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學習編寫寓言,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2、能用現代漢語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4、能從寓言中獲得對生活有益的啟迪。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故事情節(jié)。
2、多角度概括寓意。習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復述學過的寓言,講出其中的寓意。
2、引入寓言后,再講解寓言的有關常識。
(1)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造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讀出人物的語氣。
2、赫耳墨斯:一笑、二想、三問(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現出來。)赫耳墨斯是個妄自尊大,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3、概括寓言的寓意:
這些情節(jié)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三、改動寓言情節(jié)后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編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焙斩孤牶螅蛔髀,悄然離去。(改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結尾)
三、學生自學《蚊子和獅子》
根據《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學步驟,學生自學感知《蚊子和獅子》一文的情節(jié)、明確寓意,設疑、探究。
四、布置作業(yè):
(一)根據所給的題目自編寓言:
1、嘴和眼睛的對話;2、樹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4、畫筆和顏料;
5、貓和老鼠。
要求:注意情節(jié)是否合理、情節(jié)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一個故事最后點明寓意。
(二)預習后兩則寓言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的是古希臘的寓言,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古代寓言兩則。中國古代有許多這樣的寓言,它們就像珍珠一樣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們作為論據來闡明事理,非常具有說服力。如:《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度淌яR》選自《淮南子》。
二、疏通文意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2、學生對照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學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究。
3、根據學生對文意疏通的情況,四人小組相互交流探究。
4、小組提出無法解決的字詞,全班討論。然后教師打出課件,學生解釋加點字詞《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不筑,必將有盜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塞翁失馬》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家富良馬墮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
三、復述故事情節(jié):
在讀懂的基礎上,讓學生復述,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復述,加深理解。
四、寓意討論:
(一)《智子疑鄰》中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寓意
1、宋人家被盜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盜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關建議?
3、被盜后,宋人對兩人有何不同的態(tài)度?
4、宋人為何對兩個提出相同建議的人產生不同的態(tài)度呢?
5、讀罷本文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塞翁失馬》寓意探究中提出以下問題:
1、本則寓言講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
2、在一般人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
最后通過事件流程表看一看結果禍事是怎樣和福事進行轉化的。
3、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禍福是相互轉化,互相依存的,不必為一時的得失而憂喜。)
4、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相關格言: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2、利與害同門,禍與福同鄰。(文徵明)
3、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如果你掉進了一個池塘,不要難過。也許當你站起來的時候,你的口袋里會兜上幾條魚
請你診斷:
案例如下:考試成績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這一消息后,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小明相信壞事會變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五、小結: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系現實生活體驗,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最后幻燈呈現: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學生復述學過的寓言,講出其中的寓意。
(2)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莊子》《孟子》《韓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書》,及拉·封丹、萊辛、克雷洛夫、謝德林這些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師,都為我們留下了獨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yǎng),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則》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師生同評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語氣、神情
學生揣摩分析
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jié)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后,為什么一言不發(fā),悄然離去了?他心里這時是怎么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所以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jié)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jié),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寓言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chuàng)造的,閱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jié);而創(chuàng)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jié)的具體想像。它的寫作取決于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寓意。
詞語中有的屬于古今異義,有的屬于一詞多義,有的屬于詞類活用,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后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2、其子;其鄰人之父亦云。
3、智其子而疑其鄰。
4、宋人與兒子的關系親近。相信兒子不是盜賊,那么鄰居必定是盜賊了,因為鄰居提出了一個與其兒子一樣的建議。
5、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系,如果關系疏遠,即便說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此題旨在讓學生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zhèn)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么,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么,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寓言》課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寓言》教學設計01-14
《寓言》教學設計01-30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05-28
人生寓言的教學設計06-30
《伊索寓言》課件設計05-18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06-28
寓言人生教學設計06-28
《人生寓言》的教學設計06-28
伊索寓言的教學設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