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24時記時法》教學設計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49~52頁著重教學24時記時法及它與普通記時法(12時記時法)的聯系;第53~55頁聯系實際問題教學求經過時間的基本思路與方法;第56~57頁是一次實踐活動。
在本單元中,安排了兩則“你知道嗎”。其中第一則簡單介紹原始人以及我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第二則以北京時間早上7時為例介紹了世界幾個知名城市的地方時間,讓學生初步知道“時差”。
1.認識24時記時法的教材編寫特點。
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時記時法,第二段是講解24時記時法,第三段是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學。
(1) 聯系實際教學24時記時法。
生活中經常應用24時記時法,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接觸。教材一方面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另一方面還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24時記時法。
例題先出現摘錄的一段電視節目時間,從學生喜歡的“六一劇場”的開始時間切入,讓學生討論“怎么會有14:00呢”,引入了24時記時法。“想想做做”中有學習和體育活動的時間、銀行的營業時間、公共汽車站牌上標注的服務時間、交通標志上的起止時間、火車票上的開車時間、紅領巾廣播站節目預報等等,無論是數學內容還是生活內容都十分豐富。
(2) 設計了較好的教學形式。
學生理解并掌握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是有些困難的,教材充分注意到這個難點。在學生已經知道一天里有兩個8時、兩個10時、兩個12時等的基礎上,例題首先利用連貫的三個鐘面講述24時記時法的基本原理,從左邊到中間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0~12時,中間到右邊這兩個鐘面是24時記時法的12~24時。右邊的那個鐘面上還完整地顯示了一天中的0~24時。
例題接著利用線條上的0~24時教學兩種記時法的相互轉換。先分別講了上午8時、中午12時與晚上8時轉換成用24時記時法表示,然后讓學生試著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
(3) 扎實、靈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練習兩種記時法的互換為主。教材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習慣使用普通記時法,因此第1題先把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轉換成24時記時法表示。教材同時注意到學生在許多場合會看到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所以第2~5題著重幫助學生看懂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并練習把這些時間改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第8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鐘面上的`時間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題目要求學生看鐘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時間,會做什么事。這道題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兩種記時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2.形象地展開求經過時間的思考方法。
這部分教材由易到難,第53頁例題的前一半求整時到整時的經過時間,后一半求非整點時刻間的經過時間。
(1) 求整時之間的經過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
“六一劇場”從14:00開始到16:00結束,教材問學生“播放了多少時間”,這個問題并不難,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解決并交流思考過程。把看著鐘面直觀思考與列算式計算結合起來,從憑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上升到在數學思考中解決問題。
(2) 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求非整點時刻間經過時間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從8:10開始到8:40結束,播放了多少時間?是學生想回答又有困難的問題。教材及時利用線段圖引導他們思考,是這樣處理的:
① 在線段圖上表示時間。線段的起端表示8時,終端表示9時,把整條線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鐘。線段上的各個點從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② 把問題表示在線段圖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間印上紅色色塊,表示從8:10到8:40的經過時間,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時間。
③ 引導學生看著線段圖計算播放的時間。由于線段圖已經形象地顯示了從8時10分到8時40分之間的時間,所以教材引導學生想辦法計算這段時間是多少。思考與算法應該是多樣的,學生也可能這樣想:從8:10起10分、10分地數到8:40,一共播放30分鐘。還可能這樣想:都是8時多,用40-10=30(分鐘)。教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例題中有“還可以怎樣想?同學之間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點時刻的經過時間,允許學生利用表象(頭腦中想的鐘面或畫線段圖)進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計算。
(3) “想想做做”選擇學生身邊的事情,需要解決的問題比例題復雜,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第1題要分別求出一天里圖書館兩次各借書多少時間,再求每天的借書時間,這里的經過時間都是以整時為起點的。第2題要分別求出百貨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營業時間再進行比較,在這些營業時間里涉及了兩種記時法,快餐店一天營業時間還是三段時間的和。第4題里的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不在同一天。第5題列車時刻表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許多問題。這些題可以組織小組學習,讓學生合作完成,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學。第一段是了解小華周末的生活安排,學習看懂作息時間表;第二段是學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表;第三段是學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導學生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呈現小華周末一天的時間安排,詳細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內容和相應時間,并用插圖形象地表明小華的生活內容是很豐富的。然后通過第57頁(1)、(2)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小華的時間安排表,回答這些問題既鞏固了求經過時間的方法,又進一步明白作息時間應該怎樣安排。
(2) 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的時間安排表。
教材先通過“周末一天你準備怎樣安排”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動?分別安排在什么時間?然后教材要求學生制作一張詳細的時間安排表。學生可以借鑒小華安排的時間表的形式,結合自己的愛好和計劃完成制作任務。
(3) 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學生在制作自己的時間表后,和同學、老師交流討論,看看各是怎樣安排的。特別提出“看了同學的時間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相互啟發,使一天的活動內容安排得更豐富、更充實,另一方面讓學生相互評價,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學。
【數學三年級上冊《24時記時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4時記時法》教學設計06-21
24時記時法教學設計06-18
蘇教版《24時記時法》教學設計06-26
24時記時法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8-04
24時記時法的教學反思01-02
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08-11
《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03-24
《24時記時法》教學反思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