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語言,理解題目的含義,提高語言的賞析能力、概括能力。
2.學習搜集整理和利用資料的方法。
3.理解“執(zhí)著的美麗”的含義,體會袁隆平崇高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學習他堅韌不拔的精神,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重點難點】
1.重點:抓住關鍵語,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領會的主旨。
2.難點:理解“美麗”就是袁隆平的精神即袁隆平的精神內涵,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課文提示】
1.“執(zhí)著”可以寫成“執(zhí)著”,二者同義。原為佛教用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后來指固執(zhí)或拘泥,也指堅持不懈。本文的“執(zhí)著”意為“堅持不懈”。
2.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yè)。有“雜交水稻之父”、“神農”等特殊稱呼。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4月29日,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在華盛頓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出席世界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
【正音正字】
睿ruì 勛xūn 瘠í 瘡痍chuāngí 憧憬chōngǐng 蘊ùn 翱á
【積累詞語】
享譽世界 功勛卓著 橫空出世 風華正茂 風雨飄搖 國是艱難
不解之緣 大失所望 家常便飯 百折不撓 堅忍不拔 夢寐以求
風塵仆仆 不善言辭 功成名就 有生之年 古稀之年
【初學課文】
1.朗讀課文。
2.的主人公是誰?
3.劃出能夠表現(xiàn)袁隆平精神的句子。
4.袁隆平是一個怎樣的人?
【課文分析】
以“美麗”為線索,為我們展現(xiàn)了袁隆平的人生歷程,從孩提時代立下美麗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飛美麗的夢想,他的高尚人格和執(zhí)著追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溢于樸實的語言中,從而揭示了一個科學家不斷成功的原因:永不滿足,永遠把人民利益當作人生最大的追求。
作為一篇人物通訊,一開始就借作者的口,提出了一個矛盾的問題:“從沒想過非把‘美麗’這個詞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也沒有必要把他和美麗聯(lián)系起來”、“……‘美麗’這等詞語都已經成為淺薄而無謂的媚俗,天法與他并列”、“……這位享譽世界、功勛卓著的雜交水稻之父的橫空出世,竟然和美麗有那么直接的關系。”一名71歲的老人——袁隆平究竟美在哪兒?他的一生與美麗到底有怎樣的聯(lián)系?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貫穿課文的始終。帶著它去研讀課文,才能很好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學習中,要把握文本,學會圈劃、抓住關鍵語句,搜集整理利用有關資料,感受人物獻身科學、不懈奮斗的精神。
本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為一體,語言準確生動,充滿感情,充分展示了袁隆平的人生歷程,百折不橈,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課文語言平實,蘊涵人物的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美麗”一詞多次出現(xiàn),但意義不同,意蘊豐富,讓人回味。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更多了解袁隆平的事跡。
3.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個“思維訓練”題。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用簡潔的文字,給各部分設計一個小標題。
①美麗:源自對兒時夢想的執(zhí)著追求。
②美麗:源自對艱難困苦的執(zhí)著堅忍。
③美麗:源自對事業(yè)成就的執(zhí)著攀登。
2.如何理解題目中的“美麗”?
美麗,《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使人看了發(fā)生快感的;好看。本文“美麗”一詞有新意:
第1段,“精干、充沛、睿智、幽默”四個關鍵詞語,讓我們了解“美麗”的豐富內涵。本文“美麗”還指袁隆平的精神:永遠執(zhí)著,不懈追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3.寫袁隆平的“美麗”,為什么第9、10段卻寫“現(xiàn)實中農村的落后、貧瘠和瘡痍”?
理想與現(xiàn)實,美麗與貧瘠,造成強烈的沖突,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袁隆平的一種精神:“絕沒有讓他就此退縮”,“認準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表現(xiàn)他的堅定與執(zhí)著。
4.的哪些語句表達了“執(zhí)著”一詞的含義?
①“看到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雖然大失所望,但是仍執(zhí)著地決心從事農業(yè)工作。”
②“60年代初那場席卷全國的饑餓,深深震撼了他的心靈,他把童年的憧憬蘊藏心底,將‘所有人不再挨餓’奉為終身的追求。”
③“他執(zhí)著的從事培育高產稻,不怕困難和挫折,終于獲得巨大成就。”
5.綜觀袁隆平的一生,他是如何“永遠”執(zhí)著的?
“永遠”執(zhí)著,表現(xiàn)袁隆平在童年時代學農的夢想成了他一生的事業(yè)和追求。在面對落后、貧瘠和饑餓的時候,他又將“童年的憧憬蘊藏心底”,將“所有人不再挨餓”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在雜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干擾時又百折不撓,從未放棄,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執(zhí)著于水稻育種事業(yè),投身“超級稻”研究,童年時代的園藝場之夢在古稀之年依然相隨,“我們做過一個好夢,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幾個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童年的夢想與古稀之年的夢想相呼應相輝映,“永遠”執(zhí)著,就是指袁隆平為了夢想而不懈追求,永遠沒有放棄,直至成功。
6.“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這里的“無時、依然”等詞語有什么作用?
在是寫袁隆平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功以后還堅持科學研究。這里的“無時、依然”等詞語,形象傳神地表現(xiàn)了袁隆平執(zhí)著的研究精神,作為人民科學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給了那片田地,每時每刻惦記著事業(yè),始終不渝。
7. 下列各句中,數據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①三十多年間他在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
“三十多年”充分證明了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圍保持極大的優(yōu)勢,長期無人打破,袁隆平創(chuàng)造的雜交水稻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②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確保了我國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一組數據充分說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被廣泛推廣運用,不但實現(xiàn)了“所有人不再挨餓”的理想,更說明他的研究成果為世界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
8. 下列兩句,哪一句的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①用了兩年時間,頂著烈日踏遍了當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檢查了稻穗。
②用了整整兩年時間,頂著烈日差不多踏遍了當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檢查了14000個稻穗。
③句表達效果好。 因為“整整兩年”說明袁隆平夫婦為了獲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之多;“差不多”準確寫出他到過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14000個”則用具體的數據體現(xiàn)了他們付出的巨大艱辛,與“兩年”配合表現(xiàn)了他們忘我執(zhí)著的精神。而①句刪除了這幾個詞語,表達的意思不夠具體,而且沒有“差不多”,表達反而顯得絕對。 )
9. 作者插敘袁隆平6歲郊游的經歷,有什么作用?
這段插敘,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時的美麗夢想,表明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現(xiàn)了袁隆平對理想的執(zhí)著、不懈的追求。
10. 前3段說“美麗”與袁隆平無緣,而全文卻表現(xiàn)他的“美麗”,這是為什么?
文中說袁隆平心目中的“美麗”,源自他選擇學農之路見到的美麗景象。著重表現(xiàn)袁隆平在追尋“美麗”過程中顯示的性格美、心靈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堅持不懈,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而前3段完全是為了反襯下文的內在“美麗”;這樣的開頭,欲揚先抑,具有獨特的美。
【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作文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07-02
永遠執(zhí)著的美麗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永遠的歌聲》教學設計12-16
《永遠新生》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關于永遠的蝴蝶教學設計06-05
永遠的美麗作文08-23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教學設計07-05
誠信做人到永遠教學設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