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教學設計的介紹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和數的分成及相同加數相加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里的故事——豐盛的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并為后續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圖理解平均分。
2.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認識平均分的同時嗎,感受數學與沈國的聯系,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課件出示情境圖)“森林里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盛
大的聚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二、 探究新知:
師:“宴會開始了,面對這么多誘人的食物,小動物們都饞壞了,看,小熊貓正盯著竹筍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把竹筍分給小熊貓,該怎么分?
1、 隨意分!罢埬贸鲎约旱膱A片代表這六個竹筍分一份。學生自由分”
(1) 交流分法。
。2) 老師概括分法。觀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樣多和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 理解平均分
(1)嘗試平均分
A 引導學生根據信息窗提問題,“平均每個猴子分幾個桃子?”剛才同學們用平均分的方法幫小熊貓分了竹筍,他們這樣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個桃子分給三個猴子你能提個問題嗎? “你會這樣分么?”
B 學生拿出來自己的12個 圓片代表桃子分一份
C 交流分的方法。
D 歸納方法:“盡管我們剛才分的方法不一樣,我們都最終得到了一個結果,每份分得同樣多,都是4個,也就是說,你們都是平均分。
。2)體驗平均分。
A 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另一個問題: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個蘿卜,這些蘿卜可以分給幾只兔子?
B 學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
C 動態演示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
三、鞏固練習
。1) 基本練習:課本第52—53的1、2題
(2) 開放練習:用學具擺一擺:
12人排隊每個排有6人,可以排成幾排?
12人排隊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幾人?
四、 概括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同桌說一說。然后匯報
板書設計: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 教學反思:
本節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和數的分成及相同加數相加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從而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一開始我就以情境導入“(課件出示情境圖)“森林里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盛大的聚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都來了哪些小動物?”“宴會開始了,面對這么多誘人的食物,小動物們都饞壞了,看,小
熊貓正盯著竹筍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把竹筍分給小熊貓,該怎么分?”班級里沒有象別的班級出現的可喜之處。,此處的設計線條比較粗,所以導致學生回答沒有出彩的地方。問題的提出,使學生陷入思考,思維的火花被點燃。觀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樣多和同樣多。師順時歸納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主題的導入讓本節的重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接下來的環節是嘗試平均分、體驗平均分:在這兩個環節里,我充分讓學生擺了說,說了擺,從而明白這兩種方法都是平均分。動手操作中,孩子們充分感知,理解了平均分的真正含義。
本節課節奏略顯慢了些,不夠緊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漲,而我略顯得拘謹。教學語言依然不夠精練,教學設計的理念不夠突出,教學方法有待改善,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
【同課異構教學設計的介紹】相關文章:
“同課異構”活動教學反思12-24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總結05-18
“同課異構”活動教學反思10-30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總結07-27
同課異構的總結02-10
同課異構的比較分析(教學總結)12-06
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的反思范文07-08
《長城》同課異構教學反思范文07-01
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總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