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課程教學設計
課程設計
記憶是人將感官輸入的信息加以保持,并在一定的時候將這種信息重新撮出來的過程。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和再認或重現三個階段。記憶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基本認知能力,通過后天的訓練,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和技巧,就能使記憶力有所提高。人在10-17歲是記憶力旺盛的時期,在18歲時可達到記憶力發展的最高峰。由于記憶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極端重要,有必要在中學階段開設記憶力的訓練課程,幫助學生掌握記憶的方法和技巧,促進記憶力的發展。
課程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記憶力情況
(二) 知道一些記憶規律,初步掌握幾種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
教學方式
(一) 心理測驗
(二) 操作訓練
課時:2課時
教學重、難點: 記憶方法和技巧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略)
記憶力評估: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份記憶力評估問卷,讓學生回答問題。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答案,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記憶力狀況、自己使用的記憶方法,以及什么記憶方法更好。
第二課時
一、 活動準備
1、 故事引入 "2分鐘"
"記憶出眾的張安世"- 張安世是漢武帝時的一員大將,他文武雙全,記憶超群。一次,學館里丟了幾箱書,漢武帝又急著要看,有人便推薦張安世去給漢武帝背誦,張安世果然全都背了出來。后來,書找到了,拿來與張安世背誦的記錄一核對,一字不差。
2、 基礎知識:記憶與記憶規律 "6分鐘"
①記憶是一種從"記"到"憶"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三個過程。
②記憶規律
1、 先快后慢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曲線圖見《學校心理輔導活動指南》P10)
遺忘是有規律的,識記過的事物,第一天后被遺忘最多,遺忘率達55.8%,保存量僅為44.2%; 一個月以后的保持量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遺忘了。說明了遺忘是先快后慢。
2、 識記有意義的事物不易忘記,與原有認知結構有關
3、 識記處在中間部分的`材料容易忘記,由于受前后材料的干擾
二、記憶能力訓練 "18分鐘"
(一) 再認能力評估和訓練:向學生一一呈現第一套單詞卡片,讓學生記住。每張卡片出示時間約為2秒,卡片之間間隔時間為2秒。第一套材料祟完一分鐘后,將第一套卡片和第二套卡片合在一起,以出示時間3秒、間隔時間2秒依次向學生出示。叫學生作出判斷,哪些是已經看過的,哪些是新出現的。記分方法:全對得100分,計分公式:
認對的單詞-認錯的單詞
分數= ×100
認對的單詞+認錯的單詞
(二) 數字-漢字配對作業
先將數字-漢字配對材料展示5分鐘,讓學生識記。休息1分鐘,再展示數字,讓學生配上漢字。正確匹配一對得10分,滿分為100分。
(三) 意義記憶能力訓練,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現故事"貓號",后由學生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三、 小組討論。討論從記憶規律和訓練中得到什么啟發,4人一組,各小組代表輪流參加全班交流。 "15分鐘"
四、 教師歸納,要點如下: "5分鐘"
1、 充分利用意義識記
2、 排除記憶內容間的相互干擾
中間內容多復習幾遍;分散記憶、轉換記憶,造出更多的頭尾來;利用清晨、晚上臨睡前的時間
3、 進行嘗試回憶;邊看邊記,勿只看不記
4、 盡快復習,減少大量遺忘
5、 善于遺忘,忘記無關緊要的東西
6、 善用記憶術
聯想法、形象法、諧音法、口訣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