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媽媽》教學設計
一、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趣味盎然的兒歌。以其生動、形象的描述,把燈塔媽媽那顆關愛自己的船寶寶的慈母之心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兒歌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前兩個分句描述了黑夜降臨在大海上時,海面風平浪靜的優美的迷人景色。按理說這樣的安靜的夜晚正是睡覺做夢的好時候。可是第三分句筆鋒一轉,寫燈塔媽媽卻睡不著,猶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一圈圈漣漪。使人腦海中產生一個燈塔媽媽牽掛著自己的孩子們的'情景。第二句話“睜著眼,瞧哇瞧,望著遠遠的海面上,還沒有回家的船寶寶”,絕妙的構思,樸實無華的語言,把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慈母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
二、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兩個新筆畫:撇、捺。學習并掌握筆順規則:先撇后捺。
2.自主積累詞語。
3.通過學習課文,感悟燈塔媽媽對船寶寶的無私忘我、感人至深的愛。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說一說:天黑了,燈塔媽媽為什么睡不著?
三、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塔和燈塔照片或畫片或模型。詞語卡片。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啟發談話:小朋友,你們知道塔嗎?都見過什么塔?它們建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講的是“燈塔”。你們誰見過燈塔?誰知道燈塔建筑在什么地方,是干什么用的?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他們已有的知識入手。]
2.板書課題,認識“燈塔”和“媽媽”。
(二)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已學過的字試讀課文,并把不認識的字畫出。
2.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要求:看清字,聽準音,讀對字。
4.分小組讀,展開互幫互學。
5.自由讀、齊讀。
6.請愿意讀的同學讀給大家聽。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感知課文并交流互補,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三)識字讀文。
1.板書詞語,在要求認讀的字下面點點兒。燈塔媽媽大海只有睡不著沒回家
2.看拼音,讀準字音。可以采用小組互讀、“小老師”帶讀、比賽讀等方式進行。
3.你采取什么樣的方法記住這些生字,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好嗎?
4.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5.把課文讀給自己的同桌聽。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認準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把識字、解詞、讀句子有機地結合起來。意在鞏固新學的詞句,讀通課文。]
(四)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準音、不丟字、不加字。
2.師范讀、生學讀。要求:不唱讀、不頓讀。
3.同桌互讀、指名讀。
[設計意圖:朗讀指導旨在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以下讀法提示,供教師范讀課文時參考。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靜悄悄,只有/燈塔媽媽/睡不著。
睜著/眼,瞧哇/瞧,
望著/遠遠的海面上,
還沒有回家的/船寶寶。
第二課時
(一)品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然后大聲地有感情地讀。
2.同桌之間互讀互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喜歡課文的哪幾句?為什么?請你大聲地有感情地讀出來。
4.討論交流:天黑了,為什么燈塔媽媽睡不著?你想對燈塔媽媽說點什么?
5.根據學生的回答,讓他們帶著各自體會到的感情把全文朗讀給好朋友聽,再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師生做朗讀表演。
[設計意圖: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從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揚頓挫的齊讀效果,而是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由地選擇聽眾,自由地選擇朗讀方式,將內心的情感,自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朗讀不再是機械的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宣泄。
(二)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背誦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指導書寫。
1.在反復讀的基礎上,認識新筆畫撇“丿”和捺“”。
2.識記字形。
八:獨體字。筆順:丿八。寫時捺要略高于撇。
大:獨體字。筆順:
大。寫時人字撇捺之間角度要適中。
個:獨體字。筆順:
個。寫時豎畫位置在正中,要寫直。
天:獨體字。筆順:
天。兩橫一定要寫得平直,上橫稍短,下橫稍長。
3.指導書寫。
4.練習。
板書設計:
4 燈塔媽媽
【《燈塔媽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燈塔媽媽》教學設計04-28
《燈塔爺爺的朋友》教學設計01-15
《媽媽的葡萄》教學設計02-13
《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03-22
《媽媽的愛》教學設計02-18
《媽媽的歌》教學設計03-14
媽媽的愛教學設計07-08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設計08-11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設計08-01
《我媽媽》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