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三、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個玩具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1、出示一個六個面顏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讓學生在某一位置觀察這個正方形,問學生最都能看到幾個面的顏色,要看到其他幾個面的顏色,怎么辦?
2、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師:“為什么每個人得到的結果不同呢?”
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師:那么為什么會不一樣呢?你同意誰的結論?
生:他們四人都不對,因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師:對呀!這四個人得到的結論都不是全面的。為什么呀?
生:他們四個人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師:要全面的了解一個物體的特征,必須要全面的去觀察這個物體,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綜合無分析把握這個物體的形狀和特點。我們本節課就來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觀察物體
(1)出示鬧鐘,(放在學生中間)分組進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
(2)學生活動,觀察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的物體形狀。(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我在鬧鐘的前面。
生2:因為我在鬧鐘的后面。
生3:因為我在鬧鐘的左邊。
生4:因為我在鬧鐘的右邊。
師:我們每一個人只看到一種結果,你相信別人的結果嗎?真是這樣嗎?
學生交換位置觀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觀察位置)
(3)師:通過剛才的不同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沒一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沒一個物體都不一樣,有好多形狀。
師:是這個物體不一樣嗎?
生:不對,是我們人看的餓位置不一樣。
師生小結: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結果是不同。
(4)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
師:誰能說一說圖中恐龍的三個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應用拓展:
1、多媒體課件出示圖:桌上放著一個茶壺,四位同學從各自的.角度觀察。
(出示茶壺四個方向看到的圖形)請指出下面四幅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
2、小組活動進行觀察
67頁“做一做”中的活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數學課本直接進行操作,每個小組成員先從某一角度看這摞書,然后交換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書上進行連線。
鞏固新知:
1、每個學生從各自的方向觀察自己的玩具,說一說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請幾個學生說給全班同學聽。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狀)”
2、小組活動鞏固知識:任選小組成員中的一個玩具,放在桌子中間,說一說從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樣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B: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應用總結:
師: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個人的說法對嗎?他們四個人怎樣說,才是正確的?
生1:應該說:“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應該說:“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應該說:“大象的尾巴像一條蛇。”……
師:你們還可以怎樣說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師:他們如果這樣說,你還笑他們嗎?
生:不笑了,他們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說的。
課堂小結:
1、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同學們好嗎?
2、如果讓你去觀察一個物體你用怎樣的方法觀察呢/
通過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對的,對一個物體應全面的觀察。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教材從情境入手,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拼擺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簡介】
本節課,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體,通過學生的觀察活動,使學生經歷由“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了解物體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并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判斷觀察者的位置。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多個玩具、鬧鐘、茶杯等。學生以4人為一組分組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師:我聽說我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我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征,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什么是觀察。)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每組都請來了一位好朋友。
師:這個好朋友就是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你坐在物體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觀察到了物體的哪些特征?
學生獨立觀察,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行間巡視。
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匯報。
師:不過老師有點兒納悶了,為什么每組的同學觀察的是同樣的物體,可大家剛才說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板書: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師:前面大家不僅觀察得十分認真,而且還特別用心聽別人的回答,你們可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同學們想不想觀察一下物體的前后左右四個面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小組內交換觀察位置;把觀察的物體在小組內轉圈。
師:我覺得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最后我們找到了兩種觀察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合適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再次觀察物體。
師:大家再次觀察后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
師: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大家想一想,那應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觀察方法。)
師:是啊!對于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師:今天小朋友們觀察得認真又仔細,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們組的好朋友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
(引導學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三、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1、書第67頁,試著完成做一做。
2、練習十五第一題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學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借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借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側面后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發民兵直觀思考和初步的寬間觀念。
3、使用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活動,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在各種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看到物體的形狀有所不同的道理。
教學用具:
照片、玩具猴、茶壺、教學掛圖。
教學進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張課前本班某同學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學集體備課用紙談話:同學們認識這是誰嗎?你們怎么知道他是誰的?你們喜歡拍照嗎?好的,我們來玩一個拍照片的游戲吧!來,像老師這樣架起自己的照片機。你們這么多相機一起拍老師,老師得準備一下,好了,你們拍吧,請仔細觀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師的什么?談話:同學們還想拍嗎?好,老師再換個姿勢你們拍吧。
學生活動。師:這次你能從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師的什么呢?為什么和剛才看到的不一樣?導入新課: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引導觀察。
1、教學例1出示書上94頁上的兩張照片。談話:小明和我們一樣也在教室里拍了兩張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請在小組中交流。
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小結:雖然兩張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2、教學例2
黑林小學集體備課用紙談話:同學們還想拍照嗎?我們再來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請每個小組長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玩具猴,讓它面朝黑板坐好。
學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師檢查一下每個小組的玩具猴擺的位置對不對。
談話:請小組長從信封里拿出4張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張會是你自己拍的?為什么?提問:你們四個同學都是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為什么拍到的.四張照片都不一樣呢?先在小組中說一說,再在全班交流。
談話:你們想換個位置給小猴拍照嗎?請90度旋轉你們的座位,然后再拍,這樣組織三次。
練習:老師這里也有四張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斷出它們是從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嗎?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三、實踐與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獨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匯報,說明理由。
(3)提問:為什么同是一個學校的大門拍到的卻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小組交流。
黑林小學集體備課用紙
(2)全班討論。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就不同。請小組長把小猴換成茶壺,讓每個同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觀察茶壺。
出示編好號的茶壺圖,讓學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圖,猜一猜,你們小組里的其他3位同學看到的分別是哪一幅圖。
四、總結與反思今天這節課,你覺得你最開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么疑問?
黑林小學集體備課用紙第十一單元統計與可能性
教材簡析:
1、教學內容本單元安排了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基礎上,繼續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認識方塊統計圖。另一部分是教學法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教材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在初步認識象形統計曲和簡單的統計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認識方塊統計圖、
3、教材的編寫特點通過認識方塊統計圖,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體會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4、教學本單元應注意的問題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活支,結合熟悉的生活事例,體會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學本單元采取的教學措施: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統計與可能性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都遇到過,但作為數學知識來學習,特別是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向兒童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以強
黑林小學集體備課用紙兒童的自我體驗,達到知情合一,促進兒童統計觀念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4
單元教學目標:
1、在搭立體圖形和從多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經歷用正方體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
3、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指令用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立體形狀。初步學會通過提問搭出和別人同樣的立體。
單元課時安排:
2課時
搭一搭(8)
教學目標: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
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用具:
小正方體、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笑笑和淘氣就進行了一個游戲,非常有趣,你們想看嗎?
二、探索新知
(一)操作活動一——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
1、教師通過幻燈演示“淘氣”和“笑笑”搭立體圖形的游戲過程,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說說游戲的方法,教師適時提出游戲的規則和要求。
2、師生游戲。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嘗試搭立體圖形,進一步體驗游戲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游戲。
3、學生交流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學生的典型操作活動進行交流。
(二)操作活動二——提問、判斷并搭出立體圖形。
1、師生活動師范。
2、學生同桌間開展游戲。
三、拓展應用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
()()()
()()()
2、下面的立體圖形從上面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搭一搭,連一連。
①②③④
從側面看到的形狀是的圖形有()個,分別是()。
3、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圖號。
⑴、從側面看是圖A的有()。
⑵、從正面看是圖B的有()。
⑶、還有什么養的立體圖形從側面看是圖A?還有什么養的立體圖形從正面看是圖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體圖形從正面、上面、側面看到的形狀分別是什么?在方格紙上畫一畫。
三、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教師針對學生的活動合作情況進行升華。
2、學生說一說:今天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課后反思:
練習三(9)
教學目標: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的第一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會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詞語描述物體位置的基礎上安排的。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安排了實際觀察自己熟悉的物體如小汽車、玩具、茶壺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過程,學生很容易體會站在不同方向看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并不相同,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課堂上反應靈敏,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樂于交流,已初步具有探究學習的習慣和一定的觀察能力,但相互合作交流的習慣還需加強培養。
【設計理念】
《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物操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會從兩個方向辨認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看問題要全面的重要性。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堂教學中力爭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以及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出研究問題并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可供觀察的材料,讓他們通過親自的觀察體驗自己得出問題的結論,從而深刻地理解了要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才能了解物體全貌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從前面、后面和側面觀察物體,能根據平面圖判斷觀察物體的角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才能了解物體的全貌,豐富和積累學生的生活體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讓學生根據看到的物體形狀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玩具模型若干個、不同角度的小汽車、小猴照片。
【學習方式】
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 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寓言故事,你們愿意聽嗎?那好,下面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
2、 播放故事《盲人摸象》。提問:
(1) 這幾個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們對大象的描述為什么不一樣呢?
(2) 小結:因為他們是盲人,看不到大象的全部,所以用手摸到哪個部位,就把大象想象成什么。
(3)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
3、 導入新課:通過看故事我們了解到: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樣嗎?所以,我們就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這樣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巧妙引入,新穎有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 探究新知
1、 出示汽車模型,組織觀察。
(1) 同學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介紹:這是一輛玩具汽車,今天我們就先來觀察這輛汽車。哪些同學愿意到前面來觀察?(請三個小朋友上臺觀察)
(2) 指定觀察的位置,并進行觀察。
我們大家和他們一起觀察好不好?你們三個各自看看,然后說說你是站在汽車的什么位置上,看到的又是些什么?
(3) 集體交流。
你們看清楚了嗎?大家看清楚了嗎?猜一猜,這三個小朋友看到的汽車形狀相同嗎?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你們誰先說?(分別匯報)
他們說得都不錯,老師這里有幾幅圖,我們一起來說說這都是他們幾個誰看到的,好嗎?(分別出示汽車前后左三幅圖)出示右圖,這是誰看到的?你都看到了什么?
(4)剛才我們從汽車的前后左右分別觀察了汽車,小朋友們觀察得特別仔細,老師這里還有兩幅圖,請大家猜一猜這兩幅圖又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汽車?(出示汽車上圖和下圖)
提問:誰發現了?你怎么知道這幅圖是從汽車的底部看到的呢?·
(5)小結:我們一起從前后左右上下觀察了這輛汽車,所以才了解了汽車的全貌,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不能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觀察一個物體?
【設計意圖:用兒童熟悉的小汽車提供豐富的直觀背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可以從前后左右上下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觀察,同時把這種觀察的方法自覺運用到了自己的觀察過程中,真正體現了學會學習。】
2、 觀察玩具,小組交流。
(1)你能不能用剛才大家總結的方法來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每個小組桌子中間都有一個玩具,請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觀察,然后互相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2)猜一猜,你對面的同學看到的玩具形狀跟你一樣嗎?那你想不想知道他們看到的是什么?
(3)換位觀察:請小朋友們沿順時針方向移動自己的位置,然后繼續觀察桌面上的玩具,說說這回你又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現在看到的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如果繼續移動,你看到的玩具形狀和現在一樣嗎?
提問:為什么同樣一個玩具,我們看到的形狀卻不一樣呢?
小結:當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就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以看到物體的形狀可能就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從本位觀察到換位觀察,整個的觀察活動井然有序,學生親自參與到觀察的全過程中,在觀察中比較,在討論中發現,這種活動情境豐富了學生的體驗,他們用眼去看、用口描述、用腦思考、用心感受,使孩子在多種感觀參與體驗的活動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 實踐應用
課件演示:
1、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笑笑看到大家觀察得這么仔細,也開始認真地觀察起身邊的物體,我們一起來看看。
說說淘氣站在熊貓的什么位置?笑笑呢?下面的哪一幅圖是淘氣看到的,悄悄地說給你的同桌聽。
2、 送走了小熊貓,又請來了小茶壺。這一回,淘氣和笑笑分別看到了什么呢?拿出你的答題紙,請你用來連線的方式表示出來。
3、 淘氣和笑笑對茶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倆還在興致勃勃地觀察呢,現在,他們又看到了怎樣的形狀呢,在學習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在答題卡上連一連。
4、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再去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小動物們正在快樂的游戲,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呢?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小鳥你看到的是它的哪個面?小螞蟻你看到的是他們的哪個面?小兔子呢?
5、 小猴子新買了一個絨絨兔玩具,他高興得愛不釋手,急忙請來了小公雞和小螞蟻,想給自己的玩具兔拍一張最美的照片,照片是洗出來了,可小猴子卻不知道是誰拍的,小朋友們愿意幫幫他嗎?出示小兔背面圖,這是小猴子自己拍的照片,你能說說他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攝的嗎?
6、 森林深處,坐落著一間小小的房子,四個小動物正在運用剛剛學會的本領認真地觀察這間房子,他們都是誰呢?他們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看到了不同形狀的房子,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站在什么位置看到的這些形狀呢?小組討論,指名上臺指一指,媒體播放。
【設計意圖:在實踐部分組織學生看圖觀察并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小動物的活動為載體,形式活潑、新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 全課小結
孩子們,這節課你過得開心嗎?你學到了什么新本領?你認為怎樣觀察物體才更加全面?在生活中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一首詩巧妙地寫出了這種數學現象,這就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媒體播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你覺得這首詩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設計意圖:引用蘇軾的《題西林壁》作為這節課的結束,在優美的旋律中,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有機的整合,而且與課的導入《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首尾照應,使得整節課渾然一體,情境的創設自然而不著痕跡。】
【教學反思】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
基于以上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設計并安排了兩類層次與水平不同的觀察活動,一是實物觀察,如觀察玩具汽車和各種不同的玩具實物,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實物——初步感知——形成視覺表象”的過程,從而體會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二是圖形觀察,在課堂中分別為學生呈現了淘氣和笑笑從不同方向觀察熊貓和茶壺的畫面,通過畫面進行空間想象,從而判斷出他們各自看到的物體形狀。這種間接觀察物體的活動,學生經歷的是“看圖觀察——空間想象——形成心理表象”的過程,從實物觀察到看圖觀察,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在實物觀察的過程中,我也特意安排了兩種不同層次的活動,首先是本位觀察,即學生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觀察實物,形成在這個特定角度看到物體形狀的表象;其次是換位觀察,驗證猜想,得到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樣一個結論。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這個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在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的。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三、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本課的難點: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程。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
一、情境教學法
(1)師: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生:喜歡
師:盲人認識了大象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每個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認識了一部分的特點,不是認識了整個完整的大象。
師;如果把這幾部分合起來,才能對大象有個完整的認識。
師:盲人眼睛看不見,靠摸去認識物體,那么我們是怎樣認識物體的?
生:看,用眼睛看。
師:看就是觀察,那么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去觀察物體、認識物體,才能對物體有個完整的認識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演示法
觀察
一、師:大家來觀察一下,老師手中的這兩個物體一樣嗎?
生:一樣。
師:請一位同學上來觀察,這兩個物體一樣嗎?為什么?
師:為什么你能看到,而其他同學看不到呢?
生:觀察的位置不同。
師:觀察要在物體的不同位置,才能完整的`認識這個物體。板書(不同位置)
觀察
二、師:奧特曼是保護宇宙、保護人類的戰神,你們愿意和他一起學習嗎?
生:愿意。
師:把準備好的奧特曼,分給每個小組,讓奧特曼面對黑板。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奧特曼。
師:觀察物體要從不同的位置,請問不同的位置有那些地方?
生:前、后、左、右、上、下
師:出示奧特曼照片圖。
師:請同學們站在奧特曼前、后、左、右分別觀察,你們觀察到的奧特曼的形狀和屏幕上的第幾張照片一樣,讓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吧。
師:你們觀察的非常仔細,請問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奧特曼有什么變化?(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發言:觀察到的每個面不一樣。
師:不同位置觀察到的面不一樣。
板書(不同的面)
觀察
三、師:大家看這是一個彩色的禮物盒,一會兒給大家帶來一驚喜。每個小組發一個彩色盒,請同學么認真觀察,一會而匯報觀察結果。
生: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的顏色不同。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認真,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你們大一點的彩色盒子,請同學們站在這個正方體前面,現在大家與這個面正對著誰能給它起個名字?
生:正面。
師:你能根據物體的不同位置給每個面起個名字嗎?
生:。后、左、右、上、下面。請打開彩色盒子里面看看會有什么
驚喜。板書(后、左、右、上、下面)
三、學以致用
1、出示圖片例1大家來看,小亮、小明和小紅正在干什么?請大家補充題目,然后回答小天使提出的問題,小亮站在恐龍的xx觀察,小明站在恐龍的xx觀察,小紅站在恐龍的xx觀察
2、他們分別看到了恐龍的xx。
3、分別看到恐龍的什么部位?
小天使問了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2、實踐做一做
請同學們把四本書并在一起,正面朝老師,分別到他們位置觀察每一個面,看看是什么形狀,在做題。
四、反饋教學效果
1、看一看
2、練一練
五、總結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老師這給大家備了一份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拿出禮物盒,請一位勇敢同學介紹一下禮物盒的特征,當他介紹清楚了,就會聽到一聲美妙的音樂聲,禮物盒就可以打開了。(照相機)。通過給學生照相的方法,又一次鞏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7
一.單元教學目標:
1.在觀察簡單物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體會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直觀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單元教學分析: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課時:
本單元課時安排:3課時。
題目看一看(一)備課人鄒艷華
教學
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1、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有的學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贊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右,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右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生站到桌子上)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現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目看一看(二)備課人卓敬敏
教學
目標
1、經歷用正方體搭簡單物體,并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它的活動,辨認簡單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狀。
2、在搭擺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體驗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物體,它們的形狀可能相同;正面與一種形狀對應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3、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1、在搭擺和觀察物體的過程中,體驗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物體,它們的形狀可能相同;正面與一種形狀對應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2、培養動手實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
準備課件
學具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平常喜歡玩什么?
生:積木、毽子等。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掌握有關物體的知識和觀察物體的知識。
2、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
4、情感和態度: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辨認物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創設學習新知的條件
教師誘導:上學期我們學過一些有關位置的知識,如上、下、前、后、左、右等。現在我們就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用手來表示上、下、前、后、左、右,老師說,你們用動作表示,看看誰的反應快,動作正確。
二、激發興趣,順勢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教具:教師拿出若干個盒子,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
⑴拿出兩個從學生的角度看起來是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⑵拿出兩個從表面上看顏色不一樣的盒子,讓學生想一想:這兩個盒子一樣嗎?
⑶引導比較:將先拿出的兩個盒子更換觀察角度,使學生明顯地看出它們是不一樣的;對后拿出的兩個盒子進行翻轉,使學生看出兩個盒子是一樣的。
2、教師小結:剛才兩個看起來一樣的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不一樣;而看起來不一樣的兩個盒子換個角度觀察結果卻是一眼的。看起來我們僅僅從表面現象來判斷物體的結構形態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物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觀察物體”的知識。
三、觀察思考,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1、觀察物體一。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一個自制的四棱柱盒子,盒子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兩個面是長方形,兩頭是三角形的面。先讓學生觀察這個物體,看看它是不是長方體(這里不必講解它的名稱,只是讓學生明確它不是長方體即可)。
⑵教師誘導:現在我們就用小朋友學過的知識來觀察這個物體(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面,從而得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有的面是長方形,有的面是三角形,還有的面是正方形。)
2、觀察物體二
⑴出示教具:教師拿出“大力士”玩具,請三個學生上前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這個“大力士”,并把自己所看到的樣子用動作表演出來,其他同學評價。
⑵游戲活動:組織學生給“大力士”照相。
A、教師提游戲要求: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正面相,你們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
B、請學生示范:如果我想請你們給“大力士”照張側面相,應該站在哪個角度照?
C、共同做游戲:學生站在“大力士”的左側或右側給他照相。
3、引導學生辨認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辨認,并提問:小亮、小明和小紅他們也在觀察物體,他們在看什么呢?(先引導學生看課本67頁的例1,在結合例題下面的三幅圖問: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4、小組合作學習。
教師要求學生拿出各自所帶的玩具,在自己所在的小組共同學習。小組同學一起觀察玩具,然后把觀察到的樣子畫下來。
5、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
一方面總結學生的觀察情況,提供反饋信息;另一方面使學生在觀察評價同學的作品中進一步體驗觀察的方法和過程。
6、口頭表達練習。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哪些地方用到從不同角度來觀察物體的這一觀察方法。(通過口頭練習,可以使觀察方法的知識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由記憶的學習轉化為理解和應用性的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十五的`興趣。)
四、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運用新知
1、讓學生猜一猜:教師依次出示面有茶壺的平面圖:茶壺的俯視圖——茶壺的側面圖(壺嘴的一面)——茶壺的正面圖。證明:平時照相為什么一般選擇正面或側面照(原因是從背面照很難辨認是誰)。
2、讓學生看一看:教師出示畫有房子和標有A、B、C三個偵察遠位置的掛圖,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A、B、C三個偵察員,從三個方位來觀察敵人的營房,請你標出A、B兩個偵察員看到的情形(在圖例中有從四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讓學生選擇)。
3、讓學生做一做:教師出示課本67頁的“做一做”,引導學生辨認三個同學觀察到的畫面各是哪幅圖,并用線連起來。
五、全課小結,拓展思維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還有疑問嗎?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師,你會給大家留什么作業?請你為自己設計一份精彩的作業。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3、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具學具:
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自學課本P38頁內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觀察物體的?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新授課
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并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么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么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抽小組匯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師出示一個正方體要求生正面觀察,并想象畫出從左面,從上面,從右面觀察正方體的樣子。
2、師再次出示一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給學生從不同角度先進行初步觀察,再將牙膏盒橫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樣子。
再將牙膏盒豎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樣子。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1-2題。
五、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反饋檢測:
(一)、判斷
1.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2.觀察正方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只能看到4個面。()
3.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球體,觀察到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二)、填空
從正面看是個長方形,從左面看是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個長方形,這是一個()物體。
總結、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方面的表現很好,在()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課后反思: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現在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構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3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現了從中的奧秘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并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這是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形狀,請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課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學做基礎,本課我僅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即完成了新授知識的教學,后面剩余大量時間都是讓學生做練習。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復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1、變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
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合課本第38---43頁,反思你都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并說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復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臺上,以同方為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并說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只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練習九4-6。
課后反思:
對于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煉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組交流,啟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換位置觀察等活動,經歷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游戲:猜一猜
《盲人摸象》的動畫片,邊看邊想,有什么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對,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千萬不能象盲人一樣,只看到一部分就作出判斷,得出結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觀察照片,激活經驗。
1.觀察教室照片。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2)拍的是同一個教室(板書:相同的物體)
為什么拍出來的樣子會不一樣呢?(板書:不同的樣子)
(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下面的兩張照片哪張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另一張是在哪里拍攝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4)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想想做做”第1題。
下面的兩張照片,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攝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攝的?
你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
3.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學會從兩個相對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
三、觀察實物,親身體驗。
師:請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間,熊的臉對著1號座位的同學。
(學生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坐好)
師:你坐在這個位置,請問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樣子的?
生1:我看到了熊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
生3:我看到了熊的后面
師: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請1號座位的同學到2號座位,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依次換位。
你現在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紛紛發言)。
師:我們繼續換位置觀察,2號座位的同學到3號座位,3號座位的同學到4號座位,??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又是什么樣子的?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小組內交流完畢后,學生再次換位置觀察并交流。最后讓學生回到原位。)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對小熊進行了觀察,下面老師就來考考你。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請站起來。
教師邊說邊出示:
師:××同學,你為什么站起來?
生:因為我在我這個位置上看到了熊的膀子和身子,而圖片上畫的也是這個樣子。
師:答得真好。大家剛才都換位置觀察了,請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生:(齊答)是。出示:
(做法同上)
繼續出示:
師:幾號座位的`同學看到的小熊是這個樣子的?(2號座位和4號座位的同學都站了起來。)
師:他們都站對了嗎?(立即有幾個學生坐下)
師:你們幾位同學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左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2:我看到的小熊膀子在右邊,而圖片上是在左邊。
生3重復生2的說法。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此時判錯了的學生相繼坐下)出示:
(讓學生辨認,做法同上。)
師:通過從不同位置對小熊的觀察,你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
(師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熊的樣子是不同的。)
四、應用拓展
(一)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連一連。
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反饋,集體校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板書:不同的角度)
教師小結: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后在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在思考問題時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通過一個具體的情境——四名同學分別從前面、后面和側面觀察一個熊貓實物玩具圖,通過學生的觀察,再結合書上給出的從四個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圖,讓學生判斷四種形狀究竟是誰看到的。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讓學生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都在進行對物體的觀察,他們從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的觀察體驗,對于處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該物體的形狀可能會不一樣這一事實,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以前學生的認識有的還比較模糊,有的還不很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楚的數學認識,從學科知識的角度來強化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更加豐富的與數學有關的信息。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1.實際切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照過相嗎?哪位同學給別人照過相?老師今天帶來了一臺照相機,誰想給大家拍照呢?(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拍照)
師:你可真像個小攝影師!同學們想不想看看他拍得怎么樣?(教師操作,屏幕出示剛才在不同位置拍攝的照片)
師:大家覺得拍得怎么樣?你最喜歡哪一張?這張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這位同學的哪一面呢?(學生討論、回答,課件點擊,對應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歡前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前面。
生2:我最喜歡左面的,站在她的左邊,拍的是她的左面。
2.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說得真不錯。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細觀察物體,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出示課題)
【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師:(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么?(生答熊貓)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熊貓長什么樣子?
生1:有兩只大大的'黑眼睛,頭頂上的兩只耳朵也是黑色的。
生2:手和腳是黑色的,肚皮是白色的。樣子很溫順。
師: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前、后、左、右拍攝的熊貓照片)
師: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看到了前面,它有白白的肚皮、粗粗的腿,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看到了右面,它有粗粗的腿和一只黑耳朵,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了左面,它有粗壯的腿也有一只黑耳朵,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看到了后面,它的背部和頭部都是黑色的,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前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左面或右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師: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
生1:我看到了左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后面,剛才看到了左面。
師:為什么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置,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師: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恐龍?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位置去觀察)
師:你在哪個位置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師:這是老師繞著熊貓一圈拍攝到的錄像,我們來看一看吧!(課件展示玩具熊貓旋轉一圈的畫面,可以定格)
(4)課間小歇。
師:剛才我們觀察了熊貓,你們想不想到熊貓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熊貓都在干什么?(課件演示熊貓電影場景片段)
(5)情感交流。
師:看過之后,你想對熊貓說些什么?
生1:那些小熊貓真可愛,我想養一只。
生2:熊貓的世界真漂亮,我想去看一看。
師: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只熊貓?今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討論發言)
【鞏固應用】
1.做一做。
師:(課件同步)這時,開來了一輛汽車,同學們都很好奇,圍著這輛汽車,想看個究竟。(課件出示四名學生圍著汽車圖)這是汽車的哪一面?(逐一設問)這四名同學分別看到了汽車的哪一面?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注意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區別)
2.擺一擺。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12
(一)教材內容
“視圖與投影”是《課標》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每一學段要求不同:
第一學段:“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第二學段:“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第三學段“:正式學習投影和三視圖的知識。
所以在本冊中沒有給出視圖的概念,而是采用“從不同方向觀察”的表述。
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冊通過讓學生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及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系和形狀。
3.通過拼搭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例如,呈現從不同方位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的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后再通過拼擺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具體編排
例1
教科書通過觀察小藥箱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使學生能夠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時,可以分以下兩步進行。
(1)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并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2)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注意:
①提供給學生的實物要足夠大,觀察時,視線都要垂直于被觀察物體的表面。否則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很難只看到一個面,會給教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②使學生明確,這里所說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對于觀察者而言的。
③還可以讓學生從右側面和背面觀察這個物體,描述所看到的形狀。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為后面的學習做準備。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前面學生學習的都是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物體,這里是進一步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和形狀。可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根據頭腦中已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這些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結合這兩個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判斷。
②讓學生實地進行觀察,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2)做一做
呈現了從正面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可能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更高。教學時,可以將練習八中第2題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先想一想這兩個立體圖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據這兩個平面圖形的位置進行猜測,再驗證。
練習八
第2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么立體圖形,使學生認識到從同一個方向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形狀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學例1時,已經提醒教師做了一些鋪墊。這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根據頭腦中已經具有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得到的形狀的表象進行猜測,再驗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條件,使其他人能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而且可以讓學生仿照此題進行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
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位觀察兩個物體得到的三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觀察哪兩個物體的組合得到的,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由于有了第2題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思維,例如:先根據從正面看到的圖形進行想像、猜測;再根據從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圖形對前面的猜測進行修正并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相應的實物幫助學生判斷。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現觀察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
①讓學生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②讓學生用4個小正方體在小組中擺出不同的立體圖形,再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觀察。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比較,并認識到從同一角度觀察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拼擺,例如:用4個小正方體拼擺,先使從正面觀察這個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與例題中的相同(會有無數種可能);再使從左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也有無數種可能);最后,使從上面觀察到的圖形與例題相同(只有一種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問“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了嗎”,使學生認識到僅僅依據從一個或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22
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11-03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2-01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02-21
《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12-11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04-24
觀察物體的教學設計11-03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1-12
《觀察物體》優秀教學設計04-23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15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