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撥浪鼓》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撥浪鼓》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撥浪鼓》教學設計 1
設計意圖:
民間傳統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條生動而有效的途徑,在幼兒音樂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歌曲《撥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間童謠,不僅兒化音特點明顯,京劇的唱腔濃重,而且歌詞生動有趣,以撥浪鼓的歌聲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期望和喜悅。我希望通過對歌曲的合理處理,既豐富了音樂活動的內容,又幫助幼兒在欣賞感受、模仿學習、創造表現中感受中國傳統音樂,激發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歌曲京味童謠的韻味,初步嘗試表現京歌兒化音的特點。
2、積極參與游戲,感受咚吧咚吧節奏,體驗玩撥浪鼓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欣賞感受歌曲京味童謠的韻味,感受咚吧咚吧節奏。
活動難點:初步嘗試表現京歌兒化音的特點。
活動準備:
1、玩具撥浪鼓、圖譜、紙、筆;幼兒圍坐成圓
2、音樂《撥浪鼓》
活動過程:
一、猜謎游戲學習歌曲主歌部分,初步感受京味童謠的韻味。
㈠猜謎導入,引出興趣
1、師:你們玩過猜謎語嗎?怎么玩的?——小結:謎語有謎面和謎底,有人說謎面,有人猜謎底。
2、今天我帶來了一樣老師小時候經常玩的玩具,用猜謎的方法請你們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圖譜“?”)
(評析:從幼兒猜謎的游戲經驗切入,激起下一環節中傾聽猜謎的興趣。)
㈡多種形式猜謎,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詞。
1預設第一次清唱猜謎。
⑴清唱謎面,將“啥玩具”替代“撥浪鼓”。
師:這次我把謎面唱出來,仔細聽!
⑵幼兒猜謎底。
師:猜猜是什么玩具?
A、預設猜錯:你為什么猜……?(師用清唱方式回應并反問:那是“……”這樣嗎?)
B、預設猜對:為什么猜撥浪鼓?謎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據回答師及時演唱回應)
⑶過渡語:謎面的每一句話都和謎底有關,要把每一句話結合起來想。
2、預設第二次結合動作演唱猜謎。
⑴隨伴奏音樂動作提示并演唱謎面。
師:我邊唱謎面邊給你們一點動作提示,請你們再來猜一猜。
⑵梳理謎面蘊含的三大特點。
師:我唱的謎面里說這樣玩具大概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點?
(根據回答演唱梳理三個特點:A臉蛋兒圓,B戴耳環兒,C搖起頭兒唱的.歡)
⑶幼兒猜謎底
3、隨樂邊唱邊畫,揭曉謎底
⑴教師隨音樂邊唱邊畫(簡筆畫替代問號)
師:謎底揭曉的時刻到了,認真聽、仔細看到底什么?
⑵(出示實物撥浪鼓)師:原來我帶來的玩具就是撥浪鼓。撥浪鼓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玩具,老師小時候,甚至你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都玩過。你們玩過嗎?試一試?
(評析:教師巧妙地將范唱融入到層層遞進、形式豐富的猜謎游戲中,既激起了幼兒傾聽的興趣,幫助幼兒熟悉旋律、理解歌詞,又發展了幼兒的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到了猜出謎底“原來如此”的驚喜和快樂。另外教師范唱中注重了京腔京韻的風格體現,既豐富了幼兒對民間傳統音樂的感受能力,也為“兒化音”這一難點的突破做好充分的鋪墊。)
㈢學唱歌曲前半部分
1、教師動作表現撥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們把謎底唱一唱吧!
2、根據幼兒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來提示你們演唱嗎?用什么提示?動作?畫畫?
3、同伴互助演唱:猜謎語一定要把謎面唱清楚了才能讓對方猜,現在哪里還有點不明白,不敢唱的,趕快問哦!
(評析:學唱歌曲環節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和需求,給予了幼兒學習的方法習得,如動作提示、同伴互助等,為幼兒學會學習打下基礎)
㈣感受并嘗試表現京歌兒化音的特點。
1、師:這是一首京味的民間童謠,有京劇的唱腔,字正腔圓,像這種有京劇韻味的都稱為京歌,這首撥浪鼓就是一首京歌,京歌的發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兒化音的特點,就是在有些字的后面緊緊地跟著一個“兒”字,就像歌曲中的臉蛋兒,舌頭卷起來就能唱出來,有趣嗎?
2、再次傾聽歌曲,學學唱唱兒化音
⑴師:歌曲里還有哪些有趣的兒化音的發音呢?我們仔細來聽一聽。
⑵聽到哪幾個舌頭卷起來唱的兒化音呢?來學一學。(幼兒嘗試唱出“兒化音”,如“耳環兒”“左一個兒”“右一個兒”)
⑶師:那我們再來唱一唱這首京歌《撥浪鼓》,要把歌曲里具有京味的兒化音唱出來,還要字正腔圓,把每個字唱清楚!
(評析:本環節中及時介紹歌曲特點,在聽一聽找一找中幫助幼兒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間傳統京歌的特點,豐富傳統音樂文化方面的粗淺知識。通過學舌游戲來激起幼兒表現歌曲京味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副歌部分咚吧咚吧節奏,體驗玩撥浪鼓的樂趣。
1、初步感受撥浪鼓咚吧咚吧的聲音和節奏
⑴撥浪鼓搖起頭兒唱的歡,它會怎么唱呢?我們聽一聽!
⑵傾聽歌曲后半段副歌部分
⑶師:撥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結:撥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師:它的歌聲有節奏嗎?我們再來聽一聽,用身體動作跟著節奏拍一拍?
2、玩切西瓜游戲,體驗玩撥浪鼓的樂趣。
⑴征詢玩撥浪鼓的方法
師:你們想玩撥浪鼓嗎?可只有一只撥浪鼓,這么多小朋友怎么玩呢?
⑵師示范通過切西瓜游戲決定玩撥浪鼓的人:幼兒站在椅子后面,演唱前段,后段隨節奏拍手,師在后面邊搖撥浪鼓邊走,最后一個音將撥浪鼓切向兩個孩子中間。
⑶提問明確游戲規則
A明白什么游戲了嗎?我在什么時候切西瓜?
——最后一個“咚”切西瓜
B切開西瓜的兩個孩子要做什么?哪個孩子可以玩撥浪鼓?
——追逐勝利的孩子做打鼓點搖撥浪鼓的孩子,游戲繼續
⑷游戲二至三次:A搖撥浪鼓的孩子點評一下大家的演唱?B你們對撥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議嗎?
(評析:“切西瓜”的游戲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在不知不覺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節奏,樂在其中地一次次的復習演唱,體現了寓教于樂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整性。
師:剛才我們又唱又玩了撥浪鼓,但那只是《撥浪鼓》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休息一下,我們來欣賞完整的歌曲《撥浪鼓》吧!
(評析:最后環節給幼兒完整欣賞的機會,是對音樂作品、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也能激發幼兒對《撥浪鼓》完整歌曲的欣賞和表現興趣和欲望。)
活動反思:
1.合理選擇和處理民間音樂作品。
《撥浪鼓》這首傳統民間音樂中蘊含著許多豐富的信息,但不是要讓幼兒全盤接受,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對歌曲進行適當的舍取。就如本歌曲中,刪減了歌曲的后半部分,保留了歌曲的前半部分,不僅保持音樂作品原有的京歌風格,而且歌詞中生動的體現了撥浪鼓的形象,富有童趣。從活動效果看,難易適度,民間特色濃郁,幼兒的學習興趣濃郁,可見這樣的選擇和處理是適宜有效的。
2.巧妙選擇和運用方法策略。
《綱要》指出“育教育于生活與游戲之中”,本活動中巧妙地運用了三種民間游戲策略(即猜謎游戲、學舌游戲和切西瓜游戲),十分契合歌曲的民間童謠的風格特點,均屬于民間傳統文化范疇。
猜謎游戲——激起好奇心,體現重點。在感受旋律、學習歌詞環節突破了以往圖譜學習等方法,巧妙通過猜謎游戲進行。幼兒越猜不出越有再次傾聽的愿望,老師就追隨孩子好奇的心理,通過清唱謎面——結合動作提示演唱——簡筆畫演唱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給予孩子充分欣賞感受的機會,熟悉旋律,掌握歌詞。
切西瓜游戲——滿足好玩心,體現側重點。歌曲中副歌部分“咚吧咚吧”的節奏生動地體現了民間玩具撥浪鼓的有趣好玩。結合幼兒熟悉的切西瓜游戲,自然地感受了節奏,鞏固演唱歌曲,體驗了音樂游戲的快樂。
學舌游戲——順應好模仿,解決難點。歌曲京歌的特點明顯,如何讓幼兒感受、表現京味,我主要是抓住了歌曲中“兒化音”這一最突出的特點,這一特點也是最適合孩子模仿學習的。通過請幼兒聽辨尋找歌曲中的“兒化音”,在互相學舌模仿中,孩子們覺得十分有趣,演唱時也會感覺與眾不同,更樂于模仿表現。
《撥浪鼓》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撥浪鼓發出聲響的原因,與其他鼓的不同之處。
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撥浪鼓的方法。
接觸、了解民間玩具,培養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提高學生選擇材料進行設計、制作的能力,激發學生表現美好生活的愿望。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了解撥浪鼓的文化、歷史及制作方法。
撥浪鼓造型的創新、制作的精美。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說說你知道的鼓有哪些?它們是干什么用的?說自己見過的'各種鼓。激發興趣。
作品欣賞提問:撥浪鼓由哪幾部分組成?欣賞并思考。
回答了解撥浪鼓。
匯報研究
1、撥浪鼓由幾部分組成。
2、撥浪鼓的裝飾。
3、撥浪鼓的制作材料。
學生制作用給的材料制作撥浪鼓,簡單裝飾。學生做作。學習制作方法。
展示交流選擇作業展評。學生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及制作能力。
教學反思:
學生特別喜愛撥浪鼓,能利用材料制作撥浪鼓。
《撥浪鼓》教學設計 3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建構實心圓的基礎上添加直線表現撥浪鼓的造型。
2、能選擇一、兩種喜歡的顏色表現作品。
3、愿意和同伴一起參加建構活動,體驗建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建構實心圓、直線的經驗,認識并玩過撥浪鼓。
2、物質準備:實物撥浪鼓若干,各色雪花片,半范例,輔助材料(繩子、珠子),背景音樂“撥浪鼓”。
活動過程:
1、觀察實物撥浪鼓,感知撥浪鼓的外形特征。
(1)幼兒自由玩撥浪鼓,引起活動的興趣。
(2)觀察感知撥浪鼓的外形特征。
教師:“撥浪鼓是什么樣子的`?”“鼓面是什么形狀的?”“鼓上還有什么?”
小結:撥浪鼓的鼓面是圓圓的,兩邊拴著敲鼓的小珠子,下面還有個直直的小把子,可以拿在手上轉著敲。
2、幼兒討論撥浪鼓的建構方法。
教師:“你會用雪花片插撥浪鼓嗎?”“鼓面可以怎么插?”(請小朋友試一試。)
小結:小朋友在一片雪花片的周圍插滿,插兩圈,就成了圓圓的鼓面,再在鼓面下接一個直直的小棍就成了撥浪鼓,別忘了還要拴上兩個小珠子哦!
3、幼兒建構撥浪鼓,教師觀察指導。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嘗試將實心圓插緊,表現出撥浪鼓的造型。
鼓勵幼兒用漂亮的顏色建構撥浪鼓,并會拿一片插一片。
4、評價:展示作品,幼兒欣賞。
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插兩個鼓面串起來的撥浪鼓,激發孩子們插雪花片的興趣。
《撥浪鼓》教學設計 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學習《撥浪鼓》中前半段的二聲部輪唱。
2、在教師指揮動作和圖譜的提示下,遷移原有歌曲中回聲經驗學習演唱第二聲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會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已學會歌曲《撥浪鼓》后半段;原聲和回聲圖1-8。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
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回憶《山谷回音真好聽》中原聲和回聲的關系。
(二)欣賞歌曲《撥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1、教師和配班教師合作二聲部輪唱《撥浪鼓》,幼兒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
2、教師再次合作演唱,引導幼兒說出二聲部輪唱的方式并嘗試演唱。
3、教師范唱第一聲部,幫助幼兒了解歌曲內容。
(三)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習二聲部輪唱。
1、根據幼兒所聽到的.歌曲內容,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并練習。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了解每個樂句的音值并正確演唱。
(三)幼兒嘗試演唱《撥浪鼓》,體驗合作演唱的樂趣。
1、教師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師指揮,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師指圖,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4、幼兒看圖譜輪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兒自由選擇原聲和回聲,加入歌曲后半段,玩著呢演唱歌曲。
《撥浪鼓》教學設計 5
活動日標:
1、通過念咒語的游戲,掌握“咚吧咚吧咚咚吧……“的歌詞節奏,在游戲中快樂的記憶歌詞。
2、感受京味童謠的的韻味,初步嘗試表現京歌兒化音的特點。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黑板一張、馬克筆一支、大白紙一張
2、撥浪鼓:一個
經驗準備:
和同伴合作過擊鼓傳花、拍腿游戲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出示被藏起來的撥浪鼓盒子,激發幼兒興趣
(1)引入咒語,講述故事,幼兒第一次感受完整歌詞
2、以游戲為載體“傳位拍打”的方式激發幼兒念誦歌詞的興趣的,感受歌詞難點“咚吧”段
3、幼兒回憶歌詞內容,老師小結做重復練習,重點講解咚吧咚吧的.節奏
(1)根據幼兒在作出的正確回答請全體幼兒念誦
(2)根據老師做的動作發現咚吧的不同
(3)集體跟著老師邊游戲邊完整念誦歌詞一次
(4)老師示范演唱歌曲的“咚吧”難點部分
4、老師示范完整演唱歌曲,幼兒根據回憶記憶歌詞
小結:完善歌譜,闖關才算完成!
5、師幼共同演唱歌曲,檢驗歌譜是否正確,加強對歌詞的記憶
(1)幼兒集體演唱歌曲,檢驗歌譜是否正確
(2)觀察老師畫的歌譜有什么特別之處,特殊符號代表“兒化音”的重點演唱方式。
(3)幼兒集體一邊游戲一邊演唱歌曲
6、出示拔浪鼓,再一次吸引幼兒視線,激發幼兒興趣。
7、幼兒集體完整演唱一次歌曲,師幼互動。
8、總結:孩子們,你們喜歡撥浪鼓這首歌嗎?它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間意謠,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夠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愿意嘗試不同風格的音樂,回家把這首好玩并且具有挑戰性的京
歌兒唱給你的好朋友和家人聽好嗎?
《撥浪鼓》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結合自己的經驗,利用盒子來制作撥浪鼓。
2、活動中,不僅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而且激發幼兒愛護動物情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們,熊寶寶出生了,可是它還沒有玩具,這該怎么辦呢?誰來說說你打算為熊寶寶做什么玩具?
2、教師展示盒子做的撥浪鼓。
3、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這可是老師為小熊做的撥浪鼓,好不好看,你們想一想,怎樣用盒子為小熊制作怎樣的撥浪鼓?
4、教師向幼兒介紹材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家中廢舊盒子,通過回收處理,修剪粘貼,可以變成為好玩的小熊的撥浪鼓。
二、制作小熊的撥浪鼓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制作小熊的撥浪鼓。
(1)教師展示各種撥浪鼓的圖片,分析如何利用廢舊盒子來制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打算為小熊制作怎樣撥浪鼓?我們可以通過怎樣的改造,制作出這樣的撥浪鼓?你們覺得哪里比較困難?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制作過程?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2、盒子變身小熊的撥浪鼓。
教師處理好的盒子、剪刀、記號筆、雙面膠帶、線、紐扣廢舊彩紙子等材料,發放給幼兒制作。在幼兒創作時,教師來回巡視,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的創新想法;對有困難幼兒進行幫助。
三、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撥浪鼓
教師請幼兒面前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熊的`撥浪鼓,說說自己是怎樣制作的,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著重引導幼兒意識到廢舊盒子的多種功能,通過我們小小修剪制作,就可以制作成漂亮的作品。
活動反思
動物是小朋友們喜愛的生物,我以“熊寶寶出生,沒有玩具”作為切入點,充分地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先引導幼兒觀察相關撥浪鼓的圖片,然后再引導幼兒用進過處理的牛奶盒來做一做、穿一穿,最后通過粘、貼等步驟,制作成小熊的撥浪鼓,不僅培養了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而且還引導幼兒養成廢物利用的理念。
《撥浪鼓》教學設計 7
活動目標:
1、知道撥浪鼓的構造和制作方法。
2、嘗試用畫、剪、粘貼等方法制作撥浪鼓。
3、體驗親子手工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2張,彩色串珠2個,彩繩1根(30厘米),一次性筷子(圓)1根,A4紙2張,油畫棒,膠棒,剪刀,馬克筆,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學說兒歌,了解撥浪鼓外形特征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兒歌。這首兒歌能讓我們想起小時候玩的一件東西。我來說給大家聽。撥浪鼓,臉蛋兒圓,好像是胖妞妞戴耳環,左一個,右一個,搖起頭來唱得歡,搖起頭來唱得歡。
教師朗誦,幼兒傾聽。
師:兒歌說的是什么玩具?(撥浪鼓)那就和我一起來說一說這首撥浪鼓吧。
幼兒和教師一起拍手說兒歌。
師:你小時候玩過撥浪鼓嗎?你還記不記得你玩過的撥浪鼓是什么樣子嗎?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幼兒自由談論,說出波浪鼓的外形特征。
二、觀察范例,猜測撥浪鼓制作方法
教師站在放著材料的桌子前,手拿自制的波浪鼓:看,這是我用桌上的這些材料自己做的撥浪鼓,多可愛呀!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手做一個撥浪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材料。
師幼一起說出材料名稱。
師:誰來說說看我們怎樣用這些材料做成撥浪鼓?
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觀看示范,說出撥浪鼓制作步驟
師:你們想不想看看我是怎么做的?仔細看,等一下請你來說一說。
教師運用材料示范制作,幼兒觀看。
師:誰來說說我是怎么做的?
請個別幼兒用語言描述出教師制作的步驟及方法。(利用這段時間,請幾位家長把今天所用的材料分發到每張桌子上。)
四、分步操作,掌握撥浪鼓制作方法
(一)拓畫圓形,制作輪廓
師:請大家用盤子做模具,在兩張彩色卡紙和白紙上,分別拓畫出圓形輪廓,并剪下來備用。將剪下來的.邊角料整理一下,放到旁邊。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二)畫剪頭像,做出亮點
師:我們的鼓面要貼上可愛的卡通形象,并涂上顏色,請大家在白色圓形的輪廓里,畫出你喜歡的卡通形象,并涂上合適的顏色,剪下來備用。兩張紙上可以畫一樣的也可以畫不同的頭像。這是我畫的teddy熊。準備的其他卡通形象,大家可以參照畫一下。
(三)各部組合,作品成型
1、穿好彩珠
師:請將兩個彩珠穿到繩上,兩端打結,系在筷子的頂端。
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操作。
2、貼好頭像
師:請將剪好的頭像分別粘到兩個圓形中間。
幼兒操作。
3、組合粘貼
師:先將筷子放在兩張圓形卡紙中間,再將彩珠抻出來放平,最后用膠棒將兩張圓形卡紙粘起來。
幼兒操作,請家長用訂書器幫助完成作品的幼兒在筷子兩端進行固定。
五、展玩作品,表達親與子愉悅心情
師:大家做的真好,今天我們自己親手做了一個撥浪鼓。看著自己做好的作品,大家感覺怎么樣?現在大家可以玩一玩,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換。再次變成小寶寶吧!
親子一起玩撥浪鼓。
《撥浪鼓》教學設計 8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用自然、連貫的聲音表現。
2.體驗多種形式演唱的快樂。
3.根據自己的經驗嘗試仿編樂句中的歌詞。
4.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歌曲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受、理解歌曲。
1.欣賞歌曲第一遍(音頻),交流:這首歌曲聽起來什么感覺?為什么是這種感覺呢?
2.欣賞清唱第二、三遍——交流:歌曲里唱到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是歡快的呢?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樣的事情?什么心情?請誰來表現?(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清唱并出示相應的圖譜。)
3.清唱第四遍——按照歌詞排列圖譜。
4.幾個樂句?
二、學唱歌曲。
1.請小指揮點圖譜集體演唱。(哪里還有問題?)
2.接唱。(覺得自己唱得怎么樣?)
三、創編歌曲。
1.我今天陪爸爸帶著全家去玩耍,在“池塘邊,荷葉下”,看見“躲著一只小青蛙”,你們跟爸爸媽媽出去玩耍還去過哪里,看到了什么?(集體討論—個別仿編——集體試唱)
(請個別幼兒仿編時,可以用簡易圖譜幫助記憶。)
2.結合仿編完整表現。(引導幼兒加上一些歡快的動作)。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參加名師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動。在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過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三點:
1.歌曲的截選。(設計意圖中具體談到)
2.圖譜的運用。這首歌曲是敘事性的,歌詞里面描述的事件通過圖譜方式呈現,直觀形象,幫助幼兒不僅理解歌詞,也感受歌曲的'意境,為幼兒的學習、表現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緒的把握。我比較注重幼兒對歌曲情緒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階段,我主張讓孩子們多聽、仔細聽,并設計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樣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現?”等這樣的問題,為的就是引導幼兒激發、表現出歌曲的情感,也為最后的創編打好基礎。那么在實際執教過程中,我盡可能地富有激情,因為只有我自己被音樂感動,才能感動孩子、感動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歡,接唱環節興趣濃厚,情感表現真實,師幼互動比較有效。
但是通過展示,也折射出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1.如何使圖譜更有效?因為在我的圖譜中很好地展現了歌曲的畫面,但是沒有呈現節奏。前面四個樂句的節奏都是統一的,也是我在創編中要引導幼兒按照這個節奏去表現的。所以在設計時,我想要把節奏隱含在圖譜中,但是就是設計不出合理、形象地節奏、畫面相融合的圖譜,糾結了好久。
2.創編是否需要在第二課時再去達成?我預設了感受、學唱和創編三大環節,在實際執教中,時間比較緊張,而且導致前面的感受和學唱稍微急了一點點。如果沒有創編環節,我可以將前面走得更穩固、扎實一點,對整個歌曲的把握會更好。
【《撥浪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活動《撥浪鼓》教案(精選6篇)12-26
教學設計的設計07-17
[畫風教學設計]畫風教學設計09-27
《軍神》教學設計軍神 教學設計05-31
春曉教學設計 《春曉》教學設計02-02
教學教學設計01-27
欣賞與設計教學設計05-24
《標志設計》教學設計02-27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