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1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點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加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學習的,由于學生剛接觸兩位數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難度有所提高,特別是對于把一個兩位數分解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并要將這兩個數都記在頭腦中,對于學生難度不小,所以在教學時,教師盡量讓學生通過嘗試、討論、交流、匯報、比較、反思與小結等各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口算方法與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擇優選用,并引導學生認識口算方法背后隱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
1.課件呈現:賞“上海世博會”的有關圖片讓學生欣賞。教師介紹:這是在我國上海舉行的第53屆世博會中的一些照片。
2.師:有一所學校的學生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大家請看大屏幕(呈現主題圖)。
3.請大家仔細觀察,并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自由匯報,教師給予引導或肯定。
(二)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這個畫面中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看來,數學在生活中真的是無處不在啊。
2.師:今天啊,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學校的同學在參觀世博會中遇到的數學問題之一──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設計意圖:由世博會的圖片引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讓學生尋找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又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引導發現,自主探究
(一)引導發現:
1.提出問題:課件演示:大客車慢慢開來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出發了,但需要持票上車,請問: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引導分析:讓學生說說“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導學生得出: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那如何列式?讓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教師根據匯報板書出算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師質疑:今天咱們用口算的方法來計算,請大家想一想:35+34應該怎樣口算呢?
2.獨立思考,交流匯報:
(1)讓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與同桌交流,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2)匯報展示:教師有選擇性的請幾個代表說一說,完整的表述出每種算法,教師板書,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學生在匯報算法時,教師再將學生的口算方法的過程用思路圖形式板書出來,如例題中所示。如果有學生是用想筆算的方法來口算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觀察比較:
(1)你們看看這三種方法,哪兩種方法比較相似?引導學生發現:第一、三兩種方法比較相似:都是將一個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再讓它們分別與另一個兩位數相加,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種方法是拆分第二個加數,而第三種方法是拆分第一個加數。(在歸納時,利用課件逐步演示)
(2)那你們能看出第二種方法與其他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嗎?引導學生發現:第二種方法是將兩個數現時拆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分別相加之后再將兩個結果相加。
4.反思小結:
(1)反思:我們看這三種口算方法,說明我們在口算這道題時,都自覺地把這兩個數或其中的一個數進行拆分,這是為什么呢?難道不拆分我們就不能口算了嗎?讓學生發現:這樣拆分之后就把新的問題變成可以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了,難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這樣的拆分、變化的一個過程,我們在數學上稱之為轉化。
(2)小結:這三種方法都是先通過轉化,再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整十數的知識,進行口算。
(3)學了這些方法之后,你再來評價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獨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觀察比較與反思小結,讓學生明真正理解口算方法,初步感受轉化思想的運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1)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老師巡視指導。
(2)獨立口算,小組內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過程,深層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的口算過程在草稿紙上表示出來。
(2)展示過程:將學生列出的'分步算式與過程的思路圖結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
如果有學生是利用想豎式來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師也要給予肯定。
(3)完整呈現,觀察比較:
①這三種方法中,哪兩種方法可視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兩種方法)
②誰來說一說,第二種方法與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第一、三兩種方法是拆分一個數,而第二種方法是拆分兩個數)
③你更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
④這道題與第一道題有不同之處嗎?讓學生發現:這題需要進位。
3.小結反思:
(1)今天我們學習的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實都是運用了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的。
(2)你覺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種方法更適合自己,你就選用哪種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次經歷獨立思考、交流匯報以及觀察比較與小結反思等學習活動,來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課件分步呈現第(1)(2)兩上題,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時,著重讓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
2.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1)讓學生分組合作,先提出問題,再列式計算,最后在組內交流匯報。
(2)集中匯報,指名說出口算的過程。并反饋訂正。
【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練習,鞏固學生對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進一步掌握,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掌握所學知識。】
(二)口算比賽。
1.看誰能算全對:練習二的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能算全快,教師巡視,注意對速度慢的學生進行指導。
(2)集體匯報:匯報時,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饋:請全做對的同學舉手,教師給予表揚,同時對有錯的學生給予鼓勵。
2.看哪一小組全做對:練習二的第2題。
(1)學生獨立完成,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看看哪一個小組能做全對。
(2)全部完成后,請同桌學生互相檢查正誤。對全對的小組給予表揚。
3.錯例分析:教師選取幾道有代表性的錯題板書進行展示(不要說出出錯孩子的名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分別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錯了。
4.我是小小營業員:課件演示練習二的第3題:
(1)情境創設:課件呈現第3題的情境圖,先出現問題一:一位阿姨要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小鬧鐘,一共需要多少元?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說出計算過程。
(2)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
5.我是勞動小能手:課件呈現練習二的第3題的主題圖。
(1)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圖,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畫的是一個什么場景?
(2)你能根據圖上的內容,完整地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學生敘述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或表揚。
(4)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比賽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一個錯題展示與分析環節,給學生一個必要的提醒,讓學生減少或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最后再通過兩個情境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將所學知識鞏固提高的目的。】
四、全課小結,促進內化
(一)學生談體會: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二)師生共同回顧:本節我們學習了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轉化成若干道連續的、已經掌握的、比較容易的口算。(同時點擊課件,進行演示)這種數學思想,我們以前也經常用,以后還要經常用。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好這把學習數學的金鑰匙!
【設計意圖: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教師加以引導,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同時教師明確指出轉化的重要性。】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1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學設計(第1課時)08-30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06-22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優秀教學設計12-10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2課時教案01-09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學設計(第6課時)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