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故鄉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節的把握;
2.語言、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3. 了解小說的特點并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評價人物,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要點】整體感知 情節與環境
一、導入新課
在課文結尾,文中的“我”這樣寫到:故鄉的山水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使我非常的氣悶……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師板書:悲哀)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鄉之行卻給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請大家看課文,找一找故鄉使我悲哀的理由。
二、整體感知
1、情節把握---- 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全文可按“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三個方面分為三個部分:
(1)、交代了時間、地點、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鄉期間的見聞和感受,
老屋的寂寥,決定搬家。
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
“楊二嫂”的變化。
閏土的變化。
(3)、“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把希望寄托于未來、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鄉使我悲哀的理由。
--------板書:故鄉的景、故鄉的人。
3、故鄉的景色怎樣?
(1)第二段描寫寫出了故鄉怎樣的特點?哪幾個詞語能集中表現出來?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蒼黃的天、橫著蕭索的村莊——沒有一些活氣。
學生齊讀來感受一下這種悲涼。
十二段12段:深蘭的天 金黃的圓月 碧綠的西瓜 英雄少年----令人神往,
---------回故鄉所見到的景象與記憶中的進行對比,并說明其作用------突出變----變后心情(烘托鋪墊)
第二課時
【要點】人物與主題
一、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如果說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閨土 楊二嫂 水生 宏兒 母親 我
二、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后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1、描寫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 淳樸天真、可親可愛 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
動作語態 聰明勇敢、活潑開朗 遲疑麻木、痛苦難言
對“我”的態度 情真意切親密無間 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
對“生活”的態度 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將希望寄托神靈
2、變化原因
社會的: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時間這塊勵石上,活生生地把一個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個木偶人。
階級的:一聲“老爺!”就把自己與兒時的好友隔在了無形的厚障壁的兩邊;帶回家去的香爐、燭臺何嘗不是在增加這厚障壁的高度呢!
結論:閏土是在生活重壓下艱難地掙扎著的中國勞苦民眾的代表。
三、楊二嫂:
外 貌: 西施 圓規”
職業與性格: 美貌招生意 無業 潑悍、放肆、尖刻、自私
結論:楊二嫂是一個被社會扭曲了的變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現在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同時,又在侮辱和損害著別人。
四、“我”的形象及其意義
(1)敘述者線索人物------小說真實 便于抒情
(2)我的思想感情怎么樣----悲哀 憤怒 別離 希望
(3)怎樣對待閏土----悲哀中同情 遺憾中關注
結論: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形象。“我”:曾使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一下子就顯露出了它的丑陋;為使它美麗,只有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條新路來。
五、“我”母親:慈祥、寬容、厚道地對待所有的人,對待這個世界;世界卻沒有給她以公平:變賣家產,告別家園,跟兒子去外地謀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六、水生宏兒: 20年前的閏土和 “我”,20年后,或許不會再成為今天的閏土我;對他來說,與生俱來的苦難其實也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財富!
結論:從“飛”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飛”向這個既陌生又新鮮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 -------- 希望
板書:景悲 (對 比) 變〓農村破敗 人際隔膜人
【小結】“故鄉”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扼殺;
第三課時
【要點】深入探究 感受小說魅力
一、為什么我所記得的故鄉好得多但卻說不出佳處
社戲----豆與戲 ---友情讓童年世界美好
故鄉----閨土---友情讓童年世界美好
西施----我無感化----童年世界對成人世界的無知
回憶----似乎看到我美麗的故鄉----童年眼中的世界
寫作目的
閨土和我童年世界美好-----閨土和我成人世界悲哀
水生和宏童年世界美好-----水生和宏童年世界???-----路在何方?
二、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
因為我的'希望是讓后輩過幸福的生活,但社會的黑暗,困難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實現。
笑閨土(神)-----笑自己(希望)
三、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這段話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段話告訴我們,希望的有無,取決于實踐,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奮斗,等于沒有希望;希望雖然遙遠,而且實現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奮斗,去實踐,希望就能實現。表達了“我”對“新生活”一定會來臨的堅定信心。
四、 “故鄉”解讀
(1)回憶中的故鄉
(2)現實中的故鄉
(3)未來中的故鄉
(4)故鄉與祖國同構
五、本文主題的探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1) 茅盾 先生認為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悲哀那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揭示產生這種現實的根源。
(3)表達對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愿望與信心。
(4)表現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六、作業:
1、課文中的水生和宏兒以后會有怎樣的命運?發揮想象,為他們寫一個故事。
2、閱讀經驗積累:欣賞小說,要學會分析人物,因為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時,不妨寫一寫人物小傳,這是一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分解,再從局部分解到整體理解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有助于進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說中的人物才會成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閱讀小說才有可能成為個性化的閱讀。
【語文故鄉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花朵的課程教學設計07-18
語文影子課程教學設計06-14
語文狼的課程教學設計07-21
語文燕子課程教學設計07-21
語文秋天課程教學設計07-21
語文春曉課程教學設計07-23
語文瀑布課程教學設計07-18
語文下雨了的課程教學設計07-18
語文花朵課程教學設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