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七冊第五單元“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并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學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各數量的現實意義。
【教具準備】
幻燈片演示課件
【學生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請了三個小伙伴,它們有一些問題想請大家幫幫忙。
(出示課件)小牛,小象和小熊是好朋友,但是他們時常為誰跑得快的問題而爭論不休,有一天他們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績來:
小牛:4分鐘跑280米
小象:4分鐘跑240米
小熊:3分鐘跑240米
師:你們收集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1、明確路程,時間
2、引導學生思考:誰跑得快?(從中任意選擇兩個小動物,比較誰跑得快?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1、全班交流:
1)比較小牛和小象,小象和小熊,誰跑得快?
引導學生思考:相同時間比路程遠近,相同路程比時間長短,來確定快慢。
2)比較小牛和小熊,路程不同、時間也不同,怎樣比它們的快慢呢?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比較單位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
學生可能出現的思路:
方法一:在相同時間內(1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
240÷3=80(米/分)
70<80小熊快
方法二:在相同時間內(3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80÷4=70(米/分)
70╳3=210(米)
210<240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時間內(4分鐘)比較誰跑得遠
240÷3=80(米/分)
80╳4=320(米)
280<320小熊快
設計意圖:讓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不僅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逐步“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師:我們都計算出了小熊和小牛在相同時間內的路程,比較出了它們的快慢。可是這樣的相同時間是很多的,所以為了便于比較,我們把每分鐘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們各自的速度。
2、認識速度及速度單位:
師:小牛每分鐘跑70米,這里的70蘊含著兩個條件,一是1分鐘,二是行了70千米。所以我們用一種新的單位來兼顧這兩種含義,即也就是小牛的速度為70米/分。
學生體會速度單位與其它單位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感受速度單位由兩部分組成,長度和時間合起來就是速度單位。
3、師:運用已知的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成一個速度單位,像這樣的速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說說這個單位的含義。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人的步行速度約為4千米/時
飛機的飛行速度約為12千米/時
聲音傳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
光的傳播速度約為30萬千米/秒
說說這些單位的含義。(指名說,再同位互相說。)
拓展學生對速度的認識,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等,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給學生充分探索空間理解速度的意義,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結合情境,幫助學生較為準確的理解速度的意義。
(二)、探索分享,尋找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
1、體會如何求速度:我們再來看280米、240米、240米是什么?(路程)4分鐘、4分鐘、3分鐘是什么?(時間)那已知路程和時間,如何求速度呢?
得出:速度=路程÷時間
2、理解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關系。
1)理解了速度和如何求速度,請大家回答下面問題: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究學習
1.(展示吉普車和公共汽車)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輛汽車,瞧……我們來猜一猜,哪輛車開得快一些?(學生先獨立思考)
生:我認為是公共汽車開的快,因為平時我觀察到它的速度比較快
…….
生:我認為是吉普車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沒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車快些。
……
師: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誰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條件)
師:根據這些信息,來證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生: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所以公共汽車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
師:你們剛才所比較的其實就是它們的速度。
吉普車每小時行駛60千米,也就是說吉普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
公共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也就是說公共汽車的速度是70千米∕時。
千米∕時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單位,它和我們以前所學的單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們來讀讀看。(千米每小時)
師:我們來認識一下其它物體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飛機飛行的速度大約為12千米時
聲音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40米秒光傳播的速度大約為30萬千米秒
師:那根據剛才我們所比較的是兩輛車的速度,那根據剛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說一說速度是與什么有關的嗎?
生:(議論紛紛)有可能是長度和時間,有可能是時間,有可能是路程和時間……
師:這位同學說得對,在數學上說,是與路程和時間有關系(板書:路程、時間與速度)
師:你來說一說,剛才的數學信息中,哪個是路程,哪個是時間呢?
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
2時是吉普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3時就是公共汽車行駛120千米所用的時間
師:你能從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時間,那些是速度嗎?
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口答
師:看來同學的知識還真不少,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關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師:板書關系式:速度=路程÷時間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其他關系式。
師:猜猜看,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還有哪些聯系呢?你從“我發現了”這張探究紙上來進行推理論證吧。
3.反饋: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
二.鞏固新知,學以致用
同學們真愛思考,能通過自己的推理獲得新的知識,我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吧!
1.秋游:學校要去秋游,我們來算算從我們學校出發到東莞需要多長時間?
2.火車時刻表:接著我們到火車站去走一走吧!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倡導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合作學習正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本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猜測、討論中,不但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還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的解題策略。
2、突出對比的學習策略。
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比較法,能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得扎實,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本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計算方法及結果,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理解當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時比快慢就是比速度,理解速度單位與以往學過的單位不同,同時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提示卡
教學過程
第1課時路程、時間與速度(一)
⊙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暴風雨中的“電閃雷鳴”嗎?
(見過)
誰能說一說,當時你是先看見閃電,還是先聽到雷聲?(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
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會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嗎?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與速度有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短的談話,激活學生的記憶。在實現本節課探究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完美對接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探究與速度有關的問題做好了鋪墊。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觀察比較。(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
動物王國最近舉行了運動會,小兔、猴子和松鼠在競走比賽中進入了決賽,猜一猜,誰能贏?(學生觀察比較成績表中的數據,得出松鼠比猴子走得快,小兔也比猴子走得快)
2、探究比較方法。
(1)提出問題:小兔和松鼠誰更快?
(2)小組討論:要想知道誰更快,要比較什么?你們有什么辦法?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學生討論后明確:可以比較小兔和松鼠每分各走多少米。學生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結合學生匯報,用課件展示相關算式)
小兔每分走:240÷3=80(米)
松鼠每分走:280÷4=70(米)
得出:小兔走得快。
3、認識速度。
(1)速度的意義。
①題中的'280米、240米叫什么?4分、3分叫什么?(路程,時間)
②想一想,“路程÷時間”表示什么呢?
(學生討論后明確“速度=路程÷時間”)
(2)認識速度。
①介紹速度及單位。
說明:1分、1秒、1時叫單位時間,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叫作速度。“米/分”表示速度的單位,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單位的表示方式有所不同,“米/分”讀作:米每分。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54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義,并學會用統一符號來表示速度。
2、使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它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運動中的具體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全過程,經歷將抽象的數學模型并用于解決具體問題的全過程。
情態態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體會數學的簡約美。
【教學重點】:
關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設想】:
在日常生活中,速度、時間與路程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是學生今后學習行程問題應用題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把學生原有一些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理解掌握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本節課的教學,從比較小明和小紅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著手。先讓學生自己匯報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統一寫法的必要性。通過比較不同的速度,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加深對速度的理解。學生解決簡單的行程問題時,先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感知速度,再總結出求路程、速度和時間的數量關系。
對于這節課,學生已經對速度有一定的認識,這節課主要是結合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理解速度與路程、時間的關系。由于中年級學段的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并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學前預測,做好鋪墊
1.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3168÷24=()
2.“小明上學走了6分鐘,小紅上學走了8分鐘,誰走得快些?”
“小明家離學校360米,小紅家480米,那誰走得快一些呢?”
[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走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時間少,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二)回憶舊知,引入新課
1、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交通工具的速度。
教師肯定學生介紹正確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說明各種交通工具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讓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2、“單位時間”的介紹。
(1)課件顯示一些教師收集的速度。
劉翔跨欄每秒跑8.5米火箭燃氣每秒噴射約為2千米
獵豹奔跑每分鐘行1800米聲音每秒傳播340米
蝸牛每小時行8米光每秒傳播30萬千米
課件出示:劉翔跨欄圖片,8.5米/秒。
師問:“那有多快”?
學生興致高漲地說:“滴答一下,就8米多”。
師說:“是啊!滴答一下,劉翔就從講臺的右端,沖到門口了。”
學生哈哈笑起來。
課件又出示:獵豹的速度1800米/分,有什么感受?
生說,“更快!”
學生很自然地換算出了獵豹的速度30米/秒,比劉翔還快!
師又說:“同樣是滴答一下,獵豹就從教室的一端跑到操場去了!”
學生又呵呵起來。
師又問:“你們見過速度慢的嗎?”
學生說:“蝸牛”。
課件出示:蝸牛,8米/時。
學生說:“劉翔一下,蝸牛要爬一小時”。
大課件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而聲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這就是為什么在電閃雷鳴時我們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因為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54頁的內容及練習八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內涵。
②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行程問題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三個數量關系。
③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④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個數量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課件一套,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從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十一”黃金周你們有去旅游嗎?(有)去哪里了?誰想告訴老師?
生:……
生:我和爸爸、媽媽坐特快列車去上海玩。
(從旅游將學生引入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這也是讓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
師: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生:……
問:“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這句話表示什么呢?
二、引導探究,自主學習
1、學生認真看書,暢言其發現。
⑴學生從書中發現“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這句話表示特快列車的速度。
⑵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單位時間”的介紹。
(4)“路程”的含義。
(5)速度的表示法。
每小時行使160千米,可以寫成:160千米/時。
課件呈現下列內容:
燕子飛行速度每小時可達120千米。
鴕鳥是跑得最快的鳥,每小時可跑60千米。
蜂鳥每小時可飛行50千米。
三、教學例3
1、小黑板出示:
⑴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米?
2、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情況,教師說明要求。
4、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教師引導學生獨自找出三者的關系。
(2)學生積極表述自己的發現。
從學生的發現中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③板書課題。
④知識升華:同樣的行程問題學生利用關系式解決。
四、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勇闖冒險島,答對的同學給自己獎勵一個笑臉,看誰的笑臉多!
第一關:比一比誰最認真!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
(2)蝴蝶飛行的速度可達每分鐘500米。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
第二關:小小法官。
⑴“小強1分鐘打字108個。”這句話表示小強打字的速度。()
⑵紅紅平均每分鐘折12架飛機,可以寫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路程。用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強5分鐘跑了600米,小強平均每分鐘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強平均每分鐘跑3000米。()
第三關:拓展題:
爸爸騎摩托車帶小倩到粵暉園玩,摩托車速度是500米/分,從家出發經過2小時到達,小倩家到粵暉園有多遠?
五、學生分享收獲總結評價
在這節課里同學們的收獲應該不少吧,誰想同學們分享一下?在這節課誰表現得好,你想表揚誰?你自己呢?老師呢?今天哪個組表現得最好?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2、電腦出示兩輛汽車進行拉力賽的情境,學生猜哪輛車會取勝呢?
接著出示條件:
第一輛2時行駛了120千米,第二輛3時行駛了210千米。
到底哪輛車跑得快呢?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
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
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學生試著表述速度、路程、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
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速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
3、完成“練一練”
第3題:在運算過程中讓學生獨立發現規律,并讓學生記住一些特例。可以適當擴充。
第5題:先讓學生說說根據條件,可以提出并能解決什么問題,幫助學生搞清楚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用“△”在圖上做標記時,要學生討論,說說你為什么畫在這個位置上?
學生小結
四、總結談話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新知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用教具直觀演示,增強感染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品味成功的喜悅;貼近生活,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對“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電閃雷鳴”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關于速度的一些問題。(板書“速度”)
二、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已有感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速度的信息。你們看,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些有關速度的信息。(教具出示信息:圖片)
1、出示課本45面彩圖掛圖:從這些關于速度的信息中,你發現了什么?
2、“單位時間”的介紹
(1)教師肯定學生對課本45面彩圖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敘述。并說明各種交通工具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使學生感受人類創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速度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繼續探究:以上列舉的速度中,都是以“每小時”為單位時間,如果出現其它的“單位時間”呢?(板書:時間)
(3)小結:比較速度的大小,就要有相同的單位時間才能比較,單位時間可以是“每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等。
3、“路程”的含義:路程就是指兩點間的長度,可以是曲線的長,也可以是直線的距離。
4、速度的表示
(1)描述:像以上這樣“每小時行多少千米”“每分鐘行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是速度。
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行的路程。
(2)統一的速度表示法。
人們為了更簡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統一的速度表示法。
如:每小時行160千米,可以寫成:160千米/小時
(3)把課本45面的掛圖中的速度改寫成統一速度表示法。
三、提供思維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例3: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1)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很密切,那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繼續來學習。
(2)學生小組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情況,教師板演。80×2=160(千米)
(邊板演邊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就要行兩個80千米,兩個80千米的和可以列式為80×2)
2、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引導學生獨自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想一想:算式中每一個數量表示什么?你能說出它們的關系式來嗎?
80×2=160(千米)
(2)請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寫出關系式教師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3)引導學生繼續探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板書:160÷2=80(千米/時)
160÷80=2(小時)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3、出示例3: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1)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2)指出各個數量表示什么
四、課堂練習:大家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
(1)卡車2小時可行120千米,卡車的速度是多少?
(2)小麗乘一輛速度為70千米/時的車回家,要走210千米,幾小時她能到達?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走過的路程,并用統一的方法來表示速度,還學習了關于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六、布置作業
1、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八第5-6題。
2、課外作業:
(1)完成練習八第7-9題。
(2)熟記三個關系式及速度表示法。
板書設計:
例3(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答:2小時可行160千米。速度×時間=路程
60÷2=80(千米/時)
160÷80=2(小時)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例3:(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多少千米?
225×10=2250(千米)
答:10分鐘可行2250千米。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實際情況中理解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能用數學術語表示這些關系。
(2)、能力目標:用路程、速度與時間、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關系密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深刻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
難點:應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
課件、卡片、投影
教學過程
教師指導及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談話:上周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任務:從學校到家里用三種不同的方式回家,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A)生拿出自己準備資料,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
(B)舉手發言
生1:我家到學校大約1500米,第一天我用走的方式,用了15分鐘。第二天我坐公交車用了8分鐘。今天我坐爸爸的轎車只用了3分鐘就到學校了。
生2:我家到學校大約480米,走了8分鐘。我坐爺爺的三輪車只用了5分鐘。……
(2)師:肯定學生的做法
(3)據剛才同學們提供的信息,你們又有什么新的發現
(C)生3:坐轎車最快。
(D)生4:我想補充:我認為應該是同一條路,那么坐轎車可以最快到學校。
(E)那是因為轎車的速度是最快的。
(這時候學生對速度的概念還是模糊的)
(4)師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讓生在實踐中學會感受路程、時間這些抽象概念,為新課學習鋪墊。
(二)引導探究感悟新
知(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到P45。從這些圖上你能讀到哪些信息?
(A)生1:馬車的速度是最慢的,飛機的速度是最快的。
生2:我知道轎車約80千米/時表示的是:每小時行80千米。
(2)你們會讀嗎?全班一起讀。
生3:我還發現現在的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了,這樣我明年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到北京看奧運了。
(當這位學生講到這里時,同學們都笑了,對這節課的研究興趣也越來越濃了。)
課件出示:
(1)金老師開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B)四人小組先討論。(C)全班交流:
生1:80千米/時表示的是:每小時行80千米也就是1個小時行80千米。
生2:那2個小時就是2個80個千米。
(3)你們能列出算式嗎?
(D)生1:用乘法算:80×2=160(千米)
(4)你們能說出80和2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嗎?
(E)80×2=160(千米)
速度時間路程
(這時我把"×"和"="填上去,于是數量關系出現了:速度×時間=路程)
課件出示:
(2)金老師如果是騎自行車,速度是225米/分,1小時可以行多少米?
獨立計算并找出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并同時提醒同學們單位之間的轉化(1小時=60分鐘)
每位學生寫出關系式。225×60=1350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5)你們能不能改變這一題,求時間或者求速度。(第1小組和第3小組改成求速度的,第2和第4小組改成路程的)并解答且要求寫出數量關系。
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數量關系: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時間
60=13500÷225
時間=路程÷速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發展進一步對速度這個概念的理解。
(三)小結
(1)在這節課里同學們的收獲應該不少吧,誰想同學們分享一下?還存在哪些問題不理解?
(A)生1:知道了什么叫路程、時間、速度。
生2:我學會了求路程、時間、速度的方法
生3:只要記住路程相當于兩因數的積,速度相當于一個因數,時間相當于另一個因數。就可記住了它們的關系。(我覺得這也這節課的亮點之一,因為學生很好的聯系了學過的知識。)
(四)嘗試應用深化練習課件出示:
(1)基本練習(連線)
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800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用來跑步的時間為多少?
A:15分鐘B:900秒C:1刻鐘
或者
A:1800÷120表示()
B:1800÷15表示()
C:120×5表示()
(2)王叔叔從縣城出發去王莊鄉送化肥。去的時候和返回時各用了2小時。
A:從縣城到王莊鄉有多遠?
B:返回時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原理
(3)拓展練習(卡片出示)
出示一塊路牌,
一輛汽車的速度是43千米/時,從紹興出發過5小時能否到達上海?
(能選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4)布置課后作業:請大家根據自己手中的資料(課剛開始時使用的資料),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會解答自己提的問題嗎?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習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第8和第9題認為還是第9題簡單,決定把第8和9兩題合并起來,如果能理解第8題,那應該可以理解第9題。
板書設計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80×2=160(千米)
速度×時間=路程
225=13500÷60
速度=路程÷時間
60=13500÷225
時間=路程÷速度
1小時=60秒
1刻鐘=15分鐘
KM是指千米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并用統一的符號寫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過解決簡單行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構建數學模型:速度時間=路程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例題情景:特快列車每小時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車的速度是40千米/時
4、師說明:也可以這樣寫。
5、讓學生觀察:哪種方法簡便?怎樣用復合單位來表示速度?
6、匯報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時間單位來表示速度。
7、練習:讓學生試著寫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體講評。
二、初步探究速度、時間、路程的關系
1、出示例3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決第(1)(2)小題
3、出示:
(1)802=160(千米)讓生說出每個數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組討論、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試著寫出三者之間的關系式。
5、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作品:速度時間=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出示練習八第8題情景圖
2、讓生獨立解答,全班講評訂正。
3、讓生思考討論:(1)(2)題的算式是根據什么關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發現?
匯報展示成果: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
發現:只要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便能求出第三個量。
四、鞏固練習
練習85、6、7、9
生獨立完成,全班討論訂正。
五、總結交流,匯報收獲。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教學主要內容: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被安排在第五單元《除法》的第二小節,是在學習了除法的相關知識并已經接觸過和路程、時間與速度有關的問題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學習本部分內容學生可以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同時學生也可以進一步了解除法與乘法的關系。本部分內容教材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數量可以稱之為速度,而不需要學生知道速度的定義,知道速度在現實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比較哪個物體運動的快的問題情境,通過比較,學生知道要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和路程、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程、時間與速度。同時在比較的過程中也注意了算法的多樣化。
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現實意義及算法的多樣化。
學習目標
1、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情景,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理解各數量的現實意義。
2、在研究三者關系的過程忠,學生能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重點:理解并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難點:理解各數量的現實意義。
教具準備:
幻燈片演示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理解關系,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1、徒步大會。
大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你知道嗎,大連還是一座國際徒步城市呢。上個周六周日就是大連市第五屆國際徒步大會。淘氣和笑笑也參加了這次徒步大會,我們看看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出示圖片:
問:淘氣和笑笑誰走得快些?
1)先估算一下誰走得快一些。
2)師: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很準確地知道誰走的快一些?把你的想法寫在本上,看誰的方法好還多。
3)教師巡視指導,估計會出現的正確情況如下。
A、看一看誰的速度快。
140÷2=70(米/分),300÷5=60(米/分),因為70>60,所以淘氣走得快一些。
B、看看在同樣的時間內誰走的路程長。
140÷2=70(米/分),70×5=350(米),因為350>300,所以淘氣走得快一些。
300÷5=60(米/分),60×2=120(米),因為120<150,所以淘氣走得快一些。
C、看看誰在同樣的時間內走的路程長(都走10分)。
140×5=700(米),300×2=600(米),因為700>600,所以淘氣走得快一些。
4)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的思路,要說清是通過什么來比較的,還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想法和意見)
5)大組交流匯報。弄清名稱,如140米、300米叫什么?2、5叫什么?(板書:路程時間)問:140÷2求的是什么?
[介紹速度及單位:因為路程單位是米,時間單位是分,所以這個速度單位就是米/分]怎么求速度?求速度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板書公式)
3、問:看看這兩個數量關系式,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那你能根據這種聯系說說如何求時間嗎?(板書公式)
4、小結:剛才我們研究了路程時間和速度的知識(板書課題),知道了三者之間的關系,下面我們就根據這些關系來解決幾個實際的問題。
5、練習:[學生的回答要說清楚解題的依據]
1)大連市第五屆國際徒步大會,最長線路大約有30千米,僅用5時,首批人就行完全程,他們行走的速度大約是多少
2)誰先到達少年宮?(求時間)
3)從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觀察70×4=280表示什么?280÷4求的是什么?等于多少?280÷70求的是什么?等于多少?
練習:根據第一個算式,直接寫出下面兩個算式的得數。
50×4=20030×70=2100
200÷4=2100÷30=
200÷5=2100÷70=
看到因數與積的關系,你認為在路程時間與速度的三個關系式中,其實我們只要記住哪個數量關系式就可以了?(“速度乘時間等于路程”)
了解速度的實際意義。
1、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是一個很好的數據,那在生活中你都了解了哪些和速度有關的知識?(生舉例)
2、出示下面兩幅圖片。
問:我們知道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看了這兩組數據之后,你能說說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
然后才會聽到打雷嗎?
[看來數學還能幫我們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呢]
3、出示下面三幅圖片
飛機起飛的速度大約是()千米/時。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最高速度
不可以超過()千米/時。
4、高速公路上的違章。
1)師:2007年5月25日老師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出示新聞報道題目]
寶馬變“瘋馬”速度賽飛機
2)你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嗎?[出示新聞報道]
“前兩天《東方早報》報道了這樣一個事件:湖州高速交警三大隊的一輛流動電子測速車在申蘇浙皖高速抓拍到1輛“寶馬”超速車,時速顯示為186千米/時。不過交警認為在長興縣泗安至南潯相距84千米的路段,這輛寶馬轎車的時速遠不止是電子測速所顯示的186千米/時。”根據圖上所給的數據,請你計算一下這輛轎車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引導讀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說到時間時問:根據這兩個時間紀錄你能知道什么。)
學生嘗試計算速度。
交流計算過程。
同學們,你知道嗎,2006年因超速引發交通事故而發生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0000余人,多么觸目驚心的數據呀,只有遵紀守法才能生活的更美好!不過,有個物體它的速度快得不得了,交警就管不了。神舟五號飛船的運行速度就達到了8千米/秒,也就是(28800)千米/時。
解決實際問題。
到沈陽出差。小敏的爸爸要開車從大連到沈陽。下面是小敏搜集到她爸爸本次出行的一些數據和圖片,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1、從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車速為800米/分。
2、在高速公路上的車速大約為110千米/時。
3、從小敏家到高速公路入口開車需要10分。
4、沈大高速公路全長大約有330千米。
5、在老虎屯收費站小敏的爸爸看到了下面的標志牌。
本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數學《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09-07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04-08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范文04-14
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5篇09-07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06-10
《路程時間與速度》數學說課稿01-16
四年級《路程時間與速度》教學設計06-28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09-27
《路程時間與速度》說課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