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P56-57例題及P58的“想想做做”。
【教材簡析】: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中的內容。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歸納推理,安排了學生生活中最喜歡的活動項目跳繩和踢毽子,求參加活動的人數,然后讓學生通過比較、討論、觀察、發現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從而推導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的構建知識。同時也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得滲透和鋪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受加法運算律。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規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以前我們進行過許多加法計算,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學習加法,去探求加法中的其他秘密。
2.多媒體出示例題情境圖,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說)
3.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③、男生跳繩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4.總結:我們在三年多的時間里,進行過好多加法計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里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運算律)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1、學生觀察例題情境圖,教師提出問題。
①要求參加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一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②還可怎么列式?板書:17+28=45(人)
③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是不同的?(引導學生說出: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師:這兩道算式的得數相同,都是求的跳繩的總人數。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連接這兩道算式?(等號)板書:28+17=17+28
④你能照樣子說出一個這樣的等式嗎?試試看。(指名學生回答說,教師把學生說的等式有序地板書在黑板上)。
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發現每一組的兩個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⑥從這些例子中,你可以發現什么規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小結:同學們想出來的方法可真多!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規律叫做加法的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這些算式可以用字母表示為:a+b=b+a
【設計意圖:本環節能緊密圍繞并運用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感知規律,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整個過程,學生在觀察中感知,在探索中發現,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三、探索加法結合律
1.提出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學生列式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發現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并指名兩人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
②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③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等式?
板書:(28+17)+23=28+(17+23)
指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但兩個算式中相加的順序不同:左邊的算式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相加;右邊的算式是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相加。不管哪兩個數先加,最后的結果都是一樣。
2.出示下面兩組算式,觀察并探索其中的規律。
(30+10)+50○30+(10+50) (27+23)+47○27+(23+47)
討論:
①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③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板書:(a+b)+c=a+(b+c)
提問:這里的a表示什么?b表示什么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結:三個數連加,改變運算順序,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學生在充分感知加法交換律的基礎上,構建了簡單的數學模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從而概括出用字母表示的加法的結合律。】
四、鞏固運用運算律
1、做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填寫,并說說每題是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寫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后,要讓他們說說這樣填應用了加法的哪條運算律。
3、做“想想做做”第4題。
①學生計算,并說說每組中兩題的聯系。
②比較每組中的兩題,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4、做“想想做做”第5題。
練習后讓學生思考:這種形式的練習有什么作用?從而為后面學習簡便計算作準備。
【設計意圖 :通過這幾個層次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開放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靈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五、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哪兩個運算律?同學們能一起說說它們的具體內容嗎?
六、 板書設計: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28+17=17+28 (28+17)+23=28+(17+23)
a+b=b+a (a+b)+c=a+(b+c)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加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②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P29頁例2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1、根據例2情境圖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歡的方法嘗試計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師板書出學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對比上面的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9頁例2,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學生自學,教師在不干擾學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以掌握學生學情)
(三)自學檢測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連線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引導學生正確地計算,鼓勵學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師巡回輔導,發現、收集學生存在的問題)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1)讓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并讓學生解決。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還遺留的問題。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4)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優點?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做法的同學匯報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四、達標訓練(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根據加法結合律填空題。
(1)78+25+22 =78 +( )+25
(2)376+175+25=376 +( + )
2、連線。
147+(72+28) A+(B+100 )
A+B+100 147+72+28
3、簡便計算下面各題。
52+27+73 285+15+77+23
課堂小結:談談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還有問題嗎?(學生總結不完整的地方,教師要適當補充總結)
五、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
1、根椐加法的運算定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結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
(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
(3)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連線。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 87+(22+78 )
79+(83+17) 138+136+162
4、簡便計算。
98+72+28 215+85+73+27
(二)堂清反饋:
六、作業布置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3
[教材簡解]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六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運算定律,對于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從知識的層面上看,學生學習、理解、運用起來比較容易。而且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也已經滲透,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習加法的運算定律,為以后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基礎,同時也為簡便運算打下基礎。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結合具體實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地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4、通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
2、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系,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設計理念]
1、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掌握新方法。
2、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向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策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預設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與思維坡度。
3、本著真實有效的宗旨,讓課堂煥發生活的活力,讓每個孩子在民主、平等的課堂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并注重教師與學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在對話中加強情感交流,使得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從而讓教師與學生都獲取豐富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設計思路]
1、展示生活題材的數學例題,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從而初步感受規律。
2、充分感知,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觀察,比較、不斷地思考與建構。得出規律,并能運用規律。
3、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并總結數學思想與方法,并讓學生嘗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4、總結歸納。通過對一節課學習的回顧,讓學生談談收獲,尤其是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上做出評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高斯小學的故事:1+2+3+4+5+6……+97+98+99+100=?
2、引入新課:高斯為什么能快速的找到答案,計算加法時是不是有什么運算規律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加法運算規律
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加法交換律)
(一)出示情境圖
四年級的同學們在開展跳繩和踢毽子的活動,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多指名說)
(二)、解決問題,探究規律
1、出示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女生共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解決第一個問題,揭示加法交換律。
(1)指名口頭列式:28+17;還可以怎樣列式?17+28;說說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這兩個式子相等嗎?為什么?(計算結果相等)(都是求跳繩的有多少人)那我們就可以用“=”把它們連接起來。教師板書:28+17=17+28,指名讀算式。
(3)解答:女生共有多少人?板書等式:17+23=23+17
(4)仔細觀察這兩組等式左右兩邊的算式,思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有什么想法?(兩個數的位置變了,數據、運算符號、結果沒有變)
(5)這只是猜想,這種猜想在其他加法運算中也存在嗎?你還能舉幾個像這樣的例子嗎?(指名說,教師板書。)這樣的例子寫的完嗎?
(6)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能找出它們共同的規律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交流。
(7)師:剛才老師用省略號把無數個這樣的等式藏了起來,你還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字母、符號、文字等方式把這個規律簡明的表示出來嗎?試試看。
交流介紹:數學中一般用字母來表示:a+b=b+a,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個加數,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個加數。這也是我們剛才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所得到的結論。這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運算律。(板書課題)
3、其實加法交換律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習什么知識時也用了加法交換律?想一想加法是怎樣驗算的?
4、鞏固練習,完成自主練習單(一)
自主練習單(一)
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23+35=35+()a+12=12+()
23+()=178+()()+98=()+56()+()=()+()
2、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信息窗三13頁至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字母來表示。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4.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他們。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計算從而自己發現并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儀、卡片
教學過程:
一、擬定導學提綱,自主預習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長江,黃河就像兩條長龍盤臥在中國大地,特別是黃河被稱為我們的“母親河”。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有關黃河的知識,了解到了許多有關黃河的信息,除了我們學過的,你還了解到那些有關黃河的知識?(學生根據課前調查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
課件展示情境錄像:(課件展示的關鍵是讓學生從中知道黃河流域的小知識,例如上游: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中游:黃土高原下游:華北平原等小知識)最后大屏幕定格在信息窗三的情境圖。
以上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黃河流域圖。教師板書:黃河流域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匯報,生匯報:根據黃河流域圖我了解到黃河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1、黃河上游長3472千米,中游長1206千米,下游長786千米;2、黃河上游流域面積是39萬平方千米,中游是34萬平方千米,下游是2萬平方千米;)
教師適時板書相應的信息條件。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出問題。
問題(1)黃河流域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問題(2)黃河全長多少千米?
(二)出示學習目標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們將解決那些問題呢?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字母來表示,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三)出示自學指導
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今天的學習目標,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些指導意見,請看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請同學們認真看教科書第13—14頁的信息窗3的第一個紅點和小電腦的內容,重點看解決問題的過程,思考:
(1)怎樣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哪種方法簡單?
(2)什么是加法的結合律?怎樣用字母式表示?
(3)什么是加法交換律?怎樣用字母式表示?
(5分鐘后,比一比誰匯報得最清楚。)
(四)學生自學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指導”開始自學,比一比誰看書最認真,誰自學效果最好!(師目光巡視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注特困生。)
二、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一)調查
師:看完的同學請舉手?
(二)全班匯報
1.問題一:黃河流域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學生在列式解答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1)39+34+2和34+2+39
(2)(39+34)+2和39+(34+2)。
2.問題二:黃河全長多少千米?
學生可能出的`情況:
(1)、3470+1210+790和1210+790+3470
(2)(3470+1210)+790和3470+(1210+790)。
今天我們要學的知識就在這兩組算式中。
(設計意圖:充分運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加法問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通過這兩組算式學習今天的新知識,為下面學習埋下了伏筆。學生會馬上把精力投入到這兩個算式的研究中,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3.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觀察這些算式,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匯報:每組算式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的結果相同,運算的順序不同。
例如:
(39+34)+2=39+(34+2)
(3470+1210)+790=3470+(1210+790)。
(2)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符合這些規律呢?舉例驗證一下吧:(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看結果怎樣)
生匯報:
(35+63)+15=35+(63+15)
(325+82)+18=325+(82+18)…
(3)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將學生的舉例用實物投影展示)
(三個數相加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師指出這條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
(4)你能用你喜歡的方法表示這加法結合律嗎?
學生用各種符號、字母表示這個運算定律。最終教師指出,在數學上,我們統一用a、b、c來表示三個加數,因此加法結合律可以寫作(a+b)+c=a+(b+c)。學生齊讀,教師板書在黑板上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解決兩個問題發現并歸納出了加法結和律。
(設計意圖:本環節經歷了猜測—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一種數學思想。)
4.學法遷移,探索加法交換律。
那么,加法運算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想不想知道?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吧。
(1)游戲:找朋友。
在每個小組中都有一個算式卡片,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仔細想一想,算一算,它應該是屏幕上哪個算式的好朋友?為什么?
(2)同學們真棒,很快就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適的朋友,還有誰的算式沒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據剛才同學們的方法給他介紹一個合適的好朋友嗎?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探索與發現(三)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P47。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過程,推導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字母表示數。
2、會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索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初步理解運用、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探索推導過程與運用。
教具準備:
PPT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憶舊知。
要求學生回憶一下上一節課學過的乘法的運算規律。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那么,大家回憶一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公式又是什么呢?)
a×b=b×a
(a×b)×c=a×(b×c)(黑板板書)
(那么加法是否也有同樣的規律呢?讓我們現在來探討一下)
二、創設情境、操作體驗
1、由生活引入,通過對話的形式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換的含義。
數一數:本班男生的人數和本班女生的人數,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女生:(26+17)人
女生+男生:(17+26)人
結果無論哪一種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再舉書本上兩個例子來說明。
26+17=17+26
3+2=2+3
15+20=20+15
a+b=b+a (黑板板書)
讓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較兩個算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突出強調“交換”的意思。結果表明:兩個式子的加數交換了位置,但和不變。再要求學生自己舉一兩個例子來試試看。
2、出示題目:同學們的課間活動很豐富,看,有28個男生在跳繩,17個女生在跳繩,23個女生在踢毽子,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先算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人,再算全部的人數:(28+17)+23人。
方法二:先算一下女生,再算一下他們加起來一共是多少人:28+(17+23)人。
那么得出:(28+17)+23=28+(17+23)整十
(3+2)+5=3+(2+5)
(19+12)+38=19+(12+38)整十
(a+b)+c=a+(b+c)
結果表明,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相等的。
3、再舉書本中的例子來說明結合的兩個數的條件和原因。
57+49
=50+7+40+9
=50+40+7+9
=(50+40)+(7+9)因為50+40=90,90是一個整十數。
=90+16
=106
三、鞏固練習,加深記憶。
1、書本P47(3)利用你發現的規律,計算下列各式。
2、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82 + 0 = 0 + 82
47 +(30 + 8)=(47 + 30)+ 8
(87 + 68)+ 32 = 84 +(68 + 32)
75 +(48 + 25)=(75 + 25)+ 48
3、比一比:誰算得又快又對!
38+76+24 (88+45)+12
四、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置。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系,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嘗試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探索加法交換律
1、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96+35=35+( ) 204+( )=57+204
23+( )=15+( ) ( )+257=( )+63
2、觀察與發現
提問:仔細觀察這6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3、猜測與嘗試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數交換位置以后,結果都相等呢?
4、生活中的應用
圖示:
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從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數學問題嗎?我們選擇一個:跳繩的有多少人?
【預測:學生通常會列出28+17這樣的算式,如果出現了17+28,讓學生評議是否正確?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
5、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發現
【預測:學生的說法可能不夠簡練和準確,教師用肢體、表情等引導學生說清楚,再歸納】
教師小結:類似這樣的等式能寫完嗎?雖然我們寫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細觀察,它們卻蘊藏著共同的規律,那就是——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叫做加法交換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師:在數學上,我們通常用字母a和b來表示兩個加數,那么,加法交換律可以寫成:a+b=b+a。
7、加法交換律的應用之一:驗算
加法交換律是我們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時候曾經用過它?
加法驗算,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
二、探索加法結合律。
1、運用加法交換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例題:回到操場,剛才是跳繩的同學,現在有什么變化?(屏示:23個踢毽子的女同學)
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列出綜合算式。
展示(選擇有代表性的幾種進行展示):
28+17+23 28+17+23 28+17+23
=45+23 =17+23+28 =28+(17+23)
=68(人) =40+28 =28+40
=68(人) =68(人)
【預測:以上三種不同的算法,學生做出前兩種應該沒有問題。至于第三種,學生能夠想到,能運用小括號使計算簡便,一并觀察探索研究。】
2、探索加法結合律
28+17+23
思考,如果不使用加法交換律調整加數的位置,有沒有辦法先計算17+23呢?
【預測:學生能很快想到,使用小括號,可以改變原有的運算順序,使計算簡便。】
指明一位學生板演。
3、猜測規律,舉例驗證。
這個發現,會不會僅僅是一種巧合呢?如果換成其他的三個數相加,左右兩邊的得數還會相同嗎?你能不能再舉些例子來驗證?同桌互相驗證,全班匯報。
4、歸納什么叫加法結合律
學生觀察,教師提問:計算28+17+23,按照四則運算法則,應該先算什么?(指明學生回答)
繼續提問:可是我們發現,先算17+23,可以得到一個整十數,再跟28相加,計算就會簡便的多,所以我們選擇先把后兩個數相加,這樣的話,結果會不會改變呢?
歸納小結: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結果不變,這就叫做加法結合律。
5、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鼓勵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6、鞏固與練習
你能在方框內填出合適的數嗎?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預測:學生急于嘗試剛學到的運算定律,可能只是急著填數,而忽略了計算結果。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練習正確之時,多提一個要求:現在你能馬上算出它們的結果了嗎?】
三、課堂練習
1、你能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一連嗎?
(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
(3)75+(48+25) C.(45+88)+12
(4)(84+68)+32 D.84+(68+23)
【預測:第四個算式和D選項算式是連不上的,因為其中的一個加數32在D選項中改成23了。但是定勢會使大部分學生想當然地連上了。也會有少數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爭論,去甄別。】
集體訂正后,教師小結。
2、拓展練習
水果店運進四筐蘋果,分別重45千克、63千克、37千克、55千克,水果店這次一共運進多少千克蘋果?
四、課堂小結
原來巧用運算律還能使一些計算更簡便呢!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P28-2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比較、分析、歸納、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在數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鼓勵猜想
1、出示圖片牛頓與“萬有引力”
2、引入“牛頓因為一只蘋果掉下來打到他的頭上,大膽猜想,是不是所有物體都往下掉呢?通過進一步的觀察、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在平時也要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努力從中探索規律。
二、合作交流,探索猜想
(一)故事激趣,初次猜想
1、朝三暮四
猴媽媽給小猴們分配桃子,“早上給你們每人3個,晚上每人4個桃。”小猴們很不樂意,“太少了,太少了!”吵著要媽媽多分一些。猴媽媽說:“好的,早上給你們每人4個,晚上每人3個。”小猴們拍手歡呼。聽了這個故事,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我們能用數學的眼光說點什么嗎?
2、初步感知,大膽猜想
出示:3+4=4+3
師:仔細觀察這兩個加法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適時板書)
(二)廣泛舉例,驗證猜想。
師:這里是3和4的位置交換了,和沒變。僅憑一個例子就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結論,似乎草率了一點。我們不妨把這個結論當作一個猜想(教師隨即將生1的結論加上“?”)
師:既然是猜想,想不想知道猜的對不對?
生:想。
師:我們還得舉例驗證。
1、舉例要求:
(1)任意兩個數,求出他們的和;
(2)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求出兩個數的和:
(3)比較兩次的結果,判斷式子是否相等。
2、學生匯報,師板書。
3、小結:根據自己的等式,再次觀察比較,發現: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一猜想是對的。(同時將“?”改成“。”)
4、揭題:大家發現的這個規律叫什么呢?
學生交流后,師板書。
5、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1)觀察自己仿寫的式子,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然后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示。
(學生可能使用文字,圖形,符號等方式)
(2)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
6、追問:加法交換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7、原來,猴媽媽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加法交換律中的“變”與“不變”,輕松的解決了分桃的問題,其實同學們在以往的學習中也不知不覺的運用過?(加法計算“驗算”的時候)
(3)出示教材56頁的例題情境圖。
解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17+28=45(人)
(三)規律延伸,猜想拓展。
1、根據反思,拓展規律。
師:同學們真棒,從個別例子中形成猜想,并舉例驗證,獲得了加法交換律。但有時,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的變換、聯想,同樣可以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那么“在加法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那么,其它三種運算中呢?
生可能會說出以下幾個想法?
“猜想二:減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差不變?”
“猜想三:乘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積不變?“
"猜想四:除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商不變?”
“猜想五:幾個加數時,變換加數的.位置和也不變?“
2、舉例探究,驗證猜想。
師:現在同學們又有了不少新的猜想。這些是與眾不同的、全新的`猜想!如果猜想成立,它將加大我們對“加法交換律”的認識。那這猜想對嗎?又該如何去驗證呢?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用合適的方法試著進行驗證。
3、匯報交流,驗證猜想。
師:哪些同學選擇了“猜想二”又是怎樣驗證的?請生匯報,觀察、總結
小結:
a、驗證的結果是減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差會變,猜想不成立。
b、只要能舉一個反倒,就能驗證猜想肯定不成立。
驗證猜想三。
師:哪些同學選擇了“猜想三”,又是怎樣驗證的?學牛匯報,觀察、小結:乘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積不變?驗證結果是積不變,猜想成立。這就是我們將來要學習的乘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這樣的規律。簡潔交換律:axb=bXa。
驗證猜想四
師:哪些同掌選擇了“猜想四”,又是怎樣做的?
學生匯報,觀察、小結:驗證結果是“除法中,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商會變。”猜想不成立。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8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經過較長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對四則運算已有較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一些實例,學習加法的運算律。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加法的計算中和演算中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有較多的感性認識,這是學習加法交換律的基礎。教材安排這兩個運算律都是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答引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之間的共同特點,初步感受運算規律。然后讓學生根據對運算律的初步感知舉出更多的例子,進一步分析、比較,發現規律,并先后用符號和字母表示出發現的規律,抽象、概括出運算律。教材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經理運算律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對運算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發展到理性,合理地構建知識。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練習,以填空、判斷等形式鞏固對加法運算律的理解;接著通過題組對比和湊整等練習,為學習簡便計算作適當滲透。
教學目標:
1、教學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過程方法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熟悉的實際問題的解決,進行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理探索加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過程,發現并概括出運算律。
教學準備:
配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有牛頓因為看見蘋果落地,進行思考,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偉大的成果。引導學生得出:要注意觀察、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并從中探索出一些規律。
設計意圖:由科學家從一個平常的現象得出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應注意觀察身邊的一些平常的、習以為常的現象,并從中的出一些規律,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隨著氣候漸漸轉涼,從下個月開始,同學們都將投入到冬季鍛煉中去了。電腦出示第54頁的例題,這是某個班級進行冬鍛的情況,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幾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電腦依次出示:
①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參加活動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繩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在黑板上張貼: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們能馬上口頭列式并口算出結果嗎?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追問:還有其他的方法來解決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完成板書:17+28 =45(人)
為什么這兩個算式的結果一樣?
4、你們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以來嗎?教師繼續板書:28+17=17+28
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在等號的兩邊,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5、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算式,并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6、我們再仔細的觀察這幾個算式,從中你們有什么發現?你們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
教師巡視,并作相應的輔導,在學生交流后板書出示: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并板書學生回答的一些符號表示的算式。并追問:你這樣表示,每個符號分別表示什么?
7、同學們都自己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表示了你們的發現,那你們想不想把這些算式都統一呢?國際上一般用字母來表示這些規律,假如我們用a來表示第一個加數,用b來表示第二個加數,那這些算式能夠怎樣來表示呢?板書:a+b=b+a。
8、教師小結知識點: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律叫做運算律。板書:運算律。教師指著板書指出:我們剛才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學生齊讀一遍。
小結研究方法:剛才我們在研究加法法交換律的時候,我們是怎樣一步一步開展研究的?引導學生能得出:列式計算——觀察思考——猜測驗證——得出結論。
9、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前面兩小題。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并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后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學習加法結合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我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2、你們會自己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想想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回答,教師有意識地板書:
(28+17)+23=68(人)
28+(17+23)
(28+23)+17
28+(23+17)
(23+17)+28
23+(17+28)
讓回答的同學說說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算式開展研究:(28+17)+23 28+(17+23)
設計意圖:本環節又是“用教材教”的一個很好體現,比較好地注意了關注學生的生成與教師預設之間的聯系,并很好地引導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來我們應該進行哪一步?(觀察思考)那你們觀察一下,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呢?(參與運算的數相同,運算結果一樣;運算順序不同)你們能用什么符號連接?教師板書:
(28+17)+23=28+(17+23)
5、電腦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6、看著黑板上的板書,你們從中有了什么新的發現?學生小組交流后大堂再交流,教師張貼: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7、這樣的描述太長又難記,你們從第一個運算律中能得到啟發,用簡便的方法來表示你們的發現嗎?自己嘗試寫一下。
板書:(a+b)+c=a+(b+c)
教師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的后面兩個小題。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運用得到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第4小題引導學生發現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為總量不變,只是老頭采用了加法交換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使學生初步感受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板書設計: 運算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28+17=45(人) 17+28=45(人) (28+17)+23 28+(17+23)
28+17=17+28 =45+23 =28+40
(學生說的算式) =68(人) =68(人)
(28+17)+23=28+(17+23)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a+b=b+a (a+b)+c=a+(b+c)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結合律,并應用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能力以及思維靈活性。
3.對學生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學們,暑假期間,我們學校舉行軍事夏令營活動,三年級一班有營員42人,二班有營員45人,三班有營員55人,請你計算一下,這三個班共有營員多少人?
(1)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42+45+55=142(人)
2.師:這道實際應用題同學們做得都很好,老師這還有一道例題(出示例2),同學們看能不能用兩種方法解答?
[說明:從近期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習例2連加法做好鋪墊。]
二、嘗試探究構建模型
1.出示例2。
例2.四年級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個班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1)全班試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學自己先說一說每種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結果怎樣?
(4)師:由兩種算法的結果相間,可以看出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怎樣表示?(同桌相互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如下:(48+50)+ 49=48+(50+49)
2.誰能編一道像例2這樣的應用題,(指2至3名學生編)然后全班同學用兩種方法解答。
3.觀察下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樣的關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說明:通過編題解答,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結合律,為后面歸納概括打下基礎。]
4.歸納概括加法結合律。
(1)從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
(2)指名回答發現了什么規律。
(3)教師準確口述規律,然后出示加法結合律內容。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我們把這樣的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
(揭示并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4)全班整體感知加法結合律。(齊讀)
[說明:由小組到個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發散學生的思雄,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5.學習加法結合律字母公式。
(1)自學(a+b)+c=a+(b+c)
(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25+68)+32=25+(□+□)
130+(70+4)=(130+□)+□
7.探究復習題的另一種簡便算法。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同學們想一想:復習題怎樣計算更為簡便一些?
42+45+55=42+(45+55)
[說明:學以敢用,強化簡算意識。]
8.小結:加法結合律對于我們今后的學習很有幫助,希望同學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好。
9.質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說明:清除練習中的障礙與疑點,使學生真正學懂會用。]
三、解決應用
1.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學習例3.計算480+325+75
(1)同學們觀察這道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并指名說出這樣算的`根據。
3.學習例4.計算325+480+75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例4怎樣算比較簡便?與例3有什么不同?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全班試做,指名板演。
(3)集體訂正,說出計算時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說明:把兩道例題放在解決應用這個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問:我們在以前學習過程中有什么地方應用過加法結合律?
5.練:(做一做)
137+31+63怎樣算比較簡便?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6.讀:閱讀教材第14一15頁,看看還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并應用運算定律進行了簡便運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計算時,要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說明:對學生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教育。]
四、綜合練習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說明:鞏固結合律,打好基礎。]
2.在符合加法結合律的等式后面打"√"號。
a+(20+9)=(a+20)+9 ( )
△+(○+b)=(△+□)+b ( )
(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對小明說:你從1數到100,小明剛數完,爸爸便說出了這 l00個數的結果是5050,你能幫小明說明為什么算得這么快嗎?
l+2+3+4+5+?+99+100=5050
[說明: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防止思維定勢。]
4.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說明:鞏固例題,打好基礎。]
5.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兩個算式的和嗎?
1+3+5+7+?+17+19=
2+4+6+8+?+18+20=
[說明: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創造性以及較高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加法結合律》導學案
【知識梳理】
1、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三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字母表示:(a+b)+c=a+(b+c)
2、減法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用這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拓展提高】
怎樣簡便怎樣算?
169-247+231-53 9+99+999+9999 567-(245-123)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學會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滲透建模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
教學難點:
歸納、概括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生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和踢毽子嗎?我們班哪位同學跳繩比較強?誰踢毽子比較強?
學生自由發言。
2.課件出示教材第55頁例題1情境圖,你能從圖中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說)
追問: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女生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3.導入新課。
在過去的學習中,我們進行過很多的`加法運算,你知道在加法運算里有哪些基本規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加法中的運算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加法交換律。
(1)提出問題:求跳繩的有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2)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追問:還可以怎樣列式?
教師板書:17+28=45(人)
(3)觀察發現。
提問: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再觀察算式,說說它們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引導學生發現:這兩道算式都是求跳繩的總人數,加數相同,得數也一樣,只不過是把兩個加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引導: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將這兩道算式連起來呢?(等號)
師板書:28+17=17+28
(4)照樣子寫一寫。
讓學生試寫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問: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這種規律。
學生在各自的練習本上表示規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明確:如果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上面的規律可以寫成:
a+b=b+a
教師指出:兩個數相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1)課件出示問題:跳繩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兩人板演不同的方法。
(3)組織匯報交流。
解法一:先算出跳繩的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8+(17+23)
=28+40
=68(人)
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不同算式的計算結果。
追問:這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我們可以把它寫成等式嗎?怎樣寫?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28+17)+23=28+(17+23)
(4)加深認識、探索規律。
①課件出示下面兩道算式,讓學生算一算,判斷下面的○里能不能填等號。
(45+25)+16○45+(25+16)
(39+18)+22○39+(18+22)
②組織觀察:這幾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得出:這兩個算式中,三個加數分別相同,加數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追問: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這個規律可以怎樣表示?
師板書:(a+b)+c=a+(b+c)
小結: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板書:加法結合律)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
讓學生說說每個等式各運用了什么運算律及判斷的依據。
第三小題既交換了位置,又改變了運算順序,所以該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完成教材第58頁“練習九”第1、2、3題。
(1)第1題中的最后一小題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第2題是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這在過去的計算過程中有學習過,通過這幾題的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3)第3小題讓學生通過計算和觀察、比較,進一步認識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讓學生計算,并說說每組中兩題的聯系。
比較每組中的兩題,說說哪一題計算起來更加簡便。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運算律第56――58頁例題,“想想做做”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發現規律,理解和掌握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運算律并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師生合作,探索加法交換律
1.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談話:隨著學校開展的“植根童趣,放飛童心”的活動以來,課間同學們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出示掛圖)
提問:從這張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指名口答。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其中的這兩個問題。
(出示問題)
(4)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參加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①應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28+17=45(人)
②追問:還可以寫成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17+28=45(人)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數?結果都是多少?
(2)你能用一個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嗎?
板書:28+17=17+28
(3)仔細地觀察這個算式,在等號的兩邊,什么變了?什么不變?你有什么發現?
同桌交流
(4)你們能夠自己模仿寫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試試看。
追問:這樣的算式能寫幾個?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5)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我們發現的規律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嗎?可以用符號、字母、文字等。
學生試著寫一寫。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6)談話:剛才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我們發現的規律,這些規律叫運算律。但是自己創造的符號只有自己明白,還要學習數學界公認的表示方法,那就是用字母a、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我們發現的規律就可以寫成a+b=b+a,這個規律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加法交換律。
(7)誰來說說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樣表達?
齊讀。
(8)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么時候我們用過?
指出:在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3..練習:
96+35=35+()
204+57=()+204
a+45=45+()
二、學法遷移,探索加法結合律
1.解答例題,發現規律
(1)剛才通過解決第一個問題,我們得到了加法交換律,現在我們再來研究第二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2)齊讀問題。你會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28+17)+23=68(人)
28+(17+23)=68(人)
(3)比較一下這兩道算式,他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道算式結果相同,我們可把它寫成怎樣的算式?
2.板書(28+17)+23=28+(17+23)
(5)練習:
下面的○里能填上等號嗎?
(45+25)+23○45+(25+23)
(36+18)+22○36+(18+22)
(6)觀察這三個等式,每組的兩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從這些等式中能發現怎樣的規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和不變,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第二個運算律――加法結合律。
3.練習
(45+36)+64=45+(□+□)
560+(140+70)=(560+140)+□
a+(27+b)=(□+□)+b
三、組織練習
1.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
仔細觀察,同桌交流后匯報。
重點討論第四個等式,引導學生發現這里同時運用了兩種加法運算律。
2.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計算第1小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驗算,請學生板演。
評講,讓學生體會加法交換律的價值。
3.想想做做第4題
(1)下面我們來比一比誰做得對又快。
男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1小題,女生計算每組題中的第2小題。
(2)交換題目再來比一比。
(3)問:如果讓你來選,你愿意做哪一題?為什么?
(4)小結:因為運用了加法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而每組中的第2小題都運用了加法運算律,所以第2小題做得快。
4.想想做做第5題
(1)談話:在做第4題時,大家覺得先把和是100的兩個數加起來,下一步就容易算了,那么什么樣的兩個數和是100呢?下面我們來做第5題,你能很快找出哪兩片樹葉上數的和是100嗎?
(2)學生獨立連線,同桌互相校對。
(3)提問:什么樣的兩個數和是100?
(4)小結:看來,在計算過程中,要有一雙敏感的眼睛,看到數字就能很快地判斷出能不能湊成整百數。
四、回顧總結
有個成語叫“學有所成”,請同學們說說看,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想想做做第3題剩下的.題目。
教學反思:這節課主要教學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根據信息自由地提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問題意識,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對兩個算式的觀察比較,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感知加法交換律,組織學生寫出類似的等式,幫助學生積累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表象,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學生能較快的體會出這兩種運算律,使學生體會到符號的簡潔性和概括性,發展學生的符號感。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又復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為以后教學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作好鋪墊。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 1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6—57頁例2,及“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如何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教學準備: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律,誰能告訴大家用字母怎樣來表示?各是什么意思?
生1:a+b=b+a(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是加法交換律。)
生2:(a+b)+c=a+(b+c)(三個數相加,可以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后面兩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
2、進行一個搶答小比賽:
師:看得出大家對這兩個運算律已經掌握的不錯了。接下來我們來一個搶答比賽。比比誰最快說出氣球上三個數的和。算好了直接站起來報得數。
(64、19、36)
(38、18、32)
(75、27、63)
出示第一組氣球:64、19、36
學生口答后提問:你怎么算的.這么快的?你怎么想到先將64和36相加呢?
明確:把能湊成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這樣比較簡便(板書“簡便”)。
出示第二組氣球:75、27、73
師:怎么算的?這樣算真簡便。下一組。
出示第三組氣球:38、18、32
師:這題沒有兩個數相加得100的,我們怎么辦的?
3、小結
談話:看來,要想算的`快,是有竅門的。只要找到了方法,把能湊成整十或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這樣計算就更簡便。我們今天就要一起研究,如何簡便計算。(補全課題:簡便計算)
二、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1、教學例題。
出示書P57的例題圖。
師:會跳繩嗎?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會列式計算嗎?
先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交流反饋:這兩位同學的答案對嗎?他們分別是怎么算的
框出29+46+54=29+(46+54)
提問:這兩個式子為什么相等?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更簡便?他是怎樣讓計算變得簡便的?
談話:運用加法結合律,將相加能湊成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計算更簡便。
2、教學“試一試”
談話:下面兩題,你能試著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出示“試一試”兩題:56+69+2178+(47+22),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依據是什么?
班級交流:選取一組同桌上臺展示計算過程,并講解算法及依據,其他同學補充。
3、小結:觀察黑板上的這3題,我們是如何進行簡便計算的?明確:運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我們可以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讓計算變得簡便。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補全課題)
三、及時訓練,鞏固提高
1、解決實際問題(練習九第7題)
談話:掌握了簡便計算的方法,我們還要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九第7題。
校對答案。
提問:怎樣算比較快?
談話:簡便計算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問題。因此,解決問題時,如果能簡便,盡量簡便。
2、兩個數相加
談話:剛才我們做的都是三個數相加的算式,同學們做得不錯。接下來還有一些挑戰題敢不敢試試?
出示:175+201
師:這一題你能簡便運算嗎?兩個數,如何湊呢?
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師:拆哪個數?(生:拆那個最接近整百的數。)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先拆再湊的辦法真好,誰想出來的,“小數學家”。這兩題能用先拆再湊的方法做嗎?
出示:354+102205+417
師:同桌先互相說一說,你打算拆哪個數。
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交流反饋。
出示246+198。
提問:這道題目,你能想辦法簡便計算嗎?小組之中說一說,再獨立計算。
指名板演,共同訂正。
明確:198很接近200,我們可以將它先看成200去計算。但是這樣多加了2,因此還要減去2。
出示剛才做的幾道題目
提問:剛才我們算的這幾題,都是怎樣讓計算變得簡便的?分別
改變了哪個數?(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將改變的數圈出)
提問:改變的都是什么樣的數?
明確:都將一個加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數,然后多加了就減去,少加了就補上。
師:這幾道算式,分別應該改變哪個數?
口答:204+328436+97299+153
3、拓展題
提問:現在,你會簡便計算了嗎?要想運算更簡便,關鍵是什么?那么,我們來幾個難點的挑戰,不要被打倒哦!
①99+199+2,小組中說一說,再在班級交流。
②36+28+44+72,怎么算更簡便?同桌之間說一說,再列式計算。
③1+2+3+4+……+98+99+100
好樣的,還想繼續挑戰嗎?一百個數呢?(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交流:指名說方法。
師:當之無愧的小數學家呀,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用運用簡便方法計算這題的人嗎?
播放視頻: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
師:看了高斯的故事,有什么想說的嗎?
師:是的,只要是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就會有發現。
四、總結
師:最后回想一下,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質課《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07-03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06-20
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教學設計11-12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設計(精選8篇)06-18
《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02-07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教學反思(精選10篇)02-22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01-10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01-10
《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教學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