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與說課提綱
《爸爸的花兒落了》學案
大馬莊中學七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課題
爸爸的花兒落了
使用人
李會東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第二課時
主備人
李會東
備課時間
20xx、4、1
使用時間
審核人
學習
目
標
知識目標
1、能分析 “我”的成長過程。
能力目標
1、提升自主學習效率,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2、能運用勾畫、批注等方法理解文本。
情感、價值目標
1、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深情。要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他人的關愛,要在被愛中學會愛他人
2、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的脆弱和堅強,真正懂得“成長就要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
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運用恰當?shù)膶W習方法分析“我”的成長過程。
學習難點
“我”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意識。
(一)歌曲引入
(二)明確目標
(三)學習實施
學習任務一
1、英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影響,文中父親對英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呢?
請用批注在文中概括出相關事件,或用勾畫的方法勾畫出相關語句(注意爸爸說過的一些話)并批注你的理解。
可使用“爸爸,讓(使)我 。”的句式
學習任務二
1、從上面的學習中,你能感受到是哪些美好品質的養(yǎng)成讓我們看到了英子的成長?
2、閱讀P68“我撿起小青石榴”到最后,勾畫出體現(xiàn)“我”長大的語句
合作完成
小組合作歸納英子成長的歷程:
學習總結
用一句話總結你學完本節(jié)課的內心感受
(四)體驗、表達
(五)方法運用、課下練習:
文中并沒有直接說父親的病危以及離世,而是隱含于其中(這在文學作品中叫做“伏筆”),你能勾畫出來,并作簡要批注嗎?
如:(P6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腫脹”“低啞”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小知識:
“伏筆”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后文情節(jié)埋伏的線索。
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jié)發(fā)展合理的效果。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有稱伏線。
《爸爸花兒落了》導學案設計說明
在本課的課件中,除了題目《爸爸花兒落了》之外,我又加了一個副標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設計用意可從“教材分析”和“板書設計”里體會到。下面我具體說說本導學案的設計意圖:
一、教材分析
1、《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七年級語文(上)第二單元第八課課文。節(jié)選自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本課敘述了主人公英子在父親的教育及生活的磨礪下成長的故事。
2、本單元以“童年”為主題編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揀麥穗》《爸爸的花兒落了》《童年》《童稚記趣》。
3、單元目標解讀這樣說:“童年的趣事是難忘的,童年的回憶是多姿多彩的……(童年)也有成長過程中的脆弱和堅強。”其它四篇都能體現(xiàn)童年的“趣事”或“美好”,而唯獨這篇沒有體現(xiàn)這一點。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編者把它放在這一單元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其它四篇文章的過程中不但要感受童年的美好,也要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學會如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4、很多老師都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放在對父親形象的分析以及對父愛的贊美上。個人認為這偏離了教材編排的初衷。“真情·大愛”是第三單元的主題。作為本單元的篇目我覺得定為“童年·成長”更恰當。這也是我所選取的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點。
二 、學情分析
1、作為七年級學生,也算是告別了童年,開始步入了青少年時期,他們少了那種天真單純、無憂無慮,卻多了些多愁善感、脆弱叛逆。
2、他們知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但又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他們懂得要面對困難和挫折,但困難真的到來時,卻又沒了信心和勇氣。
3、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他人的關愛,要在被愛中學會愛他人。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的脆弱和堅強,擁有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真正懂得“成長就要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
三、教學目標
課本上對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這樣要求 “要注意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體驗” “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
因此本課學習目標我做如下設定:
知識目標: 能分析 “我”的成長過程。
能力目標: 1、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率,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能運用勾畫、批注等方法理解文本。
情感、價值目標:
1、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深情。要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他人的關愛,要在被愛中學會愛他人
2、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的脆弱和堅強,真正懂得“成長就要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
四、學習重點:運用恰當?shù)膶W習方法分析“我”的成長過程。
五、學習難點:“我”成長過程中的自我認識。
六、教學準備:(一)學生準備:雙色筆、導學案
(二)教師準備:導學案、課件、多媒體
七、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問題化,解決問題主體化即以練代講模式。
八、教學流程:
五步導學:1、導入;2、明確目標;3、學習實施(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巡視釋疑、點撥提升);4、體驗、表達;5、課下練習
九、教學方法:1、自主學習、合作完成 2、勾畫、批注 3、聽說讀寫
十、第一課時簡述
(一)情景引入
(二)作者簡介
(三)閱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感知課文內容
(四)眼前事和回憶事的概括。理清兩條線索。
(五)掌握記敘順序及(插敘)作用。
(六)標題含義及前后照應
(七)綜合練習(文學常識、字詞、插敘作用)
十一、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板書題目)
(一)歌曲(《城南舊事》主題曲,也是文中畢業(yè)典禮上唱的《驪歌》)引入(2分鐘)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畢業(yè)的離別讓英子流下了傷心的眼淚。而文中還有另一種離別,那是生與死的離別——父親的病危和離世。文中的英子是如何面對這一切的呢?下面我們一同深入文本,共同探討英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設計意圖:通過設定特定的情境,在這種低沉的氛圍中把學生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
(二)明確目標(1分鐘)
(三)學習實施
學習任務一(10分鐘)
1、英子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影響,文中父親對英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呢?
請用批注在文中概括出相關事件,或用勾畫的方法勾畫出相關語句(注意爸爸說過的一些話)并批注你的理解。
可使用“爸爸 ,讓(使)我 。”的句式
設計意圖:
1、讓學生學會學習過程中的勾畫、批注等研讀課文的方法。
2、出示句式,減小學生學習難度。
3、讓學生達到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教育的目的。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
對于總結我想說的是:如果巡視過程中,學生完成的很好,就不再進行共同總結。如果有共性問題,或多個小組都沒能勾畫出重點語句,老師會根據(jù)預設對全體進行適當指導。(以學定教,以下各環(huán)節(jié)基本相同)
過渡: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不難看出,是父親的教育和鼓勵影響著英子的成長(板書教育影響)。下面我們完成自主學習二
學習任務二
1、從上面的學習中,你能感受到是哪些美好品質的養(yǎng)成讓我們看到了英子的成長?(5分鐘)
設計目的:
1、檢驗學生對上個問題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能力。2、聯(lián)系學生自身,教育學生知道英子的這些品質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應該具有的。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點撥、指導、總結;2、學習過程中優(yōu)秀交流成果進行展示。
解讀: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同學們結合本組的勾畫、批注,可以很快總結出諸如“要堅強、要敢闖、要熱愛生活、要重親情”等關鍵詞語。教師巡視過程中看各組總結情況,把握好學情,發(fā)現(xiàn)總結的比較正確、全面的小組,并要求其進行展示。當然一個小組可能展示不完整,還需其它小組進行補充。相信集大家之力,這個問題定能解決的很完美。
過渡:這個問題處理完后,老師總結過渡到第2個問題。
2、閱讀P68“我撿起小青石榴”到最后,勾畫出體現(xiàn)“我”長大的語句。(3分鐘)
設計目的:
此問題較簡單,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只勾畫即可。關鍵是老師的點撥,要告訴同學們,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子對自身也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必須“長大”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任。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進行自我認識”也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教學方法:
1、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對于這個問題,老師要進行必要的總結)
師總結:畢業(yè)離別,“我哭了,我們畢業(yè)生都哭了。”而親人永別,“我”卻沒掉一滴眼淚,這不是無情,而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從這些語句當中,我們能感受到,我們的小英子真的長大了。(板書責任擔當)
過渡: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歸納出英子的成長經歷嗎?下面我們進行“合作完成”環(huán)節(jié)。
合作完成(3分鐘)
小組合作歸納英子成長的歷程:(5分鐘)
設計目的:系統(tǒng)化前面所學內容。總結英子成長的三個方面。前面三個問題是“分”,這個問題是“總”
教學方法:本環(huán)節(jié)直接進行合作,讓學生能從前面三個問題中總結出本題答案。
處理方法:教師結合巡視情況總結學生合作完成情況。并出示問題答案讓學生參考。教師對內容總結,通過總結,使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師總結:
第一個問題, “爸爸的教育和激勵的影響”。
第二個問題, “在生活的經歷中養(yǎng)成了許多美好品質”。
第三個問題,“能自我認識并在生活中學會了擔當”。
學習總結(3分鐘)
用一句話總結你學習本節(jié)課的感受,并在小組間進行展示。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對本課有一個總的回顧和思考,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再次體會“正確的認識自我”也是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學習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自主完成,達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體驗” 效果即可。
師總結:1、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親人的嚴格、期望和關愛。在愛與被愛中,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和報答。
2、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長大,成長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3、小英子“不再是小孩子了”(板書這句話), 同學們,你長大了嗎?(板書成長)
并引入第四個導學環(huán)節(jié)
(四)體驗與表達(10分鐘)
回想我們的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付出了多少艱辛和不易,甚至委屈和淚水啊。同學們,當你學會了理解和報答,明白了責任和擔當?shù)臅r候,一定會有很多話想對他們說,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寫下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回家讀給我們的父母聽。我想他們一定會對你說“我兒子(閨女)真的長大了!”
設計意圖:
1、在前面知識學習、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完成本寫作任務。更深一層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體會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明白感恩和報答不是掛在嘴上,而是要承擔責任,付出行動的。
2、作文想要打動別人,先打動自己;作文寫作也要求“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設計本次小習作,讓學生學會“在作文中如何寫出真情實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處理方法: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同學們寫這個小作文難度應該不是很大,老師給不超過8分鐘的時間,靜等同學們去寫。由于水平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可能完不成(當然都能完成最好),為了使課正常進行,老師也必須打斷。但后面會留出時間,沒完成的可以繼續(xù)完善。
8分鐘后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總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枝頭。但一個飄香的靈魂卻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永遠綻放在另一個心靈之中,在那里繼續(xù)散發(fā)陣陣幽香。 下面,老師送給同學們一首歌曲,伴著歌聲,默默念出你剛剛寫給父母的話,如果沒寫完的同學,可以伴著歌聲繼續(xù)去寫。我想,不管你有沒有寫完,你的心靈都會在歌聲中得到另外一種升華。(播放歌曲《可憐父母心》)(3分鐘)
老師總結并引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既有知識方面的也有成長方面的。下面老師留一個課下練習,希望你們能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它。你們每天的進步,不斷的成長也要讓老師感受到啊。
(五)、方法運用、課下練習(2分鐘)
文中并沒有直接說父親的病危以及離世,而是把它隱含于其中(這在文學作品中叫做“伏筆”),你能勾畫出來,并作簡要批注(體現(xiàn)或說明或預示了什么)嗎?(完成后整理在作業(yè)本上)
例:(P61)“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喉嚨腫脹著”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小知識:
“伏筆”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敘事的一種手法,就是上文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或者物,對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某種提示或暗示,或者說是前文為后文情節(jié)埋伏的線索。
好處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讓讀者看到下文時,不至于產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達到結構嚴謹、情節(jié)發(fā)展合理的效果。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有稱伏線。
設計意圖:
1、此文處處伏筆,事事照應,使文章結構井然,同時也暗含著全文沉重的感情基調。把這個作為練習的意圖在于,伏筆內容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基調不相符,硬性穿插其中會影響本節(jié)課內容的連貫性、系統(tǒng)性,但也是不能忽略的內容。放在練習中,即是對學生勾畫、批注的練習,達到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讀文本的能力。也通過這個練習,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2、“小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伏筆”,能更好的完成本題。也加大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含量。
板書設計
順序為:爸爸的花落了——教育影響——責任擔當——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成長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教學設計2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重點)
2.能力目標: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寫作順序和線索,領悟“爸爸花兒落了”的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難點)
二、作者簡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生于日本大坂,3歲隨父母返臺,5歲來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學之路的起點。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 2001年12月2日病逝,享年83歲。作品有:處女作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等。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于臺灣報刊。
三、背景資料:
《城南舊事》:
寫的是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fā)現(xiàn)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fā)現(xiàn),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四、學生課前準備:
1.自學生字新詞,讀準生字讀音,理解詞語意思,提前完成《基礎訓練冊》前三題。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標畫出自然段序號,給課文做批注。
3.整體感知:
①課文寫了爸爸哪幾件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②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具體有哪些影響。
4.思悟:
①文中對“爸爸”的回憶都是由什么引發(fā)的?試從課文中找出這方面的例子。理解 “爸爸的花兒落了”的雙重含義。
②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為線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聯(lián)起來嗎?請談談自己的看法。結合“畢業(yè)典禮這條線索,按畢業(yè)典禮前、畢業(yè)典禮中、畢業(yè)典禮后,把全文整理為三個部分——理清課文脈絡。
五、同步閱讀:
導讀小語:文章將“我”深愛父親,但又怕丟面子的矛盾心理刻畫得細膩真切,令人過目難忘。生活所迫,父親不得不到學校拾饅頭,為兒子著想,他選擇了冒著風雪在教室外聽家長會的內容。一位摯愛兒子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震撼人心。
《拾饅頭的父親》鄧為
我是一個從山村里走出來的孩子,我不怕條件艱苦,卻害怕別人的歧視。好在同學們還都不知道那個在學校里拾饅頭的是我的父親,我也盡量躲避著父親,每次他來時,我就離得遠遠的。
但在我內心,害怕被別人識破和歧視的恐懼卻日復一日地劇增著。終于有一天,我對父親說:“爹,您就別去了,叫人家知道了,會嘲笑我的……”
父親一下子靜下來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親的煙鍋一紅一紅的,良久,父親才說:“我看還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這些日子,正是豬長膘的時候,不能斷了糧啊。”
頃刻間,我的淚就落了下來。對不起了,父親!我是真心愛您的,可您偏偏是在我們學校拾饅頭,我怕被別人看不起呀!
那年冬天,期末考試時,我排在年級前三名,而且還發(fā)表了幾篇文章,一下子“聲名鵲起”。班里要開家長會,老師說,讓你父親來一趟。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我不知當別人知道那拾饅頭的人就是我父親時,會怎樣嘲笑我。伴著漫天風雪回到家,我對父親講了要開家長會的事,又說:“爹,您就別去了,我對老師說您病了。”
父親的臉色很難看,但終究沒說什么。
第二天,我冒著風雪來到學校。家長會開始了,鼓掌聲和歡笑聲不斷,我卻一直蔫蔫呆呆的,心里冰涼得厲害。父親啊,您為何偏偏是個農民,又偏偏在我們學校拾饅頭呢?
我無心聽老師和家長們的談話,隨意將目光投向窗外。天啊!父親,我拾饅頭的父親,正站在教室外面認真地聆聽老師和家長們的談話,他的黑棉襖上落滿了雪。我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我沖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教室里頓時靜了下來,接著病掌聲雷動……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堂實錄
一、背景
我所教的三班和四班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班。三班上課發(fā)言活躍,課堂氣氛熱烈,但往往不能準確深刻地理解文本;四班上課發(fā)言較沉默,課堂氣氛沉悶,但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有真知灼見。
這次我所上的課是《爸爸的花兒落了》,節(jié)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文章以一個小學剛畢業(yè)的女孩子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出對成長的困惑、感慨、無奈以及堅強。成長的問題正是七年級學生將要或正在面對的。故我將學習目標定為:“通過品味文中動情的句子,感受成長,正確面對成長中的不幸和挫折。”整堂課設計以“品味—發(fā)現(xiàn)—感悟”為基本過程,策動、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最終實現(xiàn)知識、情感、能力的整體提高。
二、課堂實錄
片斷一(在四班上課):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讓我們介入到一個同齡女孩的生活中。文中哪些句子或情節(jié)讓你感動?你從中想到了自己哪些相似的經歷或感受?
沉默。終于有一個學生舉手,我有些高興。
生(1):文章結尾我聽說爸爸出事后說“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讓我有所感動。因為我記得我奶奶去世的那一天,爸爸同我說的時候,我也是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安靜。
他的話音剛落,班級中陸續(xù)又舉起了許多手。
生(2):文章中“爸爸沒說什么,打開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這情節(jié)讓我感動。由于家住得很遠,爸爸媽媽把我托付給市區(qū)的一戶人家,我經常想他們。我身上曾經被他們打過的地方,隱隱約約還有傷痕的印記,現(xiàn)在看到它們都不免有些親切感。
邊說,她的眼圈就紅了。坐下后,她默默地抹著眼淚。
生(3):文中英子小學畢業(yè)典禮上“我哭了,我們畢業(yè)生都哭了”讓我感觸頗深。我的小學畢業(yè)典禮上,也是這樣的,大家都哭了。
生(4):文中“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這句話令我感觸頗深。父母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沒有時間來顧及我,家里便經常只有我一個人,周圍的鄰居有時見到我,就對我說:“你大了,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
她說不下去了,忍不住嗚咽起來,最后干脆趴在桌上哭了。
要發(fā)言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講到了面對親人逝去的悲傷,講到面對成長困惑的無奈……學生們被感動著,我也被深深地感動著。我的情感、學生的情感都完全融入到課文中去了。但作為教師,我有責任引導學生從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成長。
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無法避開命運突如其來的安排,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選擇逃避,選擇脆弱,也可以選擇鎮(zhèn)定,選擇堅強。讀了這篇文章,面對自己的成長,請談談你的想法。
生(4):讀了這篇課文,不知是什么力量在我心中沸騰起來,它想讓我明白成長的真諦,讓我做一個大人。
生(5):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成長。小時候覺得無所謂的事現(xiàn)在想起來會那么痛;小時候可以無憂無慮,現(xiàn)在卻忍不住處處替別人著想。
生(6):面對成長,我會選擇勇敢地接受做大人的過程。
這節(jié)課結束了,面對著各自獨特的成長過程,學生們顯然已經開始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節(jié)課的成功使我很興奮。
片斷二(在三班上課):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讓我們介入到一個同齡女孩的生活中。文中哪些句子或情節(jié)讓你感動?你從中想到了自己哪些相似的經歷或感受?
話音剛落,三班學生的手便雨后春筍般地舉了起來。這時,有個別學生臉上呈現(xiàn)出笑容。我有些不能接受三班學生的這種輕松的狀態(tài)。
生(1):我最感動的是文章結尾我聽說爸爸出事后說“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因為我記得我爺爺臨終前,媽媽叫我趕快到醫(yī)院里去,我就是這樣的安靜。
這同四班如出一轍,是我意料之中的。但始料不及的是在四班,這席話引來的是一片漸至憂郁的空氣和漸入佳境的教學效果,而在三班我卻又看到了有幾個學生臉上浮現(xiàn)出笑容;在四班,這席話引來的是一只又一只高高舉起的手,而在三班,卻使原來熱烈的舉手一下子沉寂了下去。
師:其他同學也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吧,說來聽聽。
生(2):我喜歡爸爸逼我獨自去銀行這一段:“我雖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著頭皮去——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小時候,我媽媽叫我一個人去買醬油,我從來沒有一個人去買過東西,只能硬著頭皮去,最后成功了,從此我就會一個人去買東西了。我覺得我長大了。
生(3):我喜歡“闖練,闖練,英子。我臨去時爸爸還這樣叮囑我”。我有一次去釣蝦,鉤住了水中的水草,我不敢下去摸,最后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我就下去摸了,雖然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滿身是泥,但我闖練過來了,很有成就感。
其他同學一片嘻笑,教室里的空氣很輕松,沉寂下去的發(fā)言又熱烈起來了。天哪,文中那么深沉的感情,到了這兒竟變得如此輕松。欲說這不是成長吧,可又確確實實是一種成長的經歷;欲說這是一種成長吧,卻又不是文中想告訴我們的成長感受。我真是哭笑不得。盡管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卻始終無法讓學生們體會到英子那種成長的滄桑感。這堂課讓我感到很沮喪。
三、反思與討論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從文本材料中發(fā)現(xiàn)自己,從而提升自我意識呢?
本課教學力圖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閱讀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師要善于做“栽花人”,而讓學生自己去完成“開花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再對照文本自覺獲得有益的啟示,從而推動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覺識。雖然在三班上課的效果不如四班,但也畢竟是他們自己的感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這一意義來講,這兩堂課還是成功的。
其次,同樣的“栽花”,為什么在不同班級卻開出了不同的花?在四班,當有一個學生講到了與親人的生離死別時,引來的是一陣又一陣的共鳴,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文中作者希望讀者能感悟到的東西;然而在三班,雖然也有一個同學講到了同樣的內容,卻沒有引起別的同學的注意。相反,他們注意到的卻更多的是童年生活的趣事。不同的`班級對同一文本的發(fā)現(xiàn)是有天壤之別的;但同一個班級,那么多學生對同一文本的發(fā)現(xiàn)卻又是大同小異。是什么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發(fā)現(xiàn)呢?
我感到每個班級都有一種潛在的班級情感特質,這種共同的班級情感特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的關注點,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以及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發(fā)現(xiàn)和體悟,從而在課堂中使每一個具有不同情感特質的學生暫時拋開了個人本有特質,呈現(xiàn)出班級共同特質。
第三, 影響班級情感特質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想,主要因素不外有二:班主任的影響和班級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本節(jié)課是七下年級開學初上的,班主任的影響尚不十分明顯,更多的則是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種影響并不在于多數(shù)人,而在于課堂上舉手發(fā)言最活躍的少數(shù)學生。
在四班,這幾個學生除一人外,其余都具備了較廣的閱讀面,理解能力相對較強,感情細膩豐富;而三班發(fā)言積極的幾個學生則截然相反:他們閱讀面窄,感情較單純,理解力較淺薄,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流于形式。也正是由于班級中這些活躍的學生相映成趣的發(fā)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班中沉默的大多數(shù)。久而久之,便在課堂中形成了整個班級的情感特質。
《爸爸的花兒落了》說課提綱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學校的一名語文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單元課文都是以成長為主題。這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講述小英子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成長的生活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就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體驗,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深入領會作者的情感。
《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最后一部分。這是發(fā)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條小胡同里的故事,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軌跡。節(jié)選部分的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課文寫的是主人公經歷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課文圍繞畢業(yè)典禮引出對爸爸及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想讓學生在初步了解小說內容的基礎上,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出文章的內容,進一步體驗父愛的偉大,體會父母的一片苦心,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領悟成長的真正含義,在成長中不斷磨煉自己。
我準備采用導入課題、感知全文、網絡查詢、理清思路、感悟探究、精讀揣摩、感情升華六個步驟講授這節(jié)課。上課伊始,我用 “同學們是否喜歡長大” 這個提問導出主人公英子也“喜歡長大,但是又害怕長大”,為什么呢?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出對本課的學習。這篇文章內容很多,篇幅很長,情節(jié)也比較復雜,因此我布置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對文章題目的含義和課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有一個概括的認識。為了便于教學本課,增加學生知識儲備,我制作了一個內容豐富、交互性較強的網頁, (點擊) 網頁上設置了學海導航、指點迷津、課文朗讀、精段賞析、思維體操等欄目,課堂上我先用6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瀏覽學海導航和指點迷津兩個欄目,通過網絡查詢資料,讓學生對林海音的生平、電影《城南舊事》、文章的寫作背景、課文出現(xiàn)的生字詞語以及很多與本文有關的知識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為深入理解全文、把握全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篇文章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采用了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學生乍一接觸感到事件有些交錯凌亂。鑒于文章結構的特殊性,在感知全文后,我布置學生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課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寫的是回憶的事?(板書:眼前事回憶事)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的?讀過之后,哪些事最令你難忘?為什么?學生在細讀課文后,不難看出,這篇文章中回憶的事情既可以說是由眼前事引起的,也可以說是由爸爸的話引起的。本文重點寫爸爸對英子的深情和盼望英子快快長大,快快懂事。爸爸嚴厲但不失愛心,對英子嚴格又疼愛有加。為了讓學生仔細體會到父親的這一性格,我指導學生重點對賴床遲到事件進行反復閱讀和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自己總結出爸爸的性格特征:是嚴和愛。(板書:爸爸:嚴愛)讓學生細細體會,課文雖然用很多篇幅回憶了小時的普通瑣事,但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對父親的摯愛,字里行間也透露出父親對自己的關愛。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這段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讓學生體驗到父愛的偉大,體會到父母的一片苦心。此時,老師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的片段,將至真至純的父女之情推至情感的峰巔。
最后,引導學生體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深刻含義,通過品讀爸爸在醫(yī)院里對英子說的一番話,教育學生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整篇課文在作者娓娓而談的敘事中洋溢著真摯的父愛情感,在看似平淡的語言中融含的深沉的蒼桑感受。因此,要上好本節(jié)課,調動學生的情感十分重要。我將運用生動的課堂語言,加上課文網頁的生動展示,盡快調動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入英子的生活,與英子同呼吸,共感受,真正體會到英子盼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復雜心理。教師在整節(jié)課中要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感知課文、上網查詢、閱讀課文、體會情感,同時教師又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與參與者,同學生一起進入課文,一起體會父親對女兒的一片真情和愛心。因此整節(jié)課堂充滿了寬松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45分鐘,并學好課文的內容。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網頁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去探究學習,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中的感人片斷,自己在小組內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效果印象會最深刻。
這篇課文內容多,情節(jié)比較復雜,我抓住課文由眼前事引出回憶往事的寫作特點,讓學生在閱讀中總結出父親既嚴又愛的性格,來設計本節(jié)課的板書。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個人水平有限,總感覺有不少遺憾與困惑,懇請在座的各位教師提出寶貴意見,我將細心銘記,于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更正。
《爸爸的花兒落了》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出自新課程標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是關于成長的主題,單元目標是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游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說《城南舊事》中節(jié)選的,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課文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
2、教材的重點難點: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jié)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于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二、目標分析:
1、新課標目標的確立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來考慮。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 知識與能力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了解作者插敘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么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 情感價值觀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并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2、學情分析:新課標指出“能復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并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jié)波瀾起伏、情感動人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本課中貫穿自主互助的教學方法;新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所以必須加強朗讀教學。
3、教法學法:我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誦讀法、討論法來把握文本,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 用講故事的方法,說說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對于小說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lián)全文。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說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父親》“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啊,人生在世,我們夸耀最多的母愛,最不能忘懷的是母親,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親唱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同樣值得我們夸贊。現(xiàn)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字詞,明確故事情節(jié),感知文章內容。期間播放《送別》的曲子。
設計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注重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文本有個完整的印象,為下文的學習打基礎。
(三)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討論題目:a文中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b作者回憶了哪些事情?
c“花兒”在文中起說明作用?
讓學生或三人或兩人一組,討論交流以上題目,然后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回答爸爸喜愛花的較多,也可能是個嚴厲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愛心的人。在引導學生交流完第一個題目后,過渡到第二個題目:文中的父親你們羨慕嗎?有這樣的父親是幸福的,其實我們都有一位非常愛我們的父親,我們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那作者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表達的呢?
學生能找出哪是現(xiàn)實的,哪是回憶的。回答出回憶的事情有:
去醫(yī)院探病 六年前遲到挨打 爸爸愛花 創(chuàng)練匯款 滿院落花
然后結合學生寫作,指導寫作技巧。
關于花兒在文中的作用這點,讓學生找出文中寫花兒的地方,討論明確花兒的線索作用,進一步結合題目理解。
設計說明:新課程提倡合作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
(四)朗讀體味: 指導同學們重點讀爸爸逼我上學以及畢業(yè)典禮我急忙回家兩部分,再次播放《送別》曲子,
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感情。
設計說明: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
(五)體驗反思
進一步提問:你有沒有類似賴在床上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六)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媽媽好。但今天的文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父親,感受了那深沉的愛,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設計說明:布置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為了語文教學中把讀落實到寫上,為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效果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對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會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在知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時候,要從具體事情的敘述中,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中去感知,不能管中窺豹。對題目的理解學生也會有疑惑,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插敘和伏筆的巧妙運用,理解其獨特的表達效果,體會父親嚴中有愛的深情,并從作者的成長中得到其實,讓他們能更深刻的認識生活、體味生活、理解親情。
《爸爸的花兒落了》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 課文出處及聯(lián)系
本單元以成長為主題,有的講述自己從孩童游戲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有的則是以童話的形式,告訴人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從小說《城南舊事》中節(jié)選的,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父親及周圍大人的教育和影響下不斷長大的生活故事。
2. 教學目的
※ 知識與能力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了解作者插敘的寫法,提高朗讀的質量,掌握朗讀的技巧。
※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又是怎么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 情感價值觀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并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3. 教材的重點難點
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jié)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顯然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顯的很重要。本文的難點在于文章沒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但文中處處有伏筆。
二、教學方法
1. 用講故事的方法,說說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2.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從漫談“父愛”引入,然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哪些寫的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
三、學法指導
1.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掌握生字詞,課堂中通過朗讀進一步鞏固。
2. 對于小說通過尋找線索從而梳理作品的結構非常有效,本文用“愛花,是爸爸的秉性”作為線索竄聯(lián)全文。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把握分析小說的最基本方法,并能初步遷移到課外。
四、教學程序
(一)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掃除生字詞障礙,并準備你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二)導入新課
在學習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過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父愛的事情很多,請準備好的同學說給大家聽聽。
(三)整體感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①檢查預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字詞,重點提示:
腫(zhǒng)脹(zhàng) 叮囑(zhǔ) 驪(lì)歌花圃(pǔ)
②“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明確: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牛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的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后痛楚,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四)研讀與賞析
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面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自主探究
a.結合課后練習一,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爸爸對“我”是怎樣的態(tài)度和情感?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
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
話了,學生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
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yè)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
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兒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板書)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yè)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她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
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明確:是說“我”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五)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采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板書梳理)
本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本課教學內容,達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六)課后作業(yè)
1. 細讀課文,再次體會爸爸對“我”嚴厲而深切的關愛,抄寫課文重要詞語。
2. 把與父親間發(fā)生的故事寫入作文本。
板書: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與說課提綱】相關文章:
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說課設計08-29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1-23
《爸爸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2-13
《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設計08-04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12-14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6-21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6-13
《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設計04-07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07-01