我要賠幾鈿?”提出要求后,教師又用參與游戲的男生女生作為代幣(男生表示1元,女生表示2元),請幼兒湊數,由此出現湊數的要求。幼兒運用已有數數、數的合成、加減運算等經驗,湊成符合教師在賠償要求中提出的數字。游戲規則要求,幼兒在規定時間里用“抱團”的動作表現湊成要賠償的數目,如果湊數成功,就繼續進行游戲,如果“湊數”出現錯誤必須“改數”,要待成功后才能繼續進行游戲。反復的“湊數”讓幼兒感知數學在游戲中的作用,可以解決“賠償”的問題。多次反復進行游戲后,剩下幾個幼兒湊不成,此時教師機智地在童謠中增加了“賠不出鈔票難為情,大家一道幫幫伊”的內容,又增加了每個環節中“湊數”練習的密度,這無疑為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多次湊數創造了條件,對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的提高起到了助推作用。
3.邊念童謠邊玩游戲貫穿活動始終,游戲性很強
童謠內容已為游戲定位角色(玻璃店張伯伯和小朋友),讓師生共同參與。問答的語句以及游戲的規則讓參與者明白了為何玩游戲,賠償要求既是童謠里的內容,又是繼續進行游戲的要求,因此,教師的設計把滬語童謠學習和數學湊數練習相融合,將隱含的德育教育內容融入游戲,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越來越投入,且獲益是多方面的,這充分反映了設計者綜合教育的思想和要促進幼兒整體發展的理念。
編輯:cicy
【幼兒園大班學習敲碎玻璃老價鈿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新型玻璃的教學設計04-14
新型玻璃教學設計05-24
《新型玻璃》 教學設計01-07
《新型玻璃》 教學設計01-07
新型玻璃教學設計11-13
《新型玻璃》教學設計05-26
《新型玻璃》教學設計12-01
新型玻璃的教學設計范文07-07
《新型玻璃》教案教學設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